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ARM手機晶片優勢 英特爾鎖定行動運算市場
CNET 新聞專區:Tom Krazit 27/09/2007
在上周的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DF)上,英特爾清楚闡明了未來5年的策略。
在這次IDF上,英特爾沒有發佈太多的新聞,但該公司向其生產ARM架構產品的合作夥伴傳遞了一個資訊:我們來了。
德州儀器、Qualcomm、三星、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等生產手機晶片的廠商對此並不感到震驚,他們過去一直預期英特爾會這樣做,這也是英特爾的生產能力擴大和PC市場日前飽和的必然後果過去,英特爾曾經做過這樣的嘗試,投入數十億美元開發手機晶片,但最終鎩羽而歸。
ARM的開發者將於下周齊聚加州Santa Clara(也是英特爾總部所在),參加每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討論能夠最大程度挖掘ARM晶片性能潛力的新應用和新技術。兩大陣營發功將刺激針對普通用戶的手機設備市場。
在兩家廠商的對決中,英特爾是挑戰者。ARM在高科技產業中大名鼎鼎,但是,由於沒有類似「ARM Inside」的行銷活動,因此幾乎沒有手機用戶知道這家擁有1700名員工的晶片設計廠商。
幾乎所有手機都採用ARM晶片。德州儀器、三星等晶片廠商授權使用ARM的技術,生產用於手機和智慧手機的晶片。
儘管在早期曾經遭遇過挫折,但英特爾認為,藉由開發新型晶片,它能夠極大地改進行動體驗。這裡討論的是功能比智慧手機強大,在尺寸和電池壽命方面勝過迷你行動平板的行動設備。這將是晶片產業的一個新市場。
ARM及其合作夥伴針對店池續航力這方面有著長期合作經歷,它們還有著先發優勢。英特爾則在開發先進計算產品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在節能技術方面也取得長足進展。
數年前,英特爾曾試圖靠一款名為Manitoba的晶片打進手機市場。這一專案計畫在一個晶片封裝中整合XScale應用處理器、通訊處理器、快閃記憶體。但是,這一計畫最後失敗了,英特爾沒有能夠說服任何一家手機廠商冒險使用其晶片。英特爾在去年6月份以6億美元將該業務部門出售給Marvell。
然而英特爾對手機市場依然十分感興趣。在美國和西歐,PC銷售的成長速度正在放慢,但在新興市場上,PC的銷售依然相當強勁,只是新興市場上PC銷售成長速度滑落到10%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另一方面,智慧手機則迅速發展。作為一個產品類別,手機每年的銷售量超過了10億台,Gartner預測,智慧手機的銷售量將由今年的1.02億台成長到明年的1.56億台,成長幅度為52%。
在打進手機市場的努力失敗後,英特爾現在通過發明一種全新的產品進入行動運算世界。這一產品名為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明年,英特爾計畫推出一款名為Silverthorne的晶片。Silverthorne的設計目標是,與2003年推出的Banias Pentium M晶片相比,耗電降低10倍。
英特爾Ultra Mobility Group副總經理Gadi Singer表示,「我們必須推出一款耗電可以與ARM相媲美的產品。許多ARM晶片在運行時的耗電都不足1瓦,這是Silverthorne的目標。在 Silverthorne之後,英特爾希望其Moorestown晶片的耗電能夠再降低10倍。」
在追求低耗電的同時,英特爾還將x86指令集作為其新款行動晶片的一個賣點。有許多有著豐富x86軟體設計經驗的開發人員希望進入新的市場,x86軟體發展人員在改進目前手機體驗方面最有優勢。
上週三,英特爾的Anand Chandrasekher在一次演講中對ARM發起首輪攻擊。
英特爾的觀點是,ARM設備只適合最簡單的手機網頁,若碰上網際網路網頁就不行了,原因是網際網路網頁是相當複雜的,想購買手機的用戶或開發手機的廠商應當選擇英特爾的技術,才能夠獲得最好的體驗。
許多智慧手機上的瀏覽器都無法正常瀏覽針對PC瀏覽器的網站,英特爾認為這是它終有一天會獲得優勢的原因之一。ARM手機上的許多瀏覽器並不支援Flash等Web標準。
x86軟體的普及性是無可置疑的。但ARM認為,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對於諸如智慧手機這樣對耗電有嚴格要求的設備而言,x86軟體的塊頭太大了。ARM 行銷副總裁Ian Drew就表示,「儲存容量決定哪些軟體可以運行。難道在智慧手機上運行的作業系統還必須有硬碟支援嗎?記憶體越多,消耗的電力就越多。」
Forward Concepts分析師Will Strauss表示,英特爾的立場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它才剛剛開始關注超低耗電市場,必須重點宣傳自己既有的優勢。ARM在低耗電設備市場上有優勢。
ARM清楚,它需要採取措施,反擊英特爾帶來的挑戰,尤其是在越來越多的應用軟體都是透過網際網路存取的情況下。ARM行動計算部門負責策略聯盟的主管 Kerry McGuire指出,諾基亞的N800 Internet Tablet已經能夠下載並運行Firefox,但這基本上還算是特例。
「我認為用戶總是需要更好的網際網路體驗,在這一領域外掛就變得相當重要,」Drew說,「這也是我認為我們需要啟動軟體專案的原因。」
考慮到大量的Windows和Linux軟體,英特爾認為自己在軟體方面有優勢。英特爾當初第一批UMPC(超級行動電腦)選擇與微軟合作,計畫採用 Windows XP與Vista,但從春季北京的IDF舉行過後,英特爾逐漸不談微軟,反而推起Linux-based的MID。
上週,該公司還請來Canonical 執行長Mark Shuttleworth與Chandrasekher同台演說,討論在未來的MID中採用Ubuntu Linux。Chandrasekher後來又補充說,微軟在行動領域依然是個重要的合作夥伴。
「只是目前市場對Linux的需求非常清楚,耗電低、尺寸也較小。」Chandrasekher表示。
兩家公司各有優勢。英特爾有雄厚的資金和大量的工程師,而且不會輕言失敗。ARM也有自己的優勢,而且有業界巨頭的支援,它們希望將英特爾排擠在手機市場之外。
「這不是我們,或者英特爾所能決定的。」Drew表示,「這最終將由消費者來決定勝負。」
星期四, 9月 27, 2007
宏達電、聯發科攜手瞄準3G智慧型手機?
宏達電、聯發科攜手瞄準3G智慧型手機?
最快明年下半出貨 有助聯發科經營一線電信業者
台灣前後兩代股王宏達電與聯發科,可能在3G領域展開合作,最快在2008年下半推出中低階3G智慧型手機。手機業界人士透露,雙方確已展開接觸,宏達電 正在評估將聯發科的WCDMA平台列為第2供應商的可能性,如果開啟合作新頁,聯發科將順利打入全球一線電信業者,大舉突破現有客戶的疆域。
手 機業界人士表示,聯發科的WCDMA平台自第2季展開實測,目前正在挑選第1波的手機廠商合作夥伴,由於宏達電開發及量產3G手機經驗最為成熟,加上掌握 歐洲、美國、日本與亞太的電信業者客戶,被聯發科鎖定為3G平台的優先合作夥伴,如果能順利導入,最快可望在2008年下半正式出貨。
過 去宏達電在2G時代主要與德州儀器(TI)合作,2007年則全面導入高通(Qualcomm)的3G/3.5G平台,也是全球第1個採用高通 MSM7500與MSM7200晶片組出貨的廠商,由於3G市場趨於成熟,預估宏達電2008年的新機將全面轉向3G,2G比重可望降到2成以下,使得宏 達電有意在高通之外新增第2供應商,一向以成本競爭力取勝的聯發科很有機會出線,成為宏達電搶攻中低階3G智慧型手機的重要奧援。
事實上,包括德州儀器(TI)、易利信手機技術平台(EMP)、 博通(Broadcom)及英飛凌(Infineon)等晶片大廠,也都積極向宏達電叩關,爭取成為高通之外的3G平台供應商,但宏達電已與技術實力最完 整的高通策略結盟,傾向於選擇成本更具競爭力、客戶支援更佳的晶片供應商,而宏達電及聯發科同樣是台灣公司、對3G具有同樣強烈的企圖心、也都相當重視創 新價值,攜手機會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聯發科在2G平台並未與宏達電合作,但目前聯發科在全球手機晶片市佔突破1成, 又收購ADI的手機晶片事業,產業地位不可同日而語,使得宏達電、聯發科破天荒攜手的可能性大增,如果雙方合作,將是兩代股王、台灣手機晶片霸主及智慧型 手機龍頭的結盟,也為業界增添佳話。
對於聯發科而言,其缺乏3G平台的整合經驗,急需宏達電這樣的合作夥伴,由於宏達電已有導入高通3G平台的經驗,且相關產品的開發已告一段落,研發能量可轉移到新的平台,預估可將學習曲線從1年壓縮到3季之內,可望加速聯發科3G平台的出貨。
事 實上,聯發科除了原有的大陸手機客戶外,也已順利打入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並出貨給Telefonica、Orange及O2等國際電信客戶,而宏達電在全球各地掌握的電信業者與經銷通路,有助於聯發 科快速鋪貨到成熟市場,並突破目前客戶群的侷限。
對此,宏達電財務長鄭慧明則表示,對於特定晶片業者的合作計畫,在成熟之前都不方便表示意見。
最快明年下半出貨 有助聯發科經營一線電信業者
台灣前後兩代股王宏達電與聯發科,可能在3G領域展開合作,最快在2008年下半推出中低階3G智慧型手機。手機業界人士透露,雙方確已展開接觸,宏達電 正在評估將聯發科的WCDMA平台列為第2供應商的可能性,如果開啟合作新頁,聯發科將順利打入全球一線電信業者,大舉突破現有客戶的疆域。
手 機業界人士表示,聯發科的WCDMA平台自第2季展開實測,目前正在挑選第1波的手機廠商合作夥伴,由於宏達電開發及量產3G手機經驗最為成熟,加上掌握 歐洲、美國、日本與亞太的電信業者客戶,被聯發科鎖定為3G平台的優先合作夥伴,如果能順利導入,最快可望在2008年下半正式出貨。
過 去宏達電在2G時代主要與德州儀器(TI)合作,2007年則全面導入高通(Qualcomm)的3G/3.5G平台,也是全球第1個採用高通 MSM7500與MSM7200晶片組出貨的廠商,由於3G市場趨於成熟,預估宏達電2008年的新機將全面轉向3G,2G比重可望降到2成以下,使得宏 達電有意在高通之外新增第2供應商,一向以成本競爭力取勝的聯發科很有機會出線,成為宏達電搶攻中低階3G智慧型手機的重要奧援。
事實上,包括德州儀器(TI)、易利信手機技術平台(EMP)、 博通(Broadcom)及英飛凌(Infineon)等晶片大廠,也都積極向宏達電叩關,爭取成為高通之外的3G平台供應商,但宏達電已與技術實力最完 整的高通策略結盟,傾向於選擇成本更具競爭力、客戶支援更佳的晶片供應商,而宏達電及聯發科同樣是台灣公司、對3G具有同樣強烈的企圖心、也都相當重視創 新價值,攜手機會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聯發科在2G平台並未與宏達電合作,但目前聯發科在全球手機晶片市佔突破1成, 又收購ADI的手機晶片事業,產業地位不可同日而語,使得宏達電、聯發科破天荒攜手的可能性大增,如果雙方合作,將是兩代股王、台灣手機晶片霸主及智慧型 手機龍頭的結盟,也為業界增添佳話。
對於聯發科而言,其缺乏3G平台的整合經驗,急需宏達電這樣的合作夥伴,由於宏達電已有導入高通3G平台的經驗,且相關產品的開發已告一段落,研發能量可轉移到新的平台,預估可將學習曲線從1年壓縮到3季之內,可望加速聯發科3G平台的出貨。
事 實上,聯發科除了原有的大陸手機客戶外,也已順利打入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並出貨給Telefonica、Orange及O2等國際電信客戶,而宏達電在全球各地掌握的電信業者與經銷通路,有助於聯發 科快速鋪貨到成熟市場,並突破目前客戶群的侷限。
對此,宏達電財務長鄭慧明則表示,對於特定晶片業者的合作計畫,在成熟之前都不方便表示意見。

