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3G手機 年底俗賣
高通(Qualcomm)推出歐規第三代行動通訊(3G)的手機解決方案,預估今年底前,台灣手機廠將可推出材料成本僅約100至120美元的超便宜3G手機。目前台商共有宏達電、明基、華碩等採用高通歐規3G解決方案開發3G手機。
高通和國內亞太行動寬頻預計下月合作推出Brew平台,推動國內CDMA市場成長。據指出,近期韓國KTF 和日本KDDI都和亞太行動寬頻洽談過資金與內容的合作。
高通台灣區總裁李震東昨(23)日表示,目前已對國內手機廠授權美規CDMA和歐規WCDMA兩種主要3G規格,也對國內手機廠銷售相關晶片組,去年合計銷售量達400萬套,由於歐規WCDMA今年將大幅成長,預期今年對國內銷售的晶片組也會「成長很大」。
國內手機廠的歐規3G解決方案主要來自高通和易利信EMP兩大陣營,目前高通方案的量產機種較多,包括宏達電和明基已經出貨的3G手機或PDA手機。
高通也宣布與大陸中國聯通合作,推零售價低於80美元的手機,透過CDMA2000網路、Brew解決方案和高通的GPS 技術gpsOne,提供差異化產品。
【2006/02/24 經濟日報陳雅蘭、曹正芬】
星期五, 2月 24, 2006
星期三, 2月 22, 2006
新興市場促進無線增長,手機技術攀至新高度
新興市場促進無線增長,手機技術攀至新高度
德州儀器(TI)首席執行官Rich Templeton指出,移動電話將成為市場上最重要的消費類電子產品。
Templeton日前在 3GSM上表示,全球消費者正開始意識到移動電話作為一種方便易用的低成本通信工具將幫助他們顯著提高移動工作效率。「不管你是肯尼亞的農民、柏林的首席 執行官,還是東京的年輕人,移動電話都跨越了文化、社會、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的界線而無所不在。無論是高端3G領域還是超低功耗的純語音低端電話市場,其發 展速度都是驚人的。不管身處紐約還是新德里,人們都能享受到移動電話帶來的即時連通的便捷,確保每天都能了解最新信息。」
無線市場出現兩 大發展趨勢。Templeton認為,「3G WCDMA將成為持續增長的市場領域,這在高端特色手機(feature phone)中尤其明顯。」市場分析師也指出,2005年高端市場的3G WCDMA手持終端銷量比去年翻了一番,達到5,000萬部,這一數字到2006年還將再翻一番。
同時,Templeton還指出,高端市場「只是無線市場增長的一方面。未來10億客戶將來自印度、中國、俄羅斯、非洲及巴西等新興市場。」
TI已面向低成本手持終端市場推出了一款單芯片解決方案樣片,以加速無線技術向新興市場滲透。採用TI單芯片技術的低成本電話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將進入市場。在高端3G領域,目前已有110多款採用TI技術的3G WCDMA手持設備推向市場。
針對移動電話的「下一步發展趨勢」,Templeton認為,移動電話技術目前正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將實現更出色的通信性能和更強大的娛樂功能,乃至更高的便捷性、靈活性和便攜性。
Templeton指出:「TI正與客戶和合作夥伴合力開發新的功能,使移動電話成為您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不可或缺的產品。這意味著移動電話將變得更加人性化,真正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如今移動電話已經能夠為人們提供諸多益處,它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德州儀器(TI)首席執行官Rich Templeton指出,移動電話將成為市場上最重要的消費類電子產品。
Templeton日前在 3GSM上表示,全球消費者正開始意識到移動電話作為一種方便易用的低成本通信工具將幫助他們顯著提高移動工作效率。「不管你是肯尼亞的農民、柏林的首席 執行官,還是東京的年輕人,移動電話都跨越了文化、社會、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的界線而無所不在。無論是高端3G領域還是超低功耗的純語音低端電話市場,其發 展速度都是驚人的。不管身處紐約還是新德里,人們都能享受到移動電話帶來的即時連通的便捷,確保每天都能了解最新信息。」
無線市場出現兩 大發展趨勢。Templeton認為,「3G WCDMA將成為持續增長的市場領域,這在高端特色手機(feature phone)中尤其明顯。」市場分析師也指出,2005年高端市場的3G WCDMA手持終端銷量比去年翻了一番,達到5,000萬部,這一數字到2006年還將再翻一番。
同時,Templeton還指出,高端市場「只是無線市場增長的一方面。未來10億客戶將來自印度、中國、俄羅斯、非洲及巴西等新興市場。」
TI已面向低成本手持終端市場推出了一款單芯片解決方案樣片,以加速無線技術向新興市場滲透。採用TI單芯片技術的低成本電話預計今年晚些時候將進入市場。在高端3G領域,目前已有110多款採用TI技術的3G WCDMA手持設備推向市場。
針對移動電話的「下一步發展趨勢」,Templeton認為,移動電話技術目前正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將實現更出色的通信性能和更強大的娛樂功能,乃至更高的便捷性、靈活性和便攜性。
Templeton指出:「TI正與客戶和合作夥伴合力開發新的功能,使移動電話成為您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不可或缺的產品。這意味著移動電話將變得更加人性化,真正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如今移動電話已經能夠為人們提供諸多益處,它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星期五, 2月 17, 2006
TTPCom發表超低成本手機考設計
TTPCom發表超低成本手機考設計
TTP通訊公司宣佈其子公司TTPCom已經成功開發一款專為興起中的超低成本(ULC)手機市場而設的完整參考設計。該設計包括TTPCom的AJAR ULC應用套件,協議軟體和基頻晶片引擎,可使手機生產商和晶片供應商製造出廠價低於20美元的手機。
這款高度整合的ULC手機參考設計包括最佳化的GSM/GPRS協議堆疊,以及小記憶體版本的AJAR ULC,提供一套智慧型架構和用戶介面的工具套件、超低成本市場所需要的所有軟體,以及易於應用和整合的格式,大幅節省了超過500K的記憶體。
此外,該參考設計還具備TTPCom CBEmacro 2G ULC提供的數據機技術,其中包括各種必備的處理器、週邊設備、通訊硬體和外部介面,以及針對ULCH而最佳化的半導體閘數和記憶體需求量,其目標尺寸為10mm2或採用0.13u製程,以推出體積更小、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TTP通訊公司宣佈其子公司TTPCom已經成功開發一款專為興起中的超低成本(ULC)手機市場而設的完整參考設計。該設計包括TTPCom的AJAR ULC應用套件,協議軟體和基頻晶片引擎,可使手機生產商和晶片供應商製造出廠價低於20美元的手機。
這款高度整合的ULC手機參考設計包括最佳化的GSM/GPRS協議堆疊,以及小記憶體版本的AJAR ULC,提供一套智慧型架構和用戶介面的工具套件、超低成本市場所需要的所有軟體,以及易於應用和整合的格式,大幅節省了超過500K的記憶體。
此外,該參考設計還具備TTPCom CBEmacro 2G ULC提供的數據機技術,其中包括各種必備的處理器、週邊設備、通訊硬體和外部介面,以及針對ULCH而最佳化的半導體閘數和記憶體需求量,其目標尺寸為10mm2或採用0.13u製程,以推出體積更小、更具競爭力的產品。
星期四, 2月 16, 2006
明基德國廠 月前達成新勞資協議
明基德國廠 月前達成新勞資協議
【2006/02/16 經濟日報陳雅蘭】
明基行動通訊(BenQ Mobile)執行長尤科盟(Clemens Joos)昨(15)日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已排定勞資協議時程,6月前和德國工程工會(IG Met-all)達成新的勞資協議,否則明基三家德國手機廠將面臨問題。
明基集團發言人遊克用昨天表示,德國手機廠的勞資問題已全部交由尤科盟統籌。他說,明基手機的長期政策是提升亞洲生產比重,過去西門子和手機廠勞工達成的協議到今年6月截止,6月前須達成新的協議。
尤科盟對德國媒體表示,明基在德國的三座手機工廠正面臨威脅,未來能否繼續生產手機將視勞資談判而定,他說:「如果不能在6月前達成共識,明基將面臨問題。」目前明基行動通訊全球員工約7,000人,其中一半集中在德國。
明基去年宣布收購西門子手機部門後,外界多預測明基可能關閉勞力成本相對高的德國廠,但明基從未表示要關廠,並保證沿用西門子的勞資協議。
游克用強調,明基應不會關閉德國手機廠,但可能逐步縮小規模。明基網通事業群總經理陳盛穩上月接受採訪時表示,德國廠的發展將以「競爭力」為最大考量,在產能、成本、供應鏈反應速度等各層面,進行最佳化配置。
明基去年6月和西門子達成協議,去年10月接手西門子手機部門,並擁有BenQ-Siemens雙品牌的使用權五年。
西門子前年和工會達成協議,勞方同意至2006年6月止,將每週工時由35小時提高到40小時,不加薪,同時減少部分員工福利,而資方則保證不關廠不裁員,明基接手後也接受這項勞資協議,該協議將於6月到期。
明基行動通訊在德國、亞洲、巴西等地設有工廠,目前亞洲年產能約4,000萬支,整體年產能約6,000萬至7,000萬支,未來將逐步擴增至1億支,新增產能都將在亞洲地區。
明基股價昨天下跌0.9元,以33.1元收盤,成交量38,644張,其中外資法人賣超3,319張。
【2006/02/16 經濟日報陳雅蘭】
明基行動通訊(BenQ Mobile)執行長尤科盟(Clemens Joos)昨(15)日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已排定勞資協議時程,6月前和德國工程工會(IG Met-all)達成新的勞資協議,否則明基三家德國手機廠將面臨問題。
明基集團發言人遊克用昨天表示,德國手機廠的勞資問題已全部交由尤科盟統籌。他說,明基手機的長期政策是提升亞洲生產比重,過去西門子和手機廠勞工達成的協議到今年6月截止,6月前須達成新的協議。
尤科盟對德國媒體表示,明基在德國的三座手機工廠正面臨威脅,未來能否繼續生產手機將視勞資談判而定,他說:「如果不能在6月前達成共識,明基將面臨問題。」目前明基行動通訊全球員工約7,000人,其中一半集中在德國。
明基去年宣布收購西門子手機部門後,外界多預測明基可能關閉勞力成本相對高的德國廠,但明基從未表示要關廠,並保證沿用西門子的勞資協議。
游克用強調,明基應不會關閉德國手機廠,但可能逐步縮小規模。明基網通事業群總經理陳盛穩上月接受採訪時表示,德國廠的發展將以「競爭力」為最大考量,在產能、成本、供應鏈反應速度等各層面,進行最佳化配置。
明基去年6月和西門子達成協議,去年10月接手西門子手機部門,並擁有BenQ-Siemens雙品牌的使用權五年。
西門子前年和工會達成協議,勞方同意至2006年6月止,將每週工時由35小時提高到40小時,不加薪,同時減少部分員工福利,而資方則保證不關廠不裁員,明基接手後也接受這項勞資協議,該協議將於6月到期。
明基行動通訊在德國、亞洲、巴西等地設有工廠,目前亞洲年產能約4,000萬支,整體年產能約6,000萬至7,000萬支,未來將逐步擴增至1億支,新增產能都將在亞洲地區。
明基股價昨天下跌0.9元,以33.1元收盤,成交量38,644張,其中外資法人賣超3,319張。
把自己當品牌來經營
趨勢解讀》把自己當品牌來經營
【2006/02/16 經濟日報陳雅蘭、陳珮馨】
全球市場瞬息萬變,從年輕工作到退休的職場神話正在逐漸凋零,一味苦幹實幹的水牛精神也漸受挑戰,面對高度彈性化、講求創意的新職場文化,以及高學歷人口就業市場即將嚴重供過於求困境,職場現代人該如何自處?
