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明基自德國西門子手機廠撤資
【大紀元9月3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台灣明基(BenQ)29日宣佈撤出德國的西門子(Siemsens)手機事業,3千名德國員工工作頓時不保,引發抗議。
坎普林特福爾特手機廠所在地德國北萊茵邦邦總理魯特格斯,在接見工會代表後,對在場數百位示威的員工表示,當初員工在西門子時代自動減薪才保住飯碗,現在的經營者許諾給員工未來,卻二話不說就關廠,這件事不會這麼簡單就結束。
魯特格斯還表示,如果真如工會所指,德國的手機部門其實一步步被「吞食」,刻意申請破產,那麼必須「上法院解決」。
魯特格斯指出,這座手機廠原本隸屬西門子,西門子理應負有道義責任,他願意與員工一同「戰鬥」,與破產管理人一起找出解決之道。
該邦經濟部計劃立即與明基管理階層會商,盡可能保住坎普林特福爾特和波霍爾特手機廠員工的飯碗。
明基行動通訊慕尼黑總部所在地巴伐利亞邦的邦政府也聲明說,願意與員工站在同一陣線,與明基找出解決方案。
德輿論疑西門子出錢善後
另一方面,明基宣佈撤出德國的手機事業,29日成為《南德日報》、《商報》等德國重要報紙的頭版頭條。不少評論指出,整件事的發展讓人質疑西門子只是出錢讓明基善後,受害最深的其實還是德國的3千位員工。
德國公視一台(ARD)法蘭克福股市評論員亞克希在晚間新聞節目中指出,雖然沒有證據,不過市場普遍認為西門子讓明基接手,只是想從虧損累累的手機部門全身而退,西門子當初貼給明基的巨款成了「清算用的加給金」;對西門子來說,這樣可省下大筆的遣散費。
亞克希指出,撤出德國儘管打擊明基在德國的形象,不過其實也有不少好處,例如明基成功將競爭對手西門子擠出市場,讓德國的手機研發和生產走入歷史,而且西門子甚至必須為此而買單。
明基德國手機子公司的老東家西門子,對明基聲請無力清償保護的消息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十分驚訝」,對明基這樣做的意圖和背景都不了解;《商報》指出,西門子其實在聲明中暗示對明基撤資的氣憤。
《商報》認為,虧損的手機部門就這樣給明基接手,西門子總裁克萊費德難免遭外界質疑,當初是否找對了合作夥伴,而且相信亞洲人有意從德國永續經營手機事業、而且繼續在德國生產,是否太天真?
「明鏡週刊」線上版也以「明基替西門子擦屁股」為題評論說,表面看似乎是明基撤出德國,事實上是西門子的問題,明基只是替克萊費德解決西門子不願面對的難關。
該刊指出,西門子1年前貼給明基2億5千萬歐元,當時外界普遍還不解;現在終於證明這一步棋在商言商的確很聰明,只是道德上有瑕疵。
星期六, 9月 30, 2006
星期五, 9月 29, 2006
亞洲團隊扛起品牌經營 跨國消費性品牌操作為最大挑戰
新聞評析-取得Siemens品牌後 明基後續經營回歸原點
亞洲團隊扛起品牌經營 跨國消費性品牌操作為最大挑戰
(黃建智∕DigiTimes Research) 2006/09/29
甫於8月底宣佈將品牌及代工事業分家的明基(2352),原本各界皆看好其未來將邁開大步朝手機品牌大廠推進,卻於9月28日宣佈停止對德國手機子公司投資,影響包括研發及生產。正當全球各大手機廠積極擴張同時,28日明基的決定可說是反向操作。
以目前決定來看,明基仍將維持BenQ-Siemens品牌經營,但對德國據點營運則設定停損,進入重整程序。由此可看出,未來操作BenQ-Siemens品牌,將完全由明基團隊主導,一肩扛起品牌經營成敗。
以當年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合併初期為例,包括從產品線單純化、生產據點整合、合併研發據點等動作。期間亦曾傳出雙方打算拆夥,各自回歸母公司事業體。隨後在Sony及Ericsson各自挹注資金,使得索尼愛立信延續下來,經過7季虧損,始轉虧為盈,也才有今天站穩全球前5大手機品牌業者地位。
就明基購併原本虧損的西門子手機部門而言,同樣得先採取專注策略,以求縮小虧損規模。專注層面包括產品開發、生產據點、研發據點等。但可看出,從明基西門子合併以來,原先認為最該重整部分並不順遂,反先從亞洲部分先進行。
購併後方過3季,明基決定採取這帖猛藥,固然達到止血目的,但是否因而喪失原本購併中,最需取得的部份?購併西門子手機部門原意,除李焜耀一再強調的「德國工藝」精神外,更有原本西門子所擁有的客戶關係。
再者,手機產業競爭已走向大者恆大,不僅是低階產品需以量大取勝,即便是中高階產品,大廠所推出的「機海戰術」,不僅佔領市場上最多架位,同時又具有成本優勢。如此規模經濟所建構之優勢,早已讓二線手機業者喘不過氣來。明基此舉大幅縮減規模,未來在客戶資源及成本競爭上,勢必面臨更嚴峻挑戰。
如今局勢演變,如同明基買下Siemens手機品牌,躍升國際大廠,但後續之經營,猶如回歸原點,將完全操之於明基手中。事實上,對明基而言,目前或許正是拋開既有包袱,全力向前衝刺的開始。
對台灣手機產業而言,代工業務仍是業者最擅長模式。但卻也面臨被國際大廠掐著脖子的困境。以當初明基投入品牌事業經營,再到購併西門子手機事業,企圖躍升國際品牌大廠的豪情壯志,值得令人讚賞。然而回歸事業經營層面,跨國企業以及國際性消費品牌操作經驗,如何面對品牌及代工不同思維之轉換,台灣產業仍有相當大調整空間。
亞洲團隊扛起品牌經營 跨國消費性品牌操作為最大挑戰
(黃建智∕DigiTimes Research) 2006/09/29
甫於8月底宣佈將品牌及代工事業分家的明基(2352),原本各界皆看好其未來將邁開大步朝手機品牌大廠推進,卻於9月28日宣佈停止對德國手機子公司投資,影響包括研發及生產。正當全球各大手機廠積極擴張同時,28日明基的決定可說是反向操作。
以目前決定來看,明基仍將維持BenQ-Siemens品牌經營,但對德國據點營運則設定停損,進入重整程序。由此可看出,未來操作BenQ-Siemens品牌,將完全由明基團隊主導,一肩扛起品牌經營成敗。
以當年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合併初期為例,包括從產品線單純化、生產據點整合、合併研發據點等動作。期間亦曾傳出雙方打算拆夥,各自回歸母公司事業體。隨後在Sony及Ericsson各自挹注資金,使得索尼愛立信延續下來,經過7季虧損,始轉虧為盈,也才有今天站穩全球前5大手機品牌業者地位。
就明基購併原本虧損的西門子手機部門而言,同樣得先採取專注策略,以求縮小虧損規模。專注層面包括產品開發、生產據點、研發據點等。但可看出,從明基西門子合併以來,原先認為最該重整部分並不順遂,反先從亞洲部分先進行。
購併後方過3季,明基決定採取這帖猛藥,固然達到止血目的,但是否因而喪失原本購併中,最需取得的部份?購併西門子手機部門原意,除李焜耀一再強調的「德國工藝」精神外,更有原本西門子所擁有的客戶關係。
再者,手機產業競爭已走向大者恆大,不僅是低階產品需以量大取勝,即便是中高階產品,大廠所推出的「機海戰術」,不僅佔領市場上最多架位,同時又具有成本優勢。如此規模經濟所建構之優勢,早已讓二線手機業者喘不過氣來。明基此舉大幅縮減規模,未來在客戶資源及成本競爭上,勢必面臨更嚴峻挑戰。
如今局勢演變,如同明基買下Siemens手機品牌,躍升國際大廠,但後續之經營,猶如回歸原點,將完全操之於明基手中。事實上,對明基而言,目前或許正是拋開既有包袱,全力向前衝刺的開始。
對台灣手機產業而言,代工業務仍是業者最擅長模式。但卻也面臨被國際大廠掐著脖子的困境。以當初明基投入品牌事業經營,再到購併西門子手機事業,企圖躍升國際品牌大廠的豪情壯志,值得令人讚賞。然而回歸事業經營層面,跨國企業以及國際性消費品牌操作經驗,如何面對品牌及代工不同思維之轉換,台灣產業仍有相當大調整空間。
五項疑點 明基實問虛答
2006.09.29 工商時報
五項疑點 明基實問虛答
張瀞文、吳筱雯
明基昨日突然宣佈將停止對德國手機子公司的投資,董事長李焜耀、總經理李錫華以及財務副總游克用齊聚回答媒體問題,不過記者「實問」、明基高層「虛答」,眾人心中的疑惑反而越來越大。
首先,去年明基購併西門子手機部門當時合約是怎麼簽訂的?明基在合併西門子手機部門不到一年的時間,現在片面宣佈「不玩了」,會不會有「違約」的問題?
第二、明基表示,德國子公司讓德國政府接管之後,將也可以跟明基一樣採用「BenQ Siemens」對外銷售手機,這樣未來明基的「BenQSiemens」手機與這一家已經遭到德國政府接管的「BenQ Siemens」,到底在市場上將如何區隔?
第三、當初明基購併西門子時,西門子同意將付給明基二.五億歐元的現金及服務,現在明基停止對德國子公司的投資,那先前這一筆二.五億歐元的帳,明基與西門子之間要怎麼計算呢?
第四、明基停止對於德國子公司的投資後,同時將德國子公司交給慕尼黑當地政府管理,這樣的情況下,明基還可以持續使用西門子位於全球的手機通路銷售手機嗎?
第五、明基對於西門子手機部門資產認定的歧見無法解決,先前已申請法院仲裁的資產重估,未來如何發展?
總總的疑點,明基高層都是輕描淡寫,使得在場的媒體、法人聽得一頭霧水。其實不僅是媒體、法人,在晚間六點鐘記者會之前,明基內部不僅限制員工討論這個話題,之後的內部會議上,員工的提問也都被高層給「實問虛答」給應付過去。
在記者追問下,明基資深財務副總經理游克用表示,明基停止投資BenQ Mobile德國子公司的決定,與當初與西門子與明基簽訂的合約內容沒有牴觸,所以西門子不會來追討現金補助款。
游克用並表示,西門子不僅不會追討已經交給明基的現金補助款,西門子還有最後一筆現金補助款將在第四季入帳,總金額為一.七億歐元(約折合新台幣六十八億元),其中,一.二億歐元將直接匯入明基,五千萬歐元則交給BenQ Mobile德國子公司。至於資產認定,游克用表示,仲裁將繼續進行,不受明基不再投資BenQ Mobile德國子公司的影響。
五項疑點 明基實問虛答
張瀞文、吳筱雯
明基昨日突然宣佈將停止對德國手機子公司的投資,董事長李焜耀、總經理李錫華以及財務副總游克用齊聚回答媒體問題,不過記者「實問」、明基高層「虛答」,眾人心中的疑惑反而越來越大。
首先,去年明基購併西門子手機部門當時合約是怎麼簽訂的?明基在合併西門子手機部門不到一年的時間,現在片面宣佈「不玩了」,會不會有「違約」的問題?
第二、明基表示,德國子公司讓德國政府接管之後,將也可以跟明基一樣採用「BenQ Siemens」對外銷售手機,這樣未來明基的「BenQSiemens」手機與這一家已經遭到德國政府接管的「BenQ Siemens」,到底在市場上將如何區隔?
第三、當初明基購併西門子時,西門子同意將付給明基二.五億歐元的現金及服務,現在明基停止對德國子公司的投資,那先前這一筆二.五億歐元的帳,明基與西門子之間要怎麼計算呢?
第四、明基停止對於德國子公司的投資後,同時將德國子公司交給慕尼黑當地政府管理,這樣的情況下,明基還可以持續使用西門子位於全球的手機通路銷售手機嗎?
第五、明基對於西門子手機部門資產認定的歧見無法解決,先前已申請法院仲裁的資產重估,未來如何發展?
總總的疑點,明基高層都是輕描淡寫,使得在場的媒體、法人聽得一頭霧水。其實不僅是媒體、法人,在晚間六點鐘記者會之前,明基內部不僅限制員工討論這個話題,之後的內部會議上,員工的提問也都被高層給「實問虛答」給應付過去。
在記者追問下,明基資深財務副總經理游克用表示,明基停止投資BenQ Mobile德國子公司的決定,與當初與西門子與明基簽訂的合約內容沒有牴觸,所以西門子不會來追討現金補助款。
游克用並表示,西門子不僅不會追討已經交給明基的現金補助款,西門子還有最後一筆現金補助款將在第四季入帳,總金額為一.七億歐元(約折合新台幣六十八億元),其中,一.二億歐元將直接匯入明基,五千萬歐元則交給BenQ Mobile德國子公司。至於資產認定,游克用表示,仲裁將繼續進行,不受明基不再投資BenQ Mobile德國子公司的影響。
歐洲工會強悍 如何善了待考驗
2006.09.29 中國時報
歐洲工會強悍 如何善了待考驗
林上祚、彭漣漪/台北報導
明基合併西門子手機部門一周年,付出六億歐元代價,一位外資法人表示,西門子當初把虧損累累的燙手山芋丟給明基,一年後明基聲請破產保護,顯示當初合併西門子的決策是一項錯誤決策,不過明基昨日作出止血決議,起碼對明基是一件好事。
美林證券分析師曾省吾表示,從昨日明基股價上漲情況來看,昨日可能有投資人已先得知消息,不過曾省吾認為,明基昨日正式宣布聲請破產保護,不排除是明基資方與德國廠員工之間的談判手段,未來能否順利把這個燙手山芋交給德國政府接管還有變數,但明基昨日的做法起碼可確保母公司虧損縮小。
里昂證券分析師陳豐丰表示,明基德國子公司聲請破產保護後,營業費用可以大幅降低,對明基來說是一項正確決定,陳豐丰認為,在切斷與德國子公司關係後,只要手機銷售能提升,明基其實可以不必考慮將製造部門賣掉。
本土法人康和證券自營部總監廖繼弘表示,明基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例如西門子當時賣手機部門時,有給一大筆錢,這個錢要怎麼辦,此外,歐洲工會多半很強勢,尤其是德國,明基要如何面對工會抗議問題,也值得觀察。
歐洲工會強悍 如何善了待考驗
林上祚、彭漣漪/台北報導
明基合併西門子手機部門一周年,付出六億歐元代價,一位外資法人表示,西門子當初把虧損累累的燙手山芋丟給明基,一年後明基聲請破產保護,顯示當初合併西門子的決策是一項錯誤決策,不過明基昨日作出止血決議,起碼對明基是一件好事。
美林證券分析師曾省吾表示,從昨日明基股價上漲情況來看,昨日可能有投資人已先得知消息,不過曾省吾認為,明基昨日正式宣布聲請破產保護,不排除是明基資方與德國廠員工之間的談判手段,未來能否順利把這個燙手山芋交給德國政府接管還有變數,但明基昨日的做法起碼可確保母公司虧損縮小。
里昂證券分析師陳豐丰表示,明基德國子公司聲請破產保護後,營業費用可以大幅降低,對明基來說是一項正確決定,陳豐丰認為,在切斷與德國子公司關係後,只要手機銷售能提升,明基其實可以不必考慮將製造部門賣掉。
本土法人康和證券自營部總監廖繼弘表示,明基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例如西門子當時賣手機部門時,有給一大筆錢,這個錢要怎麼辦,此外,歐洲工會多半很強勢,尤其是德國,明基要如何面對工會抗議問題,也值得觀察。
明基放棄德國手機廠 工會指西門子有道義責任
明基放棄德國手機廠 工會指西門子有道義責任
中央社 2006-09-29 05:05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二十八日專電)明基電通不再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的消息傳來德國,對慕尼黑總部和手機廠的三千位員工來說彷彿晴天霹靂,不少員工有被出賣的感覺;員工所屬的「鋼鐵工會」幹部穆勒指出,明基的決定比原來最壞的想像還要糟,手機部門的老東家西門子公司負有道義責任。
「德通社」報導,明基手機事業營運情況不佳早就不是秘密,原本德國員工還相信台灣方面的承諾,繼續經營手機事業;現在明基向法院申請無力清償保護,員工深感絕望和憤怒。
一位員工說,申請無力清償對明基來說最有利,因為這樣就不用付員工一分錢。
鋼鐵工會幹部、同時也是西門子董事會成員的穆勒(Wolfgang Mueller)說,西門子在經營手機部門的最後階段,為了達到短期的盈利目標開始採取激進的手段,「現在明基的員工必須為西門子的錯誤付出代價」。
西門子的手機部門原本就虧損連連,一位德國手機市場專家指出,明基原本希望改善西門子新產品跟不上潮流的問題,不過卻借重同樣的管理團隊,結果靈活度和效率不夠的老問題還是在。
這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認為,明基其實一直等到西門子提供的資金花完後,才無情地縮緊銀根。
明基棄守的德國手機部門老東家西門子集團,對明基聲請無力清償保護的消息「十分驚訝」與「遺憾」;一位發言人說,西門子對明基這樣做的意圖和背景都不了解。
中央社 2006-09-29 05:05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二十八日專電)明基電通不再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的消息傳來德國,對慕尼黑總部和手機廠的三千位員工來說彷彿晴天霹靂,不少員工有被出賣的感覺;員工所屬的「鋼鐵工會」幹部穆勒指出,明基的決定比原來最壞的想像還要糟,手機部門的老東家西門子公司負有道義責任。
「德通社」報導,明基手機事業營運情況不佳早就不是秘密,原本德國員工還相信台灣方面的承諾,繼續經營手機事業;現在明基向法院申請無力清償保護,員工深感絕望和憤怒。
一位員工說,申請無力清償對明基來說最有利,因為這樣就不用付員工一分錢。
鋼鐵工會幹部、同時也是西門子董事會成員的穆勒(Wolfgang Mueller)說,西門子在經營手機部門的最後階段,為了達到短期的盈利目標開始採取激進的手段,「現在明基的員工必須為西門子的錯誤付出代價」。
西門子的手機部門原本就虧損連連,一位德國手機市場專家指出,明基原本希望改善西門子新產品跟不上潮流的問題,不過卻借重同樣的管理團隊,結果靈活度和效率不夠的老問題還是在。
這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認為,明基其實一直等到西門子提供的資金花完後,才無情地縮緊銀根。
明基棄守的德國手機部門老東家西門子集團,對明基聲請無力清償保護的消息「十分驚訝」與「遺憾」;一位發言人說,西門子對明基這樣做的意圖和背景都不了解。
明基停損 不再增資德手機子公司 繳251億學費
明基停損 不再增資德手機子公司 繳251億學費 李焜耀:「做這個決定情非得已」
蘋果日報 2006-09-29 06:28
明基董事長李焜耀表示,「會做這個決定,實在是情非得已!」因為明基要對股東、投資人負責,看不到虧損縮小的速度,這對明基而言財務壓力非常沉重,根據管理階層的回報,短期內財務營運目標和財務數字都很難達成,縮小虧損非常困難,所以才會做成這個不得已的決定。
明基總經理李錫華則表示,台灣及中國的研發,不會受這件事情影響,會正常營運,手機品牌上對客戶仍有承諾,調整步伐再出發,不過「很遺憾有這樣的決定,讓大家擔心。」明基表示,BenQ-Siemens品牌不會走入歷史,明基和西門子目前還是交互授權,合約繼續生效。
李焜耀說,自收購西門子手機部門之後,明基到第3季為止,已認列6億多歐元(約台幣251億元)虧損,之前董事會通過4億美元增資(約台幣 131億元),希望能轉虧為盈,當時經營階層決定看9月經營狀況如何,而高層也的確每天都在密切注意是否單價能提高、毛利率可提升,也希望第4季市場能恢復到預期。
但李焜耀說,9月一整月下來,還是達不到營運目標,第4季要損益平衡的目標確定無法達成,因此董事會4億美元增資先停下來,停止繼續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讓德國和明基的關係做一隔斷。
明基財務長游克用表示,不再投資德國子公司之後,從第4季起,明基認列的虧損會大幅降低,而過去被認為過高的營業費用,也會僅剩到1/8~1/10,以第2 季營業費用100多億元計算,僅剩10~12億元的營業費用,而德國的手機出貨,也會減少20~30%(明基第2季手機出貨為700多萬支)。
至於第4季會不會因為損失大幅減少,而能達到損益平衡目標,游克用表示,雖然12月還有1.2億歐元(約台幣50.34億元)的西門子嫁妝會進來,但那不會列為獲利,所以在財報上會不會立即損益平衡,還要做進一步的評估。
明基停止繼續投資之後,主要影響範圍是德國手機子公司,包括慕尼黑、Bocholt、Kamp-Lintfort三地,巴西手機子公司則將重新評估其財務狀況後而定。亞洲地區研發及生產製造將維持正常營運。據了解,明基德國員工約有3000人。
明基表示,一旦停止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後,明基對德國子公司將僅剩所有權,而經營權則交由當地政府接管人接管,明基對德國子公司的何去何從將無從置喙。
李焜耀表示,明基這項做法,並非獨創,過去樂金飛利浦(LPL)要結束傳統映像管(CRT監視器),也用過這類方式。
蘋果日報 2006-09-29 06:28
明基董事長李焜耀表示,「會做這個決定,實在是情非得已!」因為明基要對股東、投資人負責,看不到虧損縮小的速度,這對明基而言財務壓力非常沉重,根據管理階層的回報,短期內財務營運目標和財務數字都很難達成,縮小虧損非常困難,所以才會做成這個不得已的決定。
明基總經理李錫華則表示,台灣及中國的研發,不會受這件事情影響,會正常營運,手機品牌上對客戶仍有承諾,調整步伐再出發,不過「很遺憾有這樣的決定,讓大家擔心。」明基表示,BenQ-Siemens品牌不會走入歷史,明基和西門子目前還是交互授權,合約繼續生效。
李焜耀說,自收購西門子手機部門之後,明基到第3季為止,已認列6億多歐元(約台幣251億元)虧損,之前董事會通過4億美元增資(約台幣 131億元),希望能轉虧為盈,當時經營階層決定看9月經營狀況如何,而高層也的確每天都在密切注意是否單價能提高、毛利率可提升,也希望第4季市場能恢復到預期。
但李焜耀說,9月一整月下來,還是達不到營運目標,第4季要損益平衡的目標確定無法達成,因此董事會4億美元增資先停下來,停止繼續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讓德國和明基的關係做一隔斷。
明基財務長游克用表示,不再投資德國子公司之後,從第4季起,明基認列的虧損會大幅降低,而過去被認為過高的營業費用,也會僅剩到1/8~1/10,以第2 季營業費用100多億元計算,僅剩10~12億元的營業費用,而德國的手機出貨,也會減少20~30%(明基第2季手機出貨為700多萬支)。
至於第4季會不會因為損失大幅減少,而能達到損益平衡目標,游克用表示,雖然12月還有1.2億歐元(約台幣50.34億元)的西門子嫁妝會進來,但那不會列為獲利,所以在財報上會不會立即損益平衡,還要做進一步的評估。
明基停止繼續投資之後,主要影響範圍是德國手機子公司,包括慕尼黑、Bocholt、Kamp-Lintfort三地,巴西手機子公司則將重新評估其財務狀況後而定。亞洲地區研發及生產製造將維持正常營運。據了解,明基德國員工約有3000人。
明基表示,一旦停止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後,明基對德國子公司將僅剩所有權,而經營權則交由當地政府接管人接管,明基對德國子公司的何去何從將無從置喙。
李焜耀表示,明基這項做法,並非獨創,過去樂金飛利浦(LPL)要結束傳統映像管(CRT監視器),也用過這類方式。
星期四, 9月 28, 2006
NFC手機商機大戰 各方人馬總動員!
