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09, 2005

速度慢一點的處理器可能更好

速度慢一點的處理器可能更好
上網時間 : 2005年09月09日

當人們討論處理器的時候,話題總是圍繞著處理器的速度,其他的比較因素,諸如功率效率等卻少被討論或甚至被忽略,似乎越快的處理器就一定更好。

但對大多數的嵌入式訊號處理應用來說,這種觀念是不對的。這些應用通常具有固定的處理需求,並希望能夠在最小化成本和能量消耗的同時,達到應用的需求。對這樣的應用而言,處理器的速度只要能夠滿足工作需要即可,更快的速度並不一定能夠帶來更多的價值。

實事上,我們通常都希望儘可能用最慢的處理器來完成任務。因為,與速度快的處理器相較,速度慢的處理器成本和功耗都更低;而且慢速、低成本的晶片通常還採用更小的封裝尺寸。

當然,有些訊號處理應用需要大的運算,在此情況下,似乎處理器的速度越快越好,但事實也並非一定如此。例如,一個具有幾百個通道的通訊系統,採用幾個較慢的處理器來共同工作要比採用一個高速處理器要好些。

採用多個處理器的方法應該會比單處理器成本低,因為業者通常對最快的處理器訂出較高的價格,另外對於多通道系統採用單處理器,必然需要寬頻I/O介面和高速記憶體,這些元件將提高系統的成本,而採用多個處理器,可以用慢速、低成本的I/O和記憶體系統。

以上並不是說高速處理器就沒有優勢可言,通常情況下,減少設計的時間、困難及風險總是重要的,而採用快速處理器更容易達到這些目標,還可提高軟體編程的效率加快設計面市時間。

此外,若預留更多的處理效能,在日後也更易於重覆使用同樣的設計來開發衍生新產品。但是,這些預留的效能是需要成本的,你有可能得透過犧牲成本、功率效率或其他的因素來換取。

簡而言之,對於訊號處理應用來說,「什麼處理器最快?」是一個錯誤的問題,而應該換成這樣問:「什麼處理器能夠滿足設計要求的速度,並具有最低的成本、功耗、開發時間和風險?」在多數情況下,答案應是選擇最慢的處理器而不是最快的處理器。

作者:Jeff Bier是Berkeley Design Technology Inc. (www.BDTI.com)的總裁。這家諮詢公司提供有關DSP技術的分析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