經 建會發布未來十年科技人力供需預估報告,到2010年,台灣24歲以上人口中,將有81.8%具有大學學歷,比2004年的48.3%大幅增加。在12項 科技專業人士中,只有工業設計人才短缺,其他專才每年培育超過10萬位科技學士,但市場需求僅約5萬多人,亦即每年將過剩5萬人。
大學畢業生過多 出路堪憂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所所長溫肇東表示,數據明顯指出未來五年,台灣社會可能面臨的情況,如果大學、企業、學生現在不採取任何因應行動,未來勢必將釀成大災難。
他進一步指出,五年後台灣大學畢業生那麼多,但企業界能否相對提供足以發揮價值的工作機會?大學生會不會變成高學低就?或者產學之間仍缺乏接軌的最後一哩,企業界還是有人才荒的困擾,紛紛到俄羅斯或印度求才?都值得高度關注。
溫肇東認為,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改變,企業和個人要脫穎而出,就應該具備「獨特的價值」。例如,對國內企業來說,過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能是一種價值,但未來的價值應取決於「差異化」,個人也不例外。
溫 肇東、明基集團總財務長游克用都不約而同提到Thomas L.Friedman寫的《世界是平的》一書。該書描述推平世界的十個推土機,也就是全球在地化、在地全球化的趨勢。在國家、人才、資金的疆界都逐漸消弭 之際,Friedman認為,不論SOHO族或企業員工,最好讓自己做到以下四點中至少一點:非常特殊、非常專業、非常深耕,或非常會調適。
創造個人獨特價值
游克用說,隨著網際網路的風行,一般人在家裡就可以處理很多工作,宣告「個人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當環境變化加速、分工更趨細膩,每個人是否都足以應變呢?無論是在大陸、台灣或其他地方工作,是否都能適應?都是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以財務領域為例,穿梭於跨國企業會議室的分析師、合併案撮合者、國際基金管理人等精英族群,便透過提供與眾不同的價值,而獲得可觀的報酬。
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以他在大陸從事財務顧問的經驗指出,過去台灣人的工作價值在於勤奮努力,現在「統合眾人價值」的能力更加重要,不是只靠自己,而是想辦法統合別人為你工作、為你讀書,一起創造更大的價值。
如何創造個人的獨特價值,飛利浦公司設計中心台灣區總監陳禧冠建議,不妨借用企業品牌經營的理念。「把自己看成一個品牌。」他強調,當大家都在談台灣產業如何從OEM、ODM走向自創品牌時,職場人更應該轉換腦袋,把自己視為一個品牌來經營,努力創造最高的附加價值。
陳禧冠認為,台灣過去的教育一味灌輸勤勞樸實、克勤克儉的觀念,缺乏打造品牌的思維,事實上「品牌」不一定代表奢華,而是能掌握獨特的價值,吸引消費族群的認同。
建立個人核心職能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則以「核心職能」來詮釋「個人品牌」,也就是找到自己無可取代的能力。她以自己為例指出,由於累積長年的行銷工作經驗,「行銷」就是她的核心職能,即使轉換跑道,也可以從行銷能力向外延伸。
不管是打造自我品牌,或掌握自我核心職能,一切都是為了適應愈來愈彈性化的職場生態。去年7月勞工退休金提撥新制起跑,10月中國大陸宣布放寬台灣人就業限制,更是加速職場的變化和流動。
在外部環境壓力下,非核心作業委外、利用派遣人員成為企業界無可避免的趨勢。而且在全球激烈競爭下,台灣企業存活年限平均只有12年,不管企業主或勞工都心知肚明,死守企業「終老一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不過,邱文仁觀察到「台灣人對契約化的工作,很沒有安全感」。該如何敞開心胸,迎向多元就業的時代?陳禧冠認為,「無國界的創意人」才能在職場自在悠遊,他們不但能衝破傳統疆界、馳騁於無框架的思考,還能將創意「資本化」,昇華為能賺進利潤的產值。
廣伸觸角 創意無國界
邁向無國界創意人的第一步,就是打開心窗,嘗試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生活,質疑看似「理所當然」的人事物,接著是伸展觸角,多樣化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往人少的地方走。」陳禧冠強調,傳統的大眾市場已死,看起來能賺錢的領域,往往粥多僧也多,唯有深入不同的文化族群,大量接觸主流市場以外的創意思維,才有機會開創新局。
不過,盡情的伸展「外」放,最終仍必須向內收「回」。比如說,一趟出國旅遊,往往是盡情探索異文化的好機會,但是回來以後,還要能進一步沈澱、整理、分析,把前半段的多元創意轉化為產值,否則只是一場純玩樂,或是躺在抽屜裡的一紙創意。
培養工作外的興趣
培養獨一無二的自我價值,也是迎向多元職場的重要利器,尤其未來職場流動率勢必居高不下,上班族可能面臨不斷「找工作」的新生活形態,如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邱文仁建議上班族培養工作外的興趣。
這聽起來似乎和職場技能無關,卻是從容應變的最高招數。翻譯村上春樹小說的知名譯者賴明珠,原來在房屋仲介公司當廣告文案,餘暇時喜歡讀日文小說,順道兼職翻譯村上春樹,沒想到《挪威的森林》大賣,兼職收入遠超過薪水,便轉換跑道成為專職翻譯者。
從興趣出發找尋落腳點
根據統計,四分之一的上班族利用閒暇兼差,選擇兼差工作更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例如,有些上班族不但自己練瑜珈,還兼差當瑜珈老師,不但可以持續發展興趣,還能坐擁第二份薪水。
「興趣常是下一個職場的落腳點。」邱文仁說,只要持之以恆,把興趣做得深、做得專,自然就會變成職能,但切記不要一窩蜂追逐明星產業,硬往看似「賺錢」的方向走,一旦落得渾身不快樂,錢沒賺到反而賠得更多。她建議,先把自己變成有趣的人,因為「快樂就是無形的競爭力!」
【2006/02/16 經濟日報陳雅蘭、陳珮馨】
全球市場瞬息萬變,從年輕工作到退休的職場神話正在逐漸凋零,一味苦幹實幹的水牛精神也漸受挑戰,面對高度彈性化、講求創意的新職場文化,以及高學歷人口就業市場即將嚴重供過於求困境,職場現代人該如何自處?
經 建會發布未來十年科技人力供需預估報告,到2010年,台灣24歲以上人口中,將有81.8%具有大學學歷,比2004年的48.3%大幅增加。在12項 科技專業人士中,只有工業設計人才短缺,其他專才每年培育超過10萬位科技學士,但市場需求僅約5萬多人,亦即每年將過剩5萬人。
大學畢業生過多 出路堪憂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所所長溫肇東表示,數據明顯指出未來五年,台灣社會可能面臨的情況,如果大學、企業、學生現在不採取任何因應行動,未來勢必將釀成大災難。
他進一步指出,五年後台灣大學畢業生那麼多,但企業界能否相對提供足以發揮價值的工作機會?大學生會不會變成高學低就?或者產學之間仍缺乏接軌的最後一哩,企業界還是有人才荒的困擾,紛紛到俄羅斯或印度求才?都值得高度關注。
溫肇東認為,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改變,企業和個人要脫穎而出,就應該具備「獨特的價值」。例如,對國內企業來說,過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能是一種價值,但未來的價值應取決於「差異化」,個人也不例外。
溫 肇東、明基集團總財務長游克用都不約而同提到Thomas L.Friedman寫的《世界是平的》一書。該書描述推平世界的十個推土機,也就是全球在地化、在地全球化的趨勢。在國家、人才、資金的疆界都逐漸消弭 之際,Friedman認為,不論SOHO族或企業員工,最好讓自己做到以下四點中至少一點:非常特殊、非常專業、非常深耕,或非常會調適。
創造個人獨特價值
游克用說,隨著網際網路的風行,一般人在家裡就可以處理很多工作,宣告「個人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當環境變化加速、分工更趨細膩,每個人是否都足以應變呢?無論是在大陸、台灣或其他地方工作,是否都能適應?都是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以財務領域為例,穿梭於跨國企業會議室的分析師、合併案撮合者、國際基金管理人等精英族群,便透過提供與眾不同的價值,而獲得可觀的報酬。
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以他在大陸從事財務顧問的經驗指出,過去台灣人的工作價值在於勤奮努力,現在「統合眾人價值」的能力更加重要,不是只靠自己,而是想辦法統合別人為你工作、為你讀書,一起創造更大的價值。
如何創造個人的獨特價值,飛利浦公司設計中心台灣區總監陳禧冠建議,不妨借用企業品牌經營的理念。「把自己看成一個品牌。」他強調,當大家都在談台灣產業如何從OEM、ODM走向自創品牌時,職場人更應該轉換腦袋,把自己視為一個品牌來經營,努力創造最高的附加價值。
陳禧冠認為,台灣過去的教育一味灌輸勤勞樸實、克勤克儉的觀念,缺乏打造品牌的思維,事實上「品牌」不一定代表奢華,而是能掌握獨特的價值,吸引消費族群的認同。
建立個人核心職能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則以「核心職能」來詮釋「個人品牌」,也就是找到自己無可取代的能力。她以自己為例指出,由於累積長年的行銷工作經驗,「行銷」就是她的核心職能,即使轉換跑道,也可以從行銷能力向外延伸。
不管是打造自我品牌,或掌握自我核心職能,一切都是為了適應愈來愈彈性化的職場生態。去年7月勞工退休金提撥新制起跑,10月中國大陸宣布放寬台灣人就業限制,更是加速職場的變化和流動。
在外部環境壓力下,非核心作業委外、利用派遣人員成為企業界無可避免的趨勢。而且在全球激烈競爭下,台灣企業存活年限平均只有12年,不管企業主或勞工都心知肚明,死守企業「終老一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不過,邱文仁觀察到「台灣人對契約化的工作,很沒有安全感」。該如何敞開心胸,迎向多元就業的時代?陳禧冠認為,「無國界的創意人」才能在職場自在悠遊,他們不但能衝破傳統疆界、馳騁於無框架的思考,還能將創意「資本化」,昇華為能賺進利潤的產值。
廣伸觸角 創意無國界
邁向無國界創意人的第一步,就是打開心窗,嘗試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生活,質疑看似「理所當然」的人事物,接著是伸展觸角,多樣化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往人少的地方走。」陳禧冠強調,傳統的大眾市場已死,看起來能賺錢的領域,往往粥多僧也多,唯有深入不同的文化族群,大量接觸主流市場以外的創意思維,才有機會開創新局。
不過,盡情的伸展「外」放,最終仍必須向內收「回」。比如說,一趟出國旅遊,往往是盡情探索異文化的好機會,但是回來以後,還要能進一步沈澱、整理、分析,把前半段的多元創意轉化為產值,否則只是一場純玩樂,或是躺在抽屜裡的一紙創意。
