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01, 2005

蔡明介重登股王的祕密武器

蔡明介重登股王的祕密武器
(2005/12/1 467期)
撰文/林宏文

十一月初,竹科同業公會會議室擠滿了從台北下來的外資投信法人,其中不乏重量級券商的分析師,因為他們要參加聯發科第三季法說會。當聽到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說,第四季聯發科手機出貨量單月可達到四、五百萬套時,原本埋頭抄寫的法人,都抬起頭露出無法置信的表情。

許多外資在會議結束後,都匆忙地趕回公司撰寫報告,不少券商還調高聯發科的投資評等,目標價則普遍升到四百元左右。

建華金控旗下建華投顧預估,聯發科明年手機晶片的出貨量將倍數成長,從今年的三千萬套成長到六千三百萬套,估計對營收的貢獻,將從今年的一一四億元成長到二四三億元,至於整體營收則可從今年的四五七億元成長到五六九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則從二十二.四元成長到二十八元。


引進人才技術 在光儲存領域打敗眾外商

若聯發科明年真的如建華投顧所預估,可以達到六千三百萬套的出貨量,以明年市調機構預測手機出貨量可超過八億支,市佔率就可達到八%左右,比起兩年前台灣完全沒有這項產品,可以說是相當難得的成績。

事實上,聯發科早在五、六年前就決定投入手機晶片的研發,當時聯發科還沒上市,在光儲存IC領域已經打敗很多外商,但蔡明介堅持要建立第二個產品線,其間歷經了相當多的摸索與挑戰,終於在今年開花結果。

聯發科遇到最大的挑戰是,台灣過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技術與人才,與原來的光儲存技術也完全不相干,因此,負責手機計畫的現任聯發科副董事長卓志哲,便積極延攬以陶光忠為首的工研院開發射頻(RF)技術團隊,再從美國國家半導體找來負責基頻(baseband)技術的陳銘圭,並把原來開發光儲存最優秀的主管及人才調過去支援,自行摸索研發。

在手機更重要的人機介面等軟軔體(firmware)上,蔡明介更遠到歐洲與印度找團隊合作,去年還購併了一家研發中心設在印度的Pixtel,這家公司在美國及加拿大也都有據點,藉以引進最先進的嵌入式系統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等技術,其間為了調整戰力,也數度更換團隊陣容及計畫,目前則由來自科勝訊(Conexant)的無線通訊事業部總經理徐至強統籌負責手機團隊。

至於蔡明介本人,不僅全心投入,把手機晶片列為第一優先的工作,而且,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訂定計畫,並且到處找人與找技術,他個人還投資很多以發展手機技術為主的公司,希望能夠為聯發科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


成立達智 打開自有手機晶片的市場

在開發產品的過程中,手機產品的測試過程繁複,因此早期切入大陸市場時,聯發科員工還經常大江南北到處跑,帶著筆記型電腦到處測試。

剛開始根本沒有客戶敢用聯發科的手機晶片,為此蔡明介便與正崴董事長郭台強合資成立手機設計公司達智,透過這家公司把委託設計製造(ODM)的產品賣給客戶。

另外,聯發科了解大陸消費者「便宜又大碗」的需要後,便把聯發科最擅長的多媒體技術,例如可以聽音樂的MP3功能整合進去,再加上可以聽FM(調頻)收音機,還附簡單的PDA(個人數位助理器)功能,整套賣的價格不高,但功能比其他產品強很多,也因此讓聯發科在大陸市場一炮而紅。

聯發科手機晶片的出線,已明顯衝擊到現有的競爭生態,其中以提供手機基頻晶片的美商ADI公司受害最深,日前ADI已表示將在幾季後退出中階手機晶片市場。

根據CSFB(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的估計,目前聯發科在中階手機晶片的出貨量已達到ADI的兩倍,另外原本使用ADI晶片的樂金(LG),也已透過設計代工廠(ODM)達智採用聯發科的晶片,這也是ADI會決定退出的原因。


套裝概念 整合多媒體打下大陸市場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副主任秦素霞表示,很多人都以為聯發科切入的是低價手機市場,但其實聯發科真正搶攻的是中階市場,雖然其在軟硬體設計上的表現不見得最強,但卻利用本身擁有多媒體的整合能力,把整套軟硬體賣給客戶,而在大陸獲得空前的成功。

秦素霞認為,聯發科的定位清楚、策略正確,不與大廠正面交鋒,找出差異化的市場,並且把自己的缺點變成優點,可以說是贏在商業模式正確,這也是未來台灣手機業者要勝出的關鍵,一定要找出適合自己切入的市場,否則很難脫穎而出。


更上層樓 爭取一級大廠是努力目標

對聯發科來說,目前客戶大部分分布在大陸與台灣市場,其中還包括華碩、華寶、英華達及達智,其中華碩更言明未來的機型都會以使用聯發科晶片為主,但這些都不是品牌大廠。

不過,未來聯發科要更上層樓,只有打進一級大廠,其中又以明基西門子是最「門當戶對」的選擇,若聯發科能與明基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對於台灣建立手機上下游產業體系的幫助應該很大。

聯發科協理喻銘鐸表示,打入一級客戶是聯發科正在努力的目標,就像早期聯發科推出影音數位光碟播放機(DVD Player)晶片時,最初也只能賣給大陸二線客戶,後來等站穩腳步後,才逐漸成為一線廠商的供應商,未來手機晶片的模式也很接近,前六大品牌都是聯發科爭取的對象,並以先攻佔全球一成市佔率為目標。

不過,未來聯發科的挑戰還是相當大,最主要是手機晶片的技術日新月異,而且未來最重要的是低價手機所需的整合單晶片,由於聯發科的技術與一流大廠還有段距離,還無法整合出很小顆的晶片,因此在低價手機晶片上,德儀、飛利浦與英飛凌都將領先推出,因此聯發科目前仍然積極地延攬人才進來,甚至不排除再去購併公司。

有趣的是,過去聯發科蠶食鯨吞光儲存晶片後,有不少歐美日等供應商被逼得只能退出市場,例如飛利浦、松下及橡樺(OAK)等都是,如今聯發科在手機市場上遭逢的是像德州儀器、飛利浦、飛斯卡爾、英飛凌這種五至十倍大的對手,聯發科有沒有可能扳倒這些巨人,應該也是一件值得觀察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