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2月 12, 2007

移動互聯領域之戰,ARM和x86誰主沉浮?

移動互聯領域之戰,ARM和x86誰主沉浮?
上網時間:2007年12月12日
作者:張國斌

一直以來,以X86處理器為代表的CISC型處理器和以ARM內核處理器為代表的RISC型處理器基本處於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雙方在各自的主打領域裡(PC和嵌入式)活的悠哉游哉。不過,隨著消費者一種新興需求的出現,這種平靜的狀態就要改變了,這種新興需求就是消費者對移動互聯的需求,這個新興的應用實際上是通過PC向下到UMPC到MID和功能手機向上到智能手機到CMC演進而來,在這場演進交會的競爭中,兩大半導體頂尖廠商,一個是處理器老大,一個是IP供應商龍頭,終於貼身肉搏,在這場競爭中,它們都採取什麼樣的策略?誰將是這場競爭最後的勝利者?

目前,針對移動電子設備的概念層出不窮,從最早的移動計算、UMPC、PMP到最近Intel倡導的移動互聯設備(MID)和ARM倡導的Connected Mobile Computing(CMC),消費者雖然不能完全理解這些不斷出現的新概念,但是他們確實有一種需求,這就是移動互聯的需求,這裡的移動互聯是指通過移動設備接入互聯網分享網絡資源(瀏覽網頁、收發email、聊天、觀看網絡視頻音頻等)或進行娛樂消費(遊戲、看電影、欣賞音樂等),甚至也能進行基本的語音通信。上述提到的UMPC、MID、PMP、MID、CMC都應該屬於這個範疇。無疑,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僅就MID而言,In-Stat就預計到2011年其出貨量會達到500萬的規模。

Intel亞太研發有限公司中國軟件中心戰略拓展經理芮斌認為:「消費者的移動需求中,手機屬於4吋以下需求,筆記本PC屬於12吋左右的需求,在4吋和8吋之間應該有一種新的需求,這就是移動互聯設備(MID)。MID可以完成接入互聯網、娛樂、辦公和其他工作。」在針對這個需求的策略上,他補充道:「2009年登場的Moorestown平台就是針對這個應用,在對待新應用上,Intel要利用一直倡導的虛擬概念。」另外,也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Intel在互聯產業有比較好的基礎和生態系統,可以對於MID的開發有很好的支持。

對於Intel傾情MID的做法,ARM並不認同,ARM公司首席運營官Tudor Brown指出:「CMC雖然是個很重要的新興市場,但是我們認為這個市場並不是個大市場,我們看到這個市場是功能手機、智能手機逐步演進而來的,實際上,在去年全球10億部手機中,智能手機的比例並不高,只有5.5%左右,所以,在往上演進,用戶群的規模並不會很大。」

「實際上用戶並不關心這個CMC中用的是什麼處理器,X86或者ARM的,他們關心的是體驗,實用是否方便,價格是否公道,續航時間是否夠長。針對這個應用,未來更多的是商業模式的競爭!」對於ARM和Intel在這個領域的競爭,他解釋道,「在這個方面,ARM有很好的商業模式,我們授權IC公司去設計適合這個應用的IC,我們有200多家客戶,實際上可以說Intel是在和TI、博通等200多家公司競爭,有這麼多公司的參與,芯片的性價比可以做的很好,而且芯片的靈活性也很好,可以方便系統廠商開發出功能豐富的產品來,這是我們在手機領域都已經看到的,而反觀PC領域,由於是Intel一家獨大,導致處理器的芯片成本和功耗都居高不下。」

「而且,我們每年都投入上億美元的研發資金進行高性能IP的研發,推動嵌入式處理器不斷發展,我們已經在開發32nm的IP,我們把自己的技術授權給200多家公司,大家實際上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開發芯片,這種商業模式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只有這樣的模式才能催成一個大市場!而且這個市場充滿變化,需要豐富的芯片來支持這些變數,這都是我們的強項!」

Tudor Brown也指出:「很多人認為這是CISC和RISC之間的競爭,其實十幾年前,有關CISC和RISC就發生過孰有孰劣之爭,目前看來,很多CISC 處理器已經融合了RISC的一些特徵,X86處理器就加入了一些RISC的性能,所以在CMC領域的競爭也不能單純地看成是CISC和RISC的競爭。」

今年9月,蘋果推出具備移動互聯功能的iPod Touch,但銷售並沒有預期的火爆,似乎也驗證了CMC不是大市場的說法,未來移動互聯市場如何演進,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