培養工作外的興趣
培養獨一無二的自我價值,也是迎向多元職場的重要利器,尤其未來職場流動率勢必居高不下,上班族可能面臨不斷「找工作」的新生活形態,如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邱文仁建議上班族培養工作外的興趣。
這聽起來似乎和職場技能無關,卻是從容應變的最高招數。翻譯村上春樹小說的知名譯者賴明珠,原來在房屋仲介公司當廣告文案,餘暇時喜歡讀日文小說,順道兼職翻譯村上春樹,沒想到《挪威的森林》大賣,兼職收入遠超過薪水,便轉換跑道成為專職翻譯者。
從興趣出發找尋落腳點
根據統計,四分之一的上班族利用閒暇兼差,選擇兼差工作更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例如,有些上班族不但自己練瑜珈,還兼差當瑜珈老師,不但可以持續發展興趣,還能坐擁第二份薪水。
「興趣常是下一個職場的落腳點。」邱文仁說,只要持之以恆,把興趣做得深、做得專,自然就會變成職能,但切記不要一窩蜂追逐明星產業,硬往看似「賺錢」的方向走,一旦落得渾身不快樂,錢沒賺到反而賠得更多。她建議,先把自己變成有趣的人,因為「快樂就是無形的競爭力!」
星期三, 2月 15, 2006
(威盛)追近聯發科 在此一役
追近聯發科 在此一役
2006.02.15 工商時報 吳筱雯
聯發科從GSM技術下手、威盛藉由併購切入CDMA市場,這個四、五年前看來很普通的決策,在今日造成聯發科有經濟規模量,但始終無法打入一線手機大廠,以及威盛雖然獲得先前的LG、未來的諾基亞等一線大廠的採用,但出貨量一直不大。未來聯發科、威盛在手機晶片組的消長,值得觀察。
CDMA手機晶片組長期以來,由CDMA技術開發者Qualcomm一家獨大,投入CDMA手機晶片組面臨Qualcomm的IP、專利等威脅不斷,也是另一個麻煩之處,另外,潛在客戶-包括明基、華寶、華冠等,國內多數手機代工業者均以開發GSM相關產品為主,也是促使當初聯發科決心投入GSM相關手機晶片組開發的原因之一。
不過GSM市場的好,全世界都看得見,GSM手機晶片組供應商已經過度擁擠,TI、英特爾、英飛凌等知名IC大廠紛紛投入,比聯發科更容易吸引一線手機大廠的注意力,也讓聯發科即使已經獲得多數大陸手機設計公司與品牌業者的肯定,只獲得LG對聯發科的虛晃一招而已。
而 對一個新興的手機晶片供應商來說,獲得一線大廠的認可,究竟有多重要?以目前在GSM手機晶片市場呼風喚雨的TI為例,六年前當諾基亞、易利信等大廠還自 行開發手機晶片組與軟體時,TI只能按照這些大廠的規格,為其開發手機晶片的ASIC,TI推出的ASSP無人聞問,若非當時的明基採用TI的手機晶片的ASSP,並接獲一線大廠摩托羅拉的低階GSM手機ODM訂單,才奠定TI今日在手機晶片ASSP地位的基礎,獲得大廠的認可正是已經具備經濟規模的聯發科,最缺乏的一步。
出 貨量與對財務的貢獻度,VIA Telecom還遠遠比不上聯發科,但在LG的加持之下,VIATelecom已經比聯發科早取得與Qualcomm、TI等同台競技的通行證,而威盛與 正崴聯手爭取諾基亞代工訂單的成敗,則是VIA Telecom能否進一步獲得更多一線大廠青睞,並追上聯發科擁有的經濟規模的關鍵。
2006.02.15 工商時報 吳筱雯
聯發科從GSM技術下手、威盛藉由併購切入CDMA市場,這個四、五年前看來很普通的決策,在今日造成聯發科有經濟規模量,但始終無法打入一線手機大廠,以及威盛雖然獲得先前的LG、未來的諾基亞等一線大廠的採用,但出貨量一直不大。未來聯發科、威盛在手機晶片組的消長,值得觀察。
CDMA手機晶片組長期以來,由CDMA技術開發者Qualcomm一家獨大,投入CDMA手機晶片組面臨Qualcomm的IP、專利等威脅不斷,也是另一個麻煩之處,另外,潛在客戶-包括明基、華寶、華冠等,國內多數手機代工業者均以開發GSM相關產品為主,也是促使當初聯發科決心投入GSM相關手機晶片組開發的原因之一。
不過GSM市場的好,全世界都看得見,GSM手機晶片組供應商已經過度擁擠,TI、英特爾、英飛凌等知名IC大廠紛紛投入,比聯發科更容易吸引一線手機大廠的注意力,也讓聯發科即使已經獲得多數大陸手機設計公司與品牌業者的肯定,只獲得LG對聯發科的虛晃一招而已。
而 對一個新興的手機晶片供應商來說,獲得一線大廠的認可,究竟有多重要?以目前在GSM手機晶片市場呼風喚雨的TI為例,六年前當諾基亞、易利信等大廠還自 行開發手機晶片組與軟體時,TI只能按照這些大廠的規格,為其開發手機晶片的ASIC,TI推出的ASSP無人聞問,若非當時的明基採用TI的手機晶片的ASSP,並接獲一線大廠摩托羅拉的低階GSM手機ODM訂單,才奠定TI今日在手機晶片ASSP地位的基礎,獲得大廠的認可正是已經具備經濟規模的聯發科,最缺乏的一步。
出 貨量與對財務的貢獻度,VIA Telecom還遠遠比不上聯發科,但在LG的加持之下,VIATelecom已經比聯發科早取得與Qualcomm、TI等同台競技的通行證,而威盛與 正崴聯手爭取諾基亞代工訂單的成敗,則是VIA Telecom能否進一步獲得更多一線大廠青睞,並追上聯發科擁有的經濟規模的關鍵。
李焜耀: 併購西門子手機以後明基文化佔上風
李焜耀: 併購西門子手機以後明基文化佔上風
【2006/02/15 第一財經日報陳雪頻】
「不一定每一個企業都要全球化,一定要量力而為,要看自己的核心目標來決定。」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在前天晚上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舉辦的華人企業全球化高峰論壇上說。他用明基的全球化發展歷程,特別是去年明基和西門子手機合併之後的整合來證明他的觀點。
全球化發展歷程
「明基剛成立沒多久,由於匯率五年內升值了40%,造成台灣地價大幅上升,明基因此將一部份的工廠搬到馬來西亞。後來明基開始在蘇州設廠,現在明基在蘇州已經有五家公司,員工總共有2萬多人。」李焜耀如此解讀明基最早的國際化進程。
從1996年開始,明基為客戶做貼牌加工,並且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成立銷售公司。2001年10月明基開始走自己的品牌之路。一直到2005年明基併購西門子手機業務。李焜耀坦言明基的全球化並不輕鬆,「我們走的路越來越好,挑戰也越來越大」。
李焜耀認為大陸企業由於人口眾多,在全球化方面的壓力不如台灣企業那麼大。在明基蘇州工廠和上海公司,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際性人才加入其中,包括一些愛爾蘭人,以及那些在海外出生並長大的華人。
「在美國出生的華人直接找過來上班,他們英文都是很好的,但是他們擁有中國人的特色,在文化的接軌和傳播上面都是比較好的。」李焜耀說:「兩個地方的教育系統產生的行為模式的差異,還是有一些不太一樣的。」
李焜耀認為全球化進程中的最大困難在於企業文化的「一元化」,即保證企業文化在適應當地文化背景的情況下,保持其核心價值的一致性。他說:「企業文化沒有對錯的關係。如何在新的地方移植我們的企業文化,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合併西門子手機後的整合
去年明基合併了西門子手機業務以後,明基就遇到了跨文化管理的難題。明基和西門子的企業文化完全不同:一個以生產消費電子產品為主,一個以生產大型電氣設備為主。前者強調創新和速度,而後者則強調可靠與程式。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李焜耀認為最主要的是了解雙方企業的文化差異。他說:「每一個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都有很多的歷史因素,所以我們一定要尊重它們。我們要整合一個團隊,最重要的就是要一個思想,一個方向。」
作 為一個百年老店的企業,西門子手機具有複雜的組織計劃和非常細緻的分工,由此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李焜耀說:「企業越大組織越複雜,所以怎樣把這些東西解決 好,這是很大的挑戰。通常歷史比較悠久的產業分工是很細的,分工細有很多的缺點,這樣溝通就比較複雜,你要一個個地做。」
除此之外,企業的性質不 同也給整合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李焜耀說:「在明基內部,現在的員工都是第一代的創業者,對這個企業都有很強的歸宿感,大家覺得企業就是自己的,要讓它成 功,一定要兢兢業業地做。而在歐美大型企業工作的員工來這裡是為了上班,為了賺薪水,他們的很多規章制度也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員工的行為。」
面對明基和西門子這兩種創業型組織和管理型組織的差別,李焜耀說明基的文化在整合後佔了上風。他說:「德國企業員工每天習慣下班了就是再見,讓他們星期天做事情困難很大。我們現在也在努力改變這種作風,他們也在慢慢地接受明基的企業文化。」
【2006/02/15 第一財經日報陳雪頻】
「不一定每一個企業都要全球化,一定要量力而為,要看自己的核心目標來決定。」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在前天晚上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舉辦的華人企業全球化高峰論壇上說。他用明基的全球化發展歷程,特別是去年明基和西門子手機合併之後的整合來證明他的觀點。
全球化發展歷程
「明基剛成立沒多久,由於匯率五年內升值了40%,造成台灣地價大幅上升,明基因此將一部份的工廠搬到馬來西亞。後來明基開始在蘇州設廠,現在明基在蘇州已經有五家公司,員工總共有2萬多人。」李焜耀如此解讀明基最早的國際化進程。
從1996年開始,明基為客戶做貼牌加工,並且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成立銷售公司。2001年10月明基開始走自己的品牌之路。一直到2005年明基併購西門子手機業務。李焜耀坦言明基的全球化並不輕鬆,「我們走的路越來越好,挑戰也越來越大」。
李焜耀認為大陸企業由於人口眾多,在全球化方面的壓力不如台灣企業那麼大。在明基蘇州工廠和上海公司,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際性人才加入其中,包括一些愛爾蘭人,以及那些在海外出生並長大的華人。
「在美國出生的華人直接找過來上班,他們英文都是很好的,但是他們擁有中國人的特色,在文化的接軌和傳播上面都是比較好的。」李焜耀說:「兩個地方的教育系統產生的行為模式的差異,還是有一些不太一樣的。」
李焜耀認為全球化進程中的最大困難在於企業文化的「一元化」,即保證企業文化在適應當地文化背景的情況下,保持其核心價值的一致性。他說:「企業文化沒有對錯的關係。如何在新的地方移植我們的企業文化,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合併西門子手機後的整合