NFC手機商機大戰 各方人馬總動員!
5年內市佔率將逾5成 手機大廠摩拳擦掌 電信、銀行業者各有盤算
(記者沈勤譽∕台北) 2006/09/28
被視為是明日之星的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手機及相關服務即將邁入商用化階段,目前包括諾基亞(Nokia)、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均已推出NFC手機,並在歐美及亞洲等地展開測試,台灣業者亦不甘示弱,明基(2352)預計2007年上半推出首款NFC手機,並與中華電信(2412)、台北智慧卡票證公司合作,在台灣進行實地測試,全力追趕國際大廠腳步。
專責先進技術開發與推廣的諾基亞投資組織(Nokia Venture Organization)表示,NFC手機在2006年仍處於先期測試階段,自2007年起陸續商用化,2008年起成長腳步將明顯加快;市調機構ABI Research更預估,2010年將有逾50%手機內建NFC,潛在商機可見一斑。
NFC論壇(NFC Forum)技術委員會主席Holger Kunkat指出,由於NFC具有自動設定、容易使用、快速及相容性高等優點,並可與現有非接觸式智慧卡相容,很快便獲得業界廣泛支持。
台手機廠指出,目前全球各大城市包括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亞特蘭大、法國坎恩、南韓首爾、大陸廈門等地,均已如火如荼地展開NFC先期測試,手機廠方面則以諾基亞與三星腳步最快。
諾基亞已率先量產全球首款NFC手機3220,並與Vodafone合作,在德國哈瑙推出全球第一個商用化服務,並在美國亞特蘭大、馬來西亞及大陸廈門、上海都有相關測試計畫;至於三星亦已展開NFC手機測試,分別在南韓首爾、法國坎恩與鮮京電信(SKT)、法國電信等業者合作測試。
台灣推動NFC腳步亦不落人後,經濟部與資策會早在2004年底便邀集12家業者成立「近端行動交易服務計畫聯盟」,並自2005年9月起採用由明基所打造NFC手機進行測試,包括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3045)、遠傳(4904)、威寶及亞太行動等5大電信業者全都投入參與。
中華電信研究所副所長涂元光表示,中華電信自2006年9月起與台北智慧卡公司合作,推動業界科專「行動悠遊Easy-Mo計畫」,希望開發整合NFC、智慧卡及金融卡功能的複合式個人識別晶片卡(Combi-SIM)及相關服務,手機部份仍是由明基負責開發。
明基則指出,首款NFC手機預計2007年第一季推出樣品,2007年中正式量產,測試計畫將包括外插Micro SD卡及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2個部份,明基在NFC腳步將與諾基亞、三星等國際大廠同步。
由於NFC手機及應用擁有龐大商機,不僅手機廠紛摩拳擦掌、積極搶進,亦已引起電信業者與銀行業者激烈角力,其中,電信業者希望以USIM卡模式來推展,以鞏固客戶基礎,但銀行業者卻希望推動手機外插卡模式,讓用戶不會被門號綁死。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各地測試計畫分別由電信業者或銀行業者主導,未來可能展現截然不同風貌。
5年內市佔率將逾5成 手機大廠摩拳擦掌 電信、銀行業者各有盤算
(記者沈勤譽∕台北) 2006/09/28
被視為是明日之星的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手機及相關服務即將邁入商用化階段,目前包括諾基亞(Nokia)、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均已推出NFC手機,並在歐美及亞洲等地展開測試,台灣業者亦不甘示弱,明基(2352)預計2007年上半推出首款NFC手機,並與中華電信(2412)、台北智慧卡票證公司合作,在台灣進行實地測試,全力追趕國際大廠腳步。
專責先進技術開發與推廣的諾基亞投資組織(Nokia Venture Organization)表示,NFC手機在2006年仍處於先期測試階段,自2007年起陸續商用化,2008年起成長腳步將明顯加快;市調機構ABI Research更預估,2010年將有逾50%手機內建NFC,潛在商機可見一斑。
NFC論壇(NFC Forum)技術委員會主席Holger Kunkat指出,由於NFC具有自動設定、容易使用、快速及相容性高等優點,並可與現有非接觸式智慧卡相容,很快便獲得業界廣泛支持。
台手機廠指出,目前全球各大城市包括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亞特蘭大、法國坎恩、南韓首爾、大陸廈門等地,均已如火如荼地展開NFC先期測試,手機廠方面則以諾基亞與三星腳步最快。
諾基亞已率先量產全球首款NFC手機3220,並與Vodafone合作,在德國哈瑙推出全球第一個商用化服務,並在美國亞特蘭大、馬來西亞及大陸廈門、上海都有相關測試計畫;至於三星亦已展開NFC手機測試,分別在南韓首爾、法國坎恩與鮮京電信(SKT)、法國電信等業者合作測試。
台灣推動NFC腳步亦不落人後,經濟部與資策會早在2004年底便邀集12家業者成立「近端行動交易服務計畫聯盟」,並自2005年9月起採用由明基所打造NFC手機進行測試,包括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3045)、遠傳(4904)、威寶及亞太行動等5大電信業者全都投入參與。
中華電信研究所副所長涂元光表示,中華電信自2006年9月起與台北智慧卡公司合作,推動業界科專「行動悠遊Easy-Mo計畫」,希望開發整合NFC、智慧卡及金融卡功能的複合式個人識別晶片卡(Combi-SIM)及相關服務,手機部份仍是由明基負責開發。
明基則指出,首款NFC手機預計2007年第一季推出樣品,2007年中正式量產,測試計畫將包括外插Micro SD卡及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2個部份,明基在NFC腳步將與諾基亞、三星等國際大廠同步。
由於NFC手機及應用擁有龐大商機,不僅手機廠紛摩拳擦掌、積極搶進,亦已引起電信業者與銀行業者激烈角力,其中,電信業者希望以USIM卡模式來推展,以鞏固客戶基礎,但銀行業者卻希望推動手機外插卡模式,讓用戶不會被門號綁死。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各地測試計畫分別由電信業者或銀行業者主導,未來可能展現截然不同風貌。
不玩了 明基退出德國手機子公司經營
不玩了 明基退出德國手機子公司經營
記者曠文溱/台北報導 28/09/2006
明基花了六億歐元學到了一堂課——想要併購全球級的公司以晉升全球市場,並不是容易的事。
明基在今天稍晚緊急召開記者會,表示不堪手機事業持續虧損——在收購西門子以來,明基已經投入了六億歐元,但是遲遲看不到回收情況,並且持續虧損。為避免殃及對明基母公司獲利,董事會已經通過決議停止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並已向當地法院聲請無力清償保護(insolvency protection)。巴西手機子公司將重新評估其財務狀況之後決定是否將步上德國子公司的後塵。亞洲地區在台灣及中國大陸的生產及研發中心則維持正常營運。
所謂無力清償保護,意指政府為保護債權人權益所設立的法令。在明基此例,明基仍然持有該子公司的全部股份,但是將不再保有德國子公司的經營權。經營權轉交給由德國政府派出的接管人(administrator),由該接管人負責德國子公司所有的盈虧、人事派遣、客戶支援等所有經營細項,明基將不再置喙其中。
不過,延續明基併購西門子時候的交互授權承諾,明基和德國子公司都將保有「BenQ-Siemens」品牌,明基並持續保有從西門子取來的技術專利。
「希望大家能清楚,今天做這個決定,很不得已。但是明基必須對股東負責。持續鉅額的虧損、以及短期內看不到虧損縮小的速度,讓明基必須做這樣的風險控管,」明基董事長李焜耀說。
明基是在去年10月宣佈與德國手機廠商西門子正式合併。西門子提供二億五千萬歐元等值現金及服務的「嫁妝」嫁進了明基,而明基不花一毛錢就把西門子娶進門。
不過果然是不要錢的最貴。根據明基先前提供的資料,西門子手機部門在過去三季本業虧損267.3億元,已超過明基資本額262億元。換言之「BenQ- Siemens」品牌已經燒掉明基一個資本額。這也讓明基董事長李焜耀上個月的法說會上,決定把「BenQ-Siemens」品牌的製造部門獨立出來的策略。
還沒等到合併一週年,明基已經決定出脫德國手機子公司的業務。明基財務長游克用說明原因,表示虧損的幅度遠超過成本降低的幅度。
「財務規劃原先估計第二季虧損縮小,第四季損益平衡。但是接手之後,發現難達成目標,」游克用說。
他表示原本八月底第二季的董事會通過,預計再投入四億美金。但在觀察九月份經營的狀況,發現實在難以無法達到營運的目標。
「相信這個組織可以回收,但是投入的資金將遠超過預計,而且前方很多不確定性,不想繼續影響公司財務風險,」李焜耀說。
根據李焜耀說,此次停止繼續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的目的是——啟動停損、調整步伐,以繼續經營全球品牌手機事業。
「明年的產品時程表已經出來了,一切按預定的計畫。而且現在明基的手機,大部分研發和製造都已經移往大陸。所以對明基在亞洲市場而言,事實上影響不大,」游克用說。
記者曠文溱/台北報導 28/09/2006
明基花了六億歐元學到了一堂課——想要併購全球級的公司以晉升全球市場,並不是容易的事。
明基在今天稍晚緊急召開記者會,表示不堪手機事業持續虧損——在收購西門子以來,明基已經投入了六億歐元,但是遲遲看不到回收情況,並且持續虧損。為避免殃及對明基母公司獲利,董事會已經通過決議停止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並已向當地法院聲請無力清償保護(insolvency protection)。巴西手機子公司將重新評估其財務狀況之後決定是否將步上德國子公司的後塵。亞洲地區在台灣及中國大陸的生產及研發中心則維持正常營運。
所謂無力清償保護,意指政府為保護債權人權益所設立的法令。在明基此例,明基仍然持有該子公司的全部股份,但是將不再保有德國子公司的經營權。經營權轉交給由德國政府派出的接管人(administrator),由該接管人負責德國子公司所有的盈虧、人事派遣、客戶支援等所有經營細項,明基將不再置喙其中。
不過,延續明基併購西門子時候的交互授權承諾,明基和德國子公司都將保有「BenQ-Siemens」品牌,明基並持續保有從西門子取來的技術專利。
「希望大家能清楚,今天做這個決定,很不得已。但是明基必須對股東負責。持續鉅額的虧損、以及短期內看不到虧損縮小的速度,讓明基必須做這樣的風險控管,」明基董事長李焜耀說。
明基是在去年10月宣佈與德國手機廠商西門子正式合併。西門子提供二億五千萬歐元等值現金及服務的「嫁妝」嫁進了明基,而明基不花一毛錢就把西門子娶進門。
不過果然是不要錢的最貴。根據明基先前提供的資料,西門子手機部門在過去三季本業虧損267.3億元,已超過明基資本額262億元。換言之「BenQ- Siemens」品牌已經燒掉明基一個資本額。這也讓明基董事長李焜耀上個月的法說會上,決定把「BenQ-Siemens」品牌的製造部門獨立出來的策略。
還沒等到合併一週年,明基已經決定出脫德國手機子公司的業務。明基財務長游克用說明原因,表示虧損的幅度遠超過成本降低的幅度。
「財務規劃原先估計第二季虧損縮小,第四季損益平衡。但是接手之後,發現難達成目標,」游克用說。
他表示原本八月底第二季的董事會通過,預計再投入四億美金。但在觀察九月份經營的狀況,發現實在難以無法達到營運的目標。
「相信這個組織可以回收,但是投入的資金將遠超過預計,而且前方很多不確定性,不想繼續影響公司財務風險,」李焜耀說。
根據李焜耀說,此次停止繼續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的目的是——啟動停損、調整步伐,以繼續經營全球品牌手機事業。
「明年的產品時程表已經出來了,一切按預定的計畫。而且現在明基的手機,大部分研發和製造都已經移往大陸。所以對明基在亞洲市場而言,事實上影響不大,」游克用說。
星期三, 9月 27, 2006
日系手機業者擬降低3G專利費 台廠樂觀其成
日系手機業者擬降低3G專利費 台廠樂觀其成 廠專利佈局見成效 3G授權談判跨出一大步 歐美大廠將是下一個目標
Author : 電子時報 Published Date : Wednesday, 27. Sep. 2006
台灣手機廠商積極挺進3G領域,專利授權費用的議題也浮上檯面。在經濟部技術處、工研院與3G Club的協助下,以日系3G業者為主的3GLL(3G Licensing Ltd.),擬對台廠降低專利授權費用,可望大幅降低5成以上,對此台灣手機廠商樂觀其成,並認為台廠在3G專利的長期佈局,確已展現成效,但歐美大廠才是主要目標。
工研院技轉中心經理黃郁惠表示,3GLL相關人員預計10月初來台,其正考慮針對台灣廠商提供優惠方案,過去每支手機約收取2~3美元的權利金,未來有機會降低到1%(至少1美元);以此推算,台灣廠商可對3GLL節省5成以上的權利金費用。目前3GLL共有153案211件3G專利。
手機廠商研發主管表示,由NTT DoCoMo等9家日系業者組成的3GLL,大約掌握2成的3G專利權,其他幾乎都掌握在InterDigital、高通(Qualcomm)、諾基亞(Nokia)及易利信(Ericsson)等歐美大廠手中;目前3G專利費用約佔出廠價的15~25%,儘管3GLL降低權利金費用,對整體成本的降低相當有限,但至少成功跨出第一步,未來對歐美大廠爭取優惠方案,才是主要關鍵。
另有台灣手機業者認為,3GLL對台廠釋出善意,顯示台灣手機廠商在3G專利的佈局,已經開始展現成效,無論是洽談交叉授權或降低專利費用,都比2G時代佔據相對有利的位置;此外,日系手機廠商與電信業者與台灣廠商的合作日增,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根據工研院技轉中心的統計,台灣3G專利權人中,除工研院取得155件最多外,華碩(2357)、明基(2352)、英華達(3367)及聯發科(2454)分居第二~五名,分別取得21~130件不等,其中英華達在2001年率先投入,但華碩後來居上遙遙領先同業,明基則有西門子(Siemens)的加持,目前西門子擁有205件專利,其中7件已經移轉給明基。
[2006/09/27電子時報沈勤譽]
Author : 電子時報 Published Date : Wednesday, 27. Sep. 2006
台灣手機廠商積極挺進3G領域,專利授權費用的議題也浮上檯面。在經濟部技術處、工研院與3G Club的協助下,以日系3G業者為主的3GLL(3G Licensing Ltd.),擬對台廠降低專利授權費用,可望大幅降低5成以上,對此台灣手機廠商樂觀其成,並認為台廠在3G專利的長期佈局,確已展現成效,但歐美大廠才是主要目標。
工研院技轉中心經理黃郁惠表示,3GLL相關人員預計10月初來台,其正考慮針對台灣廠商提供優惠方案,過去每支手機約收取2~3美元的權利金,未來有機會降低到1%(至少1美元);以此推算,台灣廠商可對3GLL節省5成以上的權利金費用。目前3GLL共有153案211件3G專利。
手機廠商研發主管表示,由NTT DoCoMo等9家日系業者組成的3GLL,大約掌握2成的3G專利權,其他幾乎都掌握在InterDigital、高通(Qualcomm)、諾基亞(Nokia)及易利信(Ericsson)等歐美大廠手中;目前3G專利費用約佔出廠價的15~25%,儘管3GLL降低權利金費用,對整體成本的降低相當有限,但至少成功跨出第一步,未來對歐美大廠爭取優惠方案,才是主要關鍵。
另有台灣手機業者認為,3GLL對台廠釋出善意,顯示台灣手機廠商在3G專利的佈局,已經開始展現成效,無論是洽談交叉授權或降低專利費用,都比2G時代佔據相對有利的位置;此外,日系手機廠商與電信業者與台灣廠商的合作日增,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根據工研院技轉中心的統計,台灣3G專利權人中,除工研院取得155件最多外,華碩(2357)、明基(2352)、英華達(3367)及聯發科(2454)分居第二~五名,分別取得21~130件不等,其中英華達在2001年率先投入,但華碩後來居上遙遙領先同業,明基則有西門子(Siemens)的加持,目前西門子擁有205件專利,其中7件已經移轉給明基。
[2006/09/27電子時報沈勤譽]
星期一, 9月 25, 2006
從賽格廣場,越過好漢坡 聯發科靠著白牌手機風光
從賽格廣場,越過好漢坡 聯發科靠著白牌手機風光
邱詩文
聯發科從GSM手機基頻晶片切入,相繼獲得大陸聯想、康佳、 TCL,以及台灣的華碩等兩岸手機大廠認同,大家只看到聯發科今日的風光,不知聯發科卻是經歷了「越過險坡成好漢」的過程,而提到這段艱辛的起步,就不能不提聯發科站穩腳步的大陸深圳賽格電子廣場。
位在深圳深南中路與華強北路交匯處的深圳賽格電子廣場,一九八八年三月開幕,是大陸第一家開放型電子生產材料零組件交易中心。業界人士透露,手機模組正是近年來賽格廣場熱門的電子材料交易目標,圍繞深圳周邊就有二、三百家白牌手機廠,相關零組件都可以在賽格商場以低價取得,每個月總共生產接近一千萬支白牌手機,而聯發科與大陸上海龍旗等手機設計業者合作推出手機平台的整合方案,正是推動這塊新興手機市場商機的重要推手。
據了解,聯發科幾年前剛進入大陸時,希望獲得大陸國產手機領導品牌認同,但推銷手機整合平台的概念,並未受這些領導廠商重視,於是,聯發科只好把這套模式轉向深圳的電子廣場推廣,意外引起當地外商跟進。
除了產品品質獲得肯定,聯發科的方案比起外商足足便宜十美元,也在賽格獲得熱烈回響。某位大陸IC通路業者表示,去年採用聯發科方案的手機廠,九成以上都大賺一筆,聯發科的差異化能力提高,已吸引愈來愈多大陸國產品牌手機紛紛採用聯發整合平台的方案,上述拒絕聯發科方案的大陸手機大廠,據傳回頭想用聯發科的方案,反倒吃了聯發科閉門羹。
賽格後來也成為大陸手機晶片業者中中,成功切入市場前務必越過的「好漢坡」,現在更是業界人士觀察大陸白牌手機景氣的指標。
邱詩文
聯發科從GSM手機基頻晶片切入,相繼獲得大陸聯想、康佳、 TCL,以及台灣的華碩等兩岸手機大廠認同,大家只看到聯發科今日的風光,不知聯發科卻是經歷了「越過險坡成好漢」的過程,而提到這段艱辛的起步,就不能不提聯發科站穩腳步的大陸深圳賽格電子廣場。
位在深圳深南中路與華強北路交匯處的深圳賽格電子廣場,一九八八年三月開幕,是大陸第一家開放型電子生產材料零組件交易中心。業界人士透露,手機模組正是近年來賽格廣場熱門的電子材料交易目標,圍繞深圳周邊就有二、三百家白牌手機廠,相關零組件都可以在賽格商場以低價取得,每個月總共生產接近一千萬支白牌手機,而聯發科與大陸上海龍旗等手機設計業者合作推出手機平台的整合方案,正是推動這塊新興手機市場商機的重要推手。
據了解,聯發科幾年前剛進入大陸時,希望獲得大陸國產手機領導品牌認同,但推銷手機整合平台的概念,並未受這些領導廠商重視,於是,聯發科只好把這套模式轉向深圳的電子廣場推廣,意外引起當地外商跟進。
除了產品品質獲得肯定,聯發科的方案比起外商足足便宜十美元,也在賽格獲得熱烈回響。某位大陸IC通路業者表示,去年採用聯發科方案的手機廠,九成以上都大賺一筆,聯發科的差異化能力提高,已吸引愈來愈多大陸國產品牌手機紛紛採用聯發整合平台的方案,上述拒絕聯發科方案的大陸手機大廠,據傳回頭想用聯發科的方案,反倒吃了聯發科閉門羹。
賽格後來也成為大陸手機晶片業者中中,成功切入市場前務必越過的「好漢坡」,現在更是業界人士觀察大陸白牌手機景氣的指標。
T-DMB陷入「冷場」尷尬,移動TV淪為手機質量檢測工具?