星期二, 9月 25, 2007
明基外包手機製造業務 欲借代工緩慢"止血"
明基外包手機製造業務 欲借代工緩慢"止血"
發佈時間:2007.09.25 10:49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為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手機代工廠之一,台灣明基旗下手機製造業務竟也要交給別人OEM,不免讓人感慨萬千。自收購西門子移動電話部門以來,明基移動電話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早前盛傳總部位於台灣的明基公司已經與富士康和捷普科技公司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手機製造外包事項的談判。
明基方面一度否認傳聞,並公告稱出售傳聞是媒體的“自行臆測”。但暗涌已久的外包傳聞終於變成了事實───明基公司中國台灣區總經理洪漢青日前首度承認,明基計劃將其部分手機生產業務外包給手機代工商,而明基首款由代工商製造的新型手機將於今年年底上市。明基手機製造轉移,顯現出中國低成本手機製造企業崛起的現實。
恢復盈利困難借代工緩慢“止血”
據洪漢青介紹,明基首款由代工商製造的新型手機將在今年年底上市。“明基將首先從入門級型號開始外包給代工商,隨後再將範圍擴大至其他型號。明基未來的手機產品將分為T(典雅風格),E(金屬風格),M(運動風格),S(時尚風格),以及C(大眾化風格)等五個系列。”據消息人士透露,奇美通訊(CMCS)和廣達電腦(QuantaComputer)極有機會獲得明基手機的首批代工訂單。
本月初,明基正式從母公司佳世達(Qisda)中分拆出來。9月19日明基推出了三款自有品牌手機,這幾款機型仍然由其母公司佳世達負責製造。據洪漢青估計,明基手機9月份在台灣的銷售量將超過3萬部,其市場份額可達4%。他還表示,明基的目標是在2008年時,將其在台灣的月銷售量提高至5萬部。屆時,明基在台灣手機市場的年度總出貨量將可達到60萬部,同時獲得8%-9%的市場份額,不過這個數字與中國大陸的知名手機製造商相比顯得很不起眼。“60萬台對於一些出貨量靠前的國產手機而言,僅僅是一個季度量。”塞迪顧問一位電子消費品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明基現在主要考慮的,應該是如何盈利的問題。
業內觀點認為,因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主要競爭對手已加大競爭力度,明基移動要恢復盈利非常困難,這直接拖累明基全球整體業績的表現。持續疲弱、虧損是導致明基選擇外包手機製造業務的原因。
新軍不斷涌入低成本製造提供後盾
今年以來,以富士康、奇美、廣達為代表的台灣專業電子產品OEM、ODM企業在成本上已經凸顯出壓倒手機品牌企業的趨勢,特別是品牌企業在銷售、研發等環節遇到瓶頸,從而“拖累”製造環節時,這些可提供低成本代工服務的企業成為手機品牌的“救命稻草”。事實上國內許多手機新興品牌也通過這種方法壓低成本,而他們所依附的也是一些低成本代工商。
8月15日,發改委發佈資訊,有4家企業獲得GSM手機牌照,包括郴州高斯貝爾數位、深圳匯訊通訊、深圳市寶捷訊電子、中寶移動,這是發改委今年來第3次大規模發放手機牌照。據統計,上述4家手機新軍產能合共達570萬部。至此,國內手機生產廠商數已經迫近90家。
信產部綜合規劃司司長莫瑋此前曾稱,國內手機產能已嚴重超過需求。截至5月,經過核準的手機生產企業年產能達5億部,但國內年需求量僅約6000萬到1億部,至少超過需求量的4倍。
明基作為手機行業中資格較老的企業,已然在生產上“萌生退意”,為何仍然有大量的國內民營企業希望進入手機戰圈?有手機新軍負責人稱,他們有自己的生產線,但只開一半,另一半交給代工廠生產。“隨著上游零部件價格的浮動,我們不斷調整自行生產和代工生產的比例,已達到成本的最優化。”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事實上目前很多新入市場的企業都採用此方式,避開了完全自行生產的庫存風險和成本風險,所以依然“有利可圖”。
記者則從深圳、東莞等地了解到,隨著手機行業門檻的不斷降低,不少過去俗稱“山寨廠”的MP3製造企業大量進入手機製造行業。“上游MTK等方案商的產品更趨穩定和成熟,所以即便是小廠,拼裝出來的產品品質也不差。”上述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其中很多都是黑手機的生產商。手機新軍不斷涌入市場,黑手機屢禁不止,都與手機製造成本不斷降低有直接關係。
家族共用渠道造就低成本新概念
“我們的生產線中,有兩條是沒有全力運作的,主要用做售後服務,部分新品的生產交給合作夥伴生產。”僑興電信董事長吳志忠曾向記者介紹過類似的生產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僑興電信背後係國內最大的手機家族,旗下共7張手機牌照,包括僑興、 CECT、天時達、松訊達、中天和剛剛獲牌的寶捷訊。家族企業背景也為採購、生產等環節提供了一定的支援作用。
據了解,目前僑興集團董事長吳瑞林的兩個兒子吳志陽和吳志忠分別運作CECT、僑興品牌,天時達集團董事長蔡清楚(吳瑞林的兄弟)的兒子吳裕偉、吳裕揭等則運作松訊達品牌,再加上深圳中天董事長黃朝暉的中天手機和黃子良的寶捷訊手機,吳氏家族的第二代已成為活躍在國內手機行業第一線的中堅分子。寶捷訊董事長黃子良曾毫不避諱地表示自己來自中國最大的“手機家族”,並指出家族企業間的資源互補對成本有一定的幫助。
目前國內手機行業的現狀是門檻非常低,不少渠道商在資產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後,通過購買方案等方式可輕鬆進入手機製造行業。寶捷訊副總裁湯曉紅坦承,由於較深的家族關係,大家在採購、渠道方面可最大限度減小成本,這是其他廠商所沒有的優勢。
“明基手機轉向代工並不是壞事,畢竟能一定程度‘止血’。”分析師認為,國內手機製造,特別是一些家族企業之間採購、生產、銷售的互通與協作,更適合目前國內,乃至全球的手機製造成本要求,明基的戰略轉變正印證了這一點。
發佈時間:2007.09.25 10:49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為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的手機代工廠之一,台灣明基旗下手機製造業務竟也要交給別人OEM,不免讓人感慨萬千。自收購西門子移動電話部門以來,明基移動電話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早前盛傳總部位於台灣的明基公司已經與富士康和捷普科技公司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手機製造外包事項的談判。
明基方面一度否認傳聞,並公告稱出售傳聞是媒體的“自行臆測”。但暗涌已久的外包傳聞終於變成了事實───明基公司中國台灣區總經理洪漢青日前首度承認,明基計劃將其部分手機生產業務外包給手機代工商,而明基首款由代工商製造的新型手機將於今年年底上市。明基手機製造轉移,顯現出中國低成本手機製造企業崛起的現實。
恢復盈利困難借代工緩慢“止血”
據洪漢青介紹,明基首款由代工商製造的新型手機將在今年年底上市。“明基將首先從入門級型號開始外包給代工商,隨後再將範圍擴大至其他型號。明基未來的手機產品將分為T(典雅風格),E(金屬風格),M(運動風格),S(時尚風格),以及C(大眾化風格)等五個系列。”據消息人士透露,奇美通訊(CMCS)和廣達電腦(QuantaComputer)極有機會獲得明基手機的首批代工訂單。
本月初,明基正式從母公司佳世達(Qisda)中分拆出來。9月19日明基推出了三款自有品牌手機,這幾款機型仍然由其母公司佳世達負責製造。據洪漢青估計,明基手機9月份在台灣的銷售量將超過3萬部,其市場份額可達4%。他還表示,明基的目標是在2008年時,將其在台灣的月銷售量提高至5萬部。屆時,明基在台灣手機市場的年度總出貨量將可達到60萬部,同時獲得8%-9%的市場份額,不過這個數字與中國大陸的知名手機製造商相比顯得很不起眼。“60萬台對於一些出貨量靠前的國產手機而言,僅僅是一個季度量。”塞迪顧問一位電子消費品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明基現在主要考慮的,應該是如何盈利的問題。
業內觀點認為,因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主要競爭對手已加大競爭力度,明基移動要恢復盈利非常困難,這直接拖累明基全球整體業績的表現。持續疲弱、虧損是導致明基選擇外包手機製造業務的原因。
新軍不斷涌入低成本製造提供後盾
今年以來,以富士康、奇美、廣達為代表的台灣專業電子產品OEM、ODM企業在成本上已經凸顯出壓倒手機品牌企業的趨勢,特別是品牌企業在銷售、研發等環節遇到瓶頸,從而“拖累”製造環節時,這些可提供低成本代工服務的企業成為手機品牌的“救命稻草”。事實上國內許多手機新興品牌也通過這種方法壓低成本,而他們所依附的也是一些低成本代工商。
8月15日,發改委發佈資訊,有4家企業獲得GSM手機牌照,包括郴州高斯貝爾數位、深圳匯訊通訊、深圳市寶捷訊電子、中寶移動,這是發改委今年來第3次大規模發放手機牌照。據統計,上述4家手機新軍產能合共達570萬部。至此,國內手機生產廠商數已經迫近90家。
信產部綜合規劃司司長莫瑋此前曾稱,國內手機產能已嚴重超過需求。截至5月,經過核準的手機生產企業年產能達5億部,但國內年需求量僅約6000萬到1億部,至少超過需求量的4倍。
明基作為手機行業中資格較老的企業,已然在生產上“萌生退意”,為何仍然有大量的國內民營企業希望進入手機戰圈?有手機新軍負責人稱,他們有自己的生產線,但只開一半,另一半交給代工廠生產。“隨著上游零部件價格的浮動,我們不斷調整自行生產和代工生產的比例,已達到成本的最優化。”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事實上目前很多新入市場的企業都採用此方式,避開了完全自行生產的庫存風險和成本風險,所以依然“有利可圖”。
記者則從深圳、東莞等地了解到,隨著手機行業門檻的不斷降低,不少過去俗稱“山寨廠”的MP3製造企業大量進入手機製造行業。“上游MTK等方案商的產品更趨穩定和成熟,所以即便是小廠,拼裝出來的產品品質也不差。”上述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其中很多都是黑手機的生產商。手機新軍不斷涌入市場,黑手機屢禁不止,都與手機製造成本不斷降低有直接關係。
家族共用渠道造就低成本新概念
“我們的生產線中,有兩條是沒有全力運作的,主要用做售後服務,部分新品的生產交給合作夥伴生產。”僑興電信董事長吳志忠曾向記者介紹過類似的生產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僑興電信背後係國內最大的手機家族,旗下共7張手機牌照,包括僑興、 CECT、天時達、松訊達、中天和剛剛獲牌的寶捷訊。家族企業背景也為採購、生產等環節提供了一定的支援作用。
據了解,目前僑興集團董事長吳瑞林的兩個兒子吳志陽和吳志忠分別運作CECT、僑興品牌,天時達集團董事長蔡清楚(吳瑞林的兄弟)的兒子吳裕偉、吳裕揭等則運作松訊達品牌,再加上深圳中天董事長黃朝暉的中天手機和黃子良的寶捷訊手機,吳氏家族的第二代已成為活躍在國內手機行業第一線的中堅分子。寶捷訊董事長黃子良曾毫不避諱地表示自己來自中國最大的“手機家族”,並指出家族企業間的資源互補對成本有一定的幫助。
目前國內手機行業的現狀是門檻非常低,不少渠道商在資產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後,通過購買方案等方式可輕鬆進入手機製造行業。寶捷訊副總裁湯曉紅坦承,由於較深的家族關係,大家在採購、渠道方面可最大限度減小成本,這是其他廠商所沒有的優勢。
“明基手機轉向代工並不是壞事,畢竟能一定程度‘止血’。”分析師認為,國內手機製造,特別是一些家族企業之間採購、生產、銷售的互通與協作,更適合目前國內,乃至全球的手機製造成本要求,明基的戰略轉變正印證了這一點。
外國分析師看中國黑手機市場
外國分析師看中國黑手機市場
上網時間 : 2007年09月25日
中國的手機市場一片繁榮景象,實際上卻是一個充斥著被非法銷售的名牌手機,而且仿製品在一夜之間就能大規模湧現的灰色地帶。從行業數據可以看出,要區分一部手機是黑貨、灰色產品還是十足的假貨,難度越來越大。
但克隆版iPhone在中國的飛速發展,則讓人認識到了它的黑色市場是如何形成,而假冒品市場又是如何輕鬆地炮製出假冒名牌的。這個問題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芯片方案的日益氾濫,設計公司在開發這些芯片時就是別有用心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手機開發人員的入行門檻。
當看到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的芯片出現在iPhone的中國克隆版上時,該公司移動和個人業務部門銷售和營銷副總裁Gerard Cronin得出了上述的結論。他指出:「像NXP這樣的系統方案提供商,在不斷努力幫助客戶減少在手機電子和軟件開發方面的設計工作,以便我們的合法客戶能夠快速開始生產。」
但是,並不是只有合法客戶才能擁有這些芯片。Cronin表示:「儘管半導體公司知道非法手機廠家的存在,但這些黑廠商還是可以偷偷地製造手機,直到半導體公司購買了黑手機之後才會被制止。」
移動的靶子
每個人都認為中國的手機市場在飛速發展,但至於它現在到底已經發展到多大,則幾乎沒有一致意見。
研究亞洲電信市場的BDA公司預測指出,中國的手機市場銷量將從2006年的1.379億部,增長到2011年的2.55億部。 iSuppli的分析人員預測的2011年銷量則更適度一些,為1.58億部,高於今年的1.2億部。而Gartner公司則在2007年7月的報導指出,中國手機市場銷量將在2007年達到1.7億部,2003-2007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30%,而2007-2011年則將以18.8%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
由於對中國的黑市定義不同,這些預測相差也非常之大。實際上,確實有些市場分析人員根本沒有將黑市的銷售數字計算在內。
BDA則明確指出,它的數據包括了黑手機的銷售數量,但沒有將二手購買或被盜手機數量計算在內。
中國的手機黑市分為多個層級。其中有一層是從香港和其它發達市場走私品牌手機到大陸,然後通過非法渠道銷售。還有一種是被BDA稱為「小品牌」的手機,沒有合法的入網證書。第三類則包括了翻新機和假冒產品,一般是在外來電子主板上價格新外殼。
iSuppli分析師Tina Tang把翻新機/假冒品手機稱為「灰色市場」-「消費者在大街上買來PCB板和外殼,然後自己組裝。」
算上各個層級的灰色市場,BDA估計2006年中國的非法手機市場銷量達到了2000萬部,在整個中國手機銷量的15%。而iSuppli預測的數字則更高一些:2007年灰色市場銷量將達到6000萬部。
China Outlook Consulting公司預測的數字則更高。在去年12月發佈的一項報告中,COC分析師表示,2005年中國整個手機市場中,黑市產品佔了1/3,而從中國手機市場持續的市場需求、最新的功能和低廉的價格來看,今年這一比例將達到45%。COC指出,國際供應商和分銷商在考慮這些市場上商機時必須格外謹慎,並認識到和這些非法廠商合作的巨大風險。
BDA認為,黑市在整個市場中的份額正在區域平穩,但其內部則在不斷變化。隨著越來越多的當地OEM開始具備開發自己品牌手機的能力,翻新機和假冒品的比例在下降,而走私手機和小品牌手機的比例則在上升。
BDA指出,深圳是黑市手機的一個溫床,因為它「毗鄰香港,而且是一個成熟的手機製造基地」。
據BDA表示,深圳一個有30名僱員的一般廠家,每月都能生產出5萬部手機,每年能夠生產12個型號。它們一般是從設計公司那裡購買PCB 板設計,然後自己完成機械和工業設計。它們既生產沒有入網證書的小品牌手機,也會借別人的執照來生產大品牌手機。這種廠家一般通過分銷商來提供售後服務。
克隆版iPhone孤立無援
中電通信(CEC Telecom)的Q130是一款仿冒蘋果iPhone的手機,最近成為了Semiconductor Insights公司拆解分析的對象,但並沒有被納入黑市手機的範疇,而是被看作是一個本土的OEM產品。BDA分析師Flora Wu表示,中電通信是中國的「一個大品牌」,iSuppli公司的Teng對此也表示同意。
但Q130沒有在黑市上賣,並不意味著它的開發商就沒有侵犯蘋果的知識產權。
本土開發商光明正大地銷售流行品牌手機的仿製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ABI Research公司亞太區副總裁Jake Saunders表示,成為OEM廠家仿製對象的不只是蘋果的產品,大部分國際知名品牌,包括諾基亞最新的N9,都成了這些OEM廠家的獵物。
仿製者會採取和品牌手機類似的一個外形,使用同樣的引擎或者類似的硬件,並添加一個模仿原版手機的上蓋。儘管Semiconductor Insights的拆解分析認為這些克隆品很接近原版手機,但Saunders卻表示它們在實用性和功能上根本無法和品牌手機相媲美。
iSuppli公司的Teng也加入了有關仿冒品是否威脅甚至超越iPhone的討論。她表示:「仿冒品沒有多點觸摸屏和Wi-Fi連接功能。中國的OEM希望他們的投入能夠獲得更多回報。增加一個多點觸摸屏成本不低,但成效又不會高出很多。第二,Wi-Fi網絡目前還是很昂貴的。而據所知,由於政府的要求,當帶有Wi-Fi功能的手機被銷售到中國時,必須將此功能屏蔽掉。」
成本很顯然是仿冒者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NXP的Cronin指出:「芯片組提供的表面、設計和功能是很容易複製的。但是要在克隆版手機上複製同樣的功能,仿冒者所花的錢會和品牌OEM花的一樣甚至更多。」
Cronin表示:「這是因為他們是從同一個來源購買芯片、LCD、相機傳感器和內存的 - 而這些東西都造價不菲。他們可以使用一些低質量的元器件,但他們無法像大品牌公司一樣討價還價。這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即仿製品到底是個什麼定位」
如何補救?
iSuppli公司的Teng表示,只有中國政府能夠阻止中國的灰色市場。但OEM也有得選擇。
Teng建議要消除「地域歧視」 - 即在中國生產流行的手機型號,借此來阻礙中國的OEM廠商和灰色市場進行免費的「試營銷」。
第二,如果你無法打敗他們,那就與他們合作。手機廠商可以以他們在中國境外的流行型號為基礎,輕鬆製造出面向中國手機市場的低成本低級別手機。
上網時間 : 2007年09月25日
中國的手機市場一片繁榮景象,實際上卻是一個充斥著被非法銷售的名牌手機,而且仿製品在一夜之間就能大規模湧現的灰色地帶。從行業數據可以看出,要區分一部手機是黑貨、灰色產品還是十足的假貨,難度越來越大。
但克隆版iPhone在中國的飛速發展,則讓人認識到了它的黑色市場是如何形成,而假冒品市場又是如何輕鬆地炮製出假冒名牌的。這個問題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芯片方案的日益氾濫,設計公司在開發這些芯片時就是別有用心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手機開發人員的入行門檻。
當看到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的芯片出現在iPhone的中國克隆版上時,該公司移動和個人業務部門銷售和營銷副總裁Gerard Cronin得出了上述的結論。他指出:「像NXP這樣的系統方案提供商,在不斷努力幫助客戶減少在手機電子和軟件開發方面的設計工作,以便我們的合法客戶能夠快速開始生產。」
但是,並不是只有合法客戶才能擁有這些芯片。Cronin表示:「儘管半導體公司知道非法手機廠家的存在,但這些黑廠商還是可以偷偷地製造手機,直到半導體公司購買了黑手機之後才會被制止。」
移動的靶子
每個人都認為中國的手機市場在飛速發展,但至於它現在到底已經發展到多大,則幾乎沒有一致意見。
研究亞洲電信市場的BDA公司預測指出,中國的手機市場銷量將從2006年的1.379億部,增長到2011年的2.55億部。 iSuppli的分析人員預測的2011年銷量則更適度一些,為1.58億部,高於今年的1.2億部。而Gartner公司則在2007年7月的報導指出,中國手機市場銷量將在2007年達到1.7億部,2003-2007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30%,而2007-2011年則將以18.8%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
由於對中國的黑市定義不同,這些預測相差也非常之大。實際上,確實有些市場分析人員根本沒有將黑市的銷售數字計算在內。
BDA則明確指出,它的數據包括了黑手機的銷售數量,但沒有將二手購買或被盜手機數量計算在內。
中國的手機黑市分為多個層級。其中有一層是從香港和其它發達市場走私品牌手機到大陸,然後通過非法渠道銷售。還有一種是被BDA稱為「小品牌」的手機,沒有合法的入網證書。第三類則包括了翻新機和假冒產品,一般是在外來電子主板上價格新外殼。
iSuppli分析師Tina Tang把翻新機/假冒品手機稱為「灰色市場」-「消費者在大街上買來PCB板和外殼,然後自己組裝。」
算上各個層級的灰色市場,BDA估計2006年中國的非法手機市場銷量達到了2000萬部,在整個中國手機銷量的15%。而iSuppli預測的數字則更高一些:2007年灰色市場銷量將達到6000萬部。
China Outlook Consulting公司預測的數字則更高。在去年12月發佈的一項報告中,COC分析師表示,2005年中國整個手機市場中,黑市產品佔了1/3,而從中國手機市場持續的市場需求、最新的功能和低廉的價格來看,今年這一比例將達到45%。COC指出,國際供應商和分銷商在考慮這些市場上商機時必須格外謹慎,並認識到和這些非法廠商合作的巨大風險。
BDA認為,黑市在整個市場中的份額正在區域平穩,但其內部則在不斷變化。隨著越來越多的當地OEM開始具備開發自己品牌手機的能力,翻新機和假冒品的比例在下降,而走私手機和小品牌手機的比例則在上升。
BDA指出,深圳是黑市手機的一個溫床,因為它「毗鄰香港,而且是一個成熟的手機製造基地」。
據BDA表示,深圳一個有30名僱員的一般廠家,每月都能生產出5萬部手機,每年能夠生產12個型號。它們一般是從設計公司那裡購買PCB 板設計,然後自己完成機械和工業設計。它們既生產沒有入網證書的小品牌手機,也會借別人的執照來生產大品牌手機。這種廠家一般通過分銷商來提供售後服務。
克隆版iPhone孤立無援
中電通信(CEC Telecom)的Q130是一款仿冒蘋果iPhone的手機,最近成為了Semiconductor Insights公司拆解分析的對象,但並沒有被納入黑市手機的範疇,而是被看作是一個本土的OEM產品。BDA分析師Flora Wu表示,中電通信是中國的「一個大品牌」,iSuppli公司的Teng對此也表示同意。
但Q130沒有在黑市上賣,並不意味著它的開發商就沒有侵犯蘋果的知識產權。
本土開發商光明正大地銷售流行品牌手機的仿製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ABI Research公司亞太區副總裁Jake Saunders表示,成為OEM廠家仿製對象的不只是蘋果的產品,大部分國際知名品牌,包括諾基亞最新的N9,都成了這些OEM廠家的獵物。
仿製者會採取和品牌手機類似的一個外形,使用同樣的引擎或者類似的硬件,並添加一個模仿原版手機的上蓋。儘管Semiconductor Insights的拆解分析認為這些克隆品很接近原版手機,但Saunders卻表示它們在實用性和功能上根本無法和品牌手機相媲美。
iSuppli公司的Teng也加入了有關仿冒品是否威脅甚至超越iPhone的討論。她表示:「仿冒品沒有多點觸摸屏和Wi-Fi連接功能。中國的OEM希望他們的投入能夠獲得更多回報。增加一個多點觸摸屏成本不低,但成效又不會高出很多。第二,Wi-Fi網絡目前還是很昂貴的。而據所知,由於政府的要求,當帶有Wi-Fi功能的手機被銷售到中國時,必須將此功能屏蔽掉。」
成本很顯然是仿冒者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NXP的Cronin指出:「芯片組提供的表面、設計和功能是很容易複製的。但是要在克隆版手機上複製同樣的功能,仿冒者所花的錢會和品牌OEM花的一樣甚至更多。」
Cronin表示:「這是因為他們是從同一個來源購買芯片、LCD、相機傳感器和內存的 - 而這些東西都造價不菲。他們可以使用一些低質量的元器件,但他們無法像大品牌公司一樣討價還價。這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即仿製品到底是個什麼定位」
如何補救?
iSuppli公司的Teng表示,只有中國政府能夠阻止中國的灰色市場。但OEM也有得選擇。
Teng建議要消除「地域歧視」 - 即在中國生產流行的手機型號,借此來阻礙中國的OEM廠商和灰色市場進行免費的「試營銷」。
第二,如果你無法打敗他們,那就與他們合作。手機廠商可以以他們在中國境外的流行型號為基礎,輕鬆製造出面向中國手機市場的低成本低級別手機。
星期四, 9月 20, 2007
加碼手持裝置 英特爾推下一代MID平台
加碼手持裝置 英特爾推下一代MID平台
記者曠文溱/舊金山報導 20/09/2007
英特爾在今(19)日IDF大會上展示可能會在2009年面市的第二代行動網路裝置原型機。
隨著IDF進入第二天議程,英特爾再度勾勒在2006年即展開的超級行動電腦計畫。英特爾超級行動事業群資深副總裁及總經理Anand Chandrasekher表示,第二代行動網路裝置(MID, Mobile Internet Device)平台(代號為Menlow)預計在明(08)年上半年推出;緊接在後的是Moorestown平台。
Moorestown由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 SOC)及通訊集線器(Communications Hub)組成。SOC將處理器、繪圖、視訊及記憶體控制器整合至單一晶片之內,並結合45奈米製程技術。通訊集線器提供儲存輸入輸出(I/O)功能、各項功能及無線網路整合,而且此架構能夠以超低電力運作。Chandrasekher宣佈以Moorestown為基礎的MID平台的待機耗電量將比 Menlow平台再低10倍。
不過Chandrasekher未透露Moorestown的待機時間和確切發表時程。但是根據外電報導,Moorestown續航時間比一般的超級移動電腦長長達24小時。Moorestown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發佈。此外,Moorestown的體積也會比一般的MID小上四分之一。
此外,根據英特爾之前的預估,2008年MID的價格即可望下滑至500美金。至於Moorestown裝置的成本是否會再度下探,Chandrasekher表示目前尚無法預估。
英特爾今日也同步展示了由宏碁、明基、仁寶、Elektrobit、英業達及廣達所設計、可運作的Menlow原型產品(working prototypes)。該公司表示Menlow平台將支援WiMAX和Wi-Fi技術,至於GPS、3G、藍牙等其他技術,則由製造商決定是否添加支援模組。
MID的前身即為超級行動電腦(UMPC, Ultra-mobile PC)。英特爾在2006年開始提出此概念,在筆記型電腦和行動電話之間再闢出一塊新市場。不過由於UMPC採用的是低效能、續航力不佳的Dothan ULV處理器,加上售價高達1千美金左右,因此市場迴響不佳。
不過英特爾畢竟不是省油的燈,該公司在今年春季北京IDF上,宣佈推出名為Ultra Mobile Platform 2007的平台(代號為McCaslin),。包括了英特爾A100、A110處理器(代號為Steeley)、945GU Express晶片組、ICH7 I/O Controller Hub。除了支援微軟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外,也包括紅旗(Red flag)、Ubuntu Linux。
英特爾指出,McCaslin的耗電量比現行UMPC大幅減少。電池續航力可由2到3小時大幅提升至4到5小時。
該公司也首度提出了MID概念,表示和UMPC相較,前者強調的是無時無刻的連網經驗。
「WiMAX將是MID的靈魂,」Chandrasekher說,「2002年Centrino推出前,英特爾說要讓筆記型電腦的成長不再受限(unleash the notebook growth),現在英特爾要說讓網路經驗沒有拘束(unleash the internet experience)。」
面對之前Gartner對於MID的軟體相容性不足的批評,英特爾也在今日做出回應。該公司找上了Adobe為其站台,宣佈Adobe AIR在未來將同時推出支援PC和MID平台的Windows與Linux作業系統版本。
「在過去,通常在行動裝置上執行的應用程式,腳步會比PC版本慢上兩年,」Chandrasekher說。
記者曠文溱/舊金山報導 20/09/2007
英特爾在今(19)日IDF大會上展示可能會在2009年面市的第二代行動網路裝置原型機。
隨著IDF進入第二天議程,英特爾再度勾勒在2006年即展開的超級行動電腦計畫。英特爾超級行動事業群資深副總裁及總經理Anand Chandrasekher表示,第二代行動網路裝置(MID, Mobile Internet Device)平台(代號為Menlow)預計在明(08)年上半年推出;緊接在後的是Moorestown平台。
Moorestown由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 SOC)及通訊集線器(Communications Hub)組成。SOC將處理器、繪圖、視訊及記憶體控制器整合至單一晶片之內,並結合45奈米製程技術。通訊集線器提供儲存輸入輸出(I/O)功能、各項功能及無線網路整合,而且此架構能夠以超低電力運作。Chandrasekher宣佈以Moorestown為基礎的MID平台的待機耗電量將比 Menlow平台再低10倍。
不過Chandrasekher未透露Moorestown的待機時間和確切發表時程。但是根據外電報導,Moorestown續航時間比一般的超級移動電腦長長達24小時。Moorestown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發佈。此外,Moorestown的體積也會比一般的MID小上四分之一。
此外,根據英特爾之前的預估,2008年MID的價格即可望下滑至500美金。至於Moorestown裝置的成本是否會再度下探,Chandrasekher表示目前尚無法預估。
英特爾今日也同步展示了由宏碁、明基、仁寶、Elektrobit、英業達及廣達所設計、可運作的Menlow原型產品(working prototypes)。該公司表示Menlow平台將支援WiMAX和Wi-Fi技術,至於GPS、3G、藍牙等其他技術,則由製造商決定是否添加支援模組。
MID的前身即為超級行動電腦(UMPC, Ultra-mobile PC)。英特爾在2006年開始提出此概念,在筆記型電腦和行動電話之間再闢出一塊新市場。不過由於UMPC採用的是低效能、續航力不佳的Dothan ULV處理器,加上售價高達1千美金左右,因此市場迴響不佳。
不過英特爾畢竟不是省油的燈,該公司在今年春季北京IDF上,宣佈推出名為Ultra Mobile Platform 2007的平台(代號為McCaslin),。包括了英特爾A100、A110處理器(代號為Steeley)、945GU Express晶片組、ICH7 I/O Controller Hub。除了支援微軟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外,也包括紅旗(Red flag)、Ubuntu Linux。
英特爾指出,McCaslin的耗電量比現行UMPC大幅減少。電池續航力可由2到3小時大幅提升至4到5小時。
該公司也首度提出了MID概念,表示和UMPC相較,前者強調的是無時無刻的連網經驗。
「WiMAX將是MID的靈魂,」Chandrasekher說,「2002年Centrino推出前,英特爾說要讓筆記型電腦的成長不再受限(unleash the notebook growth),現在英特爾要說讓網路經驗沒有拘束(unleash the internet experience)。」
面對之前Gartner對於MID的軟體相容性不足的批評,英特爾也在今日做出回應。該公司找上了Adobe為其站台,宣佈Adobe AIR在未來將同時推出支援PC和MID平台的Windows與Linux作業系統版本。
「在過去,通常在行動裝置上執行的應用程式,腳步會比PC版本慢上兩年,」Chandrasekher說。
星期五, 9月 14, 2007
高通晶片手機 在美解禁
高通晶片手機 在美解禁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彭博資訊、美聯社十三日電】
2007.09.14 03:24 am
美國法院裁定暫緩執行一項禁令,讓使用高通公司(Qualcomm)晶片的新款手機,依舊可以進入美國市場銷售,為三星與樂金(LG)兩家亞洲手機大廠解套。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12日在華盛頓裁定,接受兩家美國電信商與五家手機製造廠的申訴,暫緩執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一項禁止進口高通晶片手機的裁決。
這項裁決使三星、樂金、摩托羅拉、京瓷(Kyocera)、三洋(Sanyo)五家手機廠,可以繼續在美國推出使用高通晶片的新款手機,AT&T與美國T-Mobile兩家電信商可以繼續採購。
涉入爭議的高通晶片,應用於可高速上網的高階手機。博通認為,高通的這些晶片,侵犯博通(Broadcom)的省電專利技術。七家廠商的論點則是,博通控告對象是高通,ITC沒有權限禁止高通以外的廠商進口產品。
ITC在6月提出這項禁令,美國白宮8月時拒絕撤銷,上訴法院12日的裁決出乎意料之外。法官表示,ITC是否有權禁止高通以外的廠商進口手機,顯有疑義。
以銷售額論,高通是全球第二大手機晶片製造廠,僅次於德儀(TI)。據先前估計,這項禁運最多可能影響美國25%的手機銷售。
另一主要行動電信商Sprint-Nextel並未參與這次的上訴,該公司銷售的手機採用替代技術,宣稱可繞過博通的專利。Verizon無線公司則是在7月與博通簽訂授權協議,避免遭禁令波及。
【2007/09/1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彭博資訊、美聯社十三日電】
2007.09.14 03:24 am
美國法院裁定暫緩執行一項禁令,讓使用高通公司(Qualcomm)晶片的新款手機,依舊可以進入美國市場銷售,為三星與樂金(LG)兩家亞洲手機大廠解套。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12日在華盛頓裁定,接受兩家美國電信商與五家手機製造廠的申訴,暫緩執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一項禁止進口高通晶片手機的裁決。
這項裁決使三星、樂金、摩托羅拉、京瓷(Kyocera)、三洋(Sanyo)五家手機廠,可以繼續在美國推出使用高通晶片的新款手機,AT&T與美國T-Mobile兩家電信商可以繼續採購。
涉入爭議的高通晶片,應用於可高速上網的高階手機。博通認為,高通的這些晶片,侵犯博通(Broadcom)的省電專利技術。七家廠商的論點則是,博通控告對象是高通,ITC沒有權限禁止高通以外的廠商進口產品。
ITC在6月提出這項禁令,美國白宮8月時拒絕撤銷,上訴法院12日的裁決出乎意料之外。法官表示,ITC是否有權禁止高通以外的廠商進口手機,顯有疑義。
以銷售額論,高通是全球第二大手機晶片製造廠,僅次於德儀(TI)。據先前估計,這項禁運最多可能影響美國25%的手機銷售。
另一主要行動電信商Sprint-Nextel並未參與這次的上訴,該公司銷售的手機採用替代技術,宣稱可繞過博通的專利。Verizon無線公司則是在7月與博通簽訂授權協議,避免遭禁令波及。
【2007/09/14 經濟日報】
星期三, 9月 12, 2007
台廠GPS PDA手機掀狂潮 國際大廠卻冷淡
台廠GPS PDA手機掀狂潮 國際大廠卻冷淡
宏達電、倚天、神達及集嘉全員到齊 腳步領先國際大廠
隨著第4季手機市場旺季將屆,近期台灣手機品牌業者爭相推出內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功能PDA手 機,包括宏達電、神達、倚天與集嘉都將在9月推出新款產品,相較於台廠積極推出GPS PDA手機,國際手機大廠反倒不太熱衷,目前僅有諾基亞(Nokia)開始強力擁抱GPS,並推出N95及6110 Navigator機種,其他如摩托羅拉(Motorola)與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都是以智慧型手機搭配外接GPS接收器,尚未對GPS PDA手機有所著墨,台廠腳步反倒領先不少。
台手機業者 表示,自2006年上半起,國產手機品牌便相繼加入GPS PDA手機戰局,包括神達、倚天、宏達電、華碩、集嘉與英華達均已推出產品,而為迎接即將來臨的2007年第4季旺季需求,包括宏達電、神達、倚天與集嘉 都選擇在9月率先於台灣市場推出新機,同時亦會在國際市場問世,使得全球GPS PDA手機市場格外熱鬧。
其中,宏達電繼2006年第4季推出P3300(內部代號Artemis),又打造新一代GPS PDA手機TyTN II,採側滑蓋鍵盤設計,不僅支援3.5G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亦採用HTC Touch的TouchFLO操作介面;倚天則將推出首款3.5G手機X800;至於神達與集嘉分別推出A702及i350應戰,全部採用微軟(Microsoft)Windows Mobile 6作業系統。
台 手機廠表示,儘管GPS與PDA手機匯流趨勢已確立,但基於產品整合技術、營運模式及消費者使用行為等考量,目前國際手機大廠中僅有諾基亞開始投入GPS 手機,至於GPS大廠中亦僅有神達推出GPS手機,其他廠商都還處於觀望階段;反觀台手機廠部分因自行掌握GPS技術,或為訴求產品差異化,在GPS PDA手機領域幾乎全數到齊,形成與國際手機大廠迥異局面。
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專注於PDA及智慧型手機大廠如惠普(HP),已在GPS及PDA手機領域深耕多時,O2與i-mate亦都將投入戰局,業界甚至傳出GPS雙雄TomTom與Garmin有意推出自家GPS PDA手機,這些廠商未來都將成為台廠在GPS PDA手機頭號勁敵。
宏達電、倚天、神達及集嘉全員到齊 腳步領先國際大廠
隨著第4季手機市場旺季將屆,近期台灣手機品牌業者爭相推出內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功能PDA手 機,包括宏達電、神達、倚天與集嘉都將在9月推出新款產品,相較於台廠積極推出GPS PDA手機,國際手機大廠反倒不太熱衷,目前僅有諾基亞(Nokia)開始強力擁抱GPS,並推出N95及6110 Navigator機種,其他如摩托羅拉(Motorola)與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都是以智慧型手機搭配外接GPS接收器,尚未對GPS PDA手機有所著墨,台廠腳步反倒領先不少。
台手機業者 表示,自2006年上半起,國產手機品牌便相繼加入GPS PDA手機戰局,包括神達、倚天、宏達電、華碩、集嘉與英華達均已推出產品,而為迎接即將來臨的2007年第4季旺季需求,包括宏達電、神達、倚天與集嘉 都選擇在9月率先於台灣市場推出新機,同時亦會在國際市場問世,使得全球GPS PDA手機市場格外熱鬧。
其中,宏達電繼2006年第4季推出P3300(內部代號Artemis),又打造新一代GPS PDA手機TyTN II,採側滑蓋鍵盤設計,不僅支援3.5G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亦採用HTC Touch的TouchFLO操作介面;倚天則將推出首款3.5G手機X800;至於神達與集嘉分別推出A702及i350應戰,全部採用微軟(Microsoft)Windows Mobile 6作業系統。
台 手機廠表示,儘管GPS與PDA手機匯流趨勢已確立,但基於產品整合技術、營運模式及消費者使用行為等考量,目前國際手機大廠中僅有諾基亞開始投入GPS 手機,至於GPS大廠中亦僅有神達推出GPS手機,其他廠商都還處於觀望階段;反觀台手機廠部分因自行掌握GPS技術,或為訴求產品差異化,在GPS PDA手機領域幾乎全數到齊,形成與國際手機大廠迥異局面。
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專注於PDA及智慧型手機大廠如惠普(HP),已在GPS及PDA手機領域深耕多時,O2與i-mate亦都將投入戰局,業界甚至傳出GPS雙雄TomTom與Garmin有意推出自家GPS PDA手機,這些廠商未來都將成為台廠在GPS PDA手機頭號勁敵。