去年明基合併了西門子手機業務以後,明基就遇到了跨文化管理的難題。明基和西門子的企業文化完全不同:一個以生產消費電子產品為主,一個以生產大型電氣設備為主。前者強調創新和速度,而後者則強調可靠與程式。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李焜耀認為最主要的是了解雙方企業的文化差異。他說:「每一個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都有很多的歷史因素,所以我們一定要尊重它們。我們要整合一個團隊,最重要的就是要一個思想,一個方向。」
作 為一個百年老店的企業,西門子手機具有複雜的組織計劃和非常細緻的分工,由此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李焜耀說:「企業越大組織越複雜,所以怎樣把這些東西解決 好,這是很大的挑戰。通常歷史比較悠久的產業分工是很細的,分工細有很多的缺點,這樣溝通就比較複雜,你要一個個地做。」
除此之外,企業的性質不 同也給整合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李焜耀說:「在明基內部,現在的員工都是第一代的創業者,對這個企業都有很強的歸宿感,大家覺得企業就是自己的,要讓它成 功,一定要兢兢業業地做。而在歐美大型企業工作的員工來這裡是為了上班,為了賺薪水,他們的很多規章制度也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員工的行為。」
面對明基和西門子這兩種創業型組織和管理型組織的差別,李焜耀說明基的文化在整合後佔了上風。他說:「德國企業員工每天習慣下班了就是再見,讓他們星期天做事情困難很大。我們現在也在努力改變這種作風,他們也在慢慢地接受明基的企業文化。」
WiMAX將是最有發展前景的寬帶無線接入技術
WiMAX將是最有發展前景的寬帶無線接入技術
發布時間:2006-02-15
只有親眼所見,我才會相信除有線和DSL以外的第三套寬帶備選方案。正如幾個月前我在報告中所述,它可能是通過無源光網絡(PON)入戶的光纖 (FFTH)。但是,最終奪取第三名的寬帶備選方案可能是最新的無線城域網絡(MAN或metro)技術,即寬帶無線接入(BWA)。
我想,如果地位穩固的寬帶運營商願意在鼎盛時期開展競爭的話,那麼現在正是時候。和其他高科技國家的大多數用戶相比,美國的寬帶互聯網接入用戶所支付的費用不僅更多,而且美國寬帶服務部署也嚴重落後。
有線和電信運營商成功地維持著他們的壟斷地位。儘管他們可以為數百萬人提供快速訪問,但是他們還是遏制了競爭、讓價格居高不下,並使得很多人仍處於黑暗之中,無法享用高速的寬帶接入服務。畢竟,商業就是商業。最近通過的新BWA IEEE標準將改變這一切。令人欣慰的是,寬帶革命的號角即將吹響。
當我們靜下心來考慮無線技術的全景時,就會發現若干滿足近程需要的個人網(PAN),如藍牙、ZigBee、UHF 、ISM無線電和超寬帶(UWB)。此外,還有為企業、家庭和熱點市場提供中程接入的無線局域網(Wi-Fi WLAN),以及由手機運營商通過他們的全球連接所提供的廣域網(WAN)。
但是,卻沒有無線城域網(MAN)。當然,有線城域網數量眾多,用於有線電視系統或者旨在提供metro服務的光纖網絡(例如將多個LAN連接在一起,以及將LAN連接至WAN)。即將問世的PON是最快的城域網。儘管這類系統的成本正在穩步下降,但它們仍然很昂貴,因為必須鑽孔或將電纜安裝在電杆上,這些工作都需要耗費時間和金錢。
顯然,無線技術能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最近終於通過的IEEE的802.16 WMAN標準改變了這一切。芯片和設備公司正在爭相進入這個大有盈利潛力的新興市場。
標準改善一切
固定無線寬帶其實並不新鮮。Smart Modular Technologies的產品開發和工程設計總監Jim Kraemer說,20世紀80和90年代他在軍隊中就用過這種快速的無線技術。多年來,電信行業一直在回傳方面應用微波。而且,該技術在衛星數據傳輸方面的應用也有幾十年的歷史。
在過去的10年中,我們不斷努力將這種技術推向商業化軌道,這樣便產生了多路多點分配服務(MMDS)和本地多點分配服務(LMDS)微波系統。今天,這些服務事實上已是窮途末路。由於以下三個主要原因,最近的這些努力都失敗了。
首先,它們的成本過於昂貴。採用微波設備時,通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然而,由於Wi-Fi WLAN的發展,半導體加工工藝已經達到這樣的水平,即微波無線電芯片的製造成為很平常的事情。因此,生產微波無線電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失敗的另一原因就是缺乏單個標準。所有的系統都有其自己的專屬設計。如果您採用該技術,顯然您必須要忠於某個廠商。不同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甚至無人考慮。
第三,可靠的連接只能通過完整的視距(LOS)鏈接在較高的微波頻率才能建立。這意味著,增益天線必須安裝在高塔上,而且傳輸路徑上不能有任何樹木、建築物或其他障礙物。在某些應用中這一點很難實現。但是現在,802.16標準已經解決了大部分的此類問題。
IEEE於1999年通過了802.16標準,該標準最初主要針對11到66GHz頻帶。由於意識到只有在較低頻率才能獲得可靠的寬帶服務,所以各公司都重新設計該標準的備選方案,以期成為無線贏家。這就產生了後來的802.16a修正案,其中2至11GHz範圍的新的標準備選方案。此次擴充已融入完整的 802.16 2004標準中,現已成為BWA中最受關注的焦點。
更令人興奮的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論壇」的成立,它包含150多家芯片公司、設備製造商和運營商。該組織的形成旨在推進寬帶無線技術,並創建互操作測試和驗證方案,從而確保所有的芯片和設備在工作時都能彼此兼容。
802.16標準的涵蓋範圍非常廣泛,而且十分複雜,它可以提供許多備選方案。應用最廣的頻譜在11GHz以下,特別是在低於6GHz的部分。BWA可以在現有的免執照或執照頻段中實現。最可能的範圍是2.5GHz執照頻譜、3.5GHz執照和免執照頻段,以及5.1至5.8GHz免執照國家信息基礎設施 (U-NII)頻段。
小型無線Internet服務提供商(WISP,可能在鄉村地區)或許會因為成本的原因選擇免執照頻段。但是,較大的城市運營商希望提供全範圍的寬帶備選方案,例如網絡協議電視和語音IP(VoIP),因此毫無疑問,他們會選擇較低頻段,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干擾,並確保更強的可靠性。
802.16標準專為點對點(PTP)和點對多點(PMP)操作而設計。PMP模式採用蜂窩式體系結構,每個發射站覆蓋半徑高達五或六英里,最多可以處理數百個用戶(圖1)。儘管此技術可達到的最大範圍超過了30英里,但是除了應用於點對點回傳之外,在其他方面很少應用。

該技術對時分雙工(TDD)和頻分雙工(FDD)均提供支持。帶有獨立收發頻率的FDD方式以犧牲頻譜空間為代價來提供全雙工操作。通常,當Tx和Rx頻率為50至100MHz時,需要更多的頻譜。
因為在鏈路任何一端都可在接收期間進行傳輸,所以FDD還支持更高的吞吐量。TDD模式僅使用單信道,並為多個用戶提供多個可選擇的時隙。也需要可以提供較低速度的半雙工。然而這不應該妨礙其使用。TDD模式僅使用一個合成器,所以只需較小且較便宜的CPE單元。
可以逐步選擇信道帶寬,頻率從20MHz到10、5、2.5或1.25MHz。這樣,運營商就可以為客戶量身定製服務和價格。帶寬和調製類型決定了數據傳輸速率。
借助於20 MHz的信道和優化調製(即256正交振幅調製或QAM),數據傳輸速率可以達到70到100MB/秒。除了在特殊的回傳應用當中,不太可能使用這類最大速率。某些設備採用28MHz帶寬,此帶寬可再分為14、7、3.5和1.75MHz頻段,以支持較低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更多的用戶。
至於調製,該標準加入了自適應調製方法,此方法允許無線電設備根據鏈路範圍、噪音和其他條件自動選擇最佳調製。對於信噪比(SNR)為22dB的近距離操作,將使用64QAM來提供超快速數據傳輸速率。當SNR降低至約16dB時,系統將退回到16QAM。如果SNR接近9dB,將選擇正交相移鍵控 (QPSK)。對於SNR接近6dB的最差情況,將使用舊的二進制相移鍵控(BPSK)。數據傳輸速率可以自動回退,但是卻可以保證鏈路的整體最大可靠性。
非視距
802.16a擴展標準需要非視距(NLOS)操作。NLOS對於成功的寬帶消費服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客戶不必再安裝和定位室外天線,或者取消運營商提供的上門服務。NLOS系統意味著天線可以位於客戶的機頂盒中或機頂盒上。
為實現這一點,該標準加入了正交頻分復用(OFDM),它是一種通過寬帶傳播信號的調製/復用/接入技術。像CDMA一樣,OFDM也是最大程度地降低以下影響的關鍵:多路信號、衍射、衰減以及與微波信號傳播有關的其他現象。儘管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2048點FFT方案,但是802.16標準指定了 256點快速傅立葉變換(FFT) OFDM信號。超快速LOS PTP回傳可應用單個運營商備選方案。
使用廣泛的錯誤更正方法還可以增強鏈路的可靠性。該標準還加入了Reed Solomon正向糾錯(FEC)、卷積編碼和交叉存取算法,以確定和糾正比特差錯。對於FEC捕捉不到的差錯,自動重複請求(ARQ)功能只需再次傳送有差錯的數據包即可對其進行修正。
功率控制是用來優化每個鏈路的另一功能。基站將功率控制編碼發送至客戶的機頂盒,以將所接收的信號設置為所需的特定級別。功率控制算法可以提高整體性能並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每個用戶單元所使用的功率都是傳播條件(例如範圍、干擾障礙物等類似因素)的函數。
子通道性是該系統的一項特殊功能,可以幫助平衡上游和下游鏈路預算。通常,用戶端設備(CPE)單元的傳輸功率僅為基站傳輸功率的四分之一。為了最大限度地擴大鏈路的範圍,可以在傳輸過程中修改CPE單元,以減少OFDM信道的數量,同時提高每條信道的功率。
為進一步提升鏈路的可靠性,該標準加入了傳送和接收差異,以及自適應天線。使用適當排列的多方向天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NLOS條件下通常會出現的多路徑、反射和衰減的影響。
提供高端寬帶服務所需的服務質量(QoS)的關鍵就是接入方式,它可以避免通常與無線系統相關的所有沖突和爭用。Wi-Fi 802.11 WLAN系統使用帶沖突避免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CSMA/CA)。多個用戶必須爭用對數量有限的信道所進行的訪問。
這些系統使用發送前偵聽方案,但是如果其他基站正在發送信號,則這些系統必須回退並等待。這將產生無法預測的時間間隙,而這一點對於服務質量來說根本無法接受。802.16系統採用請求/批准接入方法,該方法類似於DOCSIS線纜調制解調器中使用的方法。然後,基站控制可以完全消除傳入沖突,並提供一致且可預測的延遲。這種方案可實現語音和視頻的完整和可靠的傳輸。
802.16標準在安全方面毫不吝惜。該標準包括廣泛使用的三重數字加密標準(3DES)。這個168位的密鑰具備高度安全的加密性。然而,未來的計劃將使用更安全的高級加密標準(AES)。安全性不再是無線接入的弱項。