T-DMB陷入「冷場」尷尬,移動TV淪為手機質量檢測工具?
上網時間 : 2006年09月25日
韓國目前利用基於數字音頻廣播(DAB)的地面DMB和衛星DMB標準來推行移動電視廣播。英國Telecommunications + Broadband Services公司董事Dermot Nolan預測,只有60萬訂戶的S-DMB可能會最終退出,而擁有140萬名用戶的T-DMB也在經濟上垂死掙扎。那麼,是誰在為國家的免費T-DMB廣播來支付大約500億美元的成本呢?
Nolan指出:「T-DMB給韓國用戶留下的不好的印象也給移動電視服務蒙上了一層陰影。消費者現在都紛紛把手機退回給零售商。韓國是最先遭遇這種困境的,它可能無法再支撐T-DMB了。」
另一方面,移動電視正日益成為手機質量的試金石。
今年夏天,兩家手機公司在意大利首次推出手機DVB-H廣播服務,但是DiBcom公司CEO Yannick Levy卻在環遊意大利時發現了這樣的現象:當一部手機能夠接收到清晰的移動數字電視信號時,另一部手機的屏幕卻什麼也沒有。他說:「如果是普通的語音電話,那麼你無法鑑別某部手機的聲音質量是否好於另一部手機,因為每部手機每次只能進行一次通話。但是,在觀看移動電視時,你卻會首次發現別人的質量比你的要好。」
Levy說:「要確保DVB-H信號的接收質量,就必須有一個最低性能要求。但是目前的DVB-H導則只有兩個表格,一個列出了『一般的接收器’,而另一個則註明『可能的執行’。」
Nolan則表示:「和韓國一樣,整個移動行業都對服務質量和好業務模式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
上網時間 : 2006年09月25日
韓國目前利用基於數字音頻廣播(DAB)的地面DMB和衛星DMB標準來推行移動電視廣播。英國Telecommunications + Broadband Services公司董事Dermot Nolan預測,只有60萬訂戶的S-DMB可能會最終退出,而擁有140萬名用戶的T-DMB也在經濟上垂死掙扎。那麼,是誰在為國家的免費T-DMB廣播來支付大約500億美元的成本呢?
Nolan指出:「T-DMB給韓國用戶留下的不好的印象也給移動電視服務蒙上了一層陰影。消費者現在都紛紛把手機退回給零售商。韓國是最先遭遇這種困境的,它可能無法再支撐T-DMB了。」
另一方面,移動電視正日益成為手機質量的試金石。
今年夏天,兩家手機公司在意大利首次推出手機DVB-H廣播服務,但是DiBcom公司CEO Yannick Levy卻在環遊意大利時發現了這樣的現象:當一部手機能夠接收到清晰的移動數字電視信號時,另一部手機的屏幕卻什麼也沒有。他說:「如果是普通的語音電話,那麼你無法鑑別某部手機的聲音質量是否好於另一部手機,因為每部手機每次只能進行一次通話。但是,在觀看移動電視時,你卻會首次發現別人的質量比你的要好。」
Levy說:「要確保DVB-H信號的接收質量,就必須有一個最低性能要求。但是目前的DVB-H導則只有兩個表格,一個列出了『一般的接收器’,而另一個則註明『可能的執行’。」
Nolan則表示:「和韓國一樣,整個移動行業都對服務質量和好業務模式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
星期五, 9月 22, 2006
明基桃園手機廠停產 優退百餘人
明基桃園手機廠停產 優退百餘人
林上祚/台北報導 2006-09-22 03:50
在明基電通接收西門子手機部門,即將屆滿一周年之際,明基昨日正式宣布,停止桃園手機生產部門,儘管西門子德國廠是明基持續虧損的主因,但在德國廠勞資協定的保護下,台灣廠的工作機會就被犧牲了。
明基主管表示,明基西門子為了降低製造成本,七月起針對德國廠進行了第一波的優退,台灣桃園廠與墨西哥廠的結束,則是第二波組織精簡。
明基桃園廠目前主要產品為手機顯示器投影機高階液晶電視,其中手機部門員工人數為二百人,手機生產線停產將會影響到一百名員工工作機會,受影響的員工絕大多數為外勞,明基針對本國勞工部分,除了將安排前往其他部門之外,另外也會提供優退。
對於明基結束台灣手機生產線,其他本土品牌除了表達惋惜之外,仍強調維持部分手機生產線在台灣有其必要。
華碩:生產線沒必要移大陸
以目前同時經營設計代工與自有品牌的華碩為例,華碩品牌總監韓德行表示,由於手機產品在上架銷售以前,必須與電信業者進行一連串的測試,各手機廠起碼要聘僱一定的技術人員,如果是要做「客製化手機」,那麼起碼要聘僱一二百人員工才夠。
韓德行表示,華碩的手機雖然已經跨到東南亞市場,但主要市場仍在台灣,因產量不大,為了維持品質的穩定,手機生產線沒必要移到中國大陸。等到日後出貨量增加後,才需要考慮生產線外移。
宏達電:創造產品附加價值
專門從事客製化手機製造的宏達電,由於每一批的訂單數目都不大,目前除了少部分低階手機在大陸生產之外,其餘都是在台灣生產。一位主管表示,生產線即使移到大陸去,還是得面臨價格競爭問題,所以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如何創造產品本身的附加價值,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林上祚/台北報導 2006-09-22 03:50
在明基電通接收西門子手機部門,即將屆滿一周年之際,明基昨日正式宣布,停止桃園手機生產部門,儘管西門子德國廠是明基持續虧損的主因,但在德國廠勞資協定的保護下,台灣廠的工作機會就被犧牲了。
明基主管表示,明基西門子為了降低製造成本,七月起針對德國廠進行了第一波的優退,台灣桃園廠與墨西哥廠的結束,則是第二波組織精簡。
明基桃園廠目前主要產品為手機顯示器投影機高階液晶電視,其中手機部門員工人數為二百人,手機生產線停產將會影響到一百名員工工作機會,受影響的員工絕大多數為外勞,明基針對本國勞工部分,除了將安排前往其他部門之外,另外也會提供優退。
對於明基結束台灣手機生產線,其他本土品牌除了表達惋惜之外,仍強調維持部分手機生產線在台灣有其必要。
華碩:生產線沒必要移大陸
以目前同時經營設計代工與自有品牌的華碩為例,華碩品牌總監韓德行表示,由於手機產品在上架銷售以前,必須與電信業者進行一連串的測試,各手機廠起碼要聘僱一定的技術人員,如果是要做「客製化手機」,那麼起碼要聘僱一二百人員工才夠。
韓德行表示,華碩的手機雖然已經跨到東南亞市場,但主要市場仍在台灣,因產量不大,為了維持品質的穩定,手機生產線沒必要移到中國大陸。等到日後出貨量增加後,才需要考慮生產線外移。
宏達電:創造產品附加價值
專門從事客製化手機製造的宏達電,由於每一批的訂單數目都不大,目前除了少部分低階手機在大陸生產之外,其餘都是在台灣生產。一位主管表示,生產線即使移到大陸去,還是得面臨價格競爭問題,所以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如何創造產品本身的附加價值,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明基苦日子漸過 投資價值浮現 法人:調整生產線已踏出止血第一步
明基苦日子漸過 投資價值浮現 法人:調整生產線已踏出止血第一步
Author : 蘋果日報 Published Date : Friday, 22. Sep. 2006
明基(2352)昨經歷市場傳聞桃園手機廠關閉、亞洲及歐洲生產基地恐出售的負面訊息,股價早盤卻力撐平盤之上,收盤雖下跌,跌幅未如市場想像中大,法人認為,明基調整生產線,是止血的第一步,應正面看待,且股價從年初高點至今已腰斬,下跌空間已有限。
明基昨在關廠、賣廠等負面傳聞不斷,股價跌幅不大,市場認為其投資價值已慢慢浮現。
否極泰來
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說:「明基當務之急是要給外資信心,未來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改變經營策略、創造內涵價值。」蔡明彰表示,明基今年來,從高點35.7元一度跌至只剩15.7元,雖然外資機構一度下修明基買進價格至6.5元,但蔡明彰認為,這都太誇張。
首重信心面危機處理
蔡明彰表示,就憑明基持有友達(2409)股權,就具備了相當的內涵價值。但他認為,明基現在的問題,不是股價還要跌多少,因為再向下跌空間不多,而是要面對股價漲不起來的問題,這是信心面的危機,因此明基董事長李焜耀必須明白告訴投資人,明基將怎麼止血。
天富投顧副總經理林友銘說:「明基究竟有多少投資價值,在於西門子(SIEMENS),目前明基旗下的事業可簡單分2塊,分別是PC相關及手機,手機問題最大,但從這次桃園廠產線調整來看,頂多要支付人員資遣及其他相關費用,外資圈普遍持正面看法。」
林友銘認為,明基大刀闊斧調整手機生產線,代表明基有決心解決問題,這是好事,不過光是這樣還不夠,明基的投資價值有多少,必須視何時轉虧為盈。
中長線待基本面支撐
法人更指出,明基今年自2月來,月線已連7黑,投資價值浮現,近期的確有機會醞釀反彈,但法人認為,反彈只屬短線,中長線仍須有題材面及基本面支撐。
明基今年第1季手機出貨量達700萬支,第2季受產品出貨延宕,手機銷售成績不如預期,未能達原定910萬支目標,第2季僅725萬支,第3季起新機大量推出,市場預期應有不錯表現,不過明基近期卻開始全面檢討手機生產線,「主席(指李焜耀)的故鄉」──台灣桃園廠也難逃轉型命運,由原來量產角色轉為生產技術中心,使得市場預期第3季表現恐怕還是不盡如人意。
明基在第2季法說會上更已表示,第3季的整體出貨表現應與第2季持平,第4季應該會有明顯提升。
轉虧為盈美夢暫難圓
蔡明彰認為,雖然明基一再對外宣布轉虧為盈的時程,不過就明基合併國際手機大廠的難度來看,市場已經對轉虧為盈不抱厚望,止血才是最重要的,況且近期市場盛傳明基要把亞洲及歐洲手機廠,賣給富士康,這類的消息對明基而言並非正面。
明基第1季因為合併西門子,正處於磨合期,單季稅後虧損更達49.9億元,EPS(每股純益)為-1.96元,第2季受到業外收益的大幅挹注,包括賣出光碟機部門給建興電、西門子補貼款及處分達方收益,合計業外收益高達70億元,使得第2季虧損大幅減少,單季稅後虧損達25.1億元,EPS為-0.98元。
【2006/09/22蘋果日報陳佩嘉】
Author : 蘋果日報 Published Date : Friday, 22. Sep. 2006
明基(2352)昨經歷市場傳聞桃園手機廠關閉、亞洲及歐洲生產基地恐出售的負面訊息,股價早盤卻力撐平盤之上,收盤雖下跌,跌幅未如市場想像中大,法人認為,明基調整生產線,是止血的第一步,應正面看待,且股價從年初高點至今已腰斬,下跌空間已有限。
明基昨在關廠、賣廠等負面傳聞不斷,股價跌幅不大,市場認為其投資價值已慢慢浮現。
否極泰來
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說:「明基當務之急是要給外資信心,未來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改變經營策略、創造內涵價值。」蔡明彰表示,明基今年來,從高點35.7元一度跌至只剩15.7元,雖然外資機構一度下修明基買進價格至6.5元,但蔡明彰認為,這都太誇張。
首重信心面危機處理
蔡明彰表示,就憑明基持有友達(2409)股權,就具備了相當的內涵價值。但他認為,明基現在的問題,不是股價還要跌多少,因為再向下跌空間不多,而是要面對股價漲不起來的問題,這是信心面的危機,因此明基董事長李焜耀必須明白告訴投資人,明基將怎麼止血。
天富投顧副總經理林友銘說:「明基究竟有多少投資價值,在於西門子(SIEMENS),目前明基旗下的事業可簡單分2塊,分別是PC相關及手機,手機問題最大,但從這次桃園廠產線調整來看,頂多要支付人員資遣及其他相關費用,外資圈普遍持正面看法。」
林友銘認為,明基大刀闊斧調整手機生產線,代表明基有決心解決問題,這是好事,不過光是這樣還不夠,明基的投資價值有多少,必須視何時轉虧為盈。
中長線待基本面支撐
法人更指出,明基今年自2月來,月線已連7黑,投資價值浮現,近期的確有機會醞釀反彈,但法人認為,反彈只屬短線,中長線仍須有題材面及基本面支撐。
明基今年第1季手機出貨量達700萬支,第2季受產品出貨延宕,手機銷售成績不如預期,未能達原定910萬支目標,第2季僅725萬支,第3季起新機大量推出,市場預期應有不錯表現,不過明基近期卻開始全面檢討手機生產線,「主席(指李焜耀)的故鄉」──台灣桃園廠也難逃轉型命運,由原來量產角色轉為生產技術中心,使得市場預期第3季表現恐怕還是不盡如人意。
明基在第2季法說會上更已表示,第3季的整體出貨表現應與第2季持平,第4季應該會有明顯提升。
轉虧為盈美夢暫難圓
蔡明彰認為,雖然明基一再對外宣布轉虧為盈的時程,不過就明基合併國際手機大廠的難度來看,市場已經對轉虧為盈不抱厚望,止血才是最重要的,況且近期市場盛傳明基要把亞洲及歐洲手機廠,賣給富士康,這類的消息對明基而言並非正面。
明基第1季因為合併西門子,正處於磨合期,單季稅後虧損更達49.9億元,EPS(每股純益)為-1.96元,第2季受到業外收益的大幅挹注,包括賣出光碟機部門給建興電、西門子補貼款及處分達方收益,合計業外收益高達70億元,使得第2季虧損大幅減少,單季稅後虧損達25.1億元,EPS為-0.98元。
【2006/09/22蘋果日報陳佩嘉】
星期四, 9月 21, 2006
明基將結束台灣手機量產
明基將結束台灣手機量產
吳筱雯、謝宛蓉/台北報導
為使手機事業早日轉虧為盈,明基做出進一步調整生產線的決定。明基財務資深副總經理游克用昨(二十)日證實,桃園手機廠將從量產中心轉為生產技術中心,年底前桃園量產生產線將全數移往上海,包括外勞在內,估計將有一百多名員工受到影響,而對於是否如外傳般將出售歐洲與亞洲手機工廠給予EMS業者?游克用則強調德國媒體資訊有誤。
根據彭博社報導,明基將於年底前關閉桃園手機工廠。游克用證實此項消息,他表示,桃園廠將由量產中心轉為生產技術中心,未來將與研發緊密結合,增進新產品量產性,希望能加快量產腳步。他指出,桃園廠目前產量不到明基全球的一0%,員工人數也不多,影響有限。目前到期的外勞將不再聘用,年紀較大的本國員工予以優退,至於其他員工則轉到研發部門或其他工廠,少部分員工則轉至研發單位。年底前優退的員工與外勞估計有一百多人受到影響。
德文版經理人雜誌近日報導指出,明基將把歐洲與亞洲手機廠轉賣給EMS廠商,並直接點名富士康與美國Jabil有意接手。對此游克用表示,是德國媒體的資訊有誤,蘇州手機廠位於明基蘇州園區內,上海廠則位於西門子園區內,都不利分割出售。
雖然明基手機製造將撤出台灣,但在台灣市場的銷售將更加足馬力。明基台灣業務區總經理洪漢青昨日表示,未來將以七大產品線,手機、液晶電視、液晶監視器、筆記型電腦、投影機、數位相機、DVD燒錄機等「七匹馬」衝刺台灣市場,其中液晶電視、手機更是主力產品。洪漢青也設定多項目標,手機成國內三G前三大、筆記型電腦打入消費性市場前三名、液晶監視器穩坐前三大、數位相機也要擠進前三強。
液晶電視是洪漢青未來最看重的市場,他表示,明基目前市佔率五%,儘管只排到十名左右,但目前液晶電視有如戰國群雄,前十五大廠商市佔都在二至九%,由於明年台灣有機會達百分之百成長,明基機會很大。
吳筱雯、謝宛蓉/台北報導
為使手機事業早日轉虧為盈,明基做出進一步調整生產線的決定。明基財務資深副總經理游克用昨(二十)日證實,桃園手機廠將從量產中心轉為生產技術中心,年底前桃園量產生產線將全數移往上海,包括外勞在內,估計將有一百多名員工受到影響,而對於是否如外傳般將出售歐洲與亞洲手機工廠給予EMS業者?游克用則強調德國媒體資訊有誤。
根據彭博社報導,明基將於年底前關閉桃園手機工廠。游克用證實此項消息,他表示,桃園廠將由量產中心轉為生產技術中心,未來將與研發緊密結合,增進新產品量產性,希望能加快量產腳步。他指出,桃園廠目前產量不到明基全球的一0%,員工人數也不多,影響有限。目前到期的外勞將不再聘用,年紀較大的本國員工予以優退,至於其他員工則轉到研發部門或其他工廠,少部分員工則轉至研發單位。年底前優退的員工與外勞估計有一百多人受到影響。
德文版經理人雜誌近日報導指出,明基將把歐洲與亞洲手機廠轉賣給EMS廠商,並直接點名富士康與美國Jabil有意接手。對此游克用表示,是德國媒體的資訊有誤,蘇州手機廠位於明基蘇州園區內,上海廠則位於西門子園區內,都不利分割出售。
雖然明基手機製造將撤出台灣,但在台灣市場的銷售將更加足馬力。明基台灣業務區總經理洪漢青昨日表示,未來將以七大產品線,手機、液晶電視、液晶監視器、筆記型電腦、投影機、數位相機、DVD燒錄機等「七匹馬」衝刺台灣市場,其中液晶電視、手機更是主力產品。洪漢青也設定多項目標,手機成國內三G前三大、筆記型電腦打入消費性市場前三名、液晶監視器穩坐前三大、數位相機也要擠進前三強。
液晶電視是洪漢青未來最看重的市場,他表示,明基目前市佔率五%,儘管只排到十名左右,但目前液晶電視有如戰國群雄,前十五大廠商市佔都在二至九%,由於明年台灣有機會達百分之百成長,明基機會很大。
星期三, 9月 20, 2006
手機產業——全球三大氣候異象
網路通訊產業氣象觀測站
手機產業——全球三大氣候異象
(沈勤譽∕採訪中心)2006/09/20 前言:全球網路通訊產業2006年氣候多變,時晴、時雨、時多雲,有時更是濃霧籠罩、伸手不見五指,部份區域甚至出現氣溫遽降、風雪交加的詭異氣候,在產業地殼活動頻繁、積極釋放能量的情況下,在全球各地引發規模大小不一的地震,一陣天搖地動讓人頭昏眼花。這一連串詭異的氣候變換,這宛如電影「明天過後」的情節,在2006年全球手機、網通設備、電信服務、網路軟體產業中一幕幕真實上演。
氣象預測:暴風雪→小雪
慕尼黑大風雪 明基直發哆嗦
德國慕尼黑自2005年第四季入冬以來,下了幾場大風雪,寒意就一直環繞在明基行動通訊(BenQ Mobile)總部附近,不曾散去,直到近日的盛夏,仍覺春寒料峭,氣候狀態顯得有些異常。儘管有人預言這種氣候早在預料之中,可能還要維持個1~2年,不過,總部傳來的聲音一直比較樂觀,偶而會傳來已經看到春蕊萌芽、大地回暖的消息,內外對氣候的感知似乎有不小落差。
來自台灣的明基,在2005年6月初宣佈收購位於德國的西門子手機部門,引發一場大風暴。當初市場的評價就相當兩極,市場也睜大眼睛等著看,究竟這個發展品牌才不到4年的台灣公司,要怎麼吞下百年老店,而不至於消化不良。
3 個季度過去了,從營運面來看,明基似乎仍然處於冰點,本業已經累計虧損了新台幣270億元,下一季恐怕還是不會明顯好轉。儘管明基祭出不少非常的手段,包括明基行動通訊裁員、高層減薪、出售研發部門,連台灣明基總部也出售光碟機部門給建興、甚至決議將整合製造服務(IMS)部門切割出去,但是明基還是嗅不到春天的氣息。
這段時間以來,明基高層一反過去的樂觀態度,逐漸向現實低頭了。明基承認此一改造工作的難度超乎預期,光是新機獲得客戶認證上市的時程,就比預期晚了1~2季,全年新機數量也從30款降為25款,出貨目標則從5,000萬~6,000萬支降為3,000萬支,本業轉虧為盈的目標,也從2006年第四季延後到2007年中。
這場風雪會延續到何時,誰也不敢斷言,不過,明基勢必要打一場耐久戰。明基西門子的品牌形象還在建立中,產品定位也在持續摸索調整中,與國際手機大廠的財務結構相比,明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全年出貨量至少要達5,000萬支,才有足以競爭的經濟規模,平均銷售單價(ASP)則要拉升5成到120美元,毛利率也要倍增到20%左右,加上營業支出不再繼續增加,才有轉虧為盈的本錢。
