星期三, 11月 09, 2005

Qualcomm是3G市場的罪魁禍首還是代罪羔羊?

Qualcomm是3G市場的罪魁禍首還是代罪羔羊?
上網時間 : 2005年11月09日


日前六家知名通訊公司向歐盟提起訴訟,針對的是CDMA晶片組巨擘Qualcomm,這件事其實並不太令人意外。但有一個簡單的問題是,到底是什麼讓業界能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忍受Qualcomm霸道的商業模式。有時候,該公司會被拿來和英特爾(Intel)在微處理器市場中的做法相提並論。而二者的區別在於,Qualcomm低調的多。

諾基亞(Nokia)、Ericsson、Broadcom、NEC、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和德州儀器(TI)這幾家業者指控Qualcomm利用自己持有的CDMA技術專利限制競爭對手發展,稱這種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這些公司請求歐盟就Qualcomm在3G行動技術基本專利授權方面的做法展開調查,並制止Qualcomm的反公平競爭行為。

但在他們提出抗議的同時,也不禁要讓人質疑這六家廠商起訴Qualcomm的動機不純。也許有些廠商,如德州儀器,擔心Qualcomm將在3G領域成為最終的贏家,因此在市場火紅之前要及時對Qualcomm來個下馬威。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是:3G形勢不妙,而Qualcomm將成為替罪羔羊。而更也許是上述兩種情形兼而有之。

畢竟,大家認為2005年第一季整體3G手機市場是「令人失望」的,但據RBC Capital Markets的報告,預計今年下半年3G市場成長會較為強勁。RBC的資料顯示,預計2005年3G手機市場將從2004年的2,420萬部成長到5,000萬部。

無論如何,Qualcomm聲稱該公司在CDMA晶片組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公平競爭的,而至少表面上也是這樣。在90年代中期,Qualcomm嘗試公開其 CDMA技術,將內部開發的cdmaOne晶片組技術授權給四家廠商:DSP Communications(後被英特爾收購)、LSI Logic、PrairieComm(後來被Freescale收購)和VLSI Technology(後來被飛利浦收購)。最近幾年,三星(Samsung)、Sony、意法半導體(ST)和德州儀器曾分別試圖進入CDMA晶片組市場。

但幾年過去了,沒有一家公司成功地開發出CDMA晶片組與Qualcomm抗衡。英特爾、LSI Logic和Sony幾年前分別受挫並退出了CDMA晶片組市場。意法半導體(ST)最近也放棄了在這方面的努力。三星沒能推出一項產品。甚至實力強大的德州儀器在這個領域也是步履維艱。

簡而言之,CDMA晶片從來就不是公平和開放的市場。當對手可望推出CDMA晶片組時,Qualcomm已至少領先兩代。大部份手機製造商不願意使用Qualcomm以外的落後和未經驗證的CDMA晶片組。

而且除了在CDMA領域外,Qualcomm還想在WCDMA領域分得更大的餅,讓人懷疑這是造成3G手機價格較高而且選擇較少的原因。3G產業一直令人非常失望。該技術在美國一直沒有如預期般發展,在亞太地區也沒有太大動靜。例如,在新加坡,3G手機非常笨重,而且服務費用昂貴。

最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卻還有心思考慮4G行動服務呢!

(原文連結處:Qualcomm: the problem or scapegoat? Commentary sees 3G wireless service a major bust)

(Mark LaPed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