儘管WiMAX的802.16a版本無疑將成為應用最廣泛的BWA系統,但是舊系統也有用武之地,尤其是在回傳操作中。幾個常用的操作點位於10至 66GHz頻段,包括10.5、25、26、28、31、38及39GHz頻段,即所謂的毫米波頻段。OFDM未被採用,調製備選方案包括64QAM、 16QAM和QPSK。帶寬選項為20、25和28MHz。借助於完整的28MHz信道和最佳調製,數據傳輸速率的範圍可達32至134MB/秒。根據頻率和傳播條件,範圍和蜂窩大小通常為一到三英里。
BWA的應用
BWA應用中最受歡迎的是「最後一(或第一)英里」消費寬帶接入。對於已經可以獲得有線或DSL的消費者,它提供了第三個選擇。BWA的競爭有助於降低成本,從而將寬帶快速擴展到更多的家庭。
如果基礎設施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站網絡的建立,而不是取決於電纜布線,那麼看起來運營商就能在此領域大發橫財。在提供高級服務(如VoIP電話和視頻服務)時,這種情況尤為突出。
還沒有大型的電信運營商垂青這種系統,因此Verizon和SBC正在對其進行測試。然而更可能的是,明年其他的運營商會關注這種具有潛在競爭力的服務。一些較小且正處於起步階段的WISP也開始為選定的區域提供服務。最可能的情況是,最初的系統也許會出現在寬帶服務水平低下的鄉村地區和較小城市。
這些系統的第一個應用領域可能與回傳操作有關,即在蜂窩電話基站與運營商之間以及在Wi-Fi熱點與運營商之間提供微波鏈路。此外,它還可以充當其自身的多點蜂窩回傳。這一應用有助於降低運行T1線路的高額成本。實際上,全新的業務正在浮出水面,即通過無線方式為小型企業提供T1等同服務。各企業當然歡迎這種能大幅削減成本的服務。TowerStream或許是無線寬帶接入領域的領導者,它已證明通過BWA可向企業提供類似於T1的服務,並在這種業務中獲得豐厚的利潤。成立四年以來,TowerStream並未使用新的WiMAX標準,而是使用5.8和18GHz範圍內的專屬寬帶系統。
據TowerStream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Jeff Thompson的介紹,該公司的BWA服務分布於紐約、波士頓/普羅維登斯、芝加哥和洛杉磯。借助於無線服務,它還建立了關鍵的最後一分鐘鏈路,並解決了一些其他通信難題,從而挽救了共和黨與民主黨代表大會的敗局。隨著TowerStream的發展壯大,它最可能採用WiMAX。
眾多微波設備製造商為固網提供非WiMAX兼容設備。例如,Stratex Network為Wi-Fi熱點提供無線回傳設備。
移動性問題
本質上來說,BWA是固定的寬帶系統。基站和CPE已經就位。然而,802.16標準的創建者仍然一意孤行地去創建移動方案。目前,802.16e或移動WiMAX備選方案正處於開發階段,它在一到三英里範圍內的5 MHz信道中的速度可能達到15MB/秒。
該標準旨在創建用於移動用戶設備(例如配備有調制解調器的筆記本電腦)版本的WiMAX系統。通過這種方式,用戶可以在系統中漫遊。如果能夠解決切斷問題,則目標就是在速度高達75英里/小時的交通工具中,無線接入的數據傳輸速率可以達到500KB/秒的範圍。
IEEE標準系統中的另一個移動成果就是802.20或Mobile-Fi。該標準旨在催生高速無線系統,此系統在任何移動應用中都採用OFDM。因為得到了思科和摩托羅拉等公司的鼎力支持,這可能會和第四代(4G)蜂窩電話系統形成競爭。
最新動態
大多數正在尋找BWA商機的公司認為該產品還未成型。Intel寬帶部門的市場總監Joe English指出,Intel正在研制一種名為Rosedale的寬帶芯片。其目標是開拓WiMAX系統的CPE市場。Intel目前正在為主要客戶提供芯片的樣品,並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全面的試驗生產。Rosedale是一種帶有標準以太網和語音端口的基帶芯片,它專門用來與其他廠商的RF芯片協同工作。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正在潛心研究類似的芯片。該芯片支持WiMAX標準,預計可在單個片上系統IC上集成媒體存取控製器(MAC)和物理層(PHY)部分。該公司計劃在2005年初推出這種芯片。
然而,您不需要等待仍然處於研制之中的單芯片解決方案來建立WiMAX無線電設備。許多公司都生產RF接收器前端和傳輸鏈。Analog Devices的Dave Robinson說,他們公司的AD986x系列混合信號前端正適於這種應用。Dave的同事Chuck Millet指出,ADI TigerSharc和Blackfin DSP芯片非常適合WiMAX。他還說,對於基站而言,可編程解決方案似乎是調合所有802.16備選方案並根據需要添加或刪除的最佳方法。
目前幾乎沒有可用的現成設備。但是Alvarion是個例外,它可以提供與BreezeMAX 802.16兼容的系統(圖2)。儘管尚未獲得WiMAX認證,但是它已為WiMAX做好了準備,也就是說,該公司的設備滿足99%的標準,並且完全適應以後的軟件升級。它的CPE的特性是通過標準的RJ-45實現標準的以太網10/100BaseT連接。它最多支持512個MAC地址,並且可以通過 3.5MHz信道達到12.7MB/秒的數據傳輸速率。
CPE單元包含用於VoIP服務的標準RJ-11普通老式電話服務(POTS)端口、H.323和SIP。Alvarion的基站使用網絡處理器來實現流量聚合、分類和連接。它支持14、7、3.5和1.75 MHz的信道寬度。它還兼容與WiMAX標準類似的歐洲電信系統協會(ETSI)寬帶標準。

根據Alvarion的Carlton O''Neal的介紹,該公司生產大量的其他固定無線系統,包括適用於5.8GHz頻段的某些近WiMAX無線電設備。其他的設備廠商生產專屬的寬帶無線設備和Wi-Fi系統,包括Aperto、Airspan、Ensemble、Motorola及Proxim都十分關注WiMAX。敬請留意明年的眾多產品發布。
期限
2005年似乎是WiMAX之年。不但芯片陸續上市,而且許多設備廠商先後推出他們的產品。正如任何無線技術一樣,發展歷程頗費時日,藍牙、Wi-Fi和 2.5G/3G蜂窩電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市場調研公司iSuppli預計,BWA設備的銷售額將從2003年的8,000萬美元飆升到2008年的 23億美元(增長率為95.3%)。就在這五年期間,半導體產品市場可望膨脹113%。
作者:Louis E. Frenzel
發布時間:2006-02-15
只有親眼所見,我才會相信除有線和DSL以外的第三套寬帶備選方案。正如幾個月前我在報告中所述,它可能是通過無源光網絡(PON)入戶的光纖 (FFTH)。但是,最終奪取第三名的寬帶備選方案可能是最新的無線城域網絡(MAN或metro)技術,即寬帶無線接入(BWA)。
我想,如果地位穩固的寬帶運營商願意在鼎盛時期開展競爭的話,那麼現在正是時候。和其他高科技國家的大多數用戶相比,美國的寬帶互聯網接入用戶所支付的費用不僅更多,而且美國寬帶服務部署也嚴重落後。
有線和電信運營商成功地維持著他們的壟斷地位。儘管他們可以為數百萬人提供快速訪問,但是他們還是遏制了競爭、讓價格居高不下,並使得很多人仍處於黑暗之中,無法享用高速的寬帶接入服務。畢竟,商業就是商業。最近通過的新BWA IEEE標準將改變這一切。令人欣慰的是,寬帶革命的號角即將吹響。
當我們靜下心來考慮無線技術的全景時,就會發現若干滿足近程需要的個人網(PAN),如藍牙、ZigBee、UHF 、ISM無線電和超寬帶(UWB)。此外,還有為企業、家庭和熱點市場提供中程接入的無線局域網(Wi-Fi WLAN),以及由手機運營商通過他們的全球連接所提供的廣域網(WAN)。
但是,卻沒有無線城域網(MAN)。當然,有線城域網數量眾多,用於有線電視系統或者旨在提供metro服務的光纖網絡(例如將多個LAN連接在一起,以及將LAN連接至WAN)。即將問世的PON是最快的城域網。儘管這類系統的成本正在穩步下降,但它們仍然很昂貴,因為必須鑽孔或將電纜安裝在電杆上,這些工作都需要耗費時間和金錢。
顯然,無線技術能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最近終於通過的IEEE的802.16 WMAN標準改變了這一切。芯片和設備公司正在爭相進入這個大有盈利潛力的新興市場。
標準改善一切
固定無線寬帶其實並不新鮮。Smart Modular Technologies的產品開發和工程設計總監Jim Kraemer說,20世紀80和90年代他在軍隊中就用過這種快速的無線技術。多年來,電信行業一直在回傳方面應用微波。而且,該技術在衛星數據傳輸方面的應用也有幾十年的歷史。
在過去的10年中,我們不斷努力將這種技術推向商業化軌道,這樣便產生了多路多點分配服務(MMDS)和本地多點分配服務(LMDS)微波系統。今天,這些服務事實上已是窮途末路。由於以下三個主要原因,最近的這些努力都失敗了。
首先,它們的成本過於昂貴。採用微波設備時,通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然而,由於Wi-Fi WLAN的發展,半導體加工工藝已經達到這樣的水平,即微波無線電芯片的製造成為很平常的事情。因此,生產微波無線電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失敗的另一原因就是缺乏單個標準。所有的系統都有其自己的專屬設計。如果您採用該技術,顯然您必須要忠於某個廠商。不同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甚至無人考慮。
第三,可靠的連接只能通過完整的視距(LOS)鏈接在較高的微波頻率才能建立。這意味著,增益天線必須安裝在高塔上,而且傳輸路徑上不能有任何樹木、建築物或其他障礙物。在某些應用中這一點很難實現。但是現在,802.16標準已經解決了大部分的此類問題。
IEEE於1999年通過了802.16標準,該標準最初主要針對11到66GHz頻帶。由於意識到只有在較低頻率才能獲得可靠的寬帶服務,所以各公司都重新設計該標準的備選方案,以期成為無線贏家。這就產生了後來的802.16a修正案,其中2至11GHz範圍的新的標準備選方案。此次擴充已融入完整的 802.16 2004標準中,現已成為BWA中最受關注的焦點。
更令人興奮的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論壇」的成立,它包含150多家芯片公司、設備製造商和運營商。該組織的形成旨在推進寬帶無線技術,並創建互操作測試和驗證方案,從而確保所有的芯片和設備在工作時都能彼此兼容。
802.16標準的涵蓋範圍非常廣泛,而且十分複雜,它可以提供許多備選方案。應用最廣的頻譜在11GHz以下,特別是在低於6GHz的部分。BWA可以在現有的免執照或執照頻段中實現。最可能的範圍是2.5GHz執照頻譜、3.5GHz執照和免執照頻段,以及5.1至5.8GHz免執照國家信息基礎設施 (U-NII)頻段。
小型無線Internet服務提供商(WISP,可能在鄉村地區)或許會因為成本的原因選擇免執照頻段。但是,較大的城市運營商希望提供全範圍的寬帶備選方案,例如網絡協議電視和語音IP(VoIP),因此毫無疑問,他們會選擇較低頻段,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干擾,並確保更強的可靠性。