除外部的競爭以外,明基接連面對合併及分家的改造工程,內部壓力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明基將生產與研發資源移往亞洲,已是必然的趨勢,但德國工會的壓力不曾間斷,上海金橋廠卻已經鳴槍起跑,使得其他生產據點明顯遭到排擠;另一方面,明基行動通訊背負鉅額虧損的罪名,但享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其他部門雖然獲利卻缺乏後勤資源,已經遭致極大反彈,未來數位媒體事業群(DMG)及資訊產品事業群(CPG)在分家時是否出現出走潮,也是明基必須正視的問題。
氣象預測:地殼板塊運動→大地震
手機作業系統區域 地牛蠢蠢欲動
在智慧型手機作業平台的地層底下,發現有不規則的板塊運動現象,可能在3~5年後爆發大規模的地震。
在諾基亞(Nokia)等手機大廠全力支持下,Symbian目前穩居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的龍頭,市佔率超過6成。2006年上半總共銷售了2,400萬支Symbian手機,較2005年同期大增65%,累計銷售已逾8,000萬支。
由於各家研究機構定義的智慧型手機各不相同,因此市佔率也有不小出入,但Symbian都遙遙領先,而微軟與Linux則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根據 Canalys的統計,2006年第二季Symbian的市佔率以67%居冠,微軟(Microsoft)以15%居次,其次為RIM(Research In Motion)的6%;另外根據Gartner的統計,Symbian則以64.8%領先,Linux則以26%緊追其後,其餘都不到5%。
在Symbian陣營部分,光是諾基亞就貢獻了近8成的出貨量,另外索尼愛立信(SonyEricsson)及NTT DoCoMo也是重要支持者,NTT DoCoMo主要由夏普(Sharp)、富士通(Fujitsu)、三菱(Mitsubishi)供貨,其中夏普在第二季就銷售了100萬支的 Symbian手機,而索尼愛立信在第三季一連推出M600i、P990i及W950i等不同定位的智慧型手機,預料對拉抬Symbian也有不小助益。
不過,微軟與Linux陣營正醞釀前所未有的反撲力量,可能會逐步衝擊Symbian的領先地位。微軟目前的戰力主要集中在台灣,以宏達電(2498)為代表的台廠,透過代工、通路貼牌及直接與電信營運商合作等多重管道,將微軟平台的智慧型手機銷往全球市場,光是宏達電1家公司,2006年出貨量就可突破 1,000萬台,在整合式智慧型手持裝置已經佔有一席之地。
此外,微軟的勢力已經延伸到國際手機大廠,包括摩托羅拉(Motorola)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都已經推出旗艦產品,明基也轉向微軟,加上Palm也加入微軟陣營,讓微軟初步取得與Symbian陣營制衡的重要奧援。
微軟不只與設備製造廠建立關係,更直接與行動營運商、內容供應商密切配合,目前全球有55個國家、115家行動營運商已經提供微軟行動平台的手機,並有100家以上的內容合作夥伴,市場上有超過1.8萬多種相關的應用,微軟主導產業生態系統的優勢顯而易見。
微軟心中的如意算盤,是隨著智慧型手機持續降價,讓一般消費者也有能力人手一台,屆時微軟自然有機會,扳下目前主要靠功能手機造成市佔假象的 Symbian;微軟並非痴人說夢,透過與台灣及大陸的製造廠合作,以及經濟規模的擴大,智慧型手機平價化的夢想並不遙遠,而微軟如何將PDA的戰果推向智慧型手機甚至功能手機,關鍵就在此一役。
除微軟以外,Linux陣營也透過標準化的努力,寄望擴大手機作業系統的版圖。近幾年來相繼成立的手機相關Linux標準化組織已有4個,包括消費性電子Linux聯盟(Consumer Electronics Linux Forum;CELF)、開放原始碼發展實驗室(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OSDL)、Linux手機標準聯盟(Linux Phone Standards Forum;LIPS Forum)及開放平台創始協會(Open Platform Initiative)。
過去由於不同組織各有重點發展目標,不像Symbian、微軟是由單一企業體主導發展,導致Linux成為投入者最多、力量卻最分散的陣營,也一直缺乏強有力的業者登高一呼。
不過,這個情況已經開始改變,ODSL與Lips聯盟已經宣佈整合,而摩托羅拉所主導的Open Platform Initiative,由於獲得NEC、Panasonic、三星電子等手機廠商,以及亞洲與歐洲最大的行動電信業者NTT DoCoMo與Vodafone加入,可能成為最具主導實力的Linux手機聯盟,對於Linux邁向主流地位將有重大影響力。
事實上,摩托羅拉雖然同步佈局Linux、Symbian及微軟等平台,但為了取得絕對的主導地位,摩托羅拉已經公開宣誓主推Linux平台的策略,摩托羅拉在2006年第二季,在大陸市場就銷售了100萬台Linux手機,其中「明」在華人市場表現相當耀眼;摩托羅拉有意將大陸研發、亞洲銷售擴展到全球研發、全球銷售,同時讓中低階手機也有機會採用Linux作業系統,未來幾年內Linux平台將佔摩托羅拉的5~6成,以摩托羅拉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的地位,對於Linux確實是一大利多。
氣象預測:濃霧特報→小霧
神州濃霧深鎖 TD-SCDMA前景未卜
大陸自訂的3G標準TD-SCDMA,商用化時程一延再延,產業前景彷如被濃霧深鎖,怎麼都看不清輪廓,連帶也使得大陸3G發照時程一拖再拖,所有已經摩拳擦掌要搶進大陸3G市場的廠商,全部陷入十里迷霧中。
目前TD-SCDMA已經進入實地測試的階段,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分別在廈門、保定與青島進行商用測試,預計9~10月完成。儘管TD- SCDMA產業聯盟宣稱,已經完成商用化進度的9成,技術性障礙已經不存在,只剩下網路與營運測試的部分,不過,市場對TD-SCDMA的憂心一直不曾中斷過。
相較於另外2大3G標準CDMA 2000及WCDMA的突飛猛進,TD-SCDMA顯然已經失去最佳的市場先機,商用化時程從2005年、2006年不斷推延,一般推測可能將延到2007年中,如此也才有機會趕上2008年北京奧運的時間表。
TD-SCDMA的發展時程落後,確實讓其產業前景蒙上一層濃霧,不過,從掌握自主專利、吸納國際大廠技術、推向國際標準等面向來看,TD-SCDMA確實已經發揮預期效果,堪稱大陸推展自有標準最成功的案例。
目前已經投入TD-SCDMA的國際通訊大廠,幾乎都與大陸廠商結盟,諾基亞與普天合作、易利信與中興通訊結盟、阿爾卡特(Alcatel)與大唐移動攜手、西門子則與華為合資;在海外營運商部分,法國電信與南韓鮮京電視(SKT)也已加入TD-SCDMA產業聯盟。
在手機廠商方面,除了大陸業者外,三星與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很早就開始佈局,而台灣手機廠商也對TD-SCDMA手機躍躍欲試,其中以英華達及大霸的腳步最快,明基與華寶也急起直追,英華達的手機日前已經獲得測試通過。
大陸每年有近億台手機的市場需求,讓外商與台廠即使不看好TD-SCDMA的技術基礎,更懷疑其輸出海外市場的潛力,也不願放掉任何可能的商機,前仆後繼投入開發此一技術;不過,TD-SCDMA的產業生態與其他標準截然不同,有許多超越商業與市場判斷的準繩,從過去到現在以及未來,恐怕都還是霧裡看花的時候居多。
手機產業——全球三大氣候異象
(沈勤譽∕採訪中心)2006/09/20 前言:全球網路通訊產業2006年氣候多變,時晴、時雨、時多雲,有時更是濃霧籠罩、伸手不見五指,部份區域甚至出現氣溫遽降、風雪交加的詭異氣候,在產業地殼活動頻繁、積極釋放能量的情況下,在全球各地引發規模大小不一的地震,一陣天搖地動讓人頭昏眼花。這一連串詭異的氣候變換,這宛如電影「明天過後」的情節,在2006年全球手機、網通設備、電信服務、網路軟體產業中一幕幕真實上演。
氣象預測:暴風雪→小雪
慕尼黑大風雪 明基直發哆嗦
德國慕尼黑自2005年第四季入冬以來,下了幾場大風雪,寒意就一直環繞在明基行動通訊(BenQ Mobile)總部附近,不曾散去,直到近日的盛夏,仍覺春寒料峭,氣候狀態顯得有些異常。儘管有人預言這種氣候早在預料之中,可能還要維持個1~2年,不過,總部傳來的聲音一直比較樂觀,偶而會傳來已經看到春蕊萌芽、大地回暖的消息,內外對氣候的感知似乎有不小落差。
來自台灣的明基,在2005年6月初宣佈收購位於德國的西門子手機部門,引發一場大風暴。當初市場的評價就相當兩極,市場也睜大眼睛等著看,究竟這個發展品牌才不到4年的台灣公司,要怎麼吞下百年老店,而不至於消化不良。
3 個季度過去了,從營運面來看,明基似乎仍然處於冰點,本業已經累計虧損了新台幣270億元,下一季恐怕還是不會明顯好轉。儘管明基祭出不少非常的手段,包括明基行動通訊裁員、高層減薪、出售研發部門,連台灣明基總部也出售光碟機部門給建興、甚至決議將整合製造服務(IMS)部門切割出去,但是明基還是嗅不到春天的氣息。
這段時間以來,明基高層一反過去的樂觀態度,逐漸向現實低頭了。明基承認此一改造工作的難度超乎預期,光是新機獲得客戶認證上市的時程,就比預期晚了1~2季,全年新機數量也從30款降為25款,出貨目標則從5,000萬~6,000萬支降為3,000萬支,本業轉虧為盈的目標,也從2006年第四季延後到2007年中。
這場風雪會延續到何時,誰也不敢斷言,不過,明基勢必要打一場耐久戰。明基西門子的品牌形象還在建立中,產品定位也在持續摸索調整中,與國際手機大廠的財務結構相比,明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全年出貨量至少要達5,000萬支,才有足以競爭的經濟規模,平均銷售單價(ASP)則要拉升5成到120美元,毛利率也要倍增到20%左右,加上營業支出不再繼續增加,才有轉虧為盈的本錢。
除外部的競爭以外,明基接連面對合併及分家的改造工程,內部壓力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明基將生產與研發資源移往亞洲,已是必然的趨勢,但德國工會的壓力不曾間斷,上海金橋廠卻已經鳴槍起跑,使得其他生產據點明顯遭到排擠;另一方面,明基行動通訊背負鉅額虧損的罪名,但享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其他部門雖然獲利卻缺乏後勤資源,已經遭致極大反彈,未來數位媒體事業群(DMG)及資訊產品事業群(CPG)在分家時是否出現出走潮,也是明基必須正視的問題。
氣象預測:地殼板塊運動→大地震
手機作業系統區域 地牛蠢蠢欲動
在智慧型手機作業平台的地層底下,發現有不規則的板塊運動現象,可能在3~5年後爆發大規模的地震。
在諾基亞(Nokia)等手機大廠全力支持下,Symbian目前穩居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的龍頭,市佔率超過6成。2006年上半總共銷售了2,400萬支Symbian手機,較2005年同期大增65%,累計銷售已逾8,000萬支。
由於各家研究機構定義的智慧型手機各不相同,因此市佔率也有不小出入,但Symbian都遙遙領先,而微軟與Linux則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根據 Canalys的統計,2006年第二季Symbian的市佔率以67%居冠,微軟(Microsoft)以15%居次,其次為RIM(Research In Motion)的6%;另外根據Gartner的統計,Symbian則以64.8%領先,Linux則以26%緊追其後,其餘都不到5%。
在Symbian陣營部分,光是諾基亞就貢獻了近8成的出貨量,另外索尼愛立信(SonyEricsson)及NTT DoCoMo也是重要支持者,NTT DoCoMo主要由夏普(Sharp)、富士通(Fujitsu)、三菱(Mitsubishi)供貨,其中夏普在第二季就銷售了100萬支的 Symbian手機,而索尼愛立信在第三季一連推出M600i、P990i及W950i等不同定位的智慧型手機,預料對拉抬Symbian也有不小助益。
不過,微軟與Linux陣營正醞釀前所未有的反撲力量,可能會逐步衝擊Symbian的領先地位。微軟目前的戰力主要集中在台灣,以宏達電(2498)為代表的台廠,透過代工、通路貼牌及直接與電信營運商合作等多重管道,將微軟平台的智慧型手機銷往全球市場,光是宏達電1家公司,2006年出貨量就可突破 1,000萬台,在整合式智慧型手持裝置已經佔有一席之地。
此外,微軟的勢力已經延伸到國際手機大廠,包括摩托羅拉(Motorola)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都已經推出旗艦產品,明基也轉向微軟,加上Palm也加入微軟陣營,讓微軟初步取得與Symbian陣營制衡的重要奧援。
微軟不只與設備製造廠建立關係,更直接與行動營運商、內容供應商密切配合,目前全球有55個國家、115家行動營運商已經提供微軟行動平台的手機,並有100家以上的內容合作夥伴,市場上有超過1.8萬多種相關的應用,微軟主導產業生態系統的優勢顯而易見。
微軟心中的如意算盤,是隨著智慧型手機持續降價,讓一般消費者也有能力人手一台,屆時微軟自然有機會,扳下目前主要靠功能手機造成市佔假象的 Symbian;微軟並非痴人說夢,透過與台灣及大陸的製造廠合作,以及經濟規模的擴大,智慧型手機平價化的夢想並不遙遠,而微軟如何將PDA的戰果推向智慧型手機甚至功能手機,關鍵就在此一役。
除微軟以外,Linux陣營也透過標準化的努力,寄望擴大手機作業系統的版圖。近幾年來相繼成立的手機相關Linux標準化組織已有4個,包括消費性電子Linux聯盟(Consumer Electronics Linux Forum;CELF)、開放原始碼發展實驗室(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OSDL)、Linux手機標準聯盟(Linux Phone Standards Forum;LIPS Forum)及開放平台創始協會(Open Platform Initiative)。
過去由於不同組織各有重點發展目標,不像Symbian、微軟是由單一企業體主導發展,導致Linux成為投入者最多、力量卻最分散的陣營,也一直缺乏強有力的業者登高一呼。
不過,這個情況已經開始改變,ODSL與Lips聯盟已經宣佈整合,而摩托羅拉所主導的Open Platform Initiative,由於獲得NEC、Panasonic、三星電子等手機廠商,以及亞洲與歐洲最大的行動電信業者NTT DoCoMo與Vodafone加入,可能成為最具主導實力的Linux手機聯盟,對於Linux邁向主流地位將有重大影響力。
事實上,摩托羅拉雖然同步佈局Linux、Symbian及微軟等平台,但為了取得絕對的主導地位,摩托羅拉已經公開宣誓主推Linux平台的策略,摩托羅拉在2006年第二季,在大陸市場就銷售了100萬台Linux手機,其中「明」在華人市場表現相當耀眼;摩托羅拉有意將大陸研發、亞洲銷售擴展到全球研發、全球銷售,同時讓中低階手機也有機會採用Linux作業系統,未來幾年內Linux平台將佔摩托羅拉的5~6成,以摩托羅拉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的地位,對於Linux確實是一大利多。
氣象預測:濃霧特報→小霧
神州濃霧深鎖 TD-SCDMA前景未卜
大陸自訂的3G標準TD-SCDMA,商用化時程一延再延,產業前景彷如被濃霧深鎖,怎麼都看不清輪廓,連帶也使得大陸3G發照時程一拖再拖,所有已經摩拳擦掌要搶進大陸3G市場的廠商,全部陷入十里迷霧中。
目前TD-SCDMA已經進入實地測試的階段,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分別在廈門、保定與青島進行商用測試,預計9~10月完成。儘管TD- SCDMA產業聯盟宣稱,已經完成商用化進度的9成,技術性障礙已經不存在,只剩下網路與營運測試的部分,不過,市場對TD-SCDMA的憂心一直不曾中斷過。
相較於另外2大3G標準CDMA 2000及WCDMA的突飛猛進,TD-SCDMA顯然已經失去最佳的市場先機,商用化時程從2005年、2006年不斷推延,一般推測可能將延到2007年中,如此也才有機會趕上2008年北京奧運的時間表。
TD-SCDMA的發展時程落後,確實讓其產業前景蒙上一層濃霧,不過,從掌握自主專利、吸納國際大廠技術、推向國際標準等面向來看,TD-SCDMA確實已經發揮預期效果,堪稱大陸推展自有標準最成功的案例。
目前已經投入TD-SCDMA的國際通訊大廠,幾乎都與大陸廠商結盟,諾基亞與普天合作、易利信與中興通訊結盟、阿爾卡特(Alcatel)與大唐移動攜手、西門子則與華為合資;在海外營運商部分,法國電信與南韓鮮京電視(SKT)也已加入TD-SCDMA產業聯盟。
在手機廠商方面,除了大陸業者外,三星與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很早就開始佈局,而台灣手機廠商也對TD-SCDMA手機躍躍欲試,其中以英華達及大霸的腳步最快,明基與華寶也急起直追,英華達的手機日前已經獲得測試通過。
大陸每年有近億台手機的市場需求,讓外商與台廠即使不看好TD-SCDMA的技術基礎,更懷疑其輸出海外市場的潛力,也不願放掉任何可能的商機,前仆後繼投入開發此一技術;不過,TD-SCDMA的產業生態與其他標準截然不同,有許多超越商業與市場判斷的準繩,從過去到現在以及未來,恐怕都還是霧裡看花的時候居多。
超越3G 行動大廠共推新一代通訊技術
超越3G 行動大廠共推新一代通訊技術
上網時間 : 2006年09月20日
數家世界領先的行動通訊業者,已針對所參與的「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Initiative (NGMN)」組織,提出了進一步的計畫。該組織將推動HSPA和EVDO後的新一代行動通訊技術之開發和標準化。
該組織不久前以有限公司的形式在英國成立,成員包括Vodafone、T-Mobile、中國移動(China Mobile)、Sprint Nextel、Orange、NTT DoCoMo和KPN。這些公司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成員,同時他們還向基礎設備和手機製造商及其它相關技術供應商發出了邀請,並希望能同時邀請研究機構和大學等單位以顧問的身份加入。
NGMN組織已針對未來廣域行動寬頻網路(wide area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所需,建立了一套架構,該架構並包含了高程度的互通性。已經有不少標準組織想研究這個網路的結構,並看到這種網路的需求性,NGMN組織強調將會和這些組織展開合作。
NGMN提出的網路架構高度強調實用性,並表示必須將焦點集中在現有的基礎設備和頻譜分配上,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可以提供新型服務的統一平台。要實現這一目標,一種高頻寬、低延遲的技術不可或缺。