印度未來五年手機生產 成長逾28%
印度未來五年手機生產 成長逾28%
印度手機生產數量三級跳。根據市場調查機構顧能(Gartner)預測,二○一一年印度手機生產量將超過一億支,較去年僅三千一百萬支、成長二.四五倍,複合成長率亦超過二八%,屆時產值將達一百三十六億美元,不過顧能也強調,印度缺乏電子零組件產業,是發展具出口競爭力手機組裝產業的致命點。
隨著印度在未來五年內將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手機市場,在印度生產手機數量也快速上升。顧能表示,印度政府鼓勵IT與通訊產業業者在當地生產、製造,二○○六年在印度生產手機僅三千一百萬支,預估在二○一一年,在印度生產的手機將成長至一.○七億支,五年複合成長率高達二八.三%。隨著生產量上揚,印度的手機組裝產值也將由去年的四十九億美元,上升至二○一一年一百三十六億美元,五年複合成長率也達二六.六%。
目前已在印度生產的手機業者,以全球前五大品牌為主,印度本土手機業者所佔比例極低,而且印度本土手機業者生產的機種也僅以中低價產品為主。不過顧能預期,不論是印度本土手機業者或是外商品牌,加入印度市場的家數將會越來越多,而大多數新進業者都將仰賴已在印度設廠的EMS業者,為其代工手機,以達到快速進入市場的效果,估計至二○一一年,印度當地生產的手機將有接近四成,都是由EMS業者所製造。
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EMS業者在中國生產的手機,超過五成都以出口至歐洲、美國與鄰近的亞洲國家為主,顧能表示,在印度生產的手機也將走向這個方向,未來五年內估計將有三成在印度的手機,將出口至非洲、中東與南亞國家,機種也同樣以印度內需市場大宗的低價產品為主。
不過相對於中國在各項電子產品都已經發展出完整的上下游產業供應鏈,顧能也強調,印度發展手機製造產業最不利之處,仍是缺乏成熟的零組件產業,目前在印度製造手機所需的各項零組件以進口為主,當地能提供的品項極少,這種狀況在現階段印度內需市場高速成長下,還看不到什麼壓力,若印度有意長期發展具有出口競爭力的手機製造產業,建立完整的零組件產業將是必要關鍵。
印度手機生產數量三級跳。根據市場調查機構顧能(Gartner)預測,二○一一年印度手機生產量將超過一億支,較去年僅三千一百萬支、成長二.四五倍,複合成長率亦超過二八%,屆時產值將達一百三十六億美元,不過顧能也強調,印度缺乏電子零組件產業,是發展具出口競爭力手機組裝產業的致命點。
隨著印度在未來五年內將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手機市場,在印度生產手機數量也快速上升。顧能表示,印度政府鼓勵IT與通訊產業業者在當地生產、製造,二○○六年在印度生產手機僅三千一百萬支,預估在二○一一年,在印度生產的手機將成長至一.○七億支,五年複合成長率高達二八.三%。隨著生產量上揚,印度的手機組裝產值也將由去年的四十九億美元,上升至二○一一年一百三十六億美元,五年複合成長率也達二六.六%。
目前已在印度生產的手機業者,以全球前五大品牌為主,印度本土手機業者所佔比例極低,而且印度本土手機業者生產的機種也僅以中低價產品為主。不過顧能預期,不論是印度本土手機業者或是外商品牌,加入印度市場的家數將會越來越多,而大多數新進業者都將仰賴已在印度設廠的EMS業者,為其代工手機,以達到快速進入市場的效果,估計至二○一一年,印度當地生產的手機將有接近四成,都是由EMS業者所製造。
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EMS業者在中國生產的手機,超過五成都以出口至歐洲、美國與鄰近的亞洲國家為主,顧能表示,在印度生產的手機也將走向這個方向,未來五年內估計將有三成在印度的手機,將出口至非洲、中東與南亞國家,機種也同樣以印度內需市場大宗的低價產品為主。
不過相對於中國在各項電子產品都已經發展出完整的上下游產業供應鏈,顧能也強調,印度發展手機製造產業最不利之處,仍是缺乏成熟的零組件產業,目前在印度製造手機所需的各項零組件以進口為主,當地能提供的品項極少,這種狀況在現階段印度內需市場高速成長下,還看不到什麼壓力,若印度有意長期發展具有出口競爭力的手機製造產業,建立完整的零組件產業將是必要關鍵。
聯發科手機晶片追過飛思卡爾 居全球第2
聯發科手機晶片追過飛思卡爾 居全球第2
市佔率一口氣跳升至13~15% 大陸扮演重要灘頭堡
受惠於大陸內需手機市場成長加速及大陸外銷手機量加大,聯發科第3季手機晶片出貨量挑戰4,500萬~5,000萬顆水準,可望擠下飛思卡爾(Freescale),躍居全球第2大手機晶片供應商。此外,由於第4季手機晶片訂單能見度持續看好,聯發科2007年手機晶片出貨目標上調至1.3億~1.5億顆水準,若以全球1年約10億支手機需求量估算,聯發科2007年市佔率一口氣從2006年5%跳升至13~15%。
相較於全球手機晶片供應商紛對第3季及2007年下半預估數字乏善可陳,聯發科卻不斷調高手機晶片出貨目標及業績貢獻度,凸顯聯發科在手機晶片產品線市場策略,確實較其他競爭對手優越,尤其第3季手機晶片出貨量可望挑戰5,000萬顆水準,將正式超越飛思卡爾,成為全球第2大手機晶片供應商,然比起德儀(TI)單季逾1億顆出貨水準,仍有近1倍之遙。
聯發科手機晶片出貨量大增,主要歸功於大陸市場,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指出,以大陸1季GDP成長率都還在2位數情況看來,大陸內需手機市場成長速度確實有點驚人,加上大陸手機業者亦開始切入新興國家等外銷市場領域,讓大陸對手機晶片需求量明顯呈現倍增效果,對於布局大陸市場已久的聯發科來說,當然會產生相當正面效益,並直接反應在業績頻創新高的表現上。
此外,謝清江亦於10日宣布調高第3季營運目標,由原先成長15~20%上調到單季業績較第2季成長40~45%,初估第3季營收將挑戰新台幣255億~26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聯發科單季營收目標調升幅度之大,前所未見,謝清江對此表示,他也希望數字能很準,但是手機晶片產品線來自大陸及新興國家客戶需求太強,造成8月業績明顯暴衝。
而在聯發科宣布合併ADI手機晶片產品線、研發團隊及IP,積極搶攻一線手機品牌大廠訂單,並預期最快在1年內即可出現韓系手機大廠訂單加持後,聯發科左擁大陸內需、外銷市場,右抱一線手機品牌大廠的獨特營運策略,將挹注手機晶片出貨節節攀升,在聯發科手機晶片產品線持續往高成長、高單價及高市佔率的3高目標邁進下,可望穩坐全球手機晶片供應商前3大地位。
謝清江認為,展望未來由於全球手機產業仍持續有新技術(3G、3.5G、4G)及新應用(Wi-Fi、GPS、藍牙、TV)在推廣,因此,還算是一個「好」產業,面對未來全球手機晶片市場需求量仍可望維持一定成長力道,聯發科除持續深耕大陸內需及外銷市場,一線手機品牌大廠訂單、低價及超低價手機晶片訂單,亦將是日後布局重點,聯發科手機晶片出貨量後續成長機會仍高。
市佔率一口氣跳升至13~15% 大陸扮演重要灘頭堡
受惠於大陸內需手機市場成長加速及大陸外銷手機量加大,聯發科第3季手機晶片出貨量挑戰4,500萬~5,000萬顆水準,可望擠下飛思卡爾(Freescale),躍居全球第2大手機晶片供應商。此外,由於第4季手機晶片訂單能見度持續看好,聯發科2007年手機晶片出貨目標上調至1.3億~1.5億顆水準,若以全球1年約10億支手機需求量估算,聯發科2007年市佔率一口氣從2006年5%跳升至13~15%。
相較於全球手機晶片供應商紛對第3季及2007年下半預估數字乏善可陳,聯發科卻不斷調高手機晶片出貨目標及業績貢獻度,凸顯聯發科在手機晶片產品線市場策略,確實較其他競爭對手優越,尤其第3季手機晶片出貨量可望挑戰5,000萬顆水準,將正式超越飛思卡爾,成為全球第2大手機晶片供應商,然比起德儀(TI)單季逾1億顆出貨水準,仍有近1倍之遙。
聯發科手機晶片出貨量大增,主要歸功於大陸市場,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指出,以大陸1季GDP成長率都還在2位數情況看來,大陸內需手機市場成長速度確實有點驚人,加上大陸手機業者亦開始切入新興國家等外銷市場領域,讓大陸對手機晶片需求量明顯呈現倍增效果,對於布局大陸市場已久的聯發科來說,當然會產生相當正面效益,並直接反應在業績頻創新高的表現上。
此外,謝清江亦於10日宣布調高第3季營運目標,由原先成長15~20%上調到單季業績較第2季成長40~45%,初估第3季營收將挑戰新台幣255億~26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聯發科單季營收目標調升幅度之大,前所未見,謝清江對此表示,他也希望數字能很準,但是手機晶片產品線來自大陸及新興國家客戶需求太強,造成8月業績明顯暴衝。
而在聯發科宣布合併ADI手機晶片產品線、研發團隊及IP,積極搶攻一線手機品牌大廠訂單,並預期最快在1年內即可出現韓系手機大廠訂單加持後,聯發科左擁大陸內需、外銷市場,右抱一線手機品牌大廠的獨特營運策略,將挹注手機晶片出貨節節攀升,在聯發科手機晶片產品線持續往高成長、高單價及高市佔率的3高目標邁進下,可望穩坐全球手機晶片供應商前3大地位。
謝清江認為,展望未來由於全球手機產業仍持續有新技術(3G、3.5G、4G)及新應用(Wi-Fi、GPS、藍牙、TV)在推廣,因此,還算是一個「好」產業,面對未來全球手機晶片市場需求量仍可望維持一定成長力道,聯發科除持續深耕大陸內需及外銷市場,一線手機品牌大廠訂單、低價及超低價手機晶片訂單,亦將是日後布局重點,聯發科手機晶片出貨量後續成長機會仍高。