802.16標準專為點對點(PTP)和點對多點(PMP)操作而設計。PMP模式採用蜂窩式體系結構,每個發射站覆蓋半徑高達五或六英里,最多可以處理數百個用戶(圖1)。儘管此技術可達到的最大範圍超過了30英里,但是除了應用於點對點回傳之外,在其他方面很少應用。
該技術對時分雙工(TDD)和頻分雙工(FDD)均提供支持。帶有獨立收發頻率的FDD方式以犧牲頻譜空間為代價來提供全雙工操作。通常,當Tx和Rx頻率為50至100MHz時,需要更多的頻譜。
因為在鏈路任何一端都可在接收期間進行傳輸,所以FDD還支持更高的吞吐量。TDD模式僅使用單信道,並為多個用戶提供多個可選擇的時隙。也需要可以提供較低速度的半雙工。然而這不應該妨礙其使用。TDD模式僅使用一個合成器,所以只需較小且較便宜的CPE單元。
可以逐步選擇信道帶寬,頻率從20MHz到10、5、2.5或1.25MHz。這樣,運營商就可以為客戶量身定製服務和價格。帶寬和調製類型決定了數據傳輸速率。
借助於20 MHz的信道和優化調製(即256正交振幅調製或QAM),數據傳輸速率可以達到70到100MB/秒。除了在特殊的回傳應用當中,不太可能使用這類最大速率。某些設備採用28MHz帶寬,此帶寬可再分為14、7、3.5和1.75MHz頻段,以支持較低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更多的用戶。
至於調製,該標準加入了自適應調製方法,此方法允許無線電設備根據鏈路範圍、噪音和其他條件自動選擇最佳調製。對於信噪比(SNR)為22dB的近距離操作,將使用64QAM來提供超快速數據傳輸速率。當SNR降低至約16dB時,系統將退回到16QAM。如果SNR接近9dB,將選擇正交相移鍵控 (QPSK)。對於SNR接近6dB的最差情況,將使用舊的二進制相移鍵控(BPSK)。數據傳輸速率可以自動回退,但是卻可以保證鏈路的整體最大可靠性。
非視距
802.16a擴展標準需要非視距(NLOS)操作。NLOS對於成功的寬帶消費服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客戶不必再安裝和定位室外天線,或者取消運營商提供的上門服務。NLOS系統意味著天線可以位於客戶的機頂盒中或機頂盒上。
為實現這一點,該標準加入了正交頻分復用(OFDM),它是一種通過寬帶傳播信號的調製/復用/接入技術。像CDMA一樣,OFDM也是最大程度地降低以下影響的關鍵:多路信號、衍射、衰減以及與微波信號傳播有關的其他現象。儘管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2048點FFT方案,但是802.16標準指定了 256點快速傅立葉變換(FFT) OFDM信號。超快速LOS PTP回傳可應用單個運營商備選方案。
使用廣泛的錯誤更正方法還可以增強鏈路的可靠性。該標準還加入了Reed Solomon正向糾錯(FEC)、卷積編碼和交叉存取算法,以確定和糾正比特差錯。對於FEC捕捉不到的差錯,自動重複請求(ARQ)功能只需再次傳送有差錯的數據包即可對其進行修正。
功率控制是用來優化每個鏈路的另一功能。基站將功率控制編碼發送至客戶的機頂盒,以將所接收的信號設置為所需的特定級別。功率控制算法可以提高整體性能並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每個用戶單元所使用的功率都是傳播條件(例如範圍、干擾障礙物等類似因素)的函數。
子通道性是該系統的一項特殊功能,可以幫助平衡上游和下游鏈路預算。通常,用戶端設備(CPE)單元的傳輸功率僅為基站傳輸功率的四分之一。為了最大限度地擴大鏈路的範圍,可以在傳輸過程中修改CPE單元,以減少OFDM信道的數量,同時提高每條信道的功率。
為進一步提升鏈路的可靠性,該標準加入了傳送和接收差異,以及自適應天線。使用適當排列的多方向天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NLOS條件下通常會出現的多路徑、反射和衰減的影響。
提供高端寬帶服務所需的服務質量(QoS)的關鍵就是接入方式,它可以避免通常與無線系統相關的所有沖突和爭用。Wi-Fi 802.11 WLAN系統使用帶沖突避免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CSMA/CA)。多個用戶必須爭用對數量有限的信道所進行的訪問。
這些系統使用發送前偵聽方案,但是如果其他基站正在發送信號,則這些系統必須回退並等待。這將產生無法預測的時間間隙,而這一點對於服務質量來說根本無法接受。802.16系統採用請求/批准接入方法,該方法類似於DOCSIS線纜調制解調器中使用的方法。然後,基站控制可以完全消除傳入沖突,並提供一致且可預測的延遲。這種方案可實現語音和視頻的完整和可靠的傳輸。
802.16標準在安全方面毫不吝惜。該標準包括廣泛使用的三重數字加密標準(3DES)。這個168位的密鑰具備高度安全的加密性。然而,未來的計劃將使用更安全的高級加密標準(AES)。安全性不再是無線接入的弱項。
儘管WiMAX的802.16a版本無疑將成為應用最廣泛的BWA系統,但是舊系統也有用武之地,尤其是在回傳操作中。幾個常用的操作點位於10至 66GHz頻段,包括10.5、25、26、28、31、38及39GHz頻段,即所謂的毫米波頻段。OFDM未被採用,調製備選方案包括64QAM、 16QAM和QPSK。帶寬選項為20、25和28MHz。借助於完整的28MHz信道和最佳調製,數據傳輸速率的範圍可達32至134MB/秒。根據頻率和傳播條件,範圍和蜂窩大小通常為一到三英里。
BWA的應用
BWA應用中最受歡迎的是「最後一(或第一)英里」消費寬帶接入。對於已經可以獲得有線或DSL的消費者,它提供了第三個選擇。BWA的競爭有助於降低成本,從而將寬帶快速擴展到更多的家庭。
如果基礎設施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站網絡的建立,而不是取決於電纜布線,那麼看起來運營商就能在此領域大發橫財。在提供高級服務(如VoIP電話和視頻服務)時,這種情況尤為突出。
還沒有大型的電信運營商垂青這種系統,因此Verizon和SBC正在對其進行測試。然而更可能的是,明年其他的運營商會關注這種具有潛在競爭力的服務。一些較小且正處於起步階段的WISP也開始為選定的區域提供服務。最可能的情況是,最初的系統也許會出現在寬帶服務水平低下的鄉村地區和較小城市。
這些系統的第一個應用領域可能與回傳操作有關,即在蜂窩電話基站與運營商之間以及在Wi-Fi熱點與運營商之間提供微波鏈路。此外,它還可以充當其自身的多點蜂窩回傳。這一應用有助於降低運行T1線路的高額成本。實際上,全新的業務正在浮出水面,即通過無線方式為小型企業提供T1等同服務。各企業當然歡迎這種能大幅削減成本的服務。TowerStream或許是無線寬帶接入領域的領導者,它已證明通過BWA可向企業提供類似於T1的服務,並在這種業務中獲得豐厚的利潤。成立四年以來,TowerStream並未使用新的WiMAX標準,而是使用5.8和18GHz範圍內的專屬寬帶系統。
據TowerStream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Jeff Thompson的介紹,該公司的BWA服務分布於紐約、波士頓/普羅維登斯、芝加哥和洛杉磯。借助於無線服務,它還建立了關鍵的最後一分鐘鏈路,並解決了一些其他通信難題,從而挽救了共和黨與民主黨代表大會的敗局。隨著TowerStream的發展壯大,它最可能採用WiMAX。
眾多微波設備製造商為固網提供非WiMAX兼容設備。例如,Stratex Network為Wi-Fi熱點提供無線回傳設備。
移動性問題
本質上來說,BWA是固定的寬帶系統。基站和CPE已經就位。然而,802.16標準的創建者仍然一意孤行地去創建移動方案。目前,802.16e或移動WiMAX備選方案正處於開發階段,它在一到三英里範圍內的5 MHz信道中的速度可能達到15MB/秒。
該標準旨在創建用於移動用戶設備(例如配備有調制解調器的筆記本電腦)版本的WiMAX系統。通過這種方式,用戶可以在系統中漫遊。如果能夠解決切斷問題,則目標就是在速度高達75英里/小時的交通工具中,無線接入的數據傳輸速率可以達到500KB/秒的範圍。
IEEE標準系統中的另一個移動成果就是802.20或Mobile-Fi。該標準旨在催生高速無線系統,此系統在任何移動應用中都採用OFDM。因為得到了思科和摩托羅拉等公司的鼎力支持,這可能會和第四代(4G)蜂窩電話系統形成競爭。
最新動態
大多數正在尋找BWA商機的公司認為該產品還未成型。Intel寬帶部門的市場總監Joe English指出,Intel正在研制一種名為Rosedale的寬帶芯片。其目標是開拓WiMAX系統的CPE市場。Intel目前正在為主要客戶提供芯片的樣品,並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全面的試驗生產。Rosedale是一種帶有標準以太網和語音端口的基帶芯片,它專門用來與其他廠商的RF芯片協同工作。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正在潛心研究類似的芯片。該芯片支持WiMAX標準,預計可在單個片上系統IC上集成媒體存取控製器(MAC)和物理層(PHY)部分。該公司計劃在2005年初推出這種芯片。
然而,您不需要等待仍然處於研制之中的單芯片解決方案來建立WiMAX無線電設備。許多公司都生產RF接收器前端和傳輸鏈。Analog Devices的Dave Robinson說,他們公司的AD986x系列混合信號前端正適於這種應用。Dave的同事Chuck Millet指出,ADI TigerSharc和Blackfin DSP芯片非常適合WiMAX。他還說,對於基站而言,可編程解決方案似乎是調合所有802.16備選方案並根據需要添加或刪除的最佳方法。
目前幾乎沒有可用的現成設備。但是Alvarion是個例外,它可以提供與BreezeMAX 802.16兼容的系統(圖2)。儘管尚未獲得WiMAX認證,但是它已為WiMAX做好了準備,也就是說,該公司的設備滿足99%的標準,並且完全適應以後的軟件升級。它的CPE的特性是通過標準的RJ-45實現標準的以太網10/100BaseT連接。它最多支持512個MAC地址,並且可以通過 3.5MHz信道達到12.7MB/秒的數據傳輸速率。
CPE單元包含用於VoIP服務的標準RJ-11普通老式電話服務(POTS)端口、H.323和SIP。Alvarion的基站使用網絡處理器來實現流量聚合、分類和連接。它支持14、7、3.5和1.75 MHz的信道寬度。它還兼容與WiMAX標準類似的歐洲電信系統協會(ETSI)寬帶標準。
根據Alvarion的Carlton O''Neal的介紹,該公司生產大量的其他固定無線系統,包括適用於5.8GHz頻段的某些近WiMAX無線電設備。其他的設備廠商生產專屬的寬帶無線設備和Wi-Fi系統,包括Aperto、Airspan、Ensemble、Motorola及Proxim都十分關注WiMAX。敬請留意明年的眾多產品發布。
期限
