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13, 2007

傳出陰謀論 2008前還有誰?

傳出陰謀論 2008前還有誰?

【聯合報/本報記者陸倩瑤】 2007.04.13 04:53 am

手機大廠英華達公司高層涉嫌內線交易,板橋地檢署昨天指揮調查局前往五股工業區的總公司搜索,由於資料與關係人眾多,只好以公車載運。
記者陳正興/攝影
檢調單位近來大規模搜索明基、力晶、英業達集團子公司英華達等電子集團,理由都是「涉嫌內線交易」。這三家公司都是投資人眼中的「績優股」,如今卻統統涉入弊案,不僅企業界人心惶惶,民眾對企業家信任基礎動搖,各種股市陰謀論也都紛紛出爐。

明基集團擁有國內知名品牌,旗下面板廠更是台灣龍頭;力晶集團是國內第二大半導體廠,在台投資數千億元,創造上萬就業機會;英華達以生產「OKWAP」手機聞名,母公司英業達是全球知名的筆記型電腦代工廠。

三家企業都屬名門正派,集團負責人李焜耀(明基)、黃崇仁(力晶)與葉國一(英業達)等人也具社會聲望,不料旗下公司被打成「內線交易準嫌犯」,企業形象可說一夕毀損。

檢調嚴辦內線交易,有助矯正股市秩序,不過檢調鎖定電子科技大廠窮追猛打,不但震撼國內市場,外資圈也風聲鶴戾「不知誰是下一個」,衝擊電子業投資信心。

令人疑問的是,近來這幾宗「大案」都是「舊案」,力晶案發於二○○二年,明基與英華達的禍因都在去年,檢調早不出手、晚不出手,偏選在二○○八年總統大選之前的「暖身期」發動偵查,讓檢調大動作難以與政治脫勾。

例如,力晶集團負責人黃崇仁政通人和,曾被人笑稱「企業界的黃芳彥」,陳水扁總統曾多次為力晶集團動工剪綵;檢調翻出五年前舊案,大舉搜索力晶子公司力廣,雖屬司法動作,卻有暗傷扁系的「政治效應」,這波檢調查辦科技公司內線交易,背後是否有更深政治動機引人揣測。

查辦知名企業固有「立威」之效,不過,檢調如不能維持同一標準處理內線交易問題,或又是雷聲大雨點小、選擇性辦案,恐留下濫權糟塌司法惡名。

也有市場資深人士解讀,今年初爆發力霸集團財務弊案後,上至行政院、下至金管會,甚至檢調單位的能力都被大眾質疑;檢調近期加速偵辦不法舊案,有重塑官箴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