聯發科藉收購佈局3G 但在TD-SCDMA領域作為有限?
聯發科藉收購佈局3G 但在TD-SCDMA領域作為有限?
上網時間 : 2007年09月12日
聯發科(MediaTek,MTK)於10日宣佈,以現金約3.5億美元取得ADI旗下Othello和SoftFone手機晶片產品線相關的有形及無形資產以及團隊。對此有分析師表示,聯發科撿了一個“大便宜”,以很小的代價實現了從EDGE到3G的策略佈局。
根據《電子工程專輯》在中國大陸地區發行的姐妹刊《國際電子商情》記者潘九堂的報導指出,由於聯發科擁有技術、資金和熟悉中國當地市場的優勢,對推動中國自有3G標準TD-SCDMA產業化進程將產生積極影響。
不過,由於聯發科的Turn-key模式在TD領域暫不適用,原來ADI的大客戶、TD-SCDMA產業領導者中興通訊和展訊宣佈了策略合作,加上合作夥伴大唐內部的迷局,使得聯發科期在TD-SCDMA產業中的影響和作為有限,更多是策略佈局意義。
聯發科撿了“大便宜”?
透過與ADI的交易案,聯發科將為其無線通訊部門獲得一支近400位具有豐富產品開發及客戶服務經驗的專業團隊;擴大全球各地的客戶群;增加新的手機基頻和射頻晶片產品包括GSM、GPRS、EDGE、WCDMA和TD-SCDMA晶片以豐富其現有的產品組合;另外,聯發科亦可取得無線通訊產品相關的關鍵專利和IP,以提升聯發科的IP競爭實力。
根據《國際電子商情》的報導,對於此次併購,中國市場研究機構水清木華研究中心電信研究總監沈子信的第一反應是,聯發科「買得很值」,因為收購金額不到這個產品線兩年的收入,看來是ADI主動拋售這一業務,這也盡顯聯發科不做大收購的務實風格。沈子信強調說:「這對聯發科是一個重大利多消息,幫助該公司實現了從EDGE到3G的佈局。」
沈子信解釋,ADI在硬體方面很強,過去軟體平台上一直依靠合作夥伴TTPcom,因此在TTPcom被摩托羅拉(Motorola)收購後業務大受影響,而聯發科的優勢恰好在於軟體平台,收購ADI的手機晶片產品線,可以實現軟硬結合;此一收購亦讓聯發科完成EDGE、WCDMA和TD- SCDMA的策略佈局,補充其現有的GSM/GPRS產品線,特別是可以借助ADI或ADI的合作夥伴,解決EDGE/WCDMA/TD-SCDMA協議堆疊問題;此外,藉由ADI的手機晶片業務,聯發科也將實現全球化的營運。
由於ADI/大唐移動是目前最主要的TD-SCDMA手機方案供應商,因此MTK收購ADI的手機晶片業務,也是TD-SCDMA產業界非常關注的事情。不過,沈子信認為,有鑑於聯發科一貫務實的風格,該公司近期最關心的可能是EDGE,WCDMA與TD-SCDMA只是策略佈局,市場還比較遙遠。他解釋:「明年中國移動大規模部署EDGE網路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由於WCDMA風險比較大,全球很多廠商也在考慮部署EDGE網路。」
MTK在TD領域的挑戰:與中興、大唐的關係
《國際電子商情》的報導指出,聯發科若要在TD-SCDMA領域有所作為,就必須處理好和兩家廠商的關係;一是中興通訊,它是原ADI的大客戶、TD-SCDMA產業化領導者,也可能仍是中國移動早期TD手機招標的最大贏家;二是大唐,它也是TD-SCDMA技術領導者,而且是聯發科的關鍵的合作夥伴。就目前的態勢來看,對聯發科都是不小的挑戰。
針對以上的收購新聞,中興通訊手機事業部TD-SCDMA產品線總經理羅忠生在接受《國際電子商情》採訪時表示,收購是業界的正常變動,對中興通訊與ADI/聯發科的合作不會有什麼影響,中興通訊還會保持合作。
在八月底的「2007年展訊技術論壇」上,中興通訊和展訊(Spreadtrum)已宣佈在TD-SCDMA領域設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國際電子商情》報導指出,目前在TD領域,大唐集團既有做系統設備的大唐電信,又有做手機終端平台方案的大唐移動,能夠實現系統端和終端的聯動,在競爭中有天然的優勢──在TD發展初期,系統設備端和終端都不成熟,這種連動十分關鍵。而作為大唐電信在系統設備上的競爭對手,中興通訊目前依賴大唐移動 /ADI提供的TD手機平台方案,十分尷尬。因此中興通訊和展訊合作,形成端到端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很自然的策略性佈局。
值得關注的是,中興通訊和展訊的合作自一年前已經開始,顯示了展訊的技術實力獲得了中興通訊的認可。而且中興通訊TD系統設備產品線總經理段玉宏和TD手機產品線總經理羅忠生都出席了展訊論壇,這顯示雙方的合作不僅是在系統上的,而且也是在終端上,是一種全方位的策略合作。儘管目前中興通訊的TD手機主要是採用ADI方案,但這可能是中興未來轉向展訊方案的一個訊號。
沈子信也表示,可能的情況是,中興通訊會同時採用聯發科(ADI)和展訊方案,最初是以聯發科)為主,但慢慢轉向以展訊方案為主。
具有暗示意義的是,在展訊技術論壇上,羅忠生大力抨擊了Turn-key模式,認為這種模式會害了TD產業。《國際電子商情》報導指出,當時他表示:「三年之內,沒有人可以提供TD-SCDMA手機Turn-key方案。根據中興在WCDMA上的經歷,如果一個手機廠商要進入TD- SCDMA領域,至少要準備500人以上的開發團隊。現在很多人覺得做TD手機,依靠晶片平台廠商就夠了,拿OEM講故事,這樣會害了TD產業。」
不過針對聯發科的Turn-key模式,羅忠生對《國際電子商情》記者表示,聯發科在2G手機市場的成功大家有目共睹,它的turn- key模式成功之處在於可以讓客戶快速把產品研發出來,未來它沒有理由不把turn-key模式複製到TD領域。他強調說:「我還是那個觀點,3G業務非常複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理性認識。要做好TD,需要很大的力氣,未來1~2年內都是這樣。至於TD領域什麼時候可以出現Turn-key模式,我們不知道,因為像高通(Qualcomm)這種有超級能力的公司並不多。」
除中興通訊,聯發科還需要處理好和大唐的關係,這同樣是不小的挑戰。一是在原來ADI/大唐移動的合作中,提供協議堆疊和軟體平台的大唐移動佔據主導性地位,而聯發科擁有完善的軟體平台,因此未來大唐移動的作用會弱化;二是大唐移動在大唐集團中的定位如何,現在還是一團迷局,最近有關大唐移動和唐如安的一些新聞就反映了這一點,這也給聯發科和大唐移動的合作帶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沈子信則認為,聯發科和大唐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很大,是一種比較好的作業模式,因為如果TD市場起飛,聯發科無法避開TD協議堆疊的問題,而大唐也不可能放棄主導地位或
放棄手機終端方案(而且大唐正申請手機牌照),而合資公司是一種比較好的利益共享方法。
對於收購消息,TD-SCDMA技術論壇高級顧問王靜對《國際電子商情》記者表示,如果聯發科是因為TD晶片而收購ADI手機晶片產品線,從TD產業角度上來看,這是一件好事。不過他也認為,由於ADI不是獨立提供TD手機方案,涉及大唐,所以比較複雜,不願意過多評論。沈子信則認為,由於聯發科擁有技術、資金和經驗優勢,它的進入將推動TD產業化進程。
夏新電子通訊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張森旺則表示,該公司由於在2G上沒有用聯發科晶片,在TD上到目前為止也沒有採用ADI方案,不太了解,不方便評論。除了中興和夏新,在TD手機上主要採用展訊方案的還有聯想和海信。
《國際電子商情》報導指出,從長遠來看,聯發科的加入,可能會使TD手機晶片進入三分天下的格局:展訊、聯發科、T3G和凱明;其中展訊和聯發科將在中低階TD手機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出貨量較大;T3G和凱明的出貨量不會很大,但將在高階市場佔據優勢。
參考閱讀
˙MTK收購ADI手機晶片產品線 近期對TD-SCDMA格局影響不大 (潘九堂)
˙ Taiwan's MediaTek buys ADI's cell chip operations (John Walko)
上網時間 : 2007年09月12日
聯發科(MediaTek,MTK)於10日宣佈,以現金約3.5億美元取得ADI旗下Othello和SoftFone手機晶片產品線相關的有形及無形資產以及團隊。對此有分析師表示,聯發科撿了一個“大便宜”,以很小的代價實現了從EDGE到3G的策略佈局。
根據《電子工程專輯》在中國大陸地區發行的姐妹刊《國際電子商情》記者潘九堂的報導指出,由於聯發科擁有技術、資金和熟悉中國當地市場的優勢,對推動中國自有3G標準TD-SCDMA產業化進程將產生積極影響。
不過,由於聯發科的Turn-key模式在TD領域暫不適用,原來ADI的大客戶、TD-SCDMA產業領導者中興通訊和展訊宣佈了策略合作,加上合作夥伴大唐內部的迷局,使得聯發科期在TD-SCDMA產業中的影響和作為有限,更多是策略佈局意義。
聯發科撿了“大便宜”?
透過與ADI的交易案,聯發科將為其無線通訊部門獲得一支近400位具有豐富產品開發及客戶服務經驗的專業團隊;擴大全球各地的客戶群;增加新的手機基頻和射頻晶片產品包括GSM、GPRS、EDGE、WCDMA和TD-SCDMA晶片以豐富其現有的產品組合;另外,聯發科亦可取得無線通訊產品相關的關鍵專利和IP,以提升聯發科的IP競爭實力。
根據《國際電子商情》的報導,對於此次併購,中國市場研究機構水清木華研究中心電信研究總監沈子信的第一反應是,聯發科「買得很值」,因為收購金額不到這個產品線兩年的收入,看來是ADI主動拋售這一業務,這也盡顯聯發科不做大收購的務實風格。沈子信強調說:「這對聯發科是一個重大利多消息,幫助該公司實現了從EDGE到3G的佈局。」
沈子信解釋,ADI在硬體方面很強,過去軟體平台上一直依靠合作夥伴TTPcom,因此在TTPcom被摩托羅拉(Motorola)收購後業務大受影響,而聯發科的優勢恰好在於軟體平台,收購ADI的手機晶片產品線,可以實現軟硬結合;此一收購亦讓聯發科完成EDGE、WCDMA和TD- SCDMA的策略佈局,補充其現有的GSM/GPRS產品線,特別是可以借助ADI或ADI的合作夥伴,解決EDGE/WCDMA/TD-SCDMA協議堆疊問題;此外,藉由ADI的手機晶片業務,聯發科也將實現全球化的營運。
由於ADI/大唐移動是目前最主要的TD-SCDMA手機方案供應商,因此MTK收購ADI的手機晶片業務,也是TD-SCDMA產業界非常關注的事情。不過,沈子信認為,有鑑於聯發科一貫務實的風格,該公司近期最關心的可能是EDGE,WCDMA與TD-SCDMA只是策略佈局,市場還比較遙遠。他解釋:「明年中國移動大規模部署EDGE網路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由於WCDMA風險比較大,全球很多廠商也在考慮部署EDGE網路。」
MTK在TD領域的挑戰:與中興、大唐的關係
《國際電子商情》的報導指出,聯發科若要在TD-SCDMA領域有所作為,就必須處理好和兩家廠商的關係;一是中興通訊,它是原ADI的大客戶、TD-SCDMA產業化領導者,也可能仍是中國移動早期TD手機招標的最大贏家;二是大唐,它也是TD-SCDMA技術領導者,而且是聯發科的關鍵的合作夥伴。就目前的態勢來看,對聯發科都是不小的挑戰。
針對以上的收購新聞,中興通訊手機事業部TD-SCDMA產品線總經理羅忠生在接受《國際電子商情》採訪時表示,收購是業界的正常變動,對中興通訊與ADI/聯發科的合作不會有什麼影響,中興通訊還會保持合作。
在八月底的「2007年展訊技術論壇」上,中興通訊和展訊(Spreadtrum)已宣佈在TD-SCDMA領域設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國際電子商情》報導指出,目前在TD領域,大唐集團既有做系統設備的大唐電信,又有做手機終端平台方案的大唐移動,能夠實現系統端和終端的聯動,在競爭中有天然的優勢──在TD發展初期,系統設備端和終端都不成熟,這種連動十分關鍵。而作為大唐電信在系統設備上的競爭對手,中興通訊目前依賴大唐移動 /ADI提供的TD手機平台方案,十分尷尬。因此中興通訊和展訊合作,形成端到端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很自然的策略性佈局。
值得關注的是,中興通訊和展訊的合作自一年前已經開始,顯示了展訊的技術實力獲得了中興通訊的認可。而且中興通訊TD系統設備產品線總經理段玉宏和TD手機產品線總經理羅忠生都出席了展訊論壇,這顯示雙方的合作不僅是在系統上的,而且也是在終端上,是一種全方位的策略合作。儘管目前中興通訊的TD手機主要是採用ADI方案,但這可能是中興未來轉向展訊方案的一個訊號。
沈子信也表示,可能的情況是,中興通訊會同時採用聯發科(ADI)和展訊方案,最初是以聯發科)為主,但慢慢轉向以展訊方案為主。
具有暗示意義的是,在展訊技術論壇上,羅忠生大力抨擊了Turn-key模式,認為這種模式會害了TD產業。《國際電子商情》報導指出,當時他表示:「三年之內,沒有人可以提供TD-SCDMA手機Turn-key方案。根據中興在WCDMA上的經歷,如果一個手機廠商要進入TD- SCDMA領域,至少要準備500人以上的開發團隊。現在很多人覺得做TD手機,依靠晶片平台廠商就夠了,拿OEM講故事,這樣會害了TD產業。」
不過針對聯發科的Turn-key模式,羅忠生對《國際電子商情》記者表示,聯發科在2G手機市場的成功大家有目共睹,它的turn- key模式成功之處在於可以讓客戶快速把產品研發出來,未來它沒有理由不把turn-key模式複製到TD領域。他強調說:「我還是那個觀點,3G業務非常複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理性認識。要做好TD,需要很大的力氣,未來1~2年內都是這樣。至於TD領域什麼時候可以出現Turn-key模式,我們不知道,因為像高通(Qualcomm)這種有超級能力的公司並不多。」
除中興通訊,聯發科還需要處理好和大唐的關係,這同樣是不小的挑戰。一是在原來ADI/大唐移動的合作中,提供協議堆疊和軟體平台的大唐移動佔據主導性地位,而聯發科擁有完善的軟體平台,因此未來大唐移動的作用會弱化;二是大唐移動在大唐集團中的定位如何,現在還是一團迷局,最近有關大唐移動和唐如安的一些新聞就反映了這一點,這也給聯發科和大唐移動的合作帶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沈子信則認為,聯發科和大唐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很大,是一種比較好的作業模式,因為如果TD市場起飛,聯發科無法避開TD協議堆疊的問題,而大唐也不可能放棄主導地位或
放棄手機終端方案(而且大唐正申請手機牌照),而合資公司是一種比較好的利益共享方法。
對於收購消息,TD-SCDMA技術論壇高級顧問王靜對《國際電子商情》記者表示,如果聯發科是因為TD晶片而收購ADI手機晶片產品線,從TD產業角度上來看,這是一件好事。不過他也認為,由於ADI不是獨立提供TD手機方案,涉及大唐,所以比較複雜,不願意過多評論。沈子信則認為,由於聯發科擁有技術、資金和經驗優勢,它的進入將推動TD產業化進程。
夏新電子通訊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張森旺則表示,該公司由於在2G上沒有用聯發科晶片,在TD上到目前為止也沒有採用ADI方案,不太了解,不方便評論。除了中興和夏新,在TD手機上主要採用展訊方案的還有聯想和海信。
《國際電子商情》報導指出,從長遠來看,聯發科的加入,可能會使TD手機晶片進入三分天下的格局:展訊、聯發科、T3G和凱明;其中展訊和聯發科將在中低階TD手機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出貨量較大;T3G和凱明的出貨量不會很大,但將在高階市場佔據優勢。
參考閱讀
˙MTK收購ADI手機晶片產品線 近期對TD-SCDMA格局影響不大 (潘九堂)
˙ Taiwan's MediaTek buys ADI's cell chip operations (John Walko)
星期二, 9月 11, 2007
大陸3G手機入門票 聯發科到手
大陸3G手機入門票 聯發科到手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2007.09.11 04:30 am
聯發科昨(10)日宣布,斥資3.5億美元收購ADI手機晶片產品線資產與團隊;法人表示,聯發科併購ADI手機晶片產品線後,除可望擴大歐美一、二線大廠的客戶群外,並將取得中國大陸3G系統的TD-SCDMA相關技術。
外資交易室主管表示,之前市場即已傳言,聯發科將併購ADI的手機晶片部門,是為取得中國大陸自行發展的3G系統TD-SCDMA相關技術,由於ADI與中國大唐移動先前在TD-SCDMA晶片已有基礎,聯發科成功收購ADI 手機晶片部門後,將可藉管道掌握大唐移動的TD-SCDMA晶片技術,預期聯發科未來在3G手機晶片的發展領域上,可望加速布局,未來並可望加快打入歐美一、二線大廠的供應鏈。
法人表示,除既有的GSM系統外,大陸的TD-SCDMA將從2009年上半年開始,成為手機晶片解決方案的主流之一。根據統計,至2007年7月7日為止,ADI目前擁有手機晶片相關技術的各國專利,在美國核准專利、歐洲核准專利與大陸3G規格專利的數目量,分別為1,438件、145件與797件。
聯發科8月合併營收達到96.81億元,遠高於法人預期的8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月增率達40%。在9月合併營收將挑戰100億元大關之際,法人預估,聯發科第三季季增率目標原先預估15%至20%,未來可望大幅超前。
分析師也樂觀看好聯發科第三季獲利表現,加上併購題材及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的多項利多,預期可望激勵聯發科股價繼續向上走揚。
【2007/09/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2007.09.11 04:30 am
聯發科昨(10)日宣布,斥資3.5億美元收購ADI手機晶片產品線資產與團隊;法人表示,聯發科併購ADI手機晶片產品線後,除可望擴大歐美一、二線大廠的客戶群外,並將取得中國大陸3G系統的TD-SCDMA相關技術。
外資交易室主管表示,之前市場即已傳言,聯發科將併購ADI的手機晶片部門,是為取得中國大陸自行發展的3G系統TD-SCDMA相關技術,由於ADI與中國大唐移動先前在TD-SCDMA晶片已有基礎,聯發科成功收購ADI 手機晶片部門後,將可藉管道掌握大唐移動的TD-SCDMA晶片技術,預期聯發科未來在3G手機晶片的發展領域上,可望加速布局,未來並可望加快打入歐美一、二線大廠的供應鏈。
法人表示,除既有的GSM系統外,大陸的TD-SCDMA將從2009年上半年開始,成為手機晶片解決方案的主流之一。根據統計,至2007年7月7日為止,ADI目前擁有手機晶片相關技術的各國專利,在美國核准專利、歐洲核准專利與大陸3G規格專利的數目量,分別為1,438件、145件與797件。
聯發科8月合併營收達到96.81億元,遠高於法人預期的8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月增率達40%。在9月合併營收將挑戰100億元大關之際,法人預估,聯發科第三季季增率目標原先預估15%至20%,未來可望大幅超前。
分析師也樂觀看好聯發科第三季獲利表現,加上併購題材及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的多項利多,預期可望激勵聯發科股價繼續向上走揚。
【2007/09/11 經濟日報】
標準馬拉松 輸贏難說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蘭/台北報導】
2007.09.11 04:31 am
大陸自有3G標準TD-SCDMA即將在今年於十大城市推出服務,國內手機業者評估,在大陸的市場,TD肯定比其他全球3G標準贏在起跑點上,但是在這場馬拉松賽跑中,歐規WCDMA、美規CDMA2000有沒有機會後來居上,還得看消費者如何買單。
國內手機廠目前仍對投資大陸TD手機態度保留,華寶等代工廠不排除任何爭取代工TD手機的機會,但若要投入資源、得花大錢買測試機器、又不確定能有多少產量回報,因此不敢貿然投入,只有英華達、明基相對積極,啟碁則觀望有無雙模手機(TD/GSM、TD/CDMA)的機會。
大陸TD-SCDMA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日前訪台時就樂觀預測,明年大陸TD手機賣出2,000萬至5,000萬台沒問題,大陸一年賣出8,000萬支手機,明年至少一半人會換3G手機,而且他們沒有別的3G手機可以選擇,這就是TD的最大優勢。
【2007/09/11 經濟日報】
2007.09.11 04:31 am
大陸自有3G標準TD-SCDMA即將在今年於十大城市推出服務,國內手機業者評估,在大陸的市場,TD肯定比其他全球3G標準贏在起跑點上,但是在這場馬拉松賽跑中,歐規WCDMA、美規CDMA2000有沒有機會後來居上,還得看消費者如何買單。
國內手機廠目前仍對投資大陸TD手機態度保留,華寶等代工廠不排除任何爭取代工TD手機的機會,但若要投入資源、得花大錢買測試機器、又不確定能有多少產量回報,因此不敢貿然投入,只有英華達、明基相對積極,啟碁則觀望有無雙模手機(TD/GSM、TD/CDMA)的機會。
大陸TD-SCDMA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日前訪台時就樂觀預測,明年大陸TD手機賣出2,000萬至5,000萬台沒問題,大陸一年賣出8,000萬支手機,明年至少一半人會換3G手機,而且他們沒有別的3G手機可以選擇,這就是TD的最大優勢。
【2007/09/11 經濟日報】
拚3G 聯發科併ADI手機IC部門
拚3G 聯發科併ADI手機IC部門
【經濟日報╱記者陳碧珠、曹正芬/台北報導】
2007.09.11 04:30 am
聯發科昨(10)日宣布,以現金3.5億美元(約新台幣115億元),收購美國IC大廠亞德諾(A-DI)旗下手機IC資產、團隊,將可強化大陸標準的3G 產品競爭實力,加速打進一線手機品牌大廠;聯發科在全球手機IC市場的出貨量坐三望二,年底前有機會擠下飛思卡爾,直逼龍頭大廠德州儀器。
聯發科此次收購ADI旗下Othello和SoftFone手機產品線相關有形、無形的資產和團隊,該產品線去年貢獻ADI約2.3億美元營收。聯發科此收購案與多年前威盛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的處理器部門,並稱國內IC設計業歷來最大跨國收購案。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和財務長喻銘鐸昨天人在美國,與ADI簽下收購合約,昨天由總經理謝清江與喻銘鐸以越洋連線方式,主持線上記者會。
透過此收購案,聯發科的無線通訊晶片部門將獲得一支近400名專業團隊,並強化GSM、GPRS、EDGE、WCDMA、TD-SCDMA手機基頻IC和射頻IC技術,聯發科並可取得無線通訊相關專利,交易案明年完成。
聯發科表示,ADI手機相關IC部門去年損益兩平,所收購的專利和技術明年開始與聯發科現有產品整合,3.5億美元將於五年內提列完畢。聯發科估計,技術收購所衍生的研發費用1億多美元,可能在三年內完成提列。這項收購可望在聯發科明年帶來3億到3.3億美元營收,但因營業費用增加2%到3%,可能微幅稀釋聯發科明年每股獲利。
此收購案短期內將影響聯發科獲利,長期而言,將強化在手機IC市場的競爭力。謝清江表示,聯發科的客戶以大陸手機廠商為主,ADI則以一線手機品牌廠商如三星、LG等為主,ADI部分技術如TD-SCDMA、基頻和射頻IC領先聯發科,且與一線手機品牌大廠互動密切,透過合併案結合雙方專長,加速聯發科打入一線品牌大廠。
ADI目前手機晶片以台積電為主要代工來源,聯發科指出,收購後,不會更動ADI原代工廠。儘管市場認為,ADI在大陸市場起步早,產品出貨量不大,但聯發科有信心可點石成金,兩家公司的整合將成為該合併案最大的考驗之一。
聯發科前八月手機IC出貨量,位居全球手機IC市場的前三大,僅次於德儀、飛思卡爾,但聯發科第三季營收季成長率40%到45%,大幅超過市場預期,9月全球市占率與飛思卡爾在伯仲之間,年底前單月出貨可望取得第二名寶座,挑戰德儀龍頭地位。
【2007/09/1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記者陳碧珠、曹正芬/台北報導】
2007.09.11 04:30 am
聯發科昨(10)日宣布,以現金3.5億美元(約新台幣115億元),收購美國IC大廠亞德諾(A-DI)旗下手機IC資產、團隊,將可強化大陸標準的3G 產品競爭實力,加速打進一線手機品牌大廠;聯發科在全球手機IC市場的出貨量坐三望二,年底前有機會擠下飛思卡爾,直逼龍頭大廠德州儀器。
聯發科此次收購ADI旗下Othello和SoftFone手機產品線相關有形、無形的資產和團隊,該產品線去年貢獻ADI約2.3億美元營收。聯發科此收購案與多年前威盛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的處理器部門,並稱國內IC設計業歷來最大跨國收購案。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和財務長喻銘鐸昨天人在美國,與ADI簽下收購合約,昨天由總經理謝清江與喻銘鐸以越洋連線方式,主持線上記者會。
透過此收購案,聯發科的無線通訊晶片部門將獲得一支近400名專業團隊,並強化GSM、GPRS、EDGE、WCDMA、TD-SCDMA手機基頻IC和射頻IC技術,聯發科並可取得無線通訊相關專利,交易案明年完成。
聯發科表示,ADI手機相關IC部門去年損益兩平,所收購的專利和技術明年開始與聯發科現有產品整合,3.5億美元將於五年內提列完畢。聯發科估計,技術收購所衍生的研發費用1億多美元,可能在三年內完成提列。這項收購可望在聯發科明年帶來3億到3.3億美元營收,但因營業費用增加2%到3%,可能微幅稀釋聯發科明年每股獲利。
此收購案短期內將影響聯發科獲利,長期而言,將強化在手機IC市場的競爭力。謝清江表示,聯發科的客戶以大陸手機廠商為主,ADI則以一線手機品牌廠商如三星、LG等為主,ADI部分技術如TD-SCDMA、基頻和射頻IC領先聯發科,且與一線手機品牌大廠互動密切,透過合併案結合雙方專長,加速聯發科打入一線品牌大廠。
ADI目前手機晶片以台積電為主要代工來源,聯發科指出,收購後,不會更動ADI原代工廠。儘管市場認為,ADI在大陸市場起步早,產品出貨量不大,但聯發科有信心可點石成金,兩家公司的整合將成為該合併案最大的考驗之一。
聯發科前八月手機IC出貨量,位居全球手機IC市場的前三大,僅次於德儀、飛思卡爾,但聯發科第三季營收季成長率40%到45%,大幅超過市場預期,9月全球市占率與飛思卡爾在伯仲之間,年底前單月出貨可望取得第二名寶座,挑戰德儀龍頭地位。
【2007/09/11 經濟日報】
跳頻與展頻:無線的機器對機器介面
跳頻與展頻:無線的機器對機器介面
作者:Paul Rako,技術編輯,EDN雜誌
無線的機器對機器介面代表著電腦發展的第三波。第一波是企業電腦、昂貴的主機以及只有最大的企業才買得起的超級電腦。這一階段出現在上世紀的六十和七十年代。第二波的電腦浪潮始於1981 年,當時IBM 推出了個人電腦。這一時期為上世紀的八十和九十年代。新禧千年帶來了第三波的電腦浪潮。在此期間成本降低、新技術不斷湧現,使電腦中採用嵌入式處理器及無線通信像烤箱一樣普及。這些處理器獨立工作時可提供特定的功用,但當它們在沒有人力介入而彼此間可以相互傳送訊息時,則可提供更大的作用。隨著小型平價電腦的發展,無線技術也應運而生。無線蜂窩行動電話技術的出現,帶領著這些進步的發展。這些技術包括用於手機的無線網路和增長迅速的無線熱點(Wi-Fi- hot-spot)現象(圖1)。