2005年似乎是WiMAX之年。不但芯片陸續上市,而且許多設備廠商先後推出他們的產品。正如任何無線技術一樣,發展歷程頗費時日,藍牙、Wi-Fi和 2.5G/3G蜂窩電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市場調研公司iSuppli預計,BWA設備的銷售額將從2003年的8,000萬美元飆升到2008年的 23億美元(增長率為95.3%)。就在這五年期間,半導體產品市場可望膨脹113%。
作者:Louis E. Frenzel
星期二, 2月 14, 2006
孔祥重: 台灣電信業自我設限 將喪失競爭力
孔祥重: 台灣電信業自我設限 將喪失競爭力
【2006-02-14/電子時報王尹軒】
電信國家型計畫13日發表第二期期中成 果,其中最受矚目的「新世代無線網路整合平台」,係由台灣大哥大(3045)、中華電信(2412)、遠傳電信(4904)、威寶電信及亞太行動等5家行 動電信業者合作,共同發展第三代行動通訊(3G)與Wi-Fi網路共通服務平台。不過,審查委員之一的中研院院士孔祥重卻直批指出,台灣電信業者雖然具備 相關技術,但卻不願意玩真的,業者自我設限的結果,將喪失競爭力。
中華電信等業者13日所展示3G+Wi-Fi雙網整合技術,網路系統為 符合國際標準的3GPP(3G Partnership Project),在計費及安全認證方面,工研院電通所將EAP-SIM(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技術移轉,由中華電信研究所加以商用化,至於採用EAP-SIM技術最大的好處,是可自動認證及增加安全性,用戶在多模系統環境登入的便利 性,亦大為提升。
不過,指導多項國家重大計畫的孔祥重,13日在聽取由遠傳電信及中華電信所執行3G+Wi-Fi雙網技術研發成果後,儘 管肯定台灣電信業者的技術能力,然而他卻直言表示,台灣電信系統業者不能只做世界第一的展示(Demo),而是要做出第一的商用服務,因為光是技術可行, 助益不大,要向市場推出服務,才能真正有助於無線通訊產業的提升,並將整套成功雙網平台服務,複製輸出至其他國家,以擴大產值。
孔祥重說,台灣有龐大WLAN產業優勢,電信系統業者擁有雙網整合技術及用戶基礎,有能力做卻不願玩真的,自我設限的結果,將無法面對未來的競爭。
中華電信研究所所長李炎松則表示,3G+Wi-Fi雙網整合服務在中華電信內部已有副處長級以上人員試用,在穩定性測試通過後,就會向企業客戶推廣,顯示出商用推廣的決心,不是只有展示。
目前全球第一款內建EAP-SIM技術3G終端設備,是由宏達電(2498)與多普達研發出Dopod 900機型。此外,除明基(2352)的P50加入整合測試,華碩(2357)也將有新的手機,加入支援EAP-SIM行列。
【2006-02-14/電子時報王尹軒】
電信國家型計畫13日發表第二期期中成 果,其中最受矚目的「新世代無線網路整合平台」,係由台灣大哥大(3045)、中華電信(2412)、遠傳電信(4904)、威寶電信及亞太行動等5家行 動電信業者合作,共同發展第三代行動通訊(3G)與Wi-Fi網路共通服務平台。不過,審查委員之一的中研院院士孔祥重卻直批指出,台灣電信業者雖然具備 相關技術,但卻不願意玩真的,業者自我設限的結果,將喪失競爭力。
中華電信等業者13日所展示3G+Wi-Fi雙網整合技術,網路系統為 符合國際標準的3GPP(3G Partnership Project),在計費及安全認證方面,工研院電通所將EAP-SIM(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技術移轉,由中華電信研究所加以商用化,至於採用EAP-SIM技術最大的好處,是可自動認證及增加安全性,用戶在多模系統環境登入的便利 性,亦大為提升。
不過,指導多項國家重大計畫的孔祥重,13日在聽取由遠傳電信及中華電信所執行3G+Wi-Fi雙網技術研發成果後,儘 管肯定台灣電信業者的技術能力,然而他卻直言表示,台灣電信系統業者不能只做世界第一的展示(Demo),而是要做出第一的商用服務,因為光是技術可行, 助益不大,要向市場推出服務,才能真正有助於無線通訊產業的提升,並將整套成功雙網平台服務,複製輸出至其他國家,以擴大產值。
孔祥重說,台灣有龐大WLAN產業優勢,電信系統業者擁有雙網整合技術及用戶基礎,有能力做卻不願玩真的,自我設限的結果,將無法面對未來的競爭。
中華電信研究所所長李炎松則表示,3G+Wi-Fi雙網整合服務在中華電信內部已有副處長級以上人員試用,在穩定性測試通過後,就會向企業客戶推廣,顯示出商用推廣的決心,不是只有展示。
目前全球第一款內建EAP-SIM技術3G終端設備,是由宏達電(2498)與多普達研發出Dopod 900機型。此外,除明基(2352)的P50加入整合測試,華碩(2357)也將有新的手機,加入支援EAP-SIM行列。
星期六, 2月 11, 2006
(印度,)另一隻大雁
另一隻大雁
【2006-02-11/經濟日報社論】
在所謂的金磚四國裡,中國大陸早已光芒耀眼,巴西還看不出金磚潛力,俄 羅斯仍像塊璞玉,而印度則像十年前的中國大陸,蓄勢待發。在1991年以前,印度經濟雖然號稱為公私混合經濟,但實際上,國營企業仍主導國家經濟發展,而 私營企業發展受到諸多限制。自1991年後,印度陸續頒布新的經貿政策,方向上朝著自由化及市場經濟邁步,近年來更進一步調降關稅、放寬外資進入,期使印 度經濟資源能夠進一步有所發揮。
印度中央統計局今年2月初公布官方經濟成長預測:製造業與金融服務業擴張速度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的拉 抬,加上農作物收成明顯提高,印度2005會計年度(至3月底止)的經濟成長率可望加快至8.1%,在全球前20大經濟體中居第二高,僅次於中國大陸。而 印度總理辛赫也宣稱:印度經濟接下來四年最快將以平均10%的速度擴張,與中國大陸過去25年平均成長9.5%的步幅相當。不僅如此,相較於中國大陸股市 的弱勢,印度股市在去年漲幅幾乎達到五成;今年初,在外資一路加碼力拱下,首度攻上1萬點大關。
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時點為1978 年,大約早於印度12年;中國大陸初期是以傳統勞力密集產業為主,16年後隨著台商資訊電子產業的投資,逐漸轉型,至2001年後,產業結構已調整為資訊 電子產業為主的結構。印度經過改革15年後的今天,在既有產業發展空間不似過去那般寬廣的情形下,同樣地也逐漸面臨產業轉型或升級的壓力。
印 度的轉型與升級策略,可以由幾個面向來觀察:一是產業結構的完整與互補;過去印度IT產業的發展是以為美商代工軟體為主,雖然印度政府仍喊出「2008 年,百萬軟體人才」目標,但更積極地不斷與亞洲其他國家接觸,探查有無軟硬產業結盟或吸引外資的機會,當印度科技需向上升級時,縱有10億人口的印度,也 馬上面臨國內人才不足的問題。隨著印度經濟飛躍成長,科技產業尤其突飛猛進,吸引海外的印度科技人才回流,形成一股鮭魚返鄉熱潮。據印度委外企業組成的商 業集團 Nasscom估計,過去18個月,已有3萬名科技專才回歸印度。而在2002年前的十年間,印度留美留學生人數總計超過300萬人,這些科技人才都可能 成為回歸印度的生力軍。
印度第二個經濟策略是,除了產業供應鏈能直接與亞洲各國掛鉤,在經濟整合上也積極與東亞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 定(FTA)或其他經貿協定,包括東協、韓國、日本及澳洲等。過去亞洲在日本主導的雁行隊伍裡,插入了中國大陸後,使得亞洲產業分工體系,產生了量與質的 變化;未來印度積極地加入亞洲經貿分工或運作後,亞洲經貿勢必也會有另一番新氣象,尤其印度與中國資源存在著許多互補與差異。
在這 樣的趨勢下,台灣的敏感度總覺得差了一點;雖然台灣有些廠商包括宏碁、明基、鴻海逐漸進入印度設立生產基地,而台印協會也在日前成立,但比起韓國或日本的 積極度差了許多。據韓國的估計,韓印FTA的經濟效益遠高於韓國與智利或新加坡的FTA。對台灣而言,台商十幾年前搶進中國大陸,運用中國資源,使中國大 陸成為全球第二大資訊硬體生產國,當然也使台商成為全球IT產業的關鍵參與者;如今,當台灣重量級的IT廠商也逐漸進軍印度,是否亦可掀起一片波濤,且讓 我們拭目以待。
【2006-02-11/經濟日報社論】
在所謂的金磚四國裡,中國大陸早已光芒耀眼,巴西還看不出金磚潛力,俄 羅斯仍像塊璞玉,而印度則像十年前的中國大陸,蓄勢待發。在1991年以前,印度經濟雖然號稱為公私混合經濟,但實際上,國營企業仍主導國家經濟發展,而 私營企業發展受到諸多限制。自1991年後,印度陸續頒布新的經貿政策,方向上朝著自由化及市場經濟邁步,近年來更進一步調降關稅、放寬外資進入,期使印 度經濟資源能夠進一步有所發揮。
印度中央統計局今年2月初公布官方經濟成長預測:製造業與金融服務業擴張速度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的拉 抬,加上農作物收成明顯提高,印度2005會計年度(至3月底止)的經濟成長率可望加快至8.1%,在全球前20大經濟體中居第二高,僅次於中國大陸。而 印度總理辛赫也宣稱:印度經濟接下來四年最快將以平均10%的速度擴張,與中國大陸過去25年平均成長9.5%的步幅相當。不僅如此,相較於中國大陸股市 的弱勢,印度股市在去年漲幅幾乎達到五成;今年初,在外資一路加碼力拱下,首度攻上1萬點大關。
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時點為1978 年,大約早於印度12年;中國大陸初期是以傳統勞力密集產業為主,16年後隨著台商資訊電子產業的投資,逐漸轉型,至2001年後,產業結構已調整為資訊 電子產業為主的結構。印度經過改革15年後的今天,在既有產業發展空間不似過去那般寬廣的情形下,同樣地也逐漸面臨產業轉型或升級的壓力。
印 度的轉型與升級策略,可以由幾個面向來觀察:一是產業結構的完整與互補;過去印度IT產業的發展是以為美商代工軟體為主,雖然印度政府仍喊出「2008 年,百萬軟體人才」目標,但更積極地不斷與亞洲其他國家接觸,探查有無軟硬產業結盟或吸引外資的機會,當印度科技需向上升級時,縱有10億人口的印度,也 馬上面臨國內人才不足的問題。隨著印度經濟飛躍成長,科技產業尤其突飛猛進,吸引海外的印度科技人才回流,形成一股鮭魚返鄉熱潮。據印度委外企業組成的商 業集團 Nasscom估計,過去18個月,已有3萬名科技專才回歸印度。而在2002年前的十年間,印度留美留學生人數總計超過300萬人,這些科技人才都可能 成為回歸印度的生力軍。
印度第二個經濟策略是,除了產業供應鏈能直接與亞洲各國掛鉤,在經濟整合上也積極與東亞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 定(FTA)或其他經貿協定,包括東協、韓國、日本及澳洲等。過去亞洲在日本主導的雁行隊伍裡,插入了中國大陸後,使得亞洲產業分工體系,產生了量與質的 變化;未來印度積極地加入亞洲經貿分工或運作後,亞洲經貿勢必也會有另一番新氣象,尤其印度與中國資源存在著許多互補與差異。
在這 樣的趨勢下,台灣的敏感度總覺得差了一點;雖然台灣有些廠商包括宏碁、明基、鴻海逐漸進入印度設立生產基地,而台印協會也在日前成立,但比起韓國或日本的 積極度差了許多。據韓國的估計,韓印FTA的經濟效益遠高於韓國與智利或新加坡的FTA。對台灣而言,台商十幾年前搶進中國大陸,運用中國資源,使中國大 陸成為全球第二大資訊硬體生產國,當然也使台商成為全球IT產業的關鍵參與者;如今,當台灣重量級的IT廠商也逐漸進軍印度,是否亦可掀起一片波濤,且讓 我們拭目以待。
星期五, 2月 10, 2006
美國IC設計霸主之位能維持多久?且看CEO怎麼說
美國IC設計霸主之位能維持多久?且看CEO怎麼說
