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28, 2006

富爸爸掛保障 IC設計公司飛上枝頭當鳳凰

富爸爸掛保障 IC設計公司飛上枝頭當鳳凰 變型合作模式越來越多 加重產業貧富差距

Author : 電子時報
Published Date : Wednesday, 29. Mar. 2006


「富爸爸」這個名詞雖然被產業界及市場冠用已久,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不過,整個富爸爸概念在IT產業界還是持續在發酵當中,甚至台灣IC設計產業在2005年還出現不少變型的案例,藉由第三者資本或技術合作的關係,將雙方緊密合作的關係「檯面下」化,形成「雖無富爸爸之名,但卻有富爸爸之實」的最新合作模型。

在「富爸爸」加持之下,加上男兒當自強,本身表現也相當優異,因此2005年具有富爸爸概念的台灣IC設計公司,表現幾乎都比沒有「富爸爸」的IC設計同業來得好上許多。但是在同樣都有富爸爸概念的IC設計業者當中,2005年表現也有一定程度的差距,這也說明自家產品的定位及技術實力,還是IC設計公司最後在市場上勝出與否的關鍵。


富爸爸題材依舊 變型合作模式持續出現

細數過去數年的台灣IC設計產業,直接上綁晶圓廠,下綁面板廠的LCD驅動IC設計公司,應該算是最成功的「富爸爸」成功案例,其中,近日將在美國NASDAQ正式掛牌的奇景光電,更是將「富爸爸」效益發揮到極致的最佳案例,而奇景光電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就將公司市值一口氣推升10倍的情形,更可說是後無來者的傳奇故事。

也因為LCD驅動IC設計業者的富爸爸效益太過驚人,因此,自2005年以來,產品線及市場規模都已陷入一定程度困境的台灣IC設計業者,也開始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地四處尋求「富爸爸」,希望讓公司營運情形產生一定程度的加分效果,這也造成不少投資銀行及創投業者,開始朝縱向、橫向尋求任何可能的合作關係,並在當中尋求較佳的投資機會。


不只奶爸不好找 好兒子也越來越難尋

不過,在台灣IC設計產業當中,不少產品線及市場其實都早已分出勝負之下,家財萬貫的富爸爸,在產業界當中所能挑的好兒子數目,原本也就不會太多,加上前10大IC設計公司彼此間的產品線越來越像,也壓縮不少新興IC設計公司在市場及產業界出現的機會,面對「門當還需戶對」的壓力,未來具有實質富爸爸背景的IC設計公司家數,也不至於快速大舉增加。

事實上,不少股本還不大、但近幾年來經營績效明顯凸出的利基型IC設計業者,若經營者可以拋開「一代拳王」的宿命驕傲心態,認真地為公司未來中、長期營運作思考,預期這些利基型的IC設計業者,將是下一波「富爸爸」首選的合作夥伴,因為這些小型IC設計公司已證明他們具有「小成功」的實力,而「富爸爸」是可以讓他們加速達到中成功、甚至大成功結果的重要元素。


晶圓廠投資雖勢微 聯家軍仍整軍經武

整體而言,90年代晶圓廠轉投資IC設計公司的傳統「富爸爸」模型已經勢微,甚至從聯電及台積電近期的營運績效來觀察,任意投資IC設計業者,雖然對IC設計公司來說,是很有機會靠著富家子弟的背景,在市場及產業界中塑造自己的成功,但對背後的「富爸爸」來說,卻有如一刀之兩刃,富爸爸很有可能會變成「窮爸爸」。 不過,這樣的思考模式並不見容於一些世家型的晶圓代工業者,又或曾經大嚐甜頭、也還在嚐甜頭的晶圓廠,截至目前為止,聯電集團仍是持續性地保持公司轉投資新興及小型IC設計業者的營運策略,雖然至今聯家軍也只有聯發科、聯詠及智原算是成功,命中率其實未達10%,但對聯電集團來說,軍容壯盛的聯家軍IC設計業者,仍是公司幾個主要的投資策略之一。


一線設計業者自成一派 集團化動作頻頻

相較於晶圓代工業者這幾年來,投資IC設計公司輸多贏少的情形,台系一線IC設計公司這幾年卻在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背景下,進行一連串內部技術團隊獨立分出,又或整併外在研發團隊的組織改造過程,因此,在過程當中進而衍生出一些新興IC設計公司,生來就具有一定富爸爸效應,甚至公司一成立,1年營業額即有十數億的驚人成績。