圖 1
無線熱點越來越普遍,在許多城鎮的道路兩旁都可以發現到它們的蹤影(感謝WiGLE.net提供本圖)。
儘管機器對機器(machine to machine,M2M)成了當今行銷領域中時髦的專業術語,但無線M2M 技術的前身早在十年前就出現了。“telemetry”(遙測技術)是一個已經不為人們所感興趣的術語。早期的太空計畫使用無線遙測技術將資料從太空船傳送到NASA,並將控制信號再傳回太空船,所有過程都不需要人力的介入。軍用頻率的分配方便NASA的工作。較高的功率級別確保了可靠的通信。最近,設計人員將太空遙測技術應用於車輛中,如F1賽車。車載電腦可以從車輛上將資料傳送到賽車跑道旁的電腦中,後者可自動調節空氣燃料比和其他參數,使賽車達到最佳的性能。其他無線網路應用包括在當自動販賣機缺少貨物或需要維護時,用其內部可以“call home” 的手機向管理中心報告情況。在汽車領域,術語 “telematics”(車用資通訊系統)則取代這個過時的術語“telemetry。”Telematics 涵蓋了娛樂、導航及緊急情況使用。General Motors 是此一概念的開拓者,並發展出其OnStar服務。OnStar包括了一具有汽車娛樂和導航系統的功能強大之行動電話。可即時下載交通路況報告,可以讓使用者通報緊急狀況或請求援助。由於手機從汽車電池接收電源,且天線不需安裝到較小的手機上,而使得系統的連接能力超出了手機連接的能力。
因為M2M 無線網路代表著幾個新興技術間的融合,如展頻無線(spread-spectrum wireless)、嵌入式處理器、網路路由協定,以及很多其他在市場上大肆宣傳的新技術。這些新技術宣稱利用無線網路可實現電燈開關與冰箱間的通信。這種技術為M2M預期發展的結果。Internet 先驅Tim Berners-Lee 曾經指出:“機器能夠分析所有Web上的資料,包括:內容、鏈結、及人與電腦間的交易。一個可以實現此目標的語義網(“Semantic Web”)還未出現。但當其真正出現時,透過與機器對話就可處理常見的交易、必須做的繁瑣事項、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人只要提供靈感和判斷就可以了”(參考文獻1)。此一論點的範圍和觀念鞏固了Berners-Lee作為天才和卓越思想家的地位。問題是無人知道,什麼是無線M2M 網路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儘管Berners-Lee和其他人並不擔心這個問題,但在無線連接機器的構想與設法改進來實現此一目標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
未來主義者及權威人士預想了一個M2M網路,其中機器連接到Internet上。這種情況的問題是它要求嵌入式系統機器中不但要有無線模組,而且要有針對傳輸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的協定堆疊和硬體。這種情況會造成一些問題:分配IP 位址給所有這些器件,然後提供網功能變數名稱稱伺服器(domain-name server,DNS)或其他方式來尋找及使帠o些器件。Panasonic 利用該公司經營的伺服器的hard-IP 位址來構建其網路照相機(network camera)。如果你買了該照相機,就可以透過瀏覽器進入該網址,伺服器可在照相機和你的瀏覽器之間建立路由。這種方法充其量是有點笨拙。某些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方案,即隨機地將IP 位址分配給各設備(參考文獻1)。他們指出,IPv6 (IP 版本 6) 提供了2128 個地址,足夠在每平方公尺的地面上放進6.6×1023 個器件。
規模較大的無線M2M 網路可在Web中作為子網路,通常沒有路由或IP。要從Web 獲取資料到子網中,需要安裝路由器和閘道。所有這些現實情況都有悖於每個無線 M2M網路結點價格都將低於2美元、且都能連接到Web的宣傳。本身就是發展完善的電腦、路由器和閘道會抵消任何網路結點的低成本優勢。就在幾年前,人們還認為藍牙會取代小轎車、桌面及工作臺上的所有纜線。但實際上,藍牙作為一種無線耳機支援技術,還是有兩個尾巴,即從你的腰帶連到耳朵上。無線網路的現狀包括高階協定(high-level protocol)的撰寫與標準化之成本居高不下,而這些工作則可以讓這些器件尋找與連接到其他器件。當工程師達到該目標後,他們認識到這些器件需要安全性,不然任何人都可窺探你的PDA 或手機。任何宣稱是特別的(ad hoc)或自我安排(self-arranging) 的無線M2M 系統號都必須處理好這些問題。這些令人好奇的實驗室新鮮玩意,對於只出於純粹的破壞慾而破壞你的資料的青少年,並沒有多大的用途。
讓我們來看看M2M 無線網路的優點與缺點。M2M無線器件現在不是使用原有的手機網路或新興的ISM 網路,就是使用800-MHz、900-MHz、及2.4-GHz 波段。在不久的將來,運行在10到20-GHz的授權波段及未授權的2到11-GHz 波段的WiMax 網路,將會是主要的趨勢。手機和電腦產業的巨擘,如 Intel,也在注意50 到200 MHz的類比TV頻寬。這些波段的低頻可以讓器件以較低的功耗增大信號傳播距離,而且不論風雨,都不會影響其接收效果。儘管WiMax正在成長,但畢竟還只是未來的技術。如今兩種佔優勢的無線技術為手機與IEEE 802-style 的ISM技術。
手機網路有傳播距離長和部署廣泛的優勢。許多現場應用工程師很難找到無線IEEE 802 的熱點,但公司給他們Verizon 和AT&T PC 卡後,就可以透過手機系統連接到Web。他們就可以從美國的任何地點檢查並傳送電子郵件。使用手機網路的M2M 網路也會有相同的優勢。結果,行動和遠端應用,如OnStar 和長途運輸車隊,透過把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機加進到無線模組上來監測車輛位置,這對基於蜂窩的連接有吸引力。此一特性可以幫助車隊主人分析路線,並有監測能力來檢查駕駛人員的行為。同樣地,一座橋的結構可利用感測器來監測其應力、流量及降級等。這些感測器可連接到維護與公路控制電腦系統,當發生地震或事故,如損壞結構時,可提供緊急情況警告。這些基於手機的系統的成本高,且功耗大。無線模組的成本由於消費者手機的普及而迅速下降。但使用網路的成本仍然很高,由於電訊公司掠奪性的定價模式:按連接或分鐘收費,而M2M 系統一般只需傳送幾個位元組的資料。
另一種IEEE 802類型的M2M 網路,在歐洲以類似ISM 的800 MHz 頻率工作,在美國則為900 MHz,在全球為2.4 GHz (圖2)。另外,專有網路可在其他波段工作,如遙控車庫的大門和遙控車鎖使用的434 MHz,及可用來進行更可靠通信的醫療波段等。這類網路中我們最熟悉的標準為ZigBee。它使用標準化的協定,可以採用體積較小的電池來進行器件間的通信。某些ZigBee 支持者宣稱電池採用具有10 年壽命的技術,但五年或二年的壽命更為實際。這些網路最大的問題是干擾與電池壽命問題。由於2.4 GHz 為未授權的波段,對在同一區域內可使用多少發射器並沒有限制(圖3)。還有些ZigBee 支持者宣稱有幾種802類型的網路可以共存,但網路的成功也是他們的失敗。如果世界充滿了 2.4GHz 的發射器,有效的通信半徑就會縮短到幾英尺,即使如此,這種技術也會嚴重影響到資料傳輸速率。EDN 資深技術編輯Brian Dipert 在測試無線話筒時指出了這種現象(參考文獻2)。使用無線話筒會造成802.11 無線Wi-Fi (無線高保真) LAN 停止工作或僅能達到50% 連接的資料速率。

圖 2
無線器件可在2.4 GHz的頻率上在全球任何地方工作。而其他波段都會受到地理的限制(感謝Texas Instruments提供本圖)。

圖 3
紐約市內的 Wireless 802.11 熱點彼此距離非常近,會相互發生干擾(感謝WiGLE.net提供本圖)。
儘管擔心干擾的問題,某些成功的M2M 應用還是採用了這些ISM 無線協定。Verifone的銷售終端(POS)使用Connect One的iChip IP-controller 晶片,無線LAN可連接到信用卡公司來授權一項購買行為。好處是加快了交易速度。嵌入式數據機需要很多秒的時間才能撥通一組電話號碼、建立通信、建立加密,獲得一個16 位數的信用卡號碼。無線系統可以更快的速度來執行這些任務,不需要將電話線路或乙太網路連接到收銀機。因為它們使用網路連接,所有大型商場中的收銀機可同時存取信用卡授權伺服器,而不必等待空閒的線路。這種技術非常適合在需要快速支付的場合中使用,例如速食(fast-food)櫃檯及地鐵售票亭。在這些情況下,收銀機都有IP 位址,並連接到Internet。
將器件直接連接到Internet 並非一定是必要的。ZigBee的支持者正在將數以十計、百計甚至上千個感測器連接到一個中央結點(central node)或協調器(coordinator)上。如果需要從Internet傳送或接收資料,可以安裝一個閘道。儘管ZigBee 網路並不是常規的子網路,並使用封包(packet)路由及其他複雜技術來將資料路由到同類器件中及中央協調器。傳統的ZigBee 應用為供暖/通風/空調(heating/ventilation/air conditioning,HVAC)和建築物中的照明控制,以及工廠或現場的資料獲取。一個巧妙的應用是將ZigBee 結點嵌入到道路中的反射凸點上(圖4)。這些結點可以即時地監測並報告停車場的利用情況,可以讓擷取資料來進行判斷人們是否把錢繳進停車收費錶中了(參考文獻3)。儘管某些工業參與者將RFID 方案納入無線M2M 網路,但還是有一些其他人把該項技術視為是一個特殊的市場。

圖 4
Streetline Networks 將無線檢測安裝在停車凸點(parking bump)中,以便來檢測車輛的出現(a)。它可檢查停車收費錶的工作情況,並引導駕駛員將車開到空車位(b) (感謝Streetline Networks提供本圖)。
要更瞭解無線 M2M 網路的特性與缺點,切記類比設計原則應用在兩個關鍵領域:實際無線通信網路與高級系統設計。在這方面,不能迷信所有行銷人員的宣傳,而期望你的系統會達到那種水準。高速CMOS 的發展使 2 美元的無線電可行,但那是ZigBee類型的 802.15.4 無線電,而不是能使用手機網路的無線電。而且,如果想要在Internet上使用無線器件,必須購買足夠容納TCP/IP 堆疊的處理器,還要提供一種分配與路由IP 地址的方法。廠商也很關心如何延長電池壽命。無線器件在網狀網路中將資料從終端器件傳送到網狀網路的周邊。該功能會對越靠近網狀網路中心的器件的電池壽命產生影響。另外,特殊的網路必須要使用大量的資源來確定及整合新的器件到網路中。如果器件不能在已有的網狀網路路徑中路由,必須要進行協調,並建立一條新的路徑。這些工作用盡了電池資源。雖然情況不妙,但電池使用不需要在整個網路內保持一致,即某些器件會比其他器件更快更換電池。或者使用者會放棄部分放電的電池,因為系統維護步驟會依照最嚴重的器件電池消耗情況,來要求在定期的間隔中更換網狀網路中的所有電池。
此外,ZigBee 網路器件在全球波段的2.4GHz 上工作,能以240 kbps的速率傳送資料,那些使用915MHz 的美國 ISM 波段速度為40 kbps,使用868MHz 的歐洲ISM 波段速度只達到20 kbps。因此,儘管你想要將器件移出擁擠的2.4GHz 波段來工作,但較慢的資料速率會縮短電池的壽命。
手機無線網路雖然可以提供“無所不在”的連接,但不能提供“永遠即時地連接”。一個可靠的連接也許會使用專有網路和頻率,意味著就不能利用低成本的 ZigBee設計協定。智慧的自我復原(self-healing)器件構成了也許不是最昂貴的特殊網路。干擾、網路拓撲結構與器件協定等因素等,都會對電池壽命有不良的影響。
壞的消息
展頻技術並不能帶來無限可用的頻寬。這些技術讓發射器要共用頻寬,但每增加一個發射器都會降低其他發射器的資料速率和傳輸範圍。如果所有的發射器使用相同的協定,則對兩者都會有影響。2.4GHz ISM 波段提供了有力的例子,說明瞭干擾如何使所有的器件在其波段上無法工作(參考文獻4)。不用授權的 ISM 波段在設計上就包括了干擾源。這些未授權的2.4GHz 波段的開發人員進行這種設計,是因為微波爐的磁控管(magnetron tube)是在此一頻率上工作。這些微波爐對無線干擾會有較小、但卻可測量得出來的影響。更麻煩的是,傳導熱量和閃閃發亮的硫照明會在此一波段中提供更多與通信無關的干擾。這些干擾源備受關注,但是獲得可以在2.4-GHz 波段上使用的應用是如此地多,以致於某些地區中的連接正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因為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和其他管理機構也准許了許多的協定。這些協定包括藍牙協定採用的FHSS(跳頻展頻技術)。女影星兼通信技術發明人Hedy Lamarr 在彈奏自動演奏的鋼琴(player piano)時,發明瞭跳頻無線電技術(圖5 和參考文獻 5)。在二次大戰期間,她認為秘密的無線通信能在戰爭中獲得應用。她覺得接收機可以像發射器一樣跳到不同的頻率,正如她的手指可以敲擊到自動演奏鋼琴捲帶(player-piano roll)所剛敲擊過的鍵盤。這種認識實現了無線器件間的相互通信,並可防止竊聽。

圖 5
女影星 Hedy Lamarr 在1942年發明並獲得專利的跳頻展頻無線電技術
(感謝Mischief Films提供本圖)。
藍牙協定將83 MHz寬的2.4GHz ISM 波段分成79 個1MHz 的片斷。藍牙器件可在32 個頻率間以最大為1600 hops/sec的速率跳躍。兩個並列的藍牙器件互相干擾的機會只有1/79 了。當這種情況出現時,高階協定要求系統重新發送遺失的資料封包。如果藍牙器件跳到ZigBee 或Wi-Fi LAN的頻率中,就會干擾到這些器件。
使用者對頻寬無法滿足的需求,帶動了能提供11-Mbps 速度的802.11b 標準之發展。這些系統使用直接序列展頻(digital-sequence-spread-spectrum,DSSS)技術,其中無線電使用的是83-MHz 到2.4-GHz ISM 波段中的22 MHz 。偽隨機二進制序列(pseudorandom-binary-sequence,PRBS)相位在該波段中調變頻率。與FHSS不同的是,DSSS 繼續移動(shift)而不是在離散的頻率上跳躍(hop)。 手機實施DSSS 可以讓多個發射器在相同的波段工作。可惜的是,Wi-Fi LAN使用的11 位元Barker 代碼提供了的代碼增益不夠,而無法使用分碼多重擷取技術(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儘管高階協定實施了載波感測多重存取(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CSMA)。發射器檢測其他發射器等待的時間,直到通道安靜後,才會開始傳輸。802.11b的頻寬分別只允許三個到四個的器件,在那些受 FCC 和歐洲標準約束的國家同時運行。如果有最大數量的器件在工作,就會出現對藍牙、WirelessUSB、無線電話和ZigBee 的干擾。
無線USB 可以是在3 GHz 及更高頻率上的寬頻無線電,但Cypress Semiconductor 還開發了2.4GHz的WirelessUSB 標準。像藍牙一樣,這種標準將2.4GHz 波段分成了79 個1MHz 寬的頻段,Cypress 使用DSSS 而不是FHSS 來調變信號。它的連接並不會在79 個頻段上跳躍,而是固定在一個頻段上工作。一個實施相關的問題是捷頻(frequency-agile),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在一個頻率上建立或維持良好的連接,就會跳到其他不同的頻率。WirelessUSB 的開發人員以替代纜線為目標,它具有較低資料速率的人機介面裝置(human-interface device,HID)。2.4GHz ZigBee 協定將該波段分成16 個3MHz 寬的通道,每隔5 MHz 就有一個。它採用DSSS 來調變信號,並不在16 個通道間跳躍,也不提供頻率捷變。無線電話和嬰兒監視器使用2.4GHz ISM 頻率。無線電話可使用FHSS 或DSSS。他們一般將2.4GHz 波段分成10 到20 個通道。電話很少有頻率捷變,但可以讓使用者選擇一個工作通道,以避免雜訊。
圖6 顯示了2.4-GHz 波段的所有無線電和協定。如果將頻譜當作一個生態系統,可以將Wi-Fi 無線網路視為位於食物鏈上層的獅子。它們佔用了大量的頻寬,在忙碌時會吞沒該區域的其他信號。藍牙器件像昆蟲一樣,在這79 個1MHz 的波段間遊走。他們到處遊蕩並且在不確定的時間出現,取決於那個路過而帶有耳機的人。如果藍牙器件是昆蟲,則ZigBee 就像土撥鼠,不時抬起頭來看看春天是否到來了。它佔用波段的較寬部分,但使用的情況並不頻繁。由於土撥鼠並不敏捷,所以其洞穴總是在相同的頻率。 Cypress WirelessUSB 就像鬣狗,是一個敏捷的狩獵者,總是在找一個清晰的頻率來工作。一旦它發現到了這樣的頻率,就會停留在那裏,連續地傳送出低速率的資訊。此一生態系統中的最大問題是無線電話。無線電話就像老虎,可以吞掉一切生物。他們傳送強大的信號,淹沒了叢林中所有的其他動物。因此,幾個Wi-Fi LAN 生產商建議客戶不要使用無線電話。未授權的2.4GHz 波段並不是沒有人管理的,FCC 只確定了其電源等級。DSSS 與FHSS 調變方案的混合會對兩種型態的器件帶來某些問題。

