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月 10, 2006

2006年通信市場要變臉

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通信市場要變臉
01/10/06 19:56:45
本報記者 毛晶慧

當對3G的熱切期待在3G來臨的前夜反而不再那麼熱切,當眾多廠商推出名目繁多的技術新名詞已經不能讓我們再度興奮——新年伊始對於手機行業,我們最為關心的只是,2006年的手機市場將會怎樣?

儘管從起起落落的終端市場裡找不出一個明晰的答案,然而在產業上游領域中卻有一些蛛絲馬跡透露著玄機——2006年通信市場的「產業格局」要變了。

事實上,我們今天看到終端市場的風起雲湧,是半年甚至更遠以前產業上游某些微妙變化時就已經註定;同樣,今天產業上游的玄機也註定了2006年通信市場的「布局」。

端倪:競相併購

2005年11月30日,獨霸日本通信市場的NTT DoCoMo在同一天裡做出兩次「大手筆」交易:先是以150億日圓的代價將其在Access的股份從原來的7.12%增持至11.66%;同時又花費約130億日圓增持Aplix股份。

Access的主營業務是手機軟件,代表性產品如用於手機上網的瀏覽器等;而Aplix則主營手機中間件以及Java等手機應用軟件。關於增持股份的動機,NTT方面僅僅以一句「為了增強與這兩個合作夥伴之間的密切合作」輕描淡寫地帶過,此前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均在NTT 3G手機中被廣泛採用。

然而聯繫到此前NTT DoCoMo國際網絡開發部長串間合彥的一番話,此次在同一天裡兩次出手就變得有些耐人尋味了:「從日本運營3G的實際情況來看,軟件平台開發力量薄弱而造成的終端應用問題,已經成為了3G手機必須面臨的新考驗。」如果沒有解決不同軟件平台、不同終端制式所帶來的業務互通等問題,那麼3G時代的到來對整個通信產業的提升也並非像人們想像中那樣,一定會呈現出「爆炸式增長」。

顯然,如果只是為了「增強合作夥伴關係」大可不必在同一天裡花掉將近300億日圓,也許通過加強對第三方面軟件的控製為後面形成「統一的軟件平台」才是NTT DoCoMo真正的意圖所在。

如果說NTT DoCoMo的大手筆是其繼續獨霸日本通信市場的必由之路,那麼Google的收購行為就更顯得意味深長。

05年5月,Google收購Dodgeball手機軟件公司。Dodgeball以一個基於手機的社會網絡軟件而知名,用戶在一個地區僅發一條短信,就可以獲悉附近有沒有他的朋友。

7月份,Google將名不見經傳的手機軟件公司Android收至囊中。這個公司曾推出了頗受好評的Hiptop個人通訊助理。雖然Android幾乎不為人知,但熟悉該公司的人士透露他們過去曾經開發過手機操作系統。

8月24日,這個搜索巨擎發布Google Talk,宣布進入即時通信和互聯網語音通信市場。

雖然對於Dodgeball和Android的併購,Google都未予置評。至少,最近的併購表明Google正在研發手機專用的軟件平台。

看點:手機軟件平台走上前台

如果說NTT DoCoMo對手機軟件平台的看重,是因為日本通信行業的特點所致,那麼摩托羅拉副總裁兼個人通信事業部中國區銷售總經理任偉光的觀點也許會讓人開始相信手機產業06年的競爭所在。

「未來的產品競爭主要是三個方面,其中最核心的是軟件平台。我們可以看到,國外品牌都是提倡平台策略。因為硬件方面追上來比較容易,但軟件方面最難。我們分析,一些大的手機品牌包括諾基亞、摩托等,最後競爭的將會是軟件平台。」

同時,水清木華電信分析師沈子信也表示:隨著3G市場的發展,多媒體業務應用將逐漸成為趨勢,對手機應用軟件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手機軟件平台將變得不可或缺。未來,手機軟件平台和手機應用處理器之間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這有利於手機開發和成本控制。

「科技部正在籌劃建立手機軟件平台。」863手機軟件技術聯盟(CMSTA)專家陳天洲教授介紹,863手機軟件技術聯盟在這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持,制定了「手機軟件平台API標準」,它為手機開發商、手機軟件平台供應商及應用軟件開發商等提供了統一、規範、全面的手機軟件平台API接口標準,希望能夠把一些軟件的基礎研發都整合起來,以保證採用國內手機嵌入式軟件平台的各種手機和應用能互聯互通,從而達到弱小聯手抗衡強敵的目的。

「我們甚至有個設想,希望能夠在聯盟內部通過產業鏈的合作,設計一個從芯片到上層所有應用的國產示範手機生產廠。」陳天洲表示,「十一五」期間 863手機軟件技術聯盟還要制定一些智能手機嵌入式軟件平台規範,並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組織實施一些標準產品設計。目前,聯盟的核心單位正在杭州起草智能手機嵌入式軟件的「十一五」規劃,上述設想將被收入其中並將上報國家有關部門。

看來,手機軟件平台走向前台,將是2006年通信市場最值得期待的看點之一。

趨勢:「軟硬」走向整合

事實上,手機軟件平台在2005年的通信市場裡,已經開始興風作浪,只是隱藏在背後因而被大部分人忽略而已。

來自台灣的後起之秀MTK公司眼下在芯片市場上可謂風光無限,甚至開始讓人有些「狼來了」的感慨。近日更有圈內人士爆料,MTK出貨量突破4000萬片。這對於一個做音∕視頻模塊出身、進入手機芯片行業不到三年的新軍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而在「天文數字」的背後,MTK成功的秘訣之一恰恰是MTK賣的不只是芯片、而是包括軟件平台、第三方應用軟件在內的完整解決方案,從而幫助手機廠商在購買了MTK的芯片後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上市產品。正因為如此,雖然MTK產品的成熟度與TI等老牌廠商相比尚有不少差距卻能夠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對於MTK這種成功模式,無論新老芯片廠商對此都不會無動於衷。

05年10月18日,TTPcom與TI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這在當時並未引起太大動靜,然而現在看來卻讓人浮想聯翩。協議的主要內容便是未來TI在其為客戶提供的GSM∕GPRS∕EDGE芯片中,將內置TTPcom的AJAR軟件平台。

很顯然,作為手機芯片業中無可動搖的巨頭,TI主動尋變並不僅僅是因為後來者的衝擊,而更應該理解成對未來芯片業格局變化的未雨綢繆。

如果是這樣,這種合作在2006年還將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