上網時間 : 2006年02月10日
儘管美國晶片設計公司仍然雄踞霸主之位,但在印度和中國大陸持續在未來數年內培養出無數工程師的威脅下,美國能否維持此一地位且能維持多長時間,此一問題成為EDA Consortium的年度CEO研討會上多家EDA廠商CEO們所討論的話題。
MIPS Technologies公司CEO John Bourgoin聲稱,美國晶片設計公司從整體上來說毫無疑問是最棒的,但他也補充說明了,其優秀的程度隨特定應用領域而有所差異。但隨著中國大陸每年畢業約70萬名工程師來看,情況恐將有所改變。Bourgoin表示:「幾年之內我們就會看到差距將會縮小。」
Cadence Design Systems公司CEO Michael Fister也指出,美國工程師和全球其它地區的工程師在智力上沒有太大差異,經驗是目前最大的區別。他認為,這對美國來說是壞消息,因為其中一些國家的工程師要打破此一差距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
Mentor Graphics公司CEO Walden Rhines並不全然同意上述看法。他認為,全球優秀的工程師總是會短缺的,不管產出有多少。雖然很多美國公司將製造業務外包到中國大陸和印度,以利用這些地區相對廉價的勞動力;但設計活動的外包則會造就更多技術純熟的設計師。
況且美國和競爭國家的工程師薪水差距已在迅速縮小中。Walden Rhines認為,中印兩國培養的相當大數量的工程師從根本來看對整個產業都是有益的,因為這會帶來更多優秀的工程師脫穎而出。
Synopsys公司CEO Aart de Geus表示,印度的設計水準之進步程度正逐漸接近西方的水平。曾在美國生活並工作過的印度設計師回國創業的風潮也將改善印度設計能力的整體品質。 Aart de Geus並批評了美國自911以後的移民和H1-B簽證的緊縮政策。「一個國家對智者關上大門的做法是愚蠢的,」他表示。
另一方面,這些CEO們一致認為2006年對EDA來說是個相當看好的一年。Rhines指出,這是因為多家廠商花在三年期合約的研發經費之投入比2003年高出許多。兼任EDA Consortium主席的Rhines還表示,2006年EDA產業將可望成長6.5%,2007年增8%,預計未來比率將更高。
(Dylan McGrath)
上網時間 : 2006年02月10日
儘管美國晶片設計公司仍然雄踞霸主之位,但在印度和中國大陸持續在未來數年內培養出無數工程師的威脅下,美國能否維持此一地位且能維持多長時間,此一問題成為EDA Consortium的年度CEO研討會上多家EDA廠商CEO們所討論的話題。
MIPS Technologies公司CEO John Bourgoin聲稱,美國晶片設計公司從整體上來說毫無疑問是最棒的,但他也補充說明了,其優秀的程度隨特定應用領域而有所差異。但隨著中國大陸每年畢業約70萬名工程師來看,情況恐將有所改變。Bourgoin表示:「幾年之內我們就會看到差距將會縮小。」
Cadence Design Systems公司CEO Michael Fister也指出,美國工程師和全球其它地區的工程師在智力上沒有太大差異,經驗是目前最大的區別。他認為,這對美國來說是壞消息,因為其中一些國家的工程師要打破此一差距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
Mentor Graphics公司CEO Walden Rhines並不全然同意上述看法。他認為,全球優秀的工程師總是會短缺的,不管產出有多少。雖然很多美國公司將製造業務外包到中國大陸和印度,以利用這些地區相對廉價的勞動力;但設計活動的外包則會造就更多技術純熟的設計師。
況且美國和競爭國家的工程師薪水差距已在迅速縮小中。Walden Rhines認為,中印兩國培養的相當大數量的工程師從根本來看對整個產業都是有益的,因為這會帶來更多優秀的工程師脫穎而出。
Synopsys公司CEO Aart de Geus表示,印度的設計水準之進步程度正逐漸接近西方的水平。曾在美國生活並工作過的印度設計師回國創業的風潮也將改善印度設計能力的整體品質。 Aart de Geus並批評了美國自911以後的移民和H1-B簽證的緊縮政策。「一個國家對智者關上大門的做法是愚蠢的,」他表示。
另一方面,這些CEO們一致認為2006年對EDA來說是個相當看好的一年。Rhines指出,這是因為多家廠商花在三年期合約的研發經費之投入比2003年高出許多。兼任EDA Consortium主席的Rhines還表示,2006年EDA產業將可望成長6.5%,2007年增8%,預計未來比率將更高。
(Dylan McGrath)
星期一, 2月 06, 2006
增強Wi-Fi性能時應注意的問題
增強Wi-Fi性能時應注意的問題
上網時間 : 2006年02月06日
802.11 Wi-Fi市場有時就像真空吸塵器,無休止地吞掉每一項增強功能。正如這個產業過去常發生的情況一樣,作為一種保持市場成長的方式,技術開發商已經採取措施去超越相關標準所規定的性能水準。
當然,有一些合理方式可以在符合標準的同時,來增強802.11的效能。對於在組成無線區域網路(WLAN)時應注意的問題以及該如何評估各種Wi-Fi產品的增強特性,本文將提供一些重點。
對於一個Wi-Fi產品,首先應確認它是Wi-Fi認證的。這是一個基本問題,顯而易見但有必要重覆強調,因為認證通常可以保證在現實世界中必不可少的互通作業性。
我們可以把性能增強分成三類並稱之為3R:擴展覆蓋範圍(Range)、改進數據速率(Rate)和提高強韌性(Robustness)。
擴展覆蓋範圍:要把802.11g WLAN的覆蓋範圍擴展到整個住宅,這可以透過特殊但通常也昂貴的方式實現,或者可以透過提高訊號的發射功率,並改進通道接收器端的訊號靈敏度來實現。當提高發射功率時必須多加小心,因為這可能會對發射噪音、元件的工作溫度以及接收器對鄰近通道的抗干擾能力等造成影響。這些相關因素可能會降低依靠訊號發射功率提高而獲得的增益,因而,你需要仔細地進行網路規劃。
另外,波束控制和智慧天線設計也可以用來擴展WLAN的範圍。
改進數據速率:在802.11g WLAN上改進速率或數據吞吐量的兩種更常用的機制是封包聚合(packet aggregation)和封包突發。
封包聚合技術可以把速率提高30%。聚合技術把多個數據封包組合在一起,透過加長數據封包來減少在WLAN上的開銷,數據封包有時長達4,000位元組或正常規模的3倍。
封包突發機制是在802.11e標準中為改進WLAN速率而定義的一種技術。封包突發機制透過降低在媒體存取控制層的訊框傳輸開銷把頻寬利用率最大化。特別是,封包突發機制減小了分佈式訊框間隙(Distributed Interframe Space)和退避時隙(back-off period)。當應用到標準長度數據封包時,封包突發機制減少了數據封包的前置時間並提高了有效載荷。透過這種方式,該技術在不提高網路通訊量的情況下傳輸了更多的數據,避免了通訊量提高帶來的碰撞問題。
提高強韌性:強韌性或射頻干擾抑制能力對吞吐率和WLAN的覆蓋範圍都將產生影響。提高強韌性的第一步是識別RF干擾源並相應地做出規劃。在802.11訊號佔據的2.4MHz ISM波段,干擾源可能來自家用電器(如微波爐和無線電話)或其它無線技術(如藍芽設備)。附近的802.11 WLAN以及其它無線連網技術也可能對鄰近通道造成干擾。
在接收器輸入端加入數位濾波可以改進對頻段外干擾的強韌性。對於與Wi-Fi共享2.4MHz波段的訊號(如藍芽設備發射的訊號),當它們共存於相同頻段時,在802.11和藍芽之間採取聯合功率控制技術可以提高兩者的強韌性。
最後,技術的融合也對WLAN規劃也有重大影響。例如,有越來越多的行動電話和PDA帶有WLAN連接。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將出現其它類型的具有802.11能力的設備,因此,為保證當前部署的設備可以儘可能長久地適用於將來,建議WLAN設計者仔細研究其技術供應商的產品藍圖。
作者:D'Andre Ladson
WLAN子系統部經理
TI住宅閘道器和嵌入式系統部
上網時間 : 2006年02月06日
802.11 Wi-Fi市場有時就像真空吸塵器,無休止地吞掉每一項增強功能。正如這個產業過去常發生的情況一樣,作為一種保持市場成長的方式,技術開發商已經採取措施去超越相關標準所規定的性能水準。
當然,有一些合理方式可以在符合標準的同時,來增強802.11的效能。對於在組成無線區域網路(WLAN)時應注意的問題以及該如何評估各種Wi-Fi產品的增強特性,本文將提供一些重點。
對於一個Wi-Fi產品,首先應確認它是Wi-Fi認證的。這是一個基本問題,顯而易見但有必要重覆強調,因為認證通常可以保證在現實世界中必不可少的互通作業性。
我們可以把性能增強分成三類並稱之為3R:擴展覆蓋範圍(Range)、改進數據速率(Rate)和提高強韌性(Robustness)。
擴展覆蓋範圍:要把802.11g WLAN的覆蓋範圍擴展到整個住宅,這可以透過特殊但通常也昂貴的方式實現,或者可以透過提高訊號的發射功率,並改進通道接收器端的訊號靈敏度來實現。當提高發射功率時必須多加小心,因為這可能會對發射噪音、元件的工作溫度以及接收器對鄰近通道的抗干擾能力等造成影響。這些相關因素可能會降低依靠訊號發射功率提高而獲得的增益,因而,你需要仔細地進行網路規劃。
另外,波束控制和智慧天線設計也可以用來擴展WLAN的範圍。
改進數據速率:在802.11g WLAN上改進速率或數據吞吐量的兩種更常用的機制是封包聚合(packet aggregation)和封包突發。
封包聚合技術可以把速率提高30%。聚合技術把多個數據封包組合在一起,透過加長數據封包來減少在WLAN上的開銷,數據封包有時長達4,000位元組或正常規模的3倍。
封包突發機制是在802.11e標準中為改進WLAN速率而定義的一種技術。封包突發機制透過降低在媒體存取控制層的訊框傳輸開銷把頻寬利用率最大化。特別是,封包突發機制減小了分佈式訊框間隙(Distributed Interframe Space)和退避時隙(back-off period)。當應用到標準長度數據封包時,封包突發機制減少了數據封包的前置時間並提高了有效載荷。透過這種方式,該技術在不提高網路通訊量的情況下傳輸了更多的數據,避免了通訊量提高帶來的碰撞問題。
提高強韌性:強韌性或射頻干擾抑制能力對吞吐率和WLAN的覆蓋範圍都將產生影響。提高強韌性的第一步是識別RF干擾源並相應地做出規劃。在802.11訊號佔據的2.4MHz ISM波段,干擾源可能來自家用電器(如微波爐和無線電話)或其它無線技術(如藍芽設備)。附近的802.11 WLAN以及其它無線連網技術也可能對鄰近通道造成干擾。
在接收器輸入端加入數位濾波可以改進對頻段外干擾的強韌性。對於與Wi-Fi共享2.4MHz波段的訊號(如藍芽設備發射的訊號),當它們共存於相同頻段時,在802.11和藍芽之間採取聯合功率控制技術可以提高兩者的強韌性。
最後,技術的融合也對WLAN規劃也有重大影響。例如,有越來越多的行動電話和PDA帶有WLAN連接。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將出現其它類型的具有802.11能力的設備,因此,為保證當前部署的設備可以儘可能長久地適用於將來,建議WLAN設計者仔細研究其技術供應商的產品藍圖。
作者:D'Andre Ladson
WLAN子系統部經理
TI住宅閘道器和嵌入式系統部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