圖 6
2.4-GHz ISM 波段有不能共存或互相干擾的許多無線電標準。其中有 11 個 Wi-Fi 波段,但只有3個不會相互干擾。 Wi-Fi 使用的DSSS 調變代碼不能防止其他在相同頻率上工作的 Wi-Fi 發射器之干擾。
兩項緩和因素為此帶來希望:位置與某些無線器件不常使用的傳輸。即使能量較低的藍牙發射器也比 20 碼遠的無線LAN功率大。工程師Dust Networks 正努力克服這些缺點。Dust 並不能嚴格地實現ZigBee 標準,因為該公司提供了頻率捷變,Dust的器件可跳到不同的ZigBee 頻率以獲得一個清晰的通道。Texas Instruments 也作了類似的努力。該公司在2005 年併購了ZigBee 的先驅者 Chipcon。TI的新 ZigBee 發射器能以比ZigBee 規範所要求的更高敏感度和選擇性(selectivity)來擴充無線電傳播的範圍和抵抗任何干擾。另一種方式是使用一個使用不太擁擠的波段。所有 ZigBee 廠商的器件都可以在800 和900-MHz 波段上工作,而不是擁擠的2.4-GHz 波段。較低的頻率可提高傳播範圍。Zarlink 為ZL70101 提供了不可移植的無線電晶片,使用400 到405MHz 的植入式醫療通訊服務(Medical Implant Communication Service,MICS)波段。器件以媒體存取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提供800 kbps 的資料速度,其中包括銳德所羅門編碼(Reed-Solomon-encoding)的正向錯誤校正(forward-error- correction,FEC)和循環冗餘檢查(cyclic-redundancy-check,CRC)之錯誤檢測和重新傳送,以實現可靠的資料連結。
一家創新的企業發現構建光控(lighting-control)產品的市場比ZigBee支持者所預想的網狀網路更為簡單。 PulseSwitch Systems 的光控開關使用壓電驅動的(piezoelectric-powered)發射器,使用遙控鑰匙(key fob)與遙控車庫大門採用的434-MHz 頻率,將代碼傳送到500W 交流線路控制器。發射器不需要電池,因為使用者在撥動開關時即可產生能量。PulseSwitch 工程部總監Jeff Rogers 說,“雖然某些遙控車庫大門和遙控車鎖得到了FCC分配的相同頻率,但我們的發射器不會打開別人的車庫或車輛;我們使用一項獲得專利的ID 代碼系統,與車鎖和遙控車庫大門所用的方式不同。” 他說,藉由可供使用的超過2.68 億個代碼,在相同的房間裏可以有相同數量的發射器接收機對,但它們彼此間或與其他工作於相同ISM頻率上的器件間不會互相干擾。
試想有一種應用,到了排放檢測的時候,監理處(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DMV)可以用來與你的車輛通信。車輛就會擷取並傳回即時道路負載和驅動循環數的污染性能資料(無須人為的介入)。使用者就不必再去做排放檢測了。然而,看一看藍牙技術應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才為人們所接受,直到現在才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EDN 責任編輯 Ron Wilson 指出,“可以從先驅者背後的箭頭上認出他們。”Ricochet 行動無線網路是一個沒有成功的早期無線網狀網路。M2M 的現實既不是可憐的失敗也不是巨大的成功,而是處於兩者之間的某種情況。當有些人發明瞭殺手級應用時,我們都會自已拍自已的腦袋問道,“為什麼我沒有想到?”
--------------------------------------------------------------------------------
讀者可以在以下網站查詢到更多與本文相關的資訊。
AT&T:www.att.com
Connect One:www.connectone.com
Cypress Semiconductor:www.cypress.com
Dust Networks:www.dustnetworks.com
General Motors:www.gm.com
Intel:www.intel.com
OnStar:www.onstar.com
Panasonic:www.panasonic.com
PulseSwitch Systems (Lightning Switch):www.lightningswitch.com
Streetline Networks:www.streetlinenetworks.com
Texas Instruments:www.ti.com
Verifone:www.verifone.com
Verizon:www.verizon.com
Zarlink:www.zarlink.com
--------------------------------------------------------------------------------
參考文獻
1. Gershenfeld, Neil, and Danny Cohen, “Internet Ø:Interdevice Internetworking,” The MIT Center for Bits and Atoms, Sun Microsystems, Aug 14, 2006.
2. Dipert, Brian, “Rocketfish:Spectrum Shark,” EDN, May 6, 2007.
3. Van Horn, John, “System Data Show Half of Meter Income Goes Uncollected,” Parking Today, pg 24, March 2007.
4. Burns, John, Richard Rudd, and Zoran Spasojevic, “Compatibility between 無線 communication & ISM systems in the 2.4 GHz frequency band,” Aegis Inc, June 24, 1999.
5. Markey, Hedy, and George Antheil, Secret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tent 2,292,387, August 1942.
提示:
• 機器對機器無線網路主要是使用手機或工業/科技/醫療(ISM)的波段。
• 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通性)及700-MHz 類比TV 波段將提供新的頻率。
• FHSS (跳頻展頻技術)利用跳頻、DSSS (直接序列展頻)透過展頻、捷頻無線電以跳頻來尋找清晰的波段。
• 電池壽命與干擾是無線網路中的最大問題。
• 謹慎的系統設計可將干擾降到最小,並將電池壽命最大化。
作者:Paul Rako,技術編輯,EDN雜誌
無線的機器對機器介面代表著電腦發展的第三波。第一波是企業電腦、昂貴的主機以及只有最大的企業才買得起的超級電腦。這一階段出現在上世紀的六十和七十年代。第二波的電腦浪潮始於1981 年,當時IBM 推出了個人電腦。這一時期為上世紀的八十和九十年代。新禧千年帶來了第三波的電腦浪潮。在此期間成本降低、新技術不斷湧現,使電腦中採用嵌入式處理器及無線通信像烤箱一樣普及。這些處理器獨立工作時可提供特定的功用,但當它們在沒有人力介入而彼此間可以相互傳送訊息時,則可提供更大的作用。隨著小型平價電腦的發展,無線技術也應運而生。無線蜂窩行動電話技術的出現,帶領著這些進步的發展。這些技術包括用於手機的無線網路和增長迅速的無線熱點(Wi-Fi- hot-spot)現象(圖1)。

圖 1
無線熱點越來越普遍,在許多城鎮的道路兩旁都可以發現到它們的蹤影(感謝WiGLE.net提供本圖)。
儘管機器對機器(machine to machine,M2M)成了當今行銷領域中時髦的專業術語,但無線M2M 技術的前身早在十年前就出現了。“telemetry”(遙測技術)是一個已經不為人們所感興趣的術語。早期的太空計畫使用無線遙測技術將資料從太空船傳送到NASA,並將控制信號再傳回太空船,所有過程都不需要人力的介入。軍用頻率的分配方便NASA的工作。較高的功率級別確保了可靠的通信。最近,設計人員將太空遙測技術應用於車輛中,如F1賽車。車載電腦可以從車輛上將資料傳送到賽車跑道旁的電腦中,後者可自動調節空氣燃料比和其他參數,使賽車達到最佳的性能。其他無線網路應用包括在當自動販賣機缺少貨物或需要維護時,用其內部可以“call home” 的手機向管理中心報告情況。在汽車領域,術語 “telematics”(車用資通訊系統)則取代這個過時的術語“telemetry。”Telematics 涵蓋了娛樂、導航及緊急情況使用。General Motors 是此一概念的開拓者,並發展出其OnStar服務。OnStar包括了一具有汽車娛樂和導航系統的功能強大之行動電話。可即時下載交通路況報告,可以讓使用者通報緊急狀況或請求援助。由於手機從汽車電池接收電源,且天線不需安裝到較小的手機上,而使得系統的連接能力超出了手機連接的能力。
因為M2M 無線網路代表著幾個新興技術間的融合,如展頻無線(spread-spectrum wireless)、嵌入式處理器、網路路由協定,以及很多其他在市場上大肆宣傳的新技術。這些新技術宣稱利用無線網路可實現電燈開關與冰箱間的通信。這種技術為M2M預期發展的結果。Internet 先驅Tim Berners-Lee 曾經指出:“機器能夠分析所有Web上的資料,包括:內容、鏈結、及人與電腦間的交易。一個可以實現此目標的語義網(“Semantic Web”)還未出現。但當其真正出現時,透過與機器對話就可處理常見的交易、必須做的繁瑣事項、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人只要提供靈感和判斷就可以了”(參考文獻1)。此一論點的範圍和觀念鞏固了Berners-Lee作為天才和卓越思想家的地位。問題是無人知道,什麼是無線M2M 網路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儘管Berners-Lee和其他人並不擔心這個問題,但在無線連接機器的構想與設法改進來實現此一目標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
未來主義者及權威人士預想了一個M2M網路,其中機器連接到Internet上。這種情況的問題是它要求嵌入式系統機器中不但要有無線模組,而且要有針對傳輸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的協定堆疊和硬體。這種情況會造成一些問題:分配IP 位址給所有這些器件,然後提供網功能變數名稱稱伺服器(domain-name server,DNS)或其他方式來尋找及使帠o些器件。Panasonic 利用該公司經營的伺服器的hard-IP 位址來構建其網路照相機(network camera)。如果你買了該照相機,就可以透過瀏覽器進入該網址,伺服器可在照相機和你的瀏覽器之間建立路由。這種方法充其量是有點笨拙。某些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方案,即隨機地將IP 位址分配給各設備(參考文獻1)。他們指出,IPv6 (IP 版本 6) 提供了2128 個地址,足夠在每平方公尺的地面上放進6.6×1023 個器件。
規模較大的無線M2M 網路可在Web中作為子網路,通常沒有路由或IP。要從Web 獲取資料到子網中,需要安裝路由器和閘道。所有這些現實情況都有悖於每個無線 M2M網路結點價格都將低於2美元、且都能連接到Web的宣傳。本身就是發展完善的電腦、路由器和閘道會抵消任何網路結點的低成本優勢。就在幾年前,人們還認為藍牙會取代小轎車、桌面及工作臺上的所有纜線。但實際上,藍牙作為一種無線耳機支援技術,還是有兩個尾巴,即從你的腰帶連到耳朵上。無線網路的現狀包括高階協定(high-level protocol)的撰寫與標準化之成本居高不下,而這些工作則可以讓這些器件尋找與連接到其他器件。當工程師達到該目標後,他們認識到這些器件需要安全性,不然任何人都可窺探你的PDA 或手機。任何宣稱是特別的(ad hoc)或自我安排(self-arranging) 的無線M2M 系統號都必須處理好這些問題。這些令人好奇的實驗室新鮮玩意,對於只出於純粹的破壞慾而破壞你的資料的青少年,並沒有多大的用途。
讓我們來看看M2M 無線網路的優點與缺點。M2M無線器件現在不是使用原有的手機網路或新興的ISM 網路,就是使用800-MHz、900-MHz、及2.4-GHz 波段。在不久的將來,運行在10到20-GHz的授權波段及未授權的2到11-GHz 波段的WiMax 網路,將會是主要的趨勢。手機和電腦產業的巨擘,如 Intel,也在注意50 到200 MHz的類比TV頻寬。這些波段的低頻可以讓器件以較低的功耗增大信號傳播距離,而且不論風雨,都不會影響其接收效果。儘管WiMax正在成長,但畢竟還只是未來的技術。如今兩種佔優勢的無線技術為手機與IEEE 802-style 的ISM技術。
手機網路有傳播距離長和部署廣泛的優勢。許多現場應用工程師很難找到無線IEEE 802 的熱點,但公司給他們Verizon 和AT&T PC 卡後,就可以透過手機系統連接到Web。他們就可以從美國的任何地點檢查並傳送電子郵件。使用手機網路的M2M 網路也會有相同的優勢。結果,行動和遠端應用,如OnStar 和長途運輸車隊,透過把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機加進到無線模組上來監測車輛位置,這對基於蜂窩的連接有吸引力。此一特性可以幫助車隊主人分析路線,並有監測能力來檢查駕駛人員的行為。同樣地,一座橋的結構可利用感測器來監測其應力、流量及降級等。這些感測器可連接到維護與公路控制電腦系統,當發生地震或事故,如損壞結構時,可提供緊急情況警告。這些基於手機的系統的成本高,且功耗大。無線模組的成本由於消費者手機的普及而迅速下降。但使用網路的成本仍然很高,由於電訊公司掠奪性的定價模式:按連接或分鐘收費,而M2M 系統一般只需傳送幾個位元組的資料。
另一種IEEE 802類型的M2M 網路,在歐洲以類似ISM 的800 MHz 頻率工作,在美國則為900 MHz,在全球為2.4 GHz (圖2)。另外,專有網路可在其他波段工作,如遙控車庫的大門和遙控車鎖使用的434 MHz,及可用來進行更可靠通信的醫療波段等。這類網路中我們最熟悉的標準為ZigBee。它使用標準化的協定,可以採用體積較小的電池來進行器件間的通信。某些ZigBee 支持者宣稱電池採用具有10 年壽命的技術,但五年或二年的壽命更為實際。這些網路最大的問題是干擾與電池壽命問題。由於2.4 GHz 為未授權的波段,對在同一區域內可使用多少發射器並沒有限制(圖3)。還有些ZigBee 支持者宣稱有幾種802類型的網路可以共存,但網路的成功也是他們的失敗。如果世界充滿了 2.4GHz 的發射器,有效的通信半徑就會縮短到幾英尺,即使如此,這種技術也會嚴重影響到資料傳輸速率。EDN 資深技術編輯Brian Dipert 在測試無線話筒時指出了這種現象(參考文獻2)。使用無線話筒會造成802.11 無線Wi-Fi (無線高保真) LAN 停止工作或僅能達到50% 連接的資料速率。

圖 2
無線器件可在2.4 GHz的頻率上在全球任何地方工作。而其他波段都會受到地理的限制(感謝Texas Instruments提供本圖)。

圖 3
紐約市內的 Wireless 802.11 熱點彼此距離非常近,會相互發生干擾(感謝WiGLE.net提供本圖)。
儘管擔心干擾的問題,某些成功的M2M 應用還是採用了這些ISM 無線協定。Verifone的銷售終端(POS)使用Connect One的iChip IP-controller 晶片,無線LAN可連接到信用卡公司來授權一項購買行為。好處是加快了交易速度。嵌入式數據機需要很多秒的時間才能撥通一組電話號碼、建立通信、建立加密,獲得一個16 位數的信用卡號碼。無線系統可以更快的速度來執行這些任務,不需要將電話線路或乙太網路連接到收銀機。因為它們使用網路連接,所有大型商場中的收銀機可同時存取信用卡授權伺服器,而不必等待空閒的線路。這種技術非常適合在需要快速支付的場合中使用,例如速食(fast-food)櫃檯及地鐵售票亭。在這些情況下,收銀機都有IP 位址,並連接到Internet。
將器件直接連接到Internet 並非一定是必要的。ZigBee的支持者正在將數以十計、百計甚至上千個感測器連接到一個中央結點(central node)或協調器(coordinator)上。如果需要從Internet傳送或接收資料,可以安裝一個閘道。儘管ZigBee 網路並不是常規的子網路,並使用封包(packet)路由及其他複雜技術來將資料路由到同類器件中及中央協調器。傳統的ZigBee 應用為供暖/通風/空調(heating/ventilation/air conditioning,HVAC)和建築物中的照明控制,以及工廠或現場的資料獲取。一個巧妙的應用是將ZigBee 結點嵌入到道路中的反射凸點上(圖4)。這些結點可以即時地監測並報告停車場的利用情況,可以讓擷取資料來進行判斷人們是否把錢繳進停車收費錶中了(參考文獻3)。儘管某些工業參與者將RFID 方案納入無線M2M 網路,但還是有一些其他人把該項技術視為是一個特殊的市場。

圖 4
Streetline Networks 將無線檢測安裝在停車凸點(parking bump)中,以便來檢測車輛的出現(a)。它可檢查停車收費錶的工作情況,並引導駕駛員將車開到空車位(b) (感謝Streetline Networks提供本圖)。
要更瞭解無線 M2M 網路的特性與缺點,切記類比設計原則應用在兩個關鍵領域:實際無線通信網路與高級系統設計。在這方面,不能迷信所有行銷人員的宣傳,而期望你的系統會達到那種水準。高速CMOS 的發展使 2 美元的無線電可行,但那是ZigBee類型的 802.15.4 無線電,而不是能使用手機網路的無線電。而且,如果想要在Internet上使用無線器件,必須購買足夠容納TCP/IP 堆疊的處理器,還要提供一種分配與路由IP 地址的方法。廠商也很關心如何延長電池壽命。無線器件在網狀網路中將資料從終端器件傳送到網狀網路的周邊。該功能會對越靠近網狀網路中心的器件的電池壽命產生影響。另外,特殊的網路必須要使用大量的資源來確定及整合新的器件到網路中。如果器件不能在已有的網狀網路路徑中路由,必須要進行協調,並建立一條新的路徑。這些工作用盡了電池資源。雖然情況不妙,但電池使用不需要在整個網路內保持一致,即某些器件會比其他器件更快更換電池。或者使用者會放棄部分放電的電池,因為系統維護步驟會依照最嚴重的器件電池消耗情況,來要求在定期的間隔中更換網狀網路中的所有電池。
此外,ZigBee 網路器件在全球波段的2.4GHz 上工作,能以240 kbps的速率傳送資料,那些使用915MHz 的美國 ISM 波段速度為40 kbps,使用868MHz 的歐洲ISM 波段速度只達到20 kbps。因此,儘管你想要將器件移出擁擠的2.4GHz 波段來工作,但較慢的資料速率會縮短電池的壽命。
手機無線網路雖然可以提供“無所不在”的連接,但不能提供“永遠即時地連接”。一個可靠的連接也許會使用專有網路和頻率,意味著就不能利用低成本的 ZigBee設計協定。智慧的自我復原(self-healing)器件構成了也許不是最昂貴的特殊網路。干擾、網路拓撲結構與器件協定等因素等,都會對電池壽命有不良的影響。
壞的消息
展頻技術並不能帶來無限可用的頻寬。這些技術讓發射器要共用頻寬,但每增加一個發射器都會降低其他發射器的資料速率和傳輸範圍。如果所有的發射器使用相同的協定,則對兩者都會有影響。2.4GHz ISM 波段提供了有力的例子,說明瞭干擾如何使所有的器件在其波段上無法工作(參考文獻4)。不用授權的 ISM 波段在設計上就包括了干擾源。這些未授權的2.4GHz 波段的開發人員進行這種設計,是因為微波爐的磁控管(magnetron tube)是在此一頻率上工作。這些微波爐對無線干擾會有較小、但卻可測量得出來的影響。更麻煩的是,傳導熱量和閃閃發亮的硫照明會在此一波段中提供更多與通信無關的干擾。這些干擾源備受關注,但是獲得可以在2.4-GHz 波段上使用的應用是如此地多,以致於某些地區中的連接正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因為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和其他管理機構也准許了許多的協定。這些協定包括藍牙協定採用的FHSS(跳頻展頻技術)。女影星兼通信技術發明人Hedy Lamarr 在彈奏自動演奏的鋼琴(player piano)時,發明瞭跳頻無線電技術(圖5 和參考文獻 5)。在二次大戰期間,她認為秘密的無線通信能在戰爭中獲得應用。她覺得接收機可以像發射器一樣跳到不同的頻率,正如她的手指可以敲擊到自動演奏鋼琴捲帶(player-piano roll)所剛敲擊過的鍵盤。這種認識實現了無線器件間的相互通信,並可防止竊聽。

圖 5
女影星 Hedy Lamarr 在1942年發明並獲得專利的跳頻展頻無線電技術
(感謝Mischief Films提供本圖)。
藍牙協定將83 MHz寬的2.4GHz ISM 波段分成79 個1MHz 的片斷。藍牙器件可在32 個頻率間以最大為1600 hops/sec的速率跳躍。兩個並列的藍牙器件互相干擾的機會只有1/79 了。當這種情況出現時,高階協定要求系統重新發送遺失的資料封包。如果藍牙器件跳到ZigBee 或Wi-Fi LAN的頻率中,就會干擾到這些器件。
使用者對頻寬無法滿足的需求,帶動了能提供11-Mbps 速度的802.11b 標準之發展。這些系統使用直接序列展頻(digital-sequence-spread-spectrum,DSSS)技術,其中無線電使用的是83-MHz 到2.4-GHz ISM 波段中的22 MHz 。偽隨機二進制序列(pseudorandom-binary-sequence,PRBS)相位在該波段中調變頻率。與FHSS不同的是,DSSS 繼續移動(shift)而不是在離散的頻率上跳躍(hop)。 手機實施DSSS 可以讓多個發射器在相同的波段工作。可惜的是,Wi-Fi LAN使用的11 位元Barker 代碼提供了的代碼增益不夠,而無法使用分碼多重擷取技術(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儘管高階協定實施了載波感測多重存取(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CSMA)。發射器檢測其他發射器等待的時間,直到通道安靜後,才會開始傳輸。802.11b的頻寬分別只允許三個到四個的器件,在那些受 FCC 和歐洲標準約束的國家同時運行。如果有最大數量的器件在工作,就會出現對藍牙、WirelessUSB、無線電話和ZigBee 的干擾。
無線USB 可以是在3 GHz 及更高頻率上的寬頻無線電,但Cypress Semiconductor 還開發了2.4GHz的WirelessUSB 標準。像藍牙一樣,這種標準將2.4GHz 波段分成了79 個1MHz 寬的頻段,Cypress 使用DSSS 而不是FHSS 來調變信號。它的連接並不會在79 個頻段上跳躍,而是固定在一個頻段上工作。一個實施相關的問題是捷頻(frequency-agile),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在一個頻率上建立或維持良好的連接,就會跳到其他不同的頻率。WirelessUSB 的開發人員以替代纜線為目標,它具有較低資料速率的人機介面裝置(human-interface device,HID)。2.4GHz ZigBee 協定將該波段分成16 個3MHz 寬的通道,每隔5 MHz 就有一個。它採用DSSS 來調變信號,並不在16 個通道間跳躍,也不提供頻率捷變。無線電話和嬰兒監視器使用2.4GHz ISM 頻率。無線電話可使用FHSS 或DSSS。他們一般將2.4GHz 波段分成10 到20 個通道。電話很少有頻率捷變,但可以讓使用者選擇一個工作通道,以避免雜訊。
圖6 顯示了2.4-GHz 波段的所有無線電和協定。如果將頻譜當作一個生態系統,可以將Wi-Fi 無線網路視為位於食物鏈上層的獅子。它們佔用了大量的頻寬,在忙碌時會吞沒該區域的其他信號。藍牙器件像昆蟲一樣,在這79 個1MHz 的波段間遊走。他們到處遊蕩並且在不確定的時間出現,取決於那個路過而帶有耳機的人。如果藍牙器件是昆蟲,則ZigBee 就像土撥鼠,不時抬起頭來看看春天是否到來了。它佔用波段的較寬部分,但使用的情況並不頻繁。由於土撥鼠並不敏捷,所以其洞穴總是在相同的頻率。 Cypress WirelessUSB 就像鬣狗,是一個敏捷的狩獵者,總是在找一個清晰的頻率來工作。一旦它發現到了這樣的頻率,就會停留在那裏,連續地傳送出低速率的資訊。此一生態系統中的最大問題是無線電話。無線電話就像老虎,可以吞掉一切生物。他們傳送強大的信號,淹沒了叢林中所有的其他動物。因此,幾個Wi-Fi LAN 生產商建議客戶不要使用無線電話。未授權的2.4GHz 波段並不是沒有人管理的,FCC 只確定了其電源等級。DSSS 與FHSS 調變方案的混合會對兩種型態的器件帶來某些問題。