該組織並沒有把其新一代網路命名為4G,但其創始人之一NTT DoCoMo,卻可能會是此一常被誤解之名詞的最大擁護者。今年年初,NTT DoCoMo宣稱在一場“4G無線電連結現場測試(4G radio access field experiments)”中,在速度達到20kph的下行鏈路上實現了2.5Gbps的資訊封包傳輸率。
(參考原文:Mobile operators plot a path beyond 3G)
上網時間 : 2006年09月20日
數家世界領先的行動通訊業者,已針對所參與的「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Initiative (NGMN)」組織,提出了進一步的計畫。該組織將推動HSPA和EVDO後的新一代行動通訊技術之開發和標準化。
該組織不久前以有限公司的形式在英國成立,成員包括Vodafone、T-Mobile、中國移動(China Mobile)、Sprint Nextel、Orange、NTT DoCoMo和KPN。這些公司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成員,同時他們還向基礎設備和手機製造商及其它相關技術供應商發出了邀請,並希望能同時邀請研究機構和大學等單位以顧問的身份加入。
NGMN組織已針對未來廣域行動寬頻網路(wide area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所需,建立了一套架構,該架構並包含了高程度的互通性。已經有不少標準組織想研究這個網路的結構,並看到這種網路的需求性,NGMN組織強調將會和這些組織展開合作。
NGMN提出的網路架構高度強調實用性,並表示必須將焦點集中在現有的基礎設備和頻譜分配上,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可以提供新型服務的統一平台。要實現這一目標,一種高頻寬、低延遲的技術不可或缺。
該組織並沒有把其新一代網路命名為4G,但其創始人之一NTT DoCoMo,卻可能會是此一常被誤解之名詞的最大擁護者。今年年初,NTT DoCoMo宣稱在一場“4G無線電連結現場測試(4G radio access field experiments)”中,在速度達到20kph的下行鏈路上實現了2.5Gbps的資訊封包傳輸率。
(參考原文:Mobile operators plot a path beyond 3G)
星期二, 9月 19, 2006
Motorola與Nokia將合作推動DVB-H設備互通性
Motorola與Nokia將合作推動DVB-H設備互通性
上網時間 : 2006年09月19日
在行動電話市場上互不相讓的兩大競爭廠商Nokia與Motorola,宣佈將進行合作以實現採用DVB-H標準的行動設備與網路服務之間的互通性。這兩家公司將共同支援以DVB-IPDC開放性標準為基礎的解決方案,這些標準所針對是2006年及之後,對配置多廠商行動電視服務(multi-vendor mobile TV services)和試播感興趣的廠商合作夥伴。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nforma的預測,行動電視市場將穩步呈倍數成長,在2010年,全球預計將售出5,000萬支採用DVB-H標準的行動設備。行動電視服務將為一些產業價值鏈上的企業提供新的商機,包括內容及廣播公司、行動服務供應商、基礎設備、手機生產商以及技術供應商,而DVB- H設備和服務之間的互通性,則是進一步打開這個市場的關鍵因素。
在眾多可以提供行動電視服務的數位技術中,Motorola和Nokia都將DVB-H標準,視為一種可有效配置廣播行動電視的技術。 DVB-H技術可提供高水準服務品質及低電量消耗,並能使終端用戶在使用其它行動服務(如在他們的設備上使用電話和網路連接)的同時,仍能接收到廣播訊號。
Motorola廣播技術(Broadcast Technologies)部門主管Rob Bero表示:「全球的廠商現在都將廣播行動電視視為一種非常值得向其用戶提供的新服務,而互通性將在更快地把這些服務帶入市場方面扮演關鍵角色。作為開放標準(其中包括DVB-H)的領先者,我們很高興能與Nokia合作,推出手機和網路互通性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將幫助廠商能夠為消費者提供終極的行動電視體驗。」
(參考原文:Nokia, Motorola team on mobile TV interoperability)
(John Walko)
上網時間 : 2006年09月19日
在行動電話市場上互不相讓的兩大競爭廠商Nokia與Motorola,宣佈將進行合作以實現採用DVB-H標準的行動設備與網路服務之間的互通性。這兩家公司將共同支援以DVB-IPDC開放性標準為基礎的解決方案,這些標準所針對是2006年及之後,對配置多廠商行動電視服務(multi-vendor mobile TV services)和試播感興趣的廠商合作夥伴。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nforma的預測,行動電視市場將穩步呈倍數成長,在2010年,全球預計將售出5,000萬支採用DVB-H標準的行動設備。行動電視服務將為一些產業價值鏈上的企業提供新的商機,包括內容及廣播公司、行動服務供應商、基礎設備、手機生產商以及技術供應商,而DVB- H設備和服務之間的互通性,則是進一步打開這個市場的關鍵因素。
在眾多可以提供行動電視服務的數位技術中,Motorola和Nokia都將DVB-H標準,視為一種可有效配置廣播行動電視的技術。 DVB-H技術可提供高水準服務品質及低電量消耗,並能使終端用戶在使用其它行動服務(如在他們的設備上使用電話和網路連接)的同時,仍能接收到廣播訊號。
Motorola廣播技術(Broadcast Technologies)部門主管Rob Bero表示:「全球的廠商現在都將廣播行動電視視為一種非常值得向其用戶提供的新服務,而互通性將在更快地把這些服務帶入市場方面扮演關鍵角色。作為開放標準(其中包括DVB-H)的領先者,我們很高興能與Nokia合作,推出手機和網路互通性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將幫助廠商能夠為消費者提供終極的行動電視體驗。」
(參考原文:Nokia, Motorola team on mobile TV interoperability)
(John Walko)
星期五, 9月 15, 2006
Google下一步 瞄準手機應用
Google下一步 瞄準手機應用
■ 編譯陳家齊/本報十四日電
Google公司一直在進行併購,但這些被買下的公司多半很小,很新,收購金額很少,因此不太一定會上新聞。不過華盛頓郵報14日的報導指出,Google就是以這種鴨子划水的方式,獲取它鞏固核心業務的利基技術。從Google的收購可以看出Google的發展興趣指向:手機應用。
自從Google兩年前上市以來,已經買下15家公司。許多併購的目的看來都很一致:鞏固搜尋技術,掌握搜尋廣告這條命脈。例如買下dMarc Broadcasting這家公司,因為它擁有讓廣告商直接在廣播中播出廣告的技術。就連買下Keyhole公司推出地圖服務,最終也和搜尋與廣告結合。
儘管Google買這麼多公司,所花的錢和雅虎(Yahoo )、電子灣(eBay)等競爭對手相比相比,卻顯得九牛一毛。Google這兩年總計只花不到4億美元併購,而eBay光是買下Skype就砸下41億美元。
Google看來比較喜歡自己開發新功能,如果Google看上一種技術,會在萌芽階段就下手,而非等該項應用成熟、,市場都朗朗上口時才花大錢併購。
買下的這15家有四家是手機相關的新創公司。以Google去年買下的Android公司為例。這家公司創立僅22個月就被Google買下,核心業務是手機應用軟體,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資訊。除Androi-d,Google還買下Dodgeball與Zip-dash,都是手機服務公司。這透露Google接下來的重大發展,應該是往手機等移動通訊業發展。
分析師認為,這對Google也是合理的發展方向。花旗銀行分析師馬宏尼估計,目前Google的搜尋僅有不到1%以手機執行,但隨著無線網路技術的精進,這個領域將有突破性發展。
這一切使Google共同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今年夏天罕見的評論別具深意,當時他說:「我們正把更多產品帶到手機上。畢竟,世界上的手機數目至少是電腦的兩倍。」
【2006/09/15 經濟日報】
■ 編譯陳家齊/本報十四日電
Google公司一直在進行併購,但這些被買下的公司多半很小,很新,收購金額很少,因此不太一定會上新聞。不過華盛頓郵報14日的報導指出,Google就是以這種鴨子划水的方式,獲取它鞏固核心業務的利基技術。從Google的收購可以看出Google的發展興趣指向:手機應用。
自從Google兩年前上市以來,已經買下15家公司。許多併購的目的看來都很一致:鞏固搜尋技術,掌握搜尋廣告這條命脈。例如買下dMarc Broadcasting這家公司,因為它擁有讓廣告商直接在廣播中播出廣告的技術。就連買下Keyhole公司推出地圖服務,最終也和搜尋與廣告結合。
儘管Google買這麼多公司,所花的錢和雅虎(Yahoo )、電子灣(eBay)等競爭對手相比相比,卻顯得九牛一毛。Google這兩年總計只花不到4億美元併購,而eBay光是買下Skype就砸下41億美元。
Google看來比較喜歡自己開發新功能,如果Google看上一種技術,會在萌芽階段就下手,而非等該項應用成熟、,市場都朗朗上口時才花大錢併購。
買下的這15家有四家是手機相關的新創公司。以Google去年買下的Android公司為例。這家公司創立僅22個月就被Google買下,核心業務是手機應用軟體,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資訊。除Androi-d,Google還買下Dodgeball與Zip-dash,都是手機服務公司。這透露Google接下來的重大發展,應該是往手機等移動通訊業發展。
分析師認為,這對Google也是合理的發展方向。花旗銀行分析師馬宏尼估計,目前Google的搜尋僅有不到1%以手機執行,但隨著無線網路技術的精進,這個領域將有突破性發展。
這一切使Google共同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今年夏天罕見的評論別具深意,當時他說:「我們正把更多產品帶到手機上。畢竟,世界上的手機數目至少是電腦的兩倍。」
【2006/09/15 經濟日報】
老七Sagem敲警鐘!老六明基西門子寢食亦難安
老七Sagem敲警鐘!老六明基西門子寢食亦難安
傳摩托羅拉、波導有意收購Sagem 擠不進前5大手機廠亟需另找藍海
(記者沈勤譽、國際新聞中心梁燕蕙∕台北) 2006/09/15
法國第一大、全球第七大手機品牌業者Sagem,在與飛機引擎業者Snecma合併2年後,合併綜效未如預期、赤字持續擴大,據路透(Reuters)報導,母公司Safran已開始尋求買主,目前傳出手機大廠摩托羅拉(Motorola)及Sagem策略聯盟夥伴大陸波導有意收購。台手機廠指出,此不僅凸顯二線手機品牌業者深陷困境,亦對台灣手機品牌廠敲響警鐘,未來擠不進前5大手機廠都將面臨嚴苛生存保衛戰,尤其是排名第六、正陷入嚴重虧損的明基西門子(BenQ-Siemens)未來出路備受矚目。
Safran執行長Jean-Paul Bechat表示,該公司手機部門Sagem 2006年上半虧損達5,200萬歐元,較2005年同期虧損逾1,000萬歐元更加惡化,因此,不排除所有可能性以整頓該部門,惟至今未有任何定案。據道瓊(Dow Jones)報導,Bechat已於9月初雇用投資銀行Rothschild與瑞銀(UBS AG),協助尋找手機部門買主,其中,摩托羅拉與波導均在有意購買名單中。
不過,市調機構Yankee Group指出,隨著諾基亞(Nokia)與摩托羅拉等國際大廠擁有越來越多手機市佔率,中小型手機品牌業者營運愈益艱困,在現有激烈競爭環境下,摩托羅拉不見得會冒著賠本生意風險,去收購一家營運績效不佳的手機品牌廠,況且近年來摩托羅拉在新任執行長Ed Zander領導下,已逐漸贏回市佔率,就算收購Sagem對其有一定助益,然整體而言Sagem對摩托羅拉未來發展未必有加分作用。
至於與Sagem緊密合作的波導,Bechat坦言,該公司與波導策略聯盟關係,在與大型競爭對手對戰時,並未能帶來太多優勢,原期待2家規模較小的手機業者合作,能憑藉靈活彈性有效對抗業界巨頭諾基亞與摩托羅拉,然事與願違,全球前2大手機品牌廠仍以經濟規模優勢,囊括全球手機市佔率逾半。
事實上,2006年第一季Sagem在全球手機市佔率僅剩1.4%(Gartner統計資料),排名第七,在西歐市場同樣排名第七,市佔率3.3%,推估全球年出貨量不及2,000萬支,明顯達不到經濟規模,就算與波導結盟,藉以降低製造成本並擴張大陸市佔率,然整體產品戰力與品牌形象,仍遠不及一線手機品牌大廠,導致市佔率節節滑落,營運虧損亦逐漸惡化。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排名第七的Sagem敲響警鐘,排名第六的明基西門子恐亦難置身事外,近期明基西門子全球手機市佔率已下滑到只剩3.2%,距離第五名的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愈來愈遠,加上2006年上半營業虧損高達新台幣176.7億元,稅後虧損75億元,較Sagem虧損高出3~4倍,營運表現更令人憂心。
台手機業者表示,全球前5大手機品牌廠已聯手拿下約8成市佔率,排名第六以後的手機業者生存愈來愈艱辛,像是明基西門子連續3季出現鉅額虧損、Sagem待價而沽、日本手機廠紛結盟或退出海外市場等都是明顯例子,甚至連排名第五的樂金手機部門都出現虧損,手機品牌廠生存愈益不易確實已超乎想像。
台手機廠指出,明基(2352)收購西門子(Siemens)手機事業已將近1年,出現鉅額虧損主要與組織重整及品牌重新定位有關,儘管公司內部已展現更積極的聚焦作為,手機市佔率觸底反彈應可期,不過,明基西門子仍必須更加快腳步,將經濟規模、毛利率及平均銷售單價(ASP)拉高,展現收購綜效,絕不能因為後無追兵、以穩居第六大而沾沾自喜。
手機業者認為,以目前全球手機產業集中化生態走向,台手機廠或許可積極尋求差異化發展,像是宏達電(2498)專攻PDA手機與智慧型手機,並與全球營運商的創新營運模式,2006年出貨可達逾1,000萬支,其中約2成為自有品牌,未來將持續擴大自有品牌出貨比重,若宏達電全數都以自有品牌出貨,有機會躋身全球前10大,此不失為手機品牌業者另一個藍海策略。
傳摩托羅拉、波導有意收購Sagem 擠不進前5大手機廠亟需另找藍海
(記者沈勤譽、國際新聞中心梁燕蕙∕台北) 2006/09/15
法國第一大、全球第七大手機品牌業者Sagem,在與飛機引擎業者Snecma合併2年後,合併綜效未如預期、赤字持續擴大,據路透(Reuters)報導,母公司Safran已開始尋求買主,目前傳出手機大廠摩托羅拉(Motorola)及Sagem策略聯盟夥伴大陸波導有意收購。台手機廠指出,此不僅凸顯二線手機品牌業者深陷困境,亦對台灣手機品牌廠敲響警鐘,未來擠不進前5大手機廠都將面臨嚴苛生存保衛戰,尤其是排名第六、正陷入嚴重虧損的明基西門子(BenQ-Siemens)未來出路備受矚目。
Safran執行長Jean-Paul Bechat表示,該公司手機部門Sagem 2006年上半虧損達5,200萬歐元,較2005年同期虧損逾1,000萬歐元更加惡化,因此,不排除所有可能性以整頓該部門,惟至今未有任何定案。據道瓊(Dow Jones)報導,Bechat已於9月初雇用投資銀行Rothschild與瑞銀(UBS AG),協助尋找手機部門買主,其中,摩托羅拉與波導均在有意購買名單中。
不過,市調機構Yankee Group指出,隨著諾基亞(Nokia)與摩托羅拉等國際大廠擁有越來越多手機市佔率,中小型手機品牌業者營運愈益艱困,在現有激烈競爭環境下,摩托羅拉不見得會冒著賠本生意風險,去收購一家營運績效不佳的手機品牌廠,況且近年來摩托羅拉在新任執行長Ed Zander領導下,已逐漸贏回市佔率,就算收購Sagem對其有一定助益,然整體而言Sagem對摩托羅拉未來發展未必有加分作用。
至於與Sagem緊密合作的波導,Bechat坦言,該公司與波導策略聯盟關係,在與大型競爭對手對戰時,並未能帶來太多優勢,原期待2家規模較小的手機業者合作,能憑藉靈活彈性有效對抗業界巨頭諾基亞與摩托羅拉,然事與願違,全球前2大手機品牌廠仍以經濟規模優勢,囊括全球手機市佔率逾半。
事實上,2006年第一季Sagem在全球手機市佔率僅剩1.4%(Gartner統計資料),排名第七,在西歐市場同樣排名第七,市佔率3.3%,推估全球年出貨量不及2,000萬支,明顯達不到經濟規模,就算與波導結盟,藉以降低製造成本並擴張大陸市佔率,然整體產品戰力與品牌形象,仍遠不及一線手機品牌大廠,導致市佔率節節滑落,營運虧損亦逐漸惡化。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排名第七的Sagem敲響警鐘,排名第六的明基西門子恐亦難置身事外,近期明基西門子全球手機市佔率已下滑到只剩3.2%,距離第五名的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愈來愈遠,加上2006年上半營業虧損高達新台幣176.7億元,稅後虧損75億元,較Sagem虧損高出3~4倍,營運表現更令人憂心。
台手機業者表示,全球前5大手機品牌廠已聯手拿下約8成市佔率,排名第六以後的手機業者生存愈來愈艱辛,像是明基西門子連續3季出現鉅額虧損、Sagem待價而沽、日本手機廠紛結盟或退出海外市場等都是明顯例子,甚至連排名第五的樂金手機部門都出現虧損,手機品牌廠生存愈益不易確實已超乎想像。
台手機廠指出,明基(2352)收購西門子(Siemens)手機事業已將近1年,出現鉅額虧損主要與組織重整及品牌重新定位有關,儘管公司內部已展現更積極的聚焦作為,手機市佔率觸底反彈應可期,不過,明基西門子仍必須更加快腳步,將經濟規模、毛利率及平均銷售單價(ASP)拉高,展現收購綜效,絕不能因為後無追兵、以穩居第六大而沾沾自喜。
手機業者認為,以目前全球手機產業集中化生態走向,台手機廠或許可積極尋求差異化發展,像是宏達電(2498)專攻PDA手機與智慧型手機,並與全球營運商的創新營運模式,2006年出貨可達逾1,000萬支,其中約2成為自有品牌,未來將持續擴大自有品牌出貨比重,若宏達電全數都以自有品牌出貨,有機會躋身全球前10大,此不失為手機品牌業者另一個藍海策略。
星期四, 9月 14, 2006
DVB-H移動電視前端解決方案大比拼
DVB-H移動電視前端解決方案大比拼
隨著消費市場對數字電視(DTV)的興趣從居室內的大屏幕電視擴展到在筆記本電腦、汽車以及手機中應用的便攜電視,與之相關的芯片研發正在逐漸升溫,DVB-H標準也吸引芯片供應商不斷進入移動電視市場。目前已有多款符合DVB-H的芯片問世,簡要介紹如下。
