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11, 2007

擲金81億美元吞下Navteq,諾基亞欲掌控一切

擲金81億美元吞下Navteq,諾基亞欲掌控一切
上網時間:2007年10月11日

諾基亞耗資81億美元買下了位於芝加哥的Navteq公司(唯一一家手機電子地圖開發商和提供商)。對於它的這一大膽、昂貴且具有防禦性質的收購,實在很難判斷是對是錯。

這是諾基亞在手機內容和服務供應業務上步履蹣跚之際所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轉移。諾基亞已經在過去的18個月裡為這一戰略轉移作足了功課,尤其是在今年8月份啟動了網絡服務門戶Ovi。在收購了數字音樂公司Loudeye的基礎上,諾基亞大肆吹捧Ovi的音樂下載功能和商業機遇。

諾基亞CEO Olli-Pekka Kallasvuo在啟動Ovi時表示:「只提供手機已經不夠了。」而現在看來,在手機上提供音樂下載、遊戲和上網功能也已經不夠了。

大部分分析人士都認為手機導航和定位服務將很快成為手機領域增長最快的一個方面,預計未來數年里個人地圖應用程序的銷售將增加兩倍。可以肯定的是,在經歷了緩慢的起步之後,在價格合理的更高集成度的GPS產品、帶更大屏幕的智能手機以及更精確的地圖數據(尤其是來自Navteq的地圖數據)的推動下,這一市場正在快速發展。

其它廠家也受到了啟發。芯片廠商高通和博通一直在開發各自的產品,並作出一系列戰略性收購,而藍牙芯片先驅CSR公司也買下了Nordic集團NordNav,搶下了自己的地盤。

Nokia收購Navteq又是一項防禦性的舉措,目的在於運用成本控制並限制競爭,因為這是一項聰明的技術投資。既然定位信息是關鍵附加值服務的基礎,就需要控制這一數據的來源。諾基亞此舉也是為了搶在Google、雅虎和微軟的前面。

諾基亞此舉還打亂了新生的衛星導航產品市場,給Garmin等獨立導航設備製造商當頭一棒,而另一方面則實際上保證了地圖定位將越來越多地通過手機來實現。

這一收購使得諾基亞可以控制獲得地圖和導航數據的成本,之前它都是需要從Navteq公司購買這些軟件的許可權的。

而諾基亞此舉的不利之處則在於它再次讓其最大的客戶-網絡運營商失望了-它們才是和終端用戶接觸最密切的。所以,諾基亞必須謹慎處理。

但諾基亞堅信,消費者-可能尤其是男性消費者-將會非常願意花錢來獲得地圖信息,以避免向人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