圖 6
2.4-GHz ISM 波段有不能共存或互相干擾的許多無線電標準。其中有 11 個 Wi-Fi 波段,但只有3個不會相互干擾。 Wi-Fi 使用的DSSS 調變代碼不能防止其他在相同頻率上工作的 Wi-Fi 發射器之干擾。
兩項緩和因素為此帶來希望:位置與某些無線器件不常使用的傳輸。即使能量較低的藍牙發射器也比 20 碼遠的無線LAN功率大。工程師Dust Networks 正努力克服這些缺點。Dust 並不能嚴格地實現ZigBee 標準,因為該公司提供了頻率捷變,Dust的器件可跳到不同的ZigBee 頻率以獲得一個清晰的通道。Texas Instruments 也作了類似的努力。該公司在2005 年併購了ZigBee 的先驅者 Chipcon。TI的新 ZigBee 發射器能以比ZigBee 規範所要求的更高敏感度和選擇性(selectivity)來擴充無線電傳播的範圍和抵抗任何干擾。另一種方式是使用一個使用不太擁擠的波段。所有 ZigBee 廠商的器件都可以在800 和900-MHz 波段上工作,而不是擁擠的2.4-GHz 波段。較低的頻率可提高傳播範圍。Zarlink 為ZL70101 提供了不可移植的無線電晶片,使用400 到405MHz 的植入式醫療通訊服務(Medical Implant Communication Service,MICS)波段。器件以媒體存取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提供800 kbps 的資料速度,其中包括銳德所羅門編碼(Reed-Solomon-encoding)的正向錯誤校正(forward-error- correction,FEC)和循環冗餘檢查(cyclic-redundancy-check,CRC)之錯誤檢測和重新傳送,以實現可靠的資料連結。
一家創新的企業發現構建光控(lighting-control)產品的市場比ZigBee支持者所預想的網狀網路更為簡單。 PulseSwitch Systems 的光控開關使用壓電驅動的(piezoelectric-powered)發射器,使用遙控鑰匙(key fob)與遙控車庫大門採用的434-MHz 頻率,將代碼傳送到500W 交流線路控制器。發射器不需要電池,因為使用者在撥動開關時即可產生能量。PulseSwitch 工程部總監Jeff Rogers 說,“雖然某些遙控車庫大門和遙控車鎖得到了FCC分配的相同頻率,但我們的發射器不會打開別人的車庫或車輛;我們使用一項獲得專利的ID 代碼系統,與車鎖和遙控車庫大門所用的方式不同。” 他說,藉由可供使用的超過2.68 億個代碼,在相同的房間裏可以有相同數量的發射器接收機對,但它們彼此間或與其他工作於相同ISM頻率上的器件間不會互相干擾。
試想有一種應用,到了排放檢測的時候,監理處(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DMV)可以用來與你的車輛通信。車輛就會擷取並傳回即時道路負載和驅動循環數的污染性能資料(無須人為的介入)。使用者就不必再去做排放檢測了。然而,看一看藍牙技術應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才為人們所接受,直到現在才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EDN 責任編輯 Ron Wilson 指出,“可以從先驅者背後的箭頭上認出他們。”Ricochet 行動無線網路是一個沒有成功的早期無線網狀網路。M2M 的現實既不是可憐的失敗也不是巨大的成功,而是處於兩者之間的某種情況。當有些人發明瞭殺手級應用時,我們都會自已拍自已的腦袋問道,“為什麼我沒有想到?”
--------------------------------------------------------------------------------
讀者可以在以下網站查詢到更多與本文相關的資訊。
AT&T:www.att.com
Connect One:www.connectone.com
Cypress Semiconductor:www.cypress.com
Dust Networks:www.dustnetworks.com
General Motors:www.gm.com
Intel:www.intel.com
OnStar:www.onstar.com
Panasonic:www.panasonic.com
PulseSwitch Systems (Lightning Switch):www.lightningswitch.com
Streetline Networks:www.streetlinenetworks.com
Texas Instruments:www.ti.com
Verifone:www.verifone.com
Verizon:www.verizon.com
Zarlink:www.zarlink.com
--------------------------------------------------------------------------------
參考文獻
1. Gershenfeld, Neil, and Danny Cohen, “Internet Ø:Interdevice Internetworking,” The MIT Center for Bits and Atoms, Sun Microsystems, Aug 14, 2006.
2. Dipert, Brian, “Rocketfish:Spectrum Shark,” EDN, May 6, 2007.
3. Van Horn, John, “System Data Show Half of Meter Income Goes Uncollected,” Parking Today, pg 24, March 2007.
4. Burns, John, Richard Rudd, and Zoran Spasojevic, “Compatibility between 無線 communication & ISM systems in the 2.4 GHz frequency band,” Aegis Inc, June 24, 1999.
5. Markey, Hedy, and George Antheil, Secret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tent 2,292,387, August 1942.
提示:
• 機器對機器無線網路主要是使用手機或工業/科技/醫療(ISM)的波段。
• 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通性)及700-MHz 類比TV 波段將提供新的頻率。
• FHSS (跳頻展頻技術)利用跳頻、DSSS (直接序列展頻)透過展頻、捷頻無線電以跳頻來尋找清晰的波段。
• 電池壽命與干擾是無線網路中的最大問題。
• 謹慎的系統設計可將干擾降到最小,並將電池壽命最大化。
星期一, 9月 10, 2007
解析MEMS未來技術發展與應用趨勢
解析MEMS未來技術發展與應用趨勢
上網時間:2007年09月10日
微機電系統(MEMS)為iPhone提供了很大幫助,因為如果沒有MEMS,蘋果的iPhone就無法根據用戶手持手機的方向將網頁從豎屏(垂直)旋轉成橫屏(水平)顯示。
iPhone中使用的是意法微電子公司(ST)的加速計,可以提供全部三個方向的模擬加速值,覆蓋範圍±2g's。該產品不僅適用於檢測方向,而且適合蘋果今後可能增加的一些功能。
蘋果公司有許多加速計供應商可供選擇,並且可能已經有來自其它MEMS供應商的替代資源,如模擬器件公司(ADI)、飛思卡爾、英飛凌、美新(Memsic)、Bosch Sensortec、Hitachi Metals、沖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日立金屬和Kionix等。然而,蘋果還是選擇了ST,事實上,該公司還為任天堂的Wii視頻遊戲機提供MEMS加速計。
「我們正在清除MEMS和移動電話之間的障礙,實現更簡單更直觀的人機界面。」ST公司MEMS業務部總經理Benedetto Vigna表示,「用MEMS實現的用戶界面非常直觀,用戶無需手冊就能使用。」
ST透露,其產品早在Wii或iPhone發佈很久之前就已經在移動電話設計中贏得了訂單。首款MEMS產品已於去年被用於一家不願意透露名字的日本製造商的計步器中,用來計算跑步者奔跑的距離以及燃燒的卡路里。
這種應用只需通過軟件升級即可用於iPhone,不過根據ST的介紹,對於整個面向定位的應用領域來說,計步器才只是一個開始。
「對於能夠定位用戶落腳點的導航應用發展來說,使用面向加速計的計步器軟件是第一步。」Vigna表示,「我們正在開發一種MEMS陀螺儀和一種加速計,它們與我們的GPS芯片結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導航解決方案,以多芯片封裝的形式向OEM廠商提供。」
然而,所有這些用戶接口應用在智能功耗面前都黯然失色。老牌加速計製造商ADI認為,智能功耗是一個被隱藏的「金礦」,但是現在正在被這些已經採用加速計的移動電話製造商發掘。
5年內達到50%
「我在這裡大膽預言,在今後五年中,全球50%的手機都會採用加速計。」ADI消費產品部行銷經理Christophe Lemaire說,「設計師首先會將加速計用於高端移動設備,以此增強用戶接口性能。但是在低端手機中的主要驅動力卻會是加速計能提供的其它功能,例如智能功率管理。」
Lemaire認為,智能功率管理可以利用加速計關閉當前不需要的電路,從而極大延長便攜式設備的電池壽命。
「舉例來說,當便攜式設備放在包中或放在桌上時,你可以將震動關閉;或者在進行通話的時候,你可以關閉顯示器的背光。」Lemaire表示,「把所有這些合在一起,智能功率管理功能可以顯著延長電池壽命。」
據ADI公司透露,該公司已經向手機用戶售出上百萬個加速計來提升用戶接口性能,但是這些用戶現在正在體驗智能功率管理帶來的好處。蘋果也將倣傚這樣的開發週期,今後將通過軟件升級在iPhone中增加加速計控制的智能功率管理功能。
軟件升級
除了智能功率管理外,消費設備在充分利用MEMS加速計性能後,能提供數十種其它應用,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表示。該公司的三軸加速計內嵌一種功能,可以識別單次敲擊和雙次敲擊。飛思卡爾公司還向OEM商提供點擊靜音、虛擬鼠標、硬盤保護、相機防抖、圖像旋轉、航位推測(針對GPS的盲區)、電子羅盤傾斜補償、計步器功能、手機動作撥號以及菜單導航/滾動等應用指南和參考設計。

F1: Apple公司可能通過簡單的軟件升級,在iPhone中至少增加15種MEMS加速計應用
「加速計可以識別任意的運動類型,而不同的運動模式可觸發不同的菜單功能。」飛思卡爾公司慣性傳感器產品行銷經理Michelle Kelsey指出,「目前我們從蘋果公司看到的,僅僅是非常簡單的加速計應用,即檢測iPhone是處於垂直還是水平方向,並相應地旋轉屏幕。」
Kelsey接著補充道:「但功能還可以進一步發掘,來識別手機所處的任意方位。例如,傾斜iPhone可以滾動網頁,將它面朝下放置可以激活背後的揚聲器。」
手機遊戲
事實上,飛思卡爾的加速計在一年多以前也贏得了幾個手機設計中標,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的手機製造商,他們在手機中引入加速計來實現手機遊戲。
「一些中國的手機製造商用我們的加速計在手機中實現遊戲功能。」飛思卡爾公司慣性傳感器產品線經理Rick Rohrkemper透露,「其中一種遊戲可以通過搖動手機擲骰子;還有一種,用戶可以搖動手機來激活算命遊戲。」
三星也是飛思卡爾的一位用戶,它的一款MP3播放器採用了飛思卡爾公司的三軸加速計,可以通過前後傾斜播放器來控制播放列表滾動的方向和速度,滾動速度取決於傾斜的角度。
作者: 羅克鈴
上網時間:2007年09月10日
微機電系統(MEMS)為iPhone提供了很大幫助,因為如果沒有MEMS,蘋果的iPhone就無法根據用戶手持手機的方向將網頁從豎屏(垂直)旋轉成橫屏(水平)顯示。
iPhone中使用的是意法微電子公司(ST)的加速計,可以提供全部三個方向的模擬加速值,覆蓋範圍±2g's。該產品不僅適用於檢測方向,而且適合蘋果今後可能增加的一些功能。
蘋果公司有許多加速計供應商可供選擇,並且可能已經有來自其它MEMS供應商的替代資源,如模擬器件公司(ADI)、飛思卡爾、英飛凌、美新(Memsic)、Bosch Sensortec、Hitachi Metals、沖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日立金屬和Kionix等。然而,蘋果還是選擇了ST,事實上,該公司還為任天堂的Wii視頻遊戲機提供MEMS加速計。
「我們正在清除MEMS和移動電話之間的障礙,實現更簡單更直觀的人機界面。」ST公司MEMS業務部總經理Benedetto Vigna表示,「用MEMS實現的用戶界面非常直觀,用戶無需手冊就能使用。」
ST透露,其產品早在Wii或iPhone發佈很久之前就已經在移動電話設計中贏得了訂單。首款MEMS產品已於去年被用於一家不願意透露名字的日本製造商的計步器中,用來計算跑步者奔跑的距離以及燃燒的卡路里。
這種應用只需通過軟件升級即可用於iPhone,不過根據ST的介紹,對於整個面向定位的應用領域來說,計步器才只是一個開始。
「對於能夠定位用戶落腳點的導航應用發展來說,使用面向加速計的計步器軟件是第一步。」Vigna表示,「我們正在開發一種MEMS陀螺儀和一種加速計,它們與我們的GPS芯片結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導航解決方案,以多芯片封裝的形式向OEM廠商提供。」
然而,所有這些用戶接口應用在智能功耗面前都黯然失色。老牌加速計製造商ADI認為,智能功耗是一個被隱藏的「金礦」,但是現在正在被這些已經採用加速計的移動電話製造商發掘。
5年內達到50%
「我在這裡大膽預言,在今後五年中,全球50%的手機都會採用加速計。」ADI消費產品部行銷經理Christophe Lemaire說,「設計師首先會將加速計用於高端移動設備,以此增強用戶接口性能。但是在低端手機中的主要驅動力卻會是加速計能提供的其它功能,例如智能功率管理。」
Lemaire認為,智能功率管理可以利用加速計關閉當前不需要的電路,從而極大延長便攜式設備的電池壽命。
「舉例來說,當便攜式設備放在包中或放在桌上時,你可以將震動關閉;或者在進行通話的時候,你可以關閉顯示器的背光。」Lemaire表示,「把所有這些合在一起,智能功率管理功能可以顯著延長電池壽命。」
據ADI公司透露,該公司已經向手機用戶售出上百萬個加速計來提升用戶接口性能,但是這些用戶現在正在體驗智能功率管理帶來的好處。蘋果也將倣傚這樣的開發週期,今後將通過軟件升級在iPhone中增加加速計控制的智能功率管理功能。
軟件升級
除了智能功率管理外,消費設備在充分利用MEMS加速計性能後,能提供數十種其它應用,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表示。該公司的三軸加速計內嵌一種功能,可以識別單次敲擊和雙次敲擊。飛思卡爾公司還向OEM商提供點擊靜音、虛擬鼠標、硬盤保護、相機防抖、圖像旋轉、航位推測(針對GPS的盲區)、電子羅盤傾斜補償、計步器功能、手機動作撥號以及菜單導航/滾動等應用指南和參考設計。