在整個DVB-H系統中,接收前端的功耗最高,約佔90%左右,目前飛思卡爾(Freescale)提供的DVB-H解決方案主要是此部分,包括射頻調諧器(RF Tuner)和低噪聲放大器LNA,分別是針對UHF頻段(430MHz-862MHz)的MC44CD01/02和針對美國L-band(1.67 GHz)的MC44CD03。
查看飛思卡爾的DVB-H解決方案
Frontier-Silicon公司的Paradiso FS1030為一款支持DVB-H/T-DMB/DAB多種標準的基帶接收芯片,可應用在手機、PDA等的移動電視、視頻、音頻和數據服務中,與 Frontier-Silicon的Apollo FS1110等射頻前端芯片及多媒體處理器一起使用。
查看Frontier的移動電視前端解決方案
TTPCom公司的DVB-H COFDM數字調制解調/編解碼產品瞄準手機、PC外圍、移動電視、移動媒體播放器和汽車應用。包含COFDM解調器核、Viterbi解碼核、Reed Solomon解碼核、MPE-FEC解碼核和時間切片電源控制等部分,產品設計支持各種低或零中頻前端調諧器架構。
TI(德州儀器)為手機製造商客戶提供的Hollywood單芯片解決方案是業界首款採用標準90nm工藝,將移動電視調諧器 (tuner)與解調器(demodulator)集成的方案,消費者能夠通過手機直接收看數字電視廣播,具有價格低、電池壽命時間長和造型精巧等優點。
其中,DTV1000和DTV1001是Hollywood單芯片系列的首批產品。這兩款芯片都能以較低的成本將移動電視手持終端及服務快速推向市場,並支持開放式業界標準,包括應用於歐洲、美國及部分亞洲地區的DVB-H及應用於日本的ISDB-T。另外,DTV1000與 DTV1001芯片均具備可連接至TI OMAP系列應用處理器的接口,因而可以提供清晰流暢的視頻及立體聲音頻,使用戶在手持設備上就可享受到與客廳電視相同的視聽效果。
查看TI的Hollywood單芯片解決方案
DiBcom公司的DIB7000-H是全球首先量產、支持DVB-H移動接收規格的解調器,滿足用手機看電視的需求,耗電量小,具有抗干擾功能。SDIO方式已經是相當成熟的設計,DIB7000-H擁此界面提供更方便快速的生產契機,在時間切片(Time Slicing)和糾錯(Multi-Protocol Encapsulation -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MPE-FEC)設計上有所突破。
Microtune公司推出的針對手機和PDA的DVB-H接收調諧器芯片MT2260,採用集成設計,無需外部低噪聲放大器(LNA) 或平衡/不平衡變壓器。MT2260在觀看模式下的典型功耗為20mW至40mW。DVB-H以脈沖(突發)方式在不同信道傳輸,即通常所說的採用時間切片的多路廣播,因此該器件在脈沖之間的功率可低至9mW,而在睡眠模式下的功耗只有幾百微瓦。MT2260目前可接收到的頻段為美國的L-Band和歐洲的UHF(470 MHz -890 MHz)。
NXP(原Philips半導體)的BGT210和BGT211是低功率DVB-H前端芯片,BGT210服務歐洲市場,BGT211服務美國市場。芯片包含一片電視調諧器(TDA18281/2)、可編程通道解碼器/解調器(TDA10105)、源解碼器和完整的用於DVB-H傳輸控制、文件傳送和實時A/V傳送的軟件包。
NXP最新發布的DVB-H前端芯片BGT215的尺寸為7×7mm,與前一個版本的15×26mm相比,顯著減小了佔位面積,該尺寸使它容易集成到手機中。該芯片保留了前版芯片的特性且功耗低,其可編程選項能夠支持標準的不斷髮展,並且引入了對現場部署系統的升級支持。
而三星電子已經開發出DVB-H前端芯片組,該芯片組帶有Zero-IF(零中頻)CMOS RF調諧器(S5M8600),以及符合DVB-H/T標準的信道解碼器(S3C4F10)、CPU和內置式存儲器。S3C4F10代表了行業內第一款單片信道解碼器解決方案,能夠滿足各種鏈路層操作的需求,提供所有所需存儲器,譬如:MPE-FEC解碼和IP Decapsulation操作等。S5M8600可以支持全球範圍的各種DVB-H網絡,並且可以有效地接收當地波段頻譜。
另一款已經大量應用的移動電視前端方案是Siano的SMS1000。SMS1000是一款號稱低成本、超低功耗、四頻帶的多重標準接收器,該芯片結合射頻調協器與解調器,可將數字電視功能整合到移動電話及PDA、筆記本計算機、PMP等各種便攜裝置中。該芯片已開始量產,支持DVB- H、DVB-T、DAB、IP-DAB以及T-DMB等標準,範圍覆蓋多種信號頻譜。
隨著消費市場對數字電視(DTV)的興趣從居室內的大屏幕電視擴展到在筆記本電腦、汽車以及手機中應用的便攜電視,與之相關的芯片研發正在逐漸升溫,DVB-H標準也吸引芯片供應商不斷進入移動電視市場。目前已有多款符合DVB-H的芯片問世,簡要介紹如下。
在整個DVB-H系統中,接收前端的功耗最高,約佔90%左右,目前飛思卡爾(Freescale)提供的DVB-H解決方案主要是此部分,包括射頻調諧器(RF Tuner)和低噪聲放大器LNA,分別是針對UHF頻段(430MHz-862MHz)的MC44CD01/02和針對美國L-band(1.67 GHz)的MC44CD03。
查看飛思卡爾的DVB-H解決方案
Frontier-Silicon公司的Paradiso FS1030為一款支持DVB-H/T-DMB/DAB多種標準的基帶接收芯片,可應用在手機、PDA等的移動電視、視頻、音頻和數據服務中,與 Frontier-Silicon的Apollo FS1110等射頻前端芯片及多媒體處理器一起使用。
查看Frontier的移動電視前端解決方案
TTPCom公司的DVB-H COFDM數字調制解調/編解碼產品瞄準手機、PC外圍、移動電視、移動媒體播放器和汽車應用。包含COFDM解調器核、Viterbi解碼核、Reed Solomon解碼核、MPE-FEC解碼核和時間切片電源控制等部分,產品設計支持各種低或零中頻前端調諧器架構。
TI(德州儀器)為手機製造商客戶提供的Hollywood單芯片解決方案是業界首款採用標準90nm工藝,將移動電視調諧器 (tuner)與解調器(demodulator)集成的方案,消費者能夠通過手機直接收看數字電視廣播,具有價格低、電池壽命時間長和造型精巧等優點。
其中,DTV1000和DTV1001是Hollywood單芯片系列的首批產品。這兩款芯片都能以較低的成本將移動電視手持終端及服務快速推向市場,並支持開放式業界標準,包括應用於歐洲、美國及部分亞洲地區的DVB-H及應用於日本的ISDB-T。另外,DTV1000與 DTV1001芯片均具備可連接至TI OMAP系列應用處理器的接口,因而可以提供清晰流暢的視頻及立體聲音頻,使用戶在手持設備上就可享受到與客廳電視相同的視聽效果。
查看TI的Hollywood單芯片解決方案
DiBcom公司的DIB7000-H是全球首先量產、支持DVB-H移動接收規格的解調器,滿足用手機看電視的需求,耗電量小,具有抗干擾功能。SDIO方式已經是相當成熟的設計,DIB7000-H擁此界面提供更方便快速的生產契機,在時間切片(Time Slicing)和糾錯(Multi-Protocol Encapsulation -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MPE-FEC)設計上有所突破。
Microtune公司推出的針對手機和PDA的DVB-H接收調諧器芯片MT2260,採用集成設計,無需外部低噪聲放大器(LNA) 或平衡/不平衡變壓器。MT2260在觀看模式下的典型功耗為20mW至40mW。DVB-H以脈沖(突發)方式在不同信道傳輸,即通常所說的採用時間切片的多路廣播,因此該器件在脈沖之間的功率可低至9mW,而在睡眠模式下的功耗只有幾百微瓦。MT2260目前可接收到的頻段為美國的L-Band和歐洲的UHF(470 MHz -890 MHz)。
NXP(原Philips半導體)的BGT210和BGT211是低功率DVB-H前端芯片,BGT210服務歐洲市場,BGT211服務美國市場。芯片包含一片電視調諧器(TDA18281/2)、可編程通道解碼器/解調器(TDA10105)、源解碼器和完整的用於DVB-H傳輸控制、文件傳送和實時A/V傳送的軟件包。
NXP最新發布的DVB-H前端芯片BGT215的尺寸為7×7mm,與前一個版本的15×26mm相比,顯著減小了佔位面積,該尺寸使它容易集成到手機中。該芯片保留了前版芯片的特性且功耗低,其可編程選項能夠支持標準的不斷髮展,並且引入了對現場部署系統的升級支持。
而三星電子已經開發出DVB-H前端芯片組,該芯片組帶有Zero-IF(零中頻)CMOS RF調諧器(S5M8600),以及符合DVB-H/T標準的信道解碼器(S3C4F10)、CPU和內置式存儲器。S3C4F10代表了行業內第一款單片信道解碼器解決方案,能夠滿足各種鏈路層操作的需求,提供所有所需存儲器,譬如:MPE-FEC解碼和IP Decapsulation操作等。S5M8600可以支持全球範圍的各種DVB-H網絡,並且可以有效地接收當地波段頻譜。
另一款已經大量應用的移動電視前端方案是Siano的SMS1000。SMS1000是一款號稱低成本、超低功耗、四頻帶的多重標準接收器,該芯片結合射頻調協器與解調器,可將數字電視功能整合到移動電話及PDA、筆記本計算機、PMP等各種便攜裝置中。該芯片已開始量產,支持DVB- H、DVB-T、DAB、IP-DAB以及T-DMB等標準,範圍覆蓋多種信號頻譜。
星期一, 9月 11, 2006
三星高容量嵌入式Flash方案moviNAND問世
三星高容量嵌入式Flash方案moviNAND問世
三星電子(Samsung)已開始向全球行動產品製造商提供高容量NAND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的樣品──moviNAND。該公司正供應1G和2G容量的moviNAND解決方案,這是由NAND快閃記憶體、多媒體卡(MMC)和控制器及板上韌體組合而成的嵌入式解決方案。
moviNAND將在本月稍晚的時候開始量產,512M和4G容量的產品也將在年底前出貨。三星表示,moviNAND快閃記憶體憑藉其高速、高容量和比同類產品更小的外形尺寸,可以消除行動產品設計師對於結構方面的擔憂。它利用高性能MMC介面來提供52Mbps的資料處理速度。。
三星表示,moviNAND為一款嵌入式儲存卡,行動產品不必再設置外部儲存卡插槽。另外一個選擇是與可插拔MMC卡同時使用這款嵌入式快閃記憶體,以提供更高的儲存容量。
三星電子(Samsung)已開始向全球行動產品製造商提供高容量NAND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的樣品──moviNAND。該公司正供應1G和2G容量的moviNAND解決方案,這是由NAND快閃記憶體、多媒體卡(MMC)和控制器及板上韌體組合而成的嵌入式解決方案。
moviNAND將在本月稍晚的時候開始量產,512M和4G容量的產品也將在年底前出貨。三星表示,moviNAND快閃記憶體憑藉其高速、高容量和比同類產品更小的外形尺寸,可以消除行動產品設計師對於結構方面的擔憂。它利用高性能MMC介面來提供52Mbps的資料處理速度。。
三星表示,moviNAND為一款嵌入式儲存卡,行動產品不必再設置外部儲存卡插槽。另外一個選擇是與可插拔MMC卡同時使用這款嵌入式快閃記憶體,以提供更高的儲存容量。
星期五, 9月 08, 2006
分析:解密阿爾卡特收購北電3G背後的故事
分析:解密阿爾卡特收購北電3G背後的故事
阿爾卡特日前宣布以3.2億美金收購北電旗下WCDMA業務及其相關資產。根據協議,阿爾卡特將收購北電旗下OSIRIS品牌的WCDMA業務,主要包括:北電WCDMA無線產品(UTRAN)以及其相關資產和專利和北電全球14個WCDMA業務運營商客戶。
收購產生的原因
諾盛電信高級分析師董曉揚認為,此次收購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從全球範圍看,WCDMA即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截至2006年3月,全球共有269個3G網絡商用(EVDO和1X分別計算),其中105個WCDMA網絡,35個CDMA20001X EV-DO網絡,129個CDMA1X網絡。
截至2006年2月底,全球使用CDMA20001X和WCDMA等3G技術的用戶已經達到了2.3億人,已經佔到全球移動用戶的10%。其中CDMA20001X用戶1.57億人、EV-DO用戶2400萬人、WCDMA用戶4910萬人。其中,CDMA1X的用戶發展已經進入平穩期,依舊佔據著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是所佔比例在逐步縮小,而WCDMA和CDMA1X EV-DO用戶發展較快,所佔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
如果結合中國對3G網絡技術的理解(CDMA 1X作為2G的技術),在實際的3G市場中,WCDMA已經超越了CDMA2000 1X EV-DO,成為3G的主流標準。預計未來三年內,WCDMA網絡的建設佔整個移動網絡投資的比重將從23%上升到49%,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家也將在這個時期建設大規模的3G網絡。
其次,此次收購是阿爾卡特全球戰略的延續。一方面,阿爾卡特一直看好3G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另一方面,產業的融合、技術的融合已經從運營商層面延伸到了設備提供商,在每個細分市場均能獲得成功的企業將會大大減少。為了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市場利益,阿爾卡特採用了收購的策略增強其弱勢細分市場實力。另外,隨著世界電信市場移動化趨勢的加深,阿爾卡特作為傳統的固網設備提供商,也努力向移動設備提供商轉型,也急需通過收購來加速這一進程。雖然與朗訊的合併使得阿爾卡特在CDMA市場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但是從世界3G發展趨勢來看,CDMA2000 1X EV-DO已經逐漸衰落,WCDMA將會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和熱點,因此阿爾卡特希望通過收購北電WCDMA業務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北電的WCDMA業務在全球市場是領先的,既擁有很強的產品和研發能力,也擁有眾多全球第一流運營商客戶。美國的Cingular、 Orange的法國和比利時公司、和記黃埔的美國、愛爾蘭和英國公司、T-Mobile的奧地利、匈牙利、英國和荷蘭公司、沃達豐的西班牙、英國、荷蘭、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分公司都採用了北電的WCDMA設備。收購之後,阿爾卡特將在WCDMA業務特別是無線設備的研發、銷售、客戶資源等諸多方面得到極大的加強,並在歐洲、北美主流WCDMA運營商市場獲得準入,成為Ericsson、Nokia+Siemens之後的全球排名第三的WCDMA系統供應商。
最後,北電經營方向的調整也是引發此次收購的重要原因。雖然近年來,北電在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GSM市場份額一直維持基本不變,但是由於份額較小一直處於較為微妙的境地,隨著華為在GSM市場的份額不斷增長,兩者市場份額幾乎持平,這使得北電在GSM市場地位進一步下滑。而且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相繼進行GSM設備集中採購,大幅削減了各個廠家的設備價格,並且出台了相關扶持國內廠商發展的政策,使得北電在GSM市場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3G牌照的遲遲不能發放,使得各個設備製造商均背負著沉重的財務壓力。一方面,3G牌照發放的政府影響因素越來越濃,使得各種發放組合和運營商重組傳言喧囂塵上,眾說紛紜卻遲遲沒有動靜,使得不少企業在等待中失去了耐心;另一方面,在牌照發放和運營商重組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各運營商紛紛收縮CAPEX,減少大規模設備投資,轉而將網絡優化等作為經營建設重點。因此各設備廠商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因此,北電中國區新任領導就職後轉而將IMS、WiMAX和企業網市場作為未來北電在中國的發展重點,放棄3G業務。
收購帶來的好處
對於上海貝爾阿爾卡特(以下簡稱ASB)而言,此次北電在中國涉及WCDMA業務的研發、銷售、工程等部門都將併入其中,這將極大增強 ASB在中國的WCDMA特別是HSxPA方面的綜合競爭力。另外,這次收購對於阿爾卡特和朗訊的合併是一種有益的補充。通過合併,阿爾卡特在朗訊的優勢領域:IMS和CDMA2000/EVDO得到了極大的增強,而此次收購則增強了阿爾卡特在WCDMA上的實力。而且根據協議時間安排,收購完成的時間預定是今年年底,這恰好與阿爾卡特和朗訊的合併時間表吻合,將會避免第二次內部調整對於企業內部造成的影響。
收購之後的疑慮
收購固然對於阿爾卡特有所裨益,也有助於北電集中精力完成企業經營目標轉型。但是也留給業界一系列的疑慮。
疑慮一,ASB該如何應對北電GSM Intall-base省份的市場競爭?運營商希望已有GSM網絡能夠平滑演進到未來WCDMA網絡,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投資成本,而且能夠有效的保護已有投資。北電出售其WCDMA業務後,使得未來北電GSM設備升級至WCDMA需由阿爾卡特負責,而不是由北電單獨為運營商提供從2G網絡向3G網絡的演進服務。雖然阿爾卡特此次收購的範圍涉及了相關的研發、銷售和工程等部門在這種情況下,但是北電和阿爾卡特兩家的WCDMA無線產品線整合時間表和最終效果目前都不得而知。這使得運營商在選擇未來WCDMA設備提供商的時候會有所疑慮。這一疑慮也會直接影響到運營商在北電GSM重點Install-base 省份擴容的選擇,特別是近期中國移動可能會在全國幾十個城市建設EDGE,這一疑慮也會對於北電參與競標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各個競爭對手一定會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搬遷原有北電GSM設備,希冀在3G牌照發放之前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有鑑於此,如何加快WCDMA產品線融合,消除運營商顧慮,守住北電 GSM Install-base省份將成為ASB近期工作的重點。