對任何1家IC設計公司來說,人一定是公司的最大資產,也是IC設計業者最後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在一線IC設計公司對IC設計人才的了解程度,已遠遠超過晶圓廠所認識的程度下,加上彼此間的語言(Language)是相通的,合作默契更是其來有自,因此,近年來,一線IC設計業者轉投資的新興IC設計公司,其實成功率是較晶圓廠高出數倍以上。

面對2006年前10大IC設計業者的1年營業額門檻,可能會提高到百億元以上,甚至前5大IC設計公司的年營收低標將自200億元開始起跳,因此不少一線及大型IC設計公司面對內部研發團隊爭食公司資源的零和遊戲,未來應該仍會有不少新興IC設計業者將自這些大廠內部分出,而在大廠面對集團化的趨勢也越來越可以接受及掌握後,來自一線IC設計公司的富家子弟,應會持續增加。


綁下游客戶成新趨勢 電子五哥實力最雄

相較於上游晶圓廠或大型IC設計公司的投資動作,近年來,台灣下游OEM及ODM廠也開始掀起向上游投資IC設計業者的趨勢,並鎖定新產品、新市場,希望透過從上到下的供應鏈整合動作,強化整個集團開發新產品、新市場的競爭,其中,華碩的轉投資動作最早,廣達、仁寶,及明基也陸續開始投資一些嫡系的IC設計公司。

至於鴻海,雖然投資IC設計公司的動作最慢,不過,投資的家數及投資的金額,卻有後來居上的情形。對台灣IC設計公司來說,由於台系OEM及ODM廠在成本降低競爭力已明顯領先全球後,面對其在關鍵零組件決定權,也越來越高的同時,任何有下游「富爸爸」當靠山的台系IC設計業者,其未來累積財富的速度,應該是無人能出其右。


外商投資也是一招 成果有待時間證明

除台灣本土的上、下游廠商,都在搶當台灣IC設計公司的富爸爸外,這幾年來,也陸續有外商加入戰局,包括前幾年英飛凌(Infineon)入主上元,2005年IR入股富鼎先進,都可看出外商投資台系設計業者的興致,其實並不輸於台灣廠商,甚至這一點點錢,外商根本沒看在眼裡,差別只是在雙方公司合作的默契、人才流失,以及整個營運管理的問題上。

面對台灣已成為包括筆記型電腦(NB)、遊戲機、PC、監視器,及網通產品代工製造接單的重鎮後,在地的及時務服及技術支援能力,一直都是外商整個產品線最弱之處,因此,花一點點錢,找尋台灣當地的技術支援團隊,提供服務,甚至未來前進大陸,也能有效支援對岸客戶,另外,也可將成熟產品線交給台系設計公司代工,自己轉收權利金,一魚三吃的想法,讓外商也成為近年來IC設計公司的富爸爸人選之一。


富爸爸造成立足點的不平等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不管如何,這幾年具備富爸爸概念的台灣IC設計業者,營收及獲利表現確實高人一等,尤其是越成熟的晶片市場越明顯,可以說,目前還沒被富爸爸侵佔的晶片市場,大概只剩下類比IC這塊領域而已,其餘各塊晶片市場,似乎都已出現富爸爸的蹤跡,甚至在具有富爸爸營運模型的IC設計業者,這幾年績效明顯卓越下,「西瓜偎大邊」的效應,讓更多的富爸爸有機可乘。

但是,富爸爸也不是省油的燈,IC設計業者能否有效引進外援,其實也要看看自己的賣相到底好不好,因此,在富爸爸本身也非常強調優生學的條件下,台灣IC設計產業已開始出現明顯的貧富差距,具備富爸爸背景的IC設計公司,在整個公司都在良性循環的帶動下,營收及獲利均越走越高,因此吸引到的人才也越來越好。

而同一時間,未有富爸爸靠山的IC設計公司,卻在人才流失、產品及市場找不到定位,技術層次無法向上突破性,整個公司營運陷入惡性循環當中,當然營收及獲利成長速度會開始明顯放慢,甚至反向衰退,造成惡性循環過程越來越嚴重。富爸爸的趨勢已難以抵擋,未來台灣IC設計產業未來恐怕大者不僅會恆大,富者也將會越來越富。

【2006-03-28/電子時報趙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