疑慮二,收購是否會給阿爾卡特帶來較重的財務負擔?阿爾卡特在今年已經完成了兩項重大的併購行動。首先是與朗訊的合併,這一涉及數百億美元的合併給阿爾卡特帶來較重的財務方面的負擔,如何儘量理順內部關係,將合併後的優勢盡快的在財報上體現出來成為阿爾卡特的當務之急。其次就是收購北電的 WCDMA業務。雖然金額僅3.2億美元,但是由此產生的產品線融合成本目前尚無法估計。各個設備製造商的產品雖然都遵守行業標準所規定的標準接口進行開發,以求能順利的互聯互通。但是在實際互聯互通測試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來自於產品設計時對於行業標準的執行不同,也來自於一些私有協議的開發。而且,各個設備製造商在設計產品時,均是依據自身產品系列特點加以延續和發展的。因此未來兩家公司的WCDMA產品線的融合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最終融合的程度目前尚不得而知。由此產生的財務成本也不可完全預計。如果融合進程延誤導致無法趕上未來中國3G建設,那麼對於阿爾卡特而言,損失將會更加巨大。
疑慮三,放棄3G,北電是否真的能通過IMS、WiMAX和企業網市場重獲新生?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IMS雖然是未來固網和移動網絡融合的發展目標,但是出售其WCDMA業務後,未來中國3G運營商在選擇IMS廠商時,會有所顧慮。而WiMAX目前802.16e各個廠家均在研發,且沒有確定的行業標準,加上在全球WiMAX的頻段尚未確定,因此目前發展前景不甚明朗。而且WiMAX與未來3G發展有所沖突,因此各大運營商和主要設備廠商目前重點均放在3G上,WiMAX處於較為尷尬的境地。雖然北電通過自身努力獲得了中國聯通北京試驗網試驗資格和中國網通廣東商用合同,但是從目前來看, WiMAX仍處於市場拓展階段,近期發展前景不甚樂觀。企業網市場一直是北電近年努力的方向。但是對於轉型中的北電而言,企業網市場遠未成為主要的贏利點。其對於北電中國區的業績貢獻率不高,還需持續加大企業網市場拓展力度。
綜上所述,諾盛電信高級分析師董曉揚認為,此次收購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並將對於中國現有2G市場格局和未來3G市場建設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阿爾卡特日前宣布以3.2億美金收購北電旗下WCDMA業務及其相關資產。根據協議,阿爾卡特將收購北電旗下OSIRIS品牌的WCDMA業務,主要包括:北電WCDMA無線產品(UTRAN)以及其相關資產和專利和北電全球14個WCDMA業務運營商客戶。
收購產生的原因
諾盛電信高級分析師董曉揚認為,此次收購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從全球範圍看,WCDMA即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截至2006年3月,全球共有269個3G網絡商用(EVDO和1X分別計算),其中105個WCDMA網絡,35個CDMA20001X EV-DO網絡,129個CDMA1X網絡。
截至2006年2月底,全球使用CDMA20001X和WCDMA等3G技術的用戶已經達到了2.3億人,已經佔到全球移動用戶的10%。其中CDMA20001X用戶1.57億人、EV-DO用戶2400萬人、WCDMA用戶4910萬人。其中,CDMA1X的用戶發展已經進入平穩期,依舊佔據著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是所佔比例在逐步縮小,而WCDMA和CDMA1X EV-DO用戶發展較快,所佔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
如果結合中國對3G網絡技術的理解(CDMA 1X作為2G的技術),在實際的3G市場中,WCDMA已經超越了CDMA2000 1X EV-DO,成為3G的主流標準。預計未來三年內,WCDMA網絡的建設佔整個移動網絡投資的比重將從23%上升到49%,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家也將在這個時期建設大規模的3G網絡。
其次,此次收購是阿爾卡特全球戰略的延續。一方面,阿爾卡特一直看好3G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另一方面,產業的融合、技術的融合已經從運營商層面延伸到了設備提供商,在每個細分市場均能獲得成功的企業將會大大減少。為了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市場利益,阿爾卡特採用了收購的策略增強其弱勢細分市場實力。另外,隨著世界電信市場移動化趨勢的加深,阿爾卡特作為傳統的固網設備提供商,也努力向移動設備提供商轉型,也急需通過收購來加速這一進程。雖然與朗訊的合併使得阿爾卡特在CDMA市場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但是從世界3G發展趨勢來看,CDMA2000 1X EV-DO已經逐漸衰落,WCDMA將會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和熱點,因此阿爾卡特希望通過收購北電WCDMA業務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北電的WCDMA業務在全球市場是領先的,既擁有很強的產品和研發能力,也擁有眾多全球第一流運營商客戶。美國的Cingular、 Orange的法國和比利時公司、和記黃埔的美國、愛爾蘭和英國公司、T-Mobile的奧地利、匈牙利、英國和荷蘭公司、沃達豐的西班牙、英國、荷蘭、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分公司都採用了北電的WCDMA設備。收購之後,阿爾卡特將在WCDMA業務特別是無線設備的研發、銷售、客戶資源等諸多方面得到極大的加強,並在歐洲、北美主流WCDMA運營商市場獲得準入,成為Ericsson、Nokia+Siemens之後的全球排名第三的WCDMA系統供應商。
最後,北電經營方向的調整也是引發此次收購的重要原因。雖然近年來,北電在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GSM市場份額一直維持基本不變,但是由於份額較小一直處於較為微妙的境地,隨著華為在GSM市場的份額不斷增長,兩者市場份額幾乎持平,這使得北電在GSM市場地位進一步下滑。而且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相繼進行GSM設備集中採購,大幅削減了各個廠家的設備價格,並且出台了相關扶持國內廠商發展的政策,使得北電在GSM市場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3G牌照的遲遲不能發放,使得各個設備製造商均背負著沉重的財務壓力。一方面,3G牌照發放的政府影響因素越來越濃,使得各種發放組合和運營商重組傳言喧囂塵上,眾說紛紜卻遲遲沒有動靜,使得不少企業在等待中失去了耐心;另一方面,在牌照發放和運營商重組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各運營商紛紛收縮CAPEX,減少大規模設備投資,轉而將網絡優化等作為經營建設重點。因此各設備廠商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因此,北電中國區新任領導就職後轉而將IMS、WiMAX和企業網市場作為未來北電在中國的發展重點,放棄3G業務。
收購帶來的好處
對於上海貝爾阿爾卡特(以下簡稱ASB)而言,此次北電在中國涉及WCDMA業務的研發、銷售、工程等部門都將併入其中,這將極大增強 ASB在中國的WCDMA特別是HSxPA方面的綜合競爭力。另外,這次收購對於阿爾卡特和朗訊的合併是一種有益的補充。通過合併,阿爾卡特在朗訊的優勢領域:IMS和CDMA2000/EVDO得到了極大的增強,而此次收購則增強了阿爾卡特在WCDMA上的實力。而且根據協議時間安排,收購完成的時間預定是今年年底,這恰好與阿爾卡特和朗訊的合併時間表吻合,將會避免第二次內部調整對於企業內部造成的影響。
收購之後的疑慮
收購固然對於阿爾卡特有所裨益,也有助於北電集中精力完成企業經營目標轉型。但是也留給業界一系列的疑慮。
疑慮一,ASB該如何應對北電GSM Intall-base省份的市場競爭?運營商希望已有GSM網絡能夠平滑演進到未來WCDMA網絡,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投資成本,而且能夠有效的保護已有投資。北電出售其WCDMA業務後,使得未來北電GSM設備升級至WCDMA需由阿爾卡特負責,而不是由北電單獨為運營商提供從2G網絡向3G網絡的演進服務。雖然阿爾卡特此次收購的範圍涉及了相關的研發、銷售和工程等部門在這種情況下,但是北電和阿爾卡特兩家的WCDMA無線產品線整合時間表和最終效果目前都不得而知。這使得運營商在選擇未來WCDMA設備提供商的時候會有所疑慮。這一疑慮也會直接影響到運營商在北電GSM重點Install-base 省份擴容的選擇,特別是近期中國移動可能會在全國幾十個城市建設EDGE,這一疑慮也會對於北電參與競標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各個競爭對手一定會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搬遷原有北電GSM設備,希冀在3G牌照發放之前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有鑑於此,如何加快WCDMA產品線融合,消除運營商顧慮,守住北電 GSM Install-base省份將成為ASB近期工作的重點。
疑慮二,收購是否會給阿爾卡特帶來較重的財務負擔?阿爾卡特在今年已經完成了兩項重大的併購行動。首先是與朗訊的合併,這一涉及數百億美元的合併給阿爾卡特帶來較重的財務方面的負擔,如何儘量理順內部關係,將合併後的優勢盡快的在財報上體現出來成為阿爾卡特的當務之急。其次就是收購北電的 WCDMA業務。雖然金額僅3.2億美元,但是由此產生的產品線融合成本目前尚無法估計。各個設備製造商的產品雖然都遵守行業標準所規定的標準接口進行開發,以求能順利的互聯互通。但是在實際互聯互通測試過程中還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來自於產品設計時對於行業標準的執行不同,也來自於一些私有協議的開發。而且,各個設備製造商在設計產品時,均是依據自身產品系列特點加以延續和發展的。因此未來兩家公司的WCDMA產品線的融合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最終融合的程度目前尚不得而知。由此產生的財務成本也不可完全預計。如果融合進程延誤導致無法趕上未來中國3G建設,那麼對於阿爾卡特而言,損失將會更加巨大。
疑慮三,放棄3G,北電是否真的能通過IMS、WiMAX和企業網市場重獲新生?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IMS雖然是未來固網和移動網絡融合的發展目標,但是出售其WCDMA業務後,未來中國3G運營商在選擇IMS廠商時,會有所顧慮。而WiMAX目前802.16e各個廠家均在研發,且沒有確定的行業標準,加上在全球WiMAX的頻段尚未確定,因此目前發展前景不甚明朗。而且WiMAX與未來3G發展有所沖突,因此各大運營商和主要設備廠商目前重點均放在3G上,WiMAX處於較為尷尬的境地。雖然北電通過自身努力獲得了中國聯通北京試驗網試驗資格和中國網通廣東商用合同,但是從目前來看, WiMAX仍處於市場拓展階段,近期發展前景不甚樂觀。企業網市場一直是北電近年努力的方向。但是對於轉型中的北電而言,企業網市場遠未成為主要的贏利點。其對於北電中國區的業績貢獻率不高,還需持續加大企業網市場拓展力度。
綜上所述,諾盛電信高級分析師董曉揚認為,此次收購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並將對於中國現有2G市場格局和未來3G市場建設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星期三, 9月 06, 2006
明基持續苦戰 李焜耀思索四大對策
明基持續苦戰 李焜耀思索四大對策
合併三季,總市值蒸發一半
胡華勝
從去年十月明基正式合併西門子手機部門以來,短短三季,明基營運累計虧損了台幣一百二十八億元,也讓明基股價從三十五元滑落到十七元以下,總市值則整整蒸發了一半。這是明基走品牌之路五年以來的最大挑戰,也嚴酷考驗著李焜耀的領導力與經營智慧。
一向霸氣的李焜耀,是不是低估了品牌的門檻,誤闖「國際品牌」叢林呢?如果仔細檢驗李焜耀這場從台北到德國慕尼黑的三萬哩長征之路,目前明基的品牌大軍可說深陷四大泥淖當中。
煩惱一:資金無法負荷
不過,早在合併之前,西門子手機業務部門在二○○五年第一季已經虧損了三億六千萬元台幣。李焜耀顯然低估了西門子的內部問題,使得合併後,明基出現資金負荷不了的問題。
合併期間,李焜耀雖然也展現了最大的氣度與誠意,親自前往德國與手機事業部門員工對話,並派出多位高階主管親自坐鎮德國。但對於財務的後續發展,李焜耀在第二季法說中也特別說明,預計虧損的狀況將持續到今年第四季,這項說明雖然給了大眾一個明確的心理準備,但是對明基內部士氣來說,毋寧是個更沉重的打擊。
煩惱二:經營層持股太低
IT產業環境日趨整合,市場傳言鴻海有意收購明基股權,而明基股價滑落,也給外來者可趁之機。
明基第二季法說會前一周,甚至有外資法人評估指出,明基已被國際機構投資人視為非常好的「非合意購併標的」,明基若打算切開監視器與手機製造部門,恰巧給了鴻海補強版圖的機會。
從現在明基經營團隊的持股來看,最大法人股東是友達,其持股比率僅五%,包括李焜耀、李錫華等董事會成員,各別持股比例也不到○.五%,因此引發董事會成員持股比例太低,恐怕讓鴻海以收購股權方式拿下經營權。
煩惱三:市場占有率下滑
明基代工業務在二○○二年以前有光榮的業績,當時明基是摩托羅拉(Motorola)最大的手機委外代工夥伴,代工的手機T190、T191都為明基寫下輝煌的銷售數字,在代工業務上創下里程碑。
但是之後明基為了擴大營收及業務範疇,在手機以及液晶電視(LCD TV)產品線開始推動BenQ自我品牌,在品牌經營上也相當積極。但這種為用手機ODM訂單培養自己自有品牌的作法,最後導致摩托羅拉這個大客戶琵琶別抱。由於過去明基七成的獲利來自於手機部門,明基的業績也在短期間內一落千丈。
李焜耀在說明品牌與代工分家時也提到,許多客戶希望明基盡快切割品牌及代工的業務,因為品牌成為明基在接代工單子時重要的阻礙,代工客戶也會以品牌產品為由而加以刁難。
市占率的下滑也表現在國際市場及台灣市場。在國際市場中,由於BenQ-Siemens品牌的手機,因為受到整併的影響,明基財務資深副總經理游克用表示,「因為手機部門新產品出貨延遲,平均售價也未能有效提升,出貨量只有七百二十五萬台,表現不如預期,虧損達到二十五億元台幣。」
台灣市場方面,受到華碩、英華達等品牌的分食,手機市場占有率的起伏也相當大,多少衝擊了明基在國產手機市場的領導地位。除此之外,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SonyEricsson)及三星(Samsung)國際品牌的積極耕耘市場,新款機種推出時間快,也壓縮了國產手機在市場銷售的占有率。
煩惱四:營運費用太高
明基在合併西門子手機業務部門後,出現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營運費用太高。舉例來說,營運成本的支出持續在成長,二○○六年第一季的營運成本為一百一十九.三億元台幣,占整體營收比重為二○.六%;到了第二季,數字也增加到了一百三十二.三億元台幣,比重為二四.一%,季度間的成長達到一一%。
從應收帳款週轉率(A/R Turnover)來看,二○○五年第四季時為四十九天,二○○六年第一季增加為五十八天,第二季減少為四十九天。存貨週轉率(Inventory Turnover)卻不斷增加,近三季以來由三十八天增加為五十一天,再增加到五十八天。這意味著明基銷售商品的能力下降,資金運用效率降低。
面對這樣的經營困境,李焜耀祭出了四個法寶來因應這內憂外患、焦頭爛額的局面。
對策一:品牌、代工分家
第一個對策法寶是品牌、代工分家。明基經營品牌,最大包袱就是代自己工的業務。由於可能遭遇自己的產品與代工客戶的產品競爭,引發代工客戶不滿,所以看起來將品牌及代工切割開來是比較好的。
李焜耀自己說:「一直在思考及做好品牌、代工切割的準備,在內部早也做好部門間的區隔,業務及研發都有不同的團隊,工廠也是如此。」分割後明基成為一個「雙核心」的概念,成為一個集團兩個艦隊。
對策二:引進外來資金
對於鴻海可能的敵意購併,明基股東會已通過二百五十億元募資案,估計將增加股本一百二十五億元,新增加的資金將占股本三三%,公司派可掌握股權比率可立即提升到四○%以上。若行動通訊部門再增資四億美元,這樣的股本金額相當高,即使有心人士想要入主,也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
為了表明銀彈充足,李焜耀在法說會上還特別表示,目前有許多外資法人相當有興趣,一旦有資金的注入,明基要辦起事來也就不會捉襟見肘了。
對策三:等待品牌爆發力
雖然李焜耀對於台灣市場的品牌價值認同頗有微詞,不過,明基在國際品牌的經營上,台灣還看不到其他可以相比的品牌。目前BenQ及BenQ-Siemens兩個品牌的手機出貨超過一千多億營業額,在市場上還是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根據李焜耀的如意盤算,BenQ-Siemens品牌的手機,將在今年第三季起陸續進入T-Mobile、Orange等歐洲大型電信業者採購體系,出貨量可望增加,有機會拉高銷售量創造營收,逐漸減少虧損數字,打響品牌。全球營銷總部總經理王文燦也引用歐洲的市場調查表示,對於明基的品牌偏好(Perfer)程度相當高,樂觀預期明基未來在銷售上的潛力。
對策四:年輕團隊接棒
為了打贏這場艱困的品牌戰役,李焜耀不惜換下老將,大膽啟用新秀,希望用年輕的團隊打好這場跨國際、全球化的品牌肉搏戰。
品牌與代工最新的組織調整,將原負責歐洲業務的李文德,接任品牌事業總經理;原任職電腦事業群總經理的黃裕國,擔任製造代工總經理;手機事業群則由王文燦、行動通訊執行長尤科盟(Clemems Joos)及陳穩勝領軍。至於李焜燿認為自己未來將扮演機動性(Mobile)的角色,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
這場精采的法說會結束後,美林、里昂、高盛、野村等外資紛紛發表報告,並不認同明基的品牌代工分家,而且也認為分家利益難以在今明兩年見效,因此調降評等及目標價,隨後股價也以跌停收市。
顯然四大法寶祭出後,李焜耀這場國際品牌的泥淖戰,還沒有站穩腳步,依然是一場艱困的長期戰役。
合併三季,總市值蒸發一半
胡華勝
八月二十四日明基舉辦法說會,董事長李焜耀踩著沉重步伐走上講台,人們很難把眼前落寞的李焜耀,跟去年夏天宣布明基合併西門子手機部門、意氣風發的李焜耀聯想在一起。明基最近一年的營運狀況不如預期,逼得李焜耀壯士斷腕,忍痛切割品牌與代工兩條路線。面對眼前的四大煩惱,李焜耀心中也有四大對策來因應……
從去年十月明基正式合併西門子手機部門以來,短短三季,明基營運累計虧損了台幣一百二十八億元,也讓明基股價從三十五元滑落到十七元以下,總市值則整整蒸發了一半。這是明基走品牌之路五年以來的最大挑戰,也嚴酷考驗著李焜耀的領導力與經營智慧。
一向霸氣的李焜耀,是不是低估了品牌的門檻,誤闖「國際品牌」叢林呢?如果仔細檢驗李焜耀這場從台北到德國慕尼黑的三萬哩長征之路,目前明基的品牌大軍可說深陷四大泥淖當中。
煩惱一:資金無法負荷
不過,早在合併之前,西門子手機業務部門在二○○五年第一季已經虧損了三億六千萬元台幣。李焜耀顯然低估了西門子的內部問題,使得合併後,明基出現資金負荷不了的問題。
合併期間,李焜耀雖然也展現了最大的氣度與誠意,親自前往德國與手機事業部門員工對話,並派出多位高階主管親自坐鎮德國。但對於財務的後續發展,李焜耀在第二季法說中也特別說明,預計虧損的狀況將持續到今年第四季,這項說明雖然給了大眾一個明確的心理準備,但是對明基內部士氣來說,毋寧是個更沉重的打擊。
煩惱二:經營層持股太低
IT產業環境日趨整合,市場傳言鴻海有意收購明基股權,而明基股價滑落,也給外來者可趁之機。
明基第二季法說會前一周,甚至有外資法人評估指出,明基已被國際機構投資人視為非常好的「非合意購併標的」,明基若打算切開監視器與手機製造部門,恰巧給了鴻海補強版圖的機會。
從現在明基經營團隊的持股來看,最大法人股東是友達,其持股比率僅五%,包括李焜耀、李錫華等董事會成員,各別持股比例也不到○.五%,因此引發董事會成員持股比例太低,恐怕讓鴻海以收購股權方式拿下經營權。
煩惱三:市場占有率下滑
明基代工業務在二○○二年以前有光榮的業績,當時明基是摩托羅拉(Motorola)最大的手機委外代工夥伴,代工的手機T190、T191都為明基寫下輝煌的銷售數字,在代工業務上創下里程碑。
但是之後明基為了擴大營收及業務範疇,在手機以及液晶電視(LCD TV)產品線開始推動BenQ自我品牌,在品牌經營上也相當積極。但這種為用手機ODM訂單培養自己自有品牌的作法,最後導致摩托羅拉這個大客戶琵琶別抱。由於過去明基七成的獲利來自於手機部門,明基的業績也在短期間內一落千丈。
李焜耀在說明品牌與代工分家時也提到,許多客戶希望明基盡快切割品牌及代工的業務,因為品牌成為明基在接代工單子時重要的阻礙,代工客戶也會以品牌產品為由而加以刁難。
市占率的下滑也表現在國際市場及台灣市場。在國際市場中,由於BenQ-Siemens品牌的手機,因為受到整併的影響,明基財務資深副總經理游克用表示,「因為手機部門新產品出貨延遲,平均售價也未能有效提升,出貨量只有七百二十五萬台,表現不如預期,虧損達到二十五億元台幣。」
台灣市場方面,受到華碩、英華達等品牌的分食,手機市場占有率的起伏也相當大,多少衝擊了明基在國產手機市場的領導地位。除此之外,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SonyEricsson)及三星(Samsung)國際品牌的積極耕耘市場,新款機種推出時間快,也壓縮了國產手機在市場銷售的占有率。
煩惱四:營運費用太高
明基在合併西門子手機業務部門後,出現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營運費用太高。舉例來說,營運成本的支出持續在成長,二○○六年第一季的營運成本為一百一十九.三億元台幣,占整體營收比重為二○.六%;到了第二季,數字也增加到了一百三十二.三億元台幣,比重為二四.一%,季度間的成長達到一一%。
從應收帳款週轉率(A/R Turnover)來看,二○○五年第四季時為四十九天,二○○六年第一季增加為五十八天,第二季減少為四十九天。存貨週轉率(Inventory Turnover)卻不斷增加,近三季以來由三十八天增加為五十一天,再增加到五十八天。這意味著明基銷售商品的能力下降,資金運用效率降低。
面對這樣的經營困境,李焜耀祭出了四個法寶來因應這內憂外患、焦頭爛額的局面。
對策一:品牌、代工分家
第一個對策法寶是品牌、代工分家。明基經營品牌,最大包袱就是代自己工的業務。由於可能遭遇自己的產品與代工客戶的產品競爭,引發代工客戶不滿,所以看起來將品牌及代工切割開來是比較好的。
李焜耀自己說:「一直在思考及做好品牌、代工切割的準備,在內部早也做好部門間的區隔,業務及研發都有不同的團隊,工廠也是如此。」分割後明基成為一個「雙核心」的概念,成為一個集團兩個艦隊。
對策二:引進外來資金
對於鴻海可能的敵意購併,明基股東會已通過二百五十億元募資案,估計將增加股本一百二十五億元,新增加的資金將占股本三三%,公司派可掌握股權比率可立即提升到四○%以上。若行動通訊部門再增資四億美元,這樣的股本金額相當高,即使有心人士想要入主,也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
為了表明銀彈充足,李焜耀在法說會上還特別表示,目前有許多外資法人相當有興趣,一旦有資金的注入,明基要辦起事來也就不會捉襟見肘了。
對策三:等待品牌爆發力
雖然李焜耀對於台灣市場的品牌價值認同頗有微詞,不過,明基在國際品牌的經營上,台灣還看不到其他可以相比的品牌。目前BenQ及BenQ-Siemens兩個品牌的手機出貨超過一千多億營業額,在市場上還是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根據李焜耀的如意盤算,BenQ-Siemens品牌的手機,將在今年第三季起陸續進入T-Mobile、Orange等歐洲大型電信業者採購體系,出貨量可望增加,有機會拉高銷售量創造營收,逐漸減少虧損數字,打響品牌。全球營銷總部總經理王文燦也引用歐洲的市場調查表示,對於明基的品牌偏好(Perfer)程度相當高,樂觀預期明基未來在銷售上的潛力。
對策四:年輕團隊接棒
為了打贏這場艱困的品牌戰役,李焜耀不惜換下老將,大膽啟用新秀,希望用年輕的團隊打好這場跨國際、全球化的品牌肉搏戰。
品牌與代工最新的組織調整,將原負責歐洲業務的李文德,接任品牌事業總經理;原任職電腦事業群總經理的黃裕國,擔任製造代工總經理;手機事業群則由王文燦、行動通訊執行長尤科盟(Clemems Joos)及陳穩勝領軍。至於李焜燿認為自己未來將扮演機動性(Mobile)的角色,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
這場精采的法說會結束後,美林、里昂、高盛、野村等外資紛紛發表報告,並不認同明基的品牌代工分家,而且也認為分家利益難以在今明兩年見效,因此調降評等及目標價,隨後股價也以跌停收市。
顯然四大法寶祭出後,李焜耀這場國際品牌的泥淖戰,還沒有站穩腳步,依然是一場艱困的長期戰役。
星期一, 9月 04, 2006
西門子手機將明基拖進虧損 3G手機移至上海
西門子手機將明基拖進虧損 3G手機移至上海
英國《金融時報》德國版稱,台灣明基購買西門子手機部是個“失誤”。
從第一集團跌到第二集團
“明基人”許諾要拿出現代顯示屏、高儲存照相晶片、MP3播放器,要以鋁殼代替塑膠,要塑造一個高檔高價的時尚品牌,要給病殃殃的西門子手機業輸入充足的新鮮氧氣。
去年10月,中國台灣明基集團買下了德國西門子手機業務。在柏林波茨坦廣場舉行的典禮上,該集團手機部總裁克萊門斯·尤斯高舉該品牌排名頭3個型號的手機歡呼。幾個月後,明基更是宣佈要衝擊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的市場地位。
今年年初,尤斯宣佈:最遲2006年底,明基手機業務就要開始贏利;王文璨表示,要讓手機業務佔到集團營業額的近2/3。
然而,半年後的慕尼黑明基手機總部裏卻是一片啞然。今年第二季度,全世界共銷售了2.36億隻手機,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6%。而明基只售出730萬隻,基本停滯在去年同期的水準上。“不怕慢,只怕站”,在大家都增長的情況下,明基卻站著不動了。幾乎沒有一家大型手機供應商的發展情況比明基更糟糕的了。
7月中旬,企業負責人終於公開承認明基手機業務的失利。明基-西門子手機的世界市場份額跌到了3%,還不及排名在其前一位的競爭者南韓LG電子的一半。而在2005年春天談判決定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的時候,它還佔世界市場的5.5%。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裏,明基-西門子手機跌落了幾乎一半的市場份額。
於是,明基在第一集團排名中更進一步的理想不得不被放棄。明基西門子已經從第一梯隊跌到了第二梯隊,跟那些同樣處於跌落狀態的失敗者阿爾卡特、松下和NEC為伍了。
把集團從贏利拖到虧損
在西門子手機被兼併前的最後幾個月裏,公司每天要燒掉100萬歐元。因此,明基為此在購買時獲得了2.5億元的贈款。然而,明基現在終於意識到,這筆錢還是太少了。手機業務把明基拖進了虧損“紅燈區”。
去年第一季度,明基還贏利730萬歐元。今年第一季度,明基凈虧損1.29億歐元。明基第二季度合併營業收入為548.5億新台幣,營業虧損為93.4億新台幣,高於2006年第一季度及2005年第四季度,是合併西門子手機業務以來,單季本業虧損最大的一季。
尤斯於是拿出了節約的鐵腕。他必須要把年度費用削減5億新台幣。三個季度以來,他已經節約了4億新台幣。但他仍覺得:“對於即將到來的風暴,這個手腕還不夠硬。”現在還沒有下手也難於下手的,包括德國南部烏爾姆的研發點、阿爾伯格的研發中心。
越來越多的部門從德國遷到了中國台北。只是現有的工資合同還阻礙著其裁員的腳步。就卡姆普林福特的工廠而言,到1月份為止還絕對禁止解雇。而這個工廠已經早已空置生產能力了:它有年生產1600萬部手機的能力,但2006年底需要生產的是不到1000萬部。
此外,明基也針對與西門子手機事業的凈資產評估問題,決定訴請國際仲裁。明基表示,依據與西門子簽訂的合約,1年內可針對西門子手機事業的凈資產數額提出異議,由於西門子手機部門連年虧損,雙方對凈資產的鑒定有落差,經過數個月協商仍未達成協定,擬依國際仲裁規則申請仲裁。這也是明基接手西門子手機事業後,雙方首度產生糾紛,但明基強調,不會影響雙方的合作關係。
技術雜交陷入無聲銷售
尤斯將預言未能實現歸因于一些型號推遲面市。他說:“我們正在努力糾正錯誤。”
北威州卡姆普林福特明基手機廠企業委員會主席海科·戴普納爾指出另一個原因:“企業裏還存在太多的西門子思想。”有媒體也報道說,明基推出的新型手機與原來的西門子手機沒有太大區別。
明基領導層的技術思想是,把德國的工程藝術跟亞洲的遊戲樂趣結合在手機的設計裏,創造一種新潮流。然而最後出來的卻只是以前型號的基本拷貝,而這種混合軟體像發了瘋一樣,根本不聽叫喚。
於是,新產品推遲出臺,技術誤區多多。沃達豐拒絕銷售明基西門子的尖端新產品EF81長達幾個月。一位業內專家說:“產品推出這幺長時間地拖延,使原來的定價也無法遵守。”為了減少價格上的這種風險,明基不得不降低目標,原定每年推出25至30個新型號,現決定明年只推出20種。
一位手機零售商的抱怨表明瞭明基的另一個問題,也許是更根本的問題:“我在任何地方都沒有見到這些機子的廣告。明基西門子實際上根本沒有做公眾的動員工作。”他還說,宣傳廣告應該是明基做的,他可不願意自己掏錢去宣傳這些手機。
另一個手機零售商客氣地說:“明基型號的出售是不起眼的。”不宣傳,不做廣告,使明基西門子手機掉入了一種惡性迴圈:銷售不好,導致零售商們不得不把它們從櫥窗裏最好的位置上撤下,放到不起眼的位置,於是銷售就更不好了。
重整旗鼓 3G手機移至上海
據了解,明基內部正規劃多種組織重整方案,希望提升目前疲弱不振的經營績效。
根據明基的重組計劃,他們將分拆成兩個獨立的業務。新的OEM業務單位將專注于生產明基或者其他品牌的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投影機和數位相機等消費電子產品;而自有品牌業務單位則集中精力發展自有品牌手機及其他數字媒體產品,該單位會由兩個業務部門組成——明基移動部和數字媒體部。
明基董事長李焜耀曾表示,希望明基從兩條腿走路到飛毛腿跑步,無論是自有品牌還是代工,都希望以更快速的方式上軌道、跑得更順暢,但去年接手西門子手機部門以來,營業額和虧損數字忽然倍增,使得營運難度較以往大為提高。
明基日前也證實,由台灣設計的3G手機生產地點將由桃園遷移至原上海西門子工廠,預計年底前完成遷移。
在明基現有的3G手機中,中國台灣地區上市的明基S80和S81 3G手機目前由明基台灣的工廠生產;而歐洲上市將於今年第四季度進入中國台灣市場的EF81 3G手機則由明基原西門子德國的工廠生產。
明基宣稱,預計明年初在國內3G手機的佔有率增長8.8%。為了提升競爭力,明基將在市場需求強勁的領域進一步增加產量。明基在蘇州和上海都建有生產基地。明基蘇州的產品手機主要在內地出售,而上海的產品面向海外,明基希望能在今年年底完成遷移。
明基8月25日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業虧損達93.4億新台幣。這是明基合併西門子手機業務3個季度以來本業虧損最大的一個季度。
英國《金融時報》德國版稱,台灣明基購買西門子手機部是個“失誤”。
從第一集團跌到第二集團
“明基人”許諾要拿出現代顯示屏、高儲存照相晶片、MP3播放器,要以鋁殼代替塑膠,要塑造一個高檔高價的時尚品牌,要給病殃殃的西門子手機業輸入充足的新鮮氧氣。
去年10月,中國台灣明基集團買下了德國西門子手機業務。在柏林波茨坦廣場舉行的典禮上,該集團手機部總裁克萊門斯·尤斯高舉該品牌排名頭3個型號的手機歡呼。幾個月後,明基更是宣佈要衝擊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的市場地位。
今年年初,尤斯宣佈:最遲2006年底,明基手機業務就要開始贏利;王文璨表示,要讓手機業務佔到集團營業額的近2/3。
然而,半年後的慕尼黑明基手機總部裏卻是一片啞然。今年第二季度,全世界共銷售了2.36億隻手機,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6%。而明基只售出730萬隻,基本停滯在去年同期的水準上。“不怕慢,只怕站”,在大家都增長的情況下,明基卻站著不動了。幾乎沒有一家大型手機供應商的發展情況比明基更糟糕的了。
7月中旬,企業負責人終於公開承認明基手機業務的失利。明基-西門子手機的世界市場份額跌到了3%,還不及排名在其前一位的競爭者南韓LG電子的一半。而在2005年春天談判決定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的時候,它還佔世界市場的5.5%。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裏,明基-西門子手機跌落了幾乎一半的市場份額。
於是,明基在第一集團排名中更進一步的理想不得不被放棄。明基西門子已經從第一梯隊跌到了第二梯隊,跟那些同樣處於跌落狀態的失敗者阿爾卡特、松下和NEC為伍了。
把集團從贏利拖到虧損
在西門子手機被兼併前的最後幾個月裏,公司每天要燒掉100萬歐元。因此,明基為此在購買時獲得了2.5億元的贈款。然而,明基現在終於意識到,這筆錢還是太少了。手機業務把明基拖進了虧損“紅燈區”。
去年第一季度,明基還贏利730萬歐元。今年第一季度,明基凈虧損1.29億歐元。明基第二季度合併營業收入為548.5億新台幣,營業虧損為93.4億新台幣,高於2006年第一季度及2005年第四季度,是合併西門子手機業務以來,單季本業虧損最大的一季。
尤斯於是拿出了節約的鐵腕。他必須要把年度費用削減5億新台幣。三個季度以來,他已經節約了4億新台幣。但他仍覺得:“對於即將到來的風暴,這個手腕還不夠硬。”現在還沒有下手也難於下手的,包括德國南部烏爾姆的研發點、阿爾伯格的研發中心。
越來越多的部門從德國遷到了中國台北。只是現有的工資合同還阻礙著其裁員的腳步。就卡姆普林福特的工廠而言,到1月份為止還絕對禁止解雇。而這個工廠已經早已空置生產能力了:它有年生產1600萬部手機的能力,但2006年底需要生產的是不到1000萬部。
此外,明基也針對與西門子手機事業的凈資產評估問題,決定訴請國際仲裁。明基表示,依據與西門子簽訂的合約,1年內可針對西門子手機事業的凈資產數額提出異議,由於西門子手機部門連年虧損,雙方對凈資產的鑒定有落差,經過數個月協商仍未達成協定,擬依國際仲裁規則申請仲裁。這也是明基接手西門子手機事業後,雙方首度產生糾紛,但明基強調,不會影響雙方的合作關係。
技術雜交陷入無聲銷售
尤斯將預言未能實現歸因于一些型號推遲面市。他說:“我們正在努力糾正錯誤。”
北威州卡姆普林福特明基手機廠企業委員會主席海科·戴普納爾指出另一個原因:“企業裏還存在太多的西門子思想。”有媒體也報道說,明基推出的新型手機與原來的西門子手機沒有太大區別。
明基領導層的技術思想是,把德國的工程藝術跟亞洲的遊戲樂趣結合在手機的設計裏,創造一種新潮流。然而最後出來的卻只是以前型號的基本拷貝,而這種混合軟體像發了瘋一樣,根本不聽叫喚。
於是,新產品推遲出臺,技術誤區多多。沃達豐拒絕銷售明基西門子的尖端新產品EF81長達幾個月。一位業內專家說:“產品推出這幺長時間地拖延,使原來的定價也無法遵守。”為了減少價格上的這種風險,明基不得不降低目標,原定每年推出25至30個新型號,現決定明年只推出20種。
一位手機零售商的抱怨表明瞭明基的另一個問題,也許是更根本的問題:“我在任何地方都沒有見到這些機子的廣告。明基西門子實際上根本沒有做公眾的動員工作。”他還說,宣傳廣告應該是明基做的,他可不願意自己掏錢去宣傳這些手機。
另一個手機零售商客氣地說:“明基型號的出售是不起眼的。”不宣傳,不做廣告,使明基西門子手機掉入了一種惡性迴圈:銷售不好,導致零售商們不得不把它們從櫥窗裏最好的位置上撤下,放到不起眼的位置,於是銷售就更不好了。
重整旗鼓 3G手機移至上海
據了解,明基內部正規劃多種組織重整方案,希望提升目前疲弱不振的經營績效。
根據明基的重組計劃,他們將分拆成兩個獨立的業務。新的OEM業務單位將專注于生產明基或者其他品牌的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投影機和數位相機等消費電子產品;而自有品牌業務單位則集中精力發展自有品牌手機及其他數字媒體產品,該單位會由兩個業務部門組成——明基移動部和數字媒體部。
明基董事長李焜耀曾表示,希望明基從兩條腿走路到飛毛腿跑步,無論是自有品牌還是代工,都希望以更快速的方式上軌道、跑得更順暢,但去年接手西門子手機部門以來,營業額和虧損數字忽然倍增,使得營運難度較以往大為提高。
明基日前也證實,由台灣設計的3G手機生產地點將由桃園遷移至原上海西門子工廠,預計年底前完成遷移。
在明基現有的3G手機中,中國台灣地區上市的明基S80和S81 3G手機目前由明基台灣的工廠生產;而歐洲上市將於今年第四季度進入中國台灣市場的EF81 3G手機則由明基原西門子德國的工廠生產。
明基宣稱,預計明年初在國內3G手機的佔有率增長8.8%。為了提升競爭力,明基將在市場需求強勁的領域進一步增加產量。明基在蘇州和上海都建有生產基地。明基蘇州的產品手機主要在內地出售,而上海的產品面向海外,明基希望能在今年年底完成遷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