F1: Apple公司可能通過簡單的軟件升級,在iPhone中至少增加15種MEMS加速計應用
「加速計可以識別任意的運動類型,而不同的運動模式可觸發不同的菜單功能。」飛思卡爾公司慣性傳感器產品行銷經理Michelle Kelsey指出,「目前我們從蘋果公司看到的,僅僅是非常簡單的加速計應用,即檢測iPhone是處於垂直還是水平方向,並相應地旋轉屏幕。」
Kelsey接著補充道:「但功能還可以進一步發掘,來識別手機所處的任意方位。例如,傾斜iPhone可以滾動網頁,將它面朝下放置可以激活背後的揚聲器。」
手機遊戲
事實上,飛思卡爾的加速計在一年多以前也贏得了幾個手機設計中標,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的手機製造商,他們在手機中引入加速計來實現手機遊戲。
「一些中國的手機製造商用我們的加速計在手機中實現遊戲功能。」飛思卡爾公司慣性傳感器產品線經理Rick Rohrkemper透露,「其中一種遊戲可以通過搖動手機擲骰子;還有一種,用戶可以搖動手機來激活算命遊戲。」
三星也是飛思卡爾的一位用戶,它的一款MP3播放器採用了飛思卡爾公司的三軸加速計,可以通過前後傾斜播放器來控制播放列表滾動的方向和速度,滾動速度取決於傾斜的角度。
作者: 羅克鈴
大廠支持 Linux智慧手機OS當紅
大廠支持 Linux智慧手機OS當紅
上網時間 : 2007年09月10日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報告指出,在未來的五年內,Linux在全球智慧手機中的應用,將比微軟(Microsoft) Windows Mobile和Symbian等作業系統成長更快。
ABI Research指出,從今年起到2012年,Linux的普及率將以75%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在市場所有高階手機中佔據將近31%的比例。而在出貨量上,預期2012年採用Linux系統的手機銷售量將達到3.31億支。
ABI Research分析師Stuart Carlaw表示,晶片廠商英特爾(Intel)和手機Linux供應商Access等公司的各種舉動,也在為這一系統的普及化扮演推手。另外,無線廠商也已經將Linux作為長期發展計劃中支援的少數幾個作業系統之一。Carlaw指出:「Linux正因手機OEM產業日益增加的支援而受益,其中主要支援者是摩托羅拉(Motorola),還有減少了用於行動寬頻的傳統產品種類的諾基亞(Nokia)。」
摩托羅拉正打算以執行於Linux作業系統的Java程式,作為其智慧手機服務的基礎;該公司和其他手機廠商,皆在不斷開發越來越多具備影音下載及播放、短訊、Web瀏覽等功能的手機。
ABI Research表示,由於銷售管道眾多,不統一仍然是手機Linux的一大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廠商聯手推動了一個名為LiMo基金會的合作計畫,來開發一個能得到產業界廣泛支援的Linux平台。據這個由摩托羅拉、NEC、NTT DoCoMo、松下行動通訊(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三星電子(Samsung)和Vodafone組成的聯盟估計,採用其平台的手機將在明年上市。
ABI Research並指出,Linux的其它問題,還包括微軟有關Linux侵犯了它235項專利的聲明。有些批評家對微軟此舉不以為然,而其它人則沒有那麼肯定。
(參考原文:Linux shines as smartphone OS)
(Antone Gonsalves)
上網時間 : 2007年09月10日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報告指出,在未來的五年內,Linux在全球智慧手機中的應用,將比微軟(Microsoft) Windows Mobile和Symbian等作業系統成長更快。
ABI Research指出,從今年起到2012年,Linux的普及率將以75%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在市場所有高階手機中佔據將近31%的比例。而在出貨量上,預期2012年採用Linux系統的手機銷售量將達到3.31億支。
ABI Research分析師Stuart Carlaw表示,晶片廠商英特爾(Intel)和手機Linux供應商Access等公司的各種舉動,也在為這一系統的普及化扮演推手。另外,無線廠商也已經將Linux作為長期發展計劃中支援的少數幾個作業系統之一。Carlaw指出:「Linux正因手機OEM產業日益增加的支援而受益,其中主要支援者是摩托羅拉(Motorola),還有減少了用於行動寬頻的傳統產品種類的諾基亞(Nokia)。」
摩托羅拉正打算以執行於Linux作業系統的Java程式,作為其智慧手機服務的基礎;該公司和其他手機廠商,皆在不斷開發越來越多具備影音下載及播放、短訊、Web瀏覽等功能的手機。
ABI Research表示,由於銷售管道眾多,不統一仍然是手機Linux的一大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廠商聯手推動了一個名為LiMo基金會的合作計畫,來開發一個能得到產業界廣泛支援的Linux平台。據這個由摩托羅拉、NEC、NTT DoCoMo、松下行動通訊(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三星電子(Samsung)和Vodafone組成的聯盟估計,採用其平台的手機將在明年上市。
ABI Research並指出,Linux的其它問題,還包括微軟有關Linux侵犯了它235項專利的聲明。有些批評家對微軟此舉不以為然,而其它人則沒有那麼肯定。
(參考原文:Linux shines as smartphone OS)
(Antone Gonsalves)
星期五, 9月 07, 2007
明基品牌代工業務正式分拆 09年營收要超30億美元
明基品牌代工業務正式分拆 09年營收要超30億美元
從本月開始,蘇州明基生產工廠正式啟用新的“Qisda”(佳世達)商標,與之相距不到10分鐘車程的明基電通行銷總部則被命名為新明基電通,並繼續延用“BenQ”商標。至此,明基品牌和代工業務的分拆宣告結束。
手機巨虧加速分拆
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的失敗,為明基帶來了巨大虧損,這使得明基堅定了拆分自我品牌和代工業務的決心。早在去年8月,明基就在集團內部宣佈了品牌代工獨立計劃。明基內部人士曾透露,公司早已嘗試運營兩家虛擬公司,而公司的行銷和製造一直就處於分開狀態。
在今年6月的股東大會上,分割品牌業務的提案獲得通過,明基當即開始展開相關事宜,並於9月1日完成程式,正式分拆為新明基和佳世達科技兩家公司。9月3日,新明基宣佈正式運營。記者獲悉,早在今年8月底,明基蘇州生產工廠就迫不及待地換上了“佳世達”的新商標,而明基代工工廠曾一度被命名為佳達電通。
據介紹,新明基總部設于中國台灣內湖科技園區,註冊資本為1.09億美元。和之前公佈的消息相同,李焜耀、王文璨分別出任新明基董事長和副董事長,李文德擔任總經理兼執行長。在新明基的核心經營團隊中,還包括了技術產品中心總經理陳其宏、明基亞太業務區總經理張安佐以及明基中國業務區總經理曾文祺等。
擴展歐洲市場
從股權結構來看,新明基仍為代工公司佳世達科技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但今後將邀請國內外策略夥伴及投資者加入。目前,新明基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約2100名員工,是原明基員工總數的約10%。此外,新明基在全球28個國家設有運營點,產品覆蓋100個國家。
在出任新明基總經理兼執行長後,李文德公開表示,獨立後的新明基將以客戶及市場為導向,主要研發資源將著重于技術管理以及前瞻性科技產品的開發,並將廣泛吸納集團內部與外部的產業資源。
分析人士指出,拆分可以使明基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和資源在品牌和行銷上,代工方面則擁有製造和供應鏈優勢,而且不存在與其他手機廠商的品牌衝突。從全球市場來看,明基有40%的銷售收入來自歐洲,25%來自中國和其他亞太地區,因此明基將繼續擴展歐洲市場,同時還會開拓相對薄弱的北美市場。另據透露,新明基高層已經為公司制定了2009年營收超過30億美元的目標。
推進本土化戰略
在分拆品牌和代工業務的同時,明基也在逐步推進“以內地為母體”的本土化戰略。此前,明基剛剛將家用投影機生產線轉移到蘇州工廠,其商用投影機生產線更是在幾年前就已“遷”至內地。
早在今年年初,明基曾公布其全球業務已經重組為數字媒體事業群、整合製造服務事業群和移動通訊事業群三大板塊,而以液晶和數位產品為主的數字媒體業務已經取代手機,成為了明基最核心的業務。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離“BenQ-Siemense”的使用期限還有幾年的時間,但明基手機逐步淡出雙品牌已是不爭的事實。
“今年上半年明基已經佔據了國內家用投影機市場約10.5%的份額,僅低於東芝。”明基投影機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本土家用投影機年產量將有望突破20萬台,預計明年將拿下國內家用投影機市場份額的20%。
來源:北京商報
從本月開始,蘇州明基生產工廠正式啟用新的“Qisda”(佳世達)商標,與之相距不到10分鐘車程的明基電通行銷總部則被命名為新明基電通,並繼續延用“BenQ”商標。至此,明基品牌和代工業務的分拆宣告結束。
手機巨虧加速分拆
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的失敗,為明基帶來了巨大虧損,這使得明基堅定了拆分自我品牌和代工業務的決心。早在去年8月,明基就在集團內部宣佈了品牌代工獨立計劃。明基內部人士曾透露,公司早已嘗試運營兩家虛擬公司,而公司的行銷和製造一直就處於分開狀態。
在今年6月的股東大會上,分割品牌業務的提案獲得通過,明基當即開始展開相關事宜,並於9月1日完成程式,正式分拆為新明基和佳世達科技兩家公司。9月3日,新明基宣佈正式運營。記者獲悉,早在今年8月底,明基蘇州生產工廠就迫不及待地換上了“佳世達”的新商標,而明基代工工廠曾一度被命名為佳達電通。
據介紹,新明基總部設于中國台灣內湖科技園區,註冊資本為1.09億美元。和之前公佈的消息相同,李焜耀、王文璨分別出任新明基董事長和副董事長,李文德擔任總經理兼執行長。在新明基的核心經營團隊中,還包括了技術產品中心總經理陳其宏、明基亞太業務區總經理張安佐以及明基中國業務區總經理曾文祺等。
擴展歐洲市場
從股權結構來看,新明基仍為代工公司佳世達科技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但今後將邀請國內外策略夥伴及投資者加入。目前,新明基在全球範圍內擁有約2100名員工,是原明基員工總數的約10%。此外,新明基在全球28個國家設有運營點,產品覆蓋100個國家。
在出任新明基總經理兼執行長後,李文德公開表示,獨立後的新明基將以客戶及市場為導向,主要研發資源將著重于技術管理以及前瞻性科技產品的開發,並將廣泛吸納集團內部與外部的產業資源。
分析人士指出,拆分可以使明基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和資源在品牌和行銷上,代工方面則擁有製造和供應鏈優勢,而且不存在與其他手機廠商的品牌衝突。從全球市場來看,明基有40%的銷售收入來自歐洲,25%來自中國和其他亞太地區,因此明基將繼續擴展歐洲市場,同時還會開拓相對薄弱的北美市場。另據透露,新明基高層已經為公司制定了2009年營收超過30億美元的目標。
推進本土化戰略
在分拆品牌和代工業務的同時,明基也在逐步推進“以內地為母體”的本土化戰略。此前,明基剛剛將家用投影機生產線轉移到蘇州工廠,其商用投影機生產線更是在幾年前就已“遷”至內地。
早在今年年初,明基曾公布其全球業務已經重組為數字媒體事業群、整合製造服務事業群和移動通訊事業群三大板塊,而以液晶和數位產品為主的數字媒體業務已經取代手機,成為了明基最核心的業務。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離“BenQ-Siemense”的使用期限還有幾年的時間,但明基手機逐步淡出雙品牌已是不爭的事實。
“今年上半年明基已經佔據了國內家用投影機市場約10.5%的份額,僅低於東芝。”明基投影機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本土家用投影機年產量將有望突破20萬台,預計明年將拿下國內家用投影機市場份額的20%。
來源:北京商報
星期三, 9月 05, 2007
蘋果iPhone熱度未減,谷歌Gphone即將浮出水面!
蘋果iPhone熱度未減,谷歌Gphone即將浮出水面!
上網時間 : 2007年09月05日
在蘋果iPhone從萬眾期待到最終上市之後,Google手機成為了網上如今最熱門的話題。
最新的消息來自一本在美國和印度都設了辦公室的IT刊物Rediff,稱Google將於未來兩週內在印度發佈Gphone型手機。Rediff指出:「預計印度第一和第三大移動通信運營商Bharti Airtel和Vodafone Essar公司,以及國有的Bharat Sanchar Nigam公司都將參與到其中來。」
《華爾街日報》在本月初報導稱,Google公司已將數億美元投資在手機開發項目上,並開發出了原型手機,還與T-Mobile USA和Verizon Wireless等移動網絡運營商開始了合作談判。
另外,去年年底,倫敦的《觀察家報》也曾報導,Google已經和歐洲移動運營商Orange公司展開談判,以向該公司提供一款和中國台灣手機廠商HTC公司共同設計的聯合品牌手機。
Google的一系列收購行為和專利申請,也顯示出了Google確實在研發手機的跡象。2005年,Google收購了移動技術新創公司Android和移動公共網絡服務提供商Dodgeball兩家公司。
另外,Google對移動電郵和瀏覽器開發商Reqwireless公司以及移動友好型圖形軟件開發商Skia公司的收購,也同樣顯現出其投入到移動服務的計劃。
Google的一系列專利申請,例如最近的「移動設備本地搜索和製圖」,同樣明顯地涉及到了手機或移動設備。
Google一直不願就手機業務發表評論。但是,就像微軟和雅虎那樣,Google對於將移動設備的興趣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
Google一位發言人通過郵件發表聲明說:「Google會全力投入到為用戶提供全球信息的事業中,而移動業務對於我們的這一事業變得日益重要。我們將和全球的夥伴合作,把我們的搜索和服務提供給所有移動用戶。」
Google已經宣佈和蘋果以及三星建立了合作,這兩家公司的手機都可以獲取Google的服務。
但是,關於Google手機的猜測卻可能是有所錯位了。蘋果因為其在硬件和軟件集成方面的能力而聞名,但Google與之不同,它的強項是以並行計算為主的軟件和用於數據中心的商品化硬件。所以,要讓Google在手機的外形上帶來更多驚喜,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Google當然很可能會幫助手機廠商開發出在設計美學、用戶界面和使用簡單性等方面超越iPhone的手機,但它自己的手機Gphone可能會更多地因實用而不凡,而非因美觀而卓越,它的宗旨在於通過以Google在線服務所得收入來為網絡運營商提供補助的方式,降低甚至完全免去手機費用。
關於Gphone的一個最大未知在於,它是否會採用OpenMoko等開放的移動平台,還是僅僅作為其移動網絡合作商提供的Google服務中的一部分。
由於Google仍然在因歷史原因而努力消除知識產權擁有者的憤怒,並試圖與移動網絡運營商顯示出友好的一面而不願與之為敵,因此Gphone將更多地會是一個進化型產品,而不是一個革命性產品。
當然,如果Google在即將到來的FCC拍賣中贏得了700-MHz頻譜的使用權,情況就會不一樣了。在進步與自由基金會年度Aspen峰會上,Google首席執行官Eric Schmidt表示Google將有可能參加此次拍賣。
當Google獲得了頻譜使用權之後,好戲才會開始。
上網時間 : 2007年09月05日
在蘋果iPhone從萬眾期待到最終上市之後,Google手機成為了網上如今最熱門的話題。
最新的消息來自一本在美國和印度都設了辦公室的IT刊物Rediff,稱Google將於未來兩週內在印度發佈Gphone型手機。Rediff指出:「預計印度第一和第三大移動通信運營商Bharti Airtel和Vodafone Essar公司,以及國有的Bharat Sanchar Nigam公司都將參與到其中來。」
《華爾街日報》在本月初報導稱,Google公司已將數億美元投資在手機開發項目上,並開發出了原型手機,還與T-Mobile USA和Verizon Wireless等移動網絡運營商開始了合作談判。
另外,去年年底,倫敦的《觀察家報》也曾報導,Google已經和歐洲移動運營商Orange公司展開談判,以向該公司提供一款和中國台灣手機廠商HTC公司共同設計的聯合品牌手機。
Google的一系列收購行為和專利申請,也顯示出了Google確實在研發手機的跡象。2005年,Google收購了移動技術新創公司Android和移動公共網絡服務提供商Dodgeball兩家公司。
另外,Google對移動電郵和瀏覽器開發商Reqwireless公司以及移動友好型圖形軟件開發商Skia公司的收購,也同樣顯現出其投入到移動服務的計劃。
Google的一系列專利申請,例如最近的「移動設備本地搜索和製圖」,同樣明顯地涉及到了手機或移動設備。
Google一直不願就手機業務發表評論。但是,就像微軟和雅虎那樣,Google對於將移動設備的興趣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
Google一位發言人通過郵件發表聲明說:「Google會全力投入到為用戶提供全球信息的事業中,而移動業務對於我們的這一事業變得日益重要。我們將和全球的夥伴合作,把我們的搜索和服務提供給所有移動用戶。」
Google已經宣佈和蘋果以及三星建立了合作,這兩家公司的手機都可以獲取Google的服務。
但是,關於Google手機的猜測卻可能是有所錯位了。蘋果因為其在硬件和軟件集成方面的能力而聞名,但Google與之不同,它的強項是以並行計算為主的軟件和用於數據中心的商品化硬件。所以,要讓Google在手機的外形上帶來更多驚喜,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Google當然很可能會幫助手機廠商開發出在設計美學、用戶界面和使用簡單性等方面超越iPhone的手機,但它自己的手機Gphone可能會更多地因實用而不凡,而非因美觀而卓越,它的宗旨在於通過以Google在線服務所得收入來為網絡運營商提供補助的方式,降低甚至完全免去手機費用。
關於Gphone的一個最大未知在於,它是否會採用OpenMoko等開放的移動平台,還是僅僅作為其移動網絡合作商提供的Google服務中的一部分。
由於Google仍然在因歷史原因而努力消除知識產權擁有者的憤怒,並試圖與移動網絡運營商顯示出友好的一面而不願與之為敵,因此Gphone將更多地會是一個進化型產品,而不是一個革命性產品。
當然,如果Google在即將到來的FCC拍賣中贏得了700-MHz頻譜的使用權,情況就會不一樣了。在進步與自由基金會年度Aspen峰會上,Google首席執行官Eric Schmidt表示Google將有可能參加此次拍賣。
當Google獲得了頻譜使用權之後,好戲才會開始。
星期一, 9月 03, 2007
傳Motorola將出售德國手機廠 當地政府急挽留
傳Motorola將出售德國手機廠 當地政府急挽留
上網時間 : 2007年09月03日
受其手機市場佔有率下降的負面影響,摩托羅拉(Motorola)計劃出售位於德國Flensburg的手機製造廠。而根據德國當地媒體報導,該廠所在地之德國Schleswig Holstein州長Peter Harry Carstensen已計劃與摩托羅拉管理高層商討如何挽救工廠。
根據報導指出,德國當地政府希望能找到一種不讓工廠關閉且挽救工作機會的方法。不過相關商討細節和結果都沒有對外透露。該座工廠經歷了幾年不斷大幅削減人手之後,目前大約還有900名員工。10多年前當工廠剛落成時,當地還曾經是歐洲最先進的手機製造基地,鼎盛時期員工達3,000人。
在當時,摩托羅拉從德國政府獲得了數以百萬計的補助款;不過在製造業紛紛轉往中國設廠後,該工廠現在的功能已淪為物流和管理中心。而針對以上消息,摩托羅拉未發表任何評論。
(參考原文:Motorola plans to sell Flensburg cellphone plant)
(Christoph Hammerschmidt)
上網時間 : 2007年09月03日
受其手機市場佔有率下降的負面影響,摩托羅拉(Motorola)計劃出售位於德國Flensburg的手機製造廠。而根據德國當地媒體報導,該廠所在地之德國Schleswig Holstein州長Peter Harry Carstensen已計劃與摩托羅拉管理高層商討如何挽救工廠。
根據報導指出,德國當地政府希望能找到一種不讓工廠關閉且挽救工作機會的方法。不過相關商討細節和結果都沒有對外透露。該座工廠經歷了幾年不斷大幅削減人手之後,目前大約還有900名員工。10多年前當工廠剛落成時,當地還曾經是歐洲最先進的手機製造基地,鼎盛時期員工達3,000人。
在當時,摩托羅拉從德國政府獲得了數以百萬計的補助款;不過在製造業紛紛轉往中國設廠後,該工廠現在的功能已淪為物流和管理中心。而針對以上消息,摩托羅拉未發表任何評論。
(參考原文:Motorola plans to sell Flensburg cellphone plant)
(Christoph Hammerschmidt)
星期六, 9月 01, 2007
WiMax重新定義視訊監控系統
WiMax重新定義視訊監控系統
( 2007年9月1日)
Haoming (Ming) Huang,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America
隨著固定WiMAX技術的成熟,過去受限於成本、距離和流量限制而無法實現的應用,逐漸有實現的機會了。由於最新無線技術革新,現在固定無線應用已超出短距離資料通訊的範疇,並可進行安全的通訊。由於具備優越的戶外性能、經檢驗的服務品質(QoS)和可靠的安全性,使WiMAX能夠支援像是網路視訊監控的多媒體應用。
監控需求的不斷增長
對安全議題的關注日漸提高,迫使政府和企業在基礎設施、工業和機構中投入大量資金,因為視訊監控是應對恐怖主義的最有力武器。
視訊監控系統最初是在1940年為銀行安全而設計的,現在已成為最普遍的安全和保安系統。據估計僅在美國每年就安裝了兩到三百萬個監控攝影機。Frost & Sullivan預測,到2012年,監控攝影機市場銷售額將從2005年的4.358億美元發展到64.8億美元。
在技術發展的推波助瀾之下,視訊監控已完成從類比到數位的轉換過程,現在能透過網路通訊協定進行監控,此外,還有一些別的先進技術可選,像是無線網路、高解析度、彩色系統、生物測量學(biometrics)、智慧感測器和智慧分析軟體。這些新功能對於工業自動化、運輸、汽車、安全/監控和通訊大有裨益。
無線IP視訊監控系統
在現有的技術中,由於彈性設計與安裝的特性,使得無線IP視訊監控系統迅速發展。因為無線技術具有安裝簡便、易於隱藏的特性,加上安裝成本較低,只要有一台連接到網際網路的電腦,就可以監測所有地點。
傳統的類比無線監控系統缺乏彈性,並且無法利用IP網路基礎設施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由於範圍有限,類比無線網路不加中繼器就無法覆蓋較寬的範圍。數位網路則解決了這個問題,捕捉到的影像可放置在IP封包裏,在IP網路覆蓋的區域內傳輸。
由於WiFi成本較低,目前多數無線IP視訊監控系統多數採用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802.11標準。802.11解決方案覆蓋距離限制在100公尺,所以只適用於室內應用,兒童照護和小企業的監控。而其基於競爭 (contention-based)通訊協定的媒體接取控制(MAC) 晶片,也難以提供視訊監控系統所需的流量和服務品質(QoS)。
對於監控系統這樣的應用,WiFi不夠可靠的安全功能也會帶來不確定性。有部分製造商提供採用專有的無線解決方案,由於其生產量過低且採用專門設計的元件,使得這類設備的成本居高不下。
現在下一代的無線IP視訊監控系統已走上舞臺。由於IEEE 802.11標準的成功,業者已接受了可攜性和彈性的好處。IEEE推出了802.16標準,強化無線都會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MAN)的性能。
WiMAX的優點
與WiFi 和其他專有解決方案相比,WiMAX極具成本/性能優勢,像是更高的吞吐量和更長的傳輸距離。WiMAX資料吞吐量的理想值可達72Mbps,幾乎是 IEEE 802.11b的7倍,比IEEE 802.11a/g高50%。而許多有線載體的解決方案傳輸率仍然不超過1Mbps。WiMAX網路可達到數十公里的距離,而WiFi最大只有100公尺。
WiMAX基於經過檢驗的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Modulation, OFDM)技術,在非視距(Non Line Of Sight, NLOS)環境下能比WiFi具備更好的變化處理能力。NLOS是採用多路徑環境的主要原因,其有可能導致訊號延遲,通常戶外訊號要比室內訊號經過較長時間才能到達。因此,為了支援NLOS營運,WiMAX使用了更多的載波。WiFi使用了64個子載波,而WiMAX則使用了256個。在WiMAX中,循環字首率(Ratio of cyclic prefix)即用於克服NLOS,不攜帶資料的子載波與總的子載波數量的比值,要比WiFi小得多。因此WiMAX具有較高的效率和較好的NLOS性能。
此外,WiMAX的調度演算法可為對時間敏感的音訊和視訊流量提供足夠的服務品質(QoS)。流量和分為四種服務類型—非請求的頻寬分配(Unsolicited Grant Service, UGS)、即時輪詢服務(Real-Time Polling Service, rtPS)、非即時輪詢服務(Non-Real-Time Polling Service, nrtPS)和最大速率(Best Effort, BE)服務。表1顯示了WiMAX的服務類型。與之對比,802.11採用具碰撞避免功能的載波感測多重存取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 CSMA/CA)的競爭存取機制。較近的WiFi用戶站比較遠的站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存取,因而使視訊這樣的應用中QoS變得毫無意義。

WiMAX 具有內建的資料加密功能用來防止竊聽,與其他無線技術不同,WiMAX對資料採用資料加密標準(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DES),對密鑰則採用三重DES加密。高級加密系統(Advanced Encryption System, AES)則是WiMAX的另一可選功能,可用於對安全要求更高的應用。
高整合的WiMAX晶片,如系統單晶片 (System on Chip, SoC)和射頻晶片(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RFIC),可顯著減少板上元件數和減小板卡尺寸,降低材料成本。該開放標準有助於降低製造WiMAX產品的成本、提高市場適應速度,刺激市場需求。
除了802.16-2004標準外,還有其他WiMAX晶片的革新,以進一步提高效能優勢,包括:
‧支援用戶站和基地台的TDD或FDD應用
‧高效能轉換能力,以達到完全的多訊號規格能力
‧採用64QAM、16QAM、QPSK和BPSK轉換的256 OFDM PHY
‧上行子通道劃分,最多可有16個子通道
‧高效能ADC和DAC,作為靈活的基頻介面
‧具整合DAC的自動頻率控制(AFC)
‧具整合DAC的動態頻率選擇(DFS)
‧發送和接收功率測量的整合ADC
‧整合週邊設備和射頻(RF)控制
‧可程式自動增益控制(AGC),用來支援大範圍的RF衰減器
‧基於DES和AES/CCM加密/解密的安全措施
‧雙RISC處理器,用來實現高層和低層MAC
‧整合記憶體控制器和DMA控制器
‧整合乙太網路引擎,作為網路介面
‧高度緊湊的封裝
‧對軟體和無線解決提供完備的設計參考。
基於WiMAX的無線IP視訊參考設計

無線攝影機設計可分為兩種邏輯模組,視訊攝影機和WiMAX無線數據機。這兩者間最合理的介面是乙太網路介面,這是因為市場上多數視訊處理器(如Texas Instruments的TMS320DM64x族DSP)都具有乙太網路(多媒體接取控制)介面。低頻寬的應用也可獲益於WiMAX SoC內建的串列週邊介面(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SPI),將它作為通訊介面使用。
視訊攝影機模組中,視訊攝影機捕捉影像並輸入給影像感測器陣列,一般是先經過放大器。該陣列將資料傳送給類比數位轉換器(ADC)。轉換成數位格式後,資料送給解碼器,將數位視訊訊號轉換為數平行的數位化資料流程。然後視訊處理器將從視訊解碼器的輸入數位訊號以期望的格式(如JPEG、MPEG2、 MPEG4和H.264),接著將其發送到內建的乙太網路介面。有些視訊處理器還提供了智慧影像分析功能,而有些則提供了語音功能。
然後,IP 視訊影像透過乙太網路介面發送給WiMAX 無線數據機模組。SoC將乙太網路封包為WiMAX資料幅,然後再透過RF模組發送到大氣。RF模組將WiMAX數位訊號轉換為使用工作頻率帶上的類比訊號,並將此RF送給天線。WiMAX無線數據機還可接受相反方向的訊號,使控制訊號(如平移、傾斜、拉近)能操縱連接的視訊攝影機。
WiMAX SoC有一個介面,可讓設計師使用外部處理器來繞過內部的ARM處理器。如果高解析度應用需要更高的資料速率,該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彈性,可使用比ARM處理器更強大的處理器。而且,這種設計可使設計師有更多的通訊介面可選。但代價是額外的外部處理器的成本。
WiMax擴充監控系統應用範圍
對於下一代無線 IP 視訊監控系統,WiMAX 新技術可提供優異的性能和可承受的價格。無線技術不斷地發展,使高功能價格比的商業監控系統,能適用於過去無法使用或不適合的環境。(如欲瞭解關於 IEEE 802.16標準寬頻無線接入的更多資訊和參與WiMAX論壇,可連結www.wimaxforum.org 和 www.ieee802.org/16)
作者簡介
Haoming (Ming) Huang是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America Inc.產品經理,負責該公司WiMAX系列產品的市場行銷。
( 2007年9月1日)
Haoming (Ming) Huang,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America
隨著固定WiMAX技術的成熟,過去受限於成本、距離和流量限制而無法實現的應用,逐漸有實現的機會了。由於最新無線技術革新,現在固定無線應用已超出短距離資料通訊的範疇,並可進行安全的通訊。由於具備優越的戶外性能、經檢驗的服務品質(QoS)和可靠的安全性,使WiMAX能夠支援像是網路視訊監控的多媒體應用。
監控需求的不斷增長
對安全議題的關注日漸提高,迫使政府和企業在基礎設施、工業和機構中投入大量資金,因為視訊監控是應對恐怖主義的最有力武器。
視訊監控系統最初是在1940年為銀行安全而設計的,現在已成為最普遍的安全和保安系統。據估計僅在美國每年就安裝了兩到三百萬個監控攝影機。Frost & Sullivan預測,到2012年,監控攝影機市場銷售額將從2005年的4.358億美元發展到64.8億美元。
在技術發展的推波助瀾之下,視訊監控已完成從類比到數位的轉換過程,現在能透過網路通訊協定進行監控,此外,還有一些別的先進技術可選,像是無線網路、高解析度、彩色系統、生物測量學(biometrics)、智慧感測器和智慧分析軟體。這些新功能對於工業自動化、運輸、汽車、安全/監控和通訊大有裨益。
無線IP視訊監控系統
在現有的技術中,由於彈性設計與安裝的特性,使得無線IP視訊監控系統迅速發展。因為無線技術具有安裝簡便、易於隱藏的特性,加上安裝成本較低,只要有一台連接到網際網路的電腦,就可以監測所有地點。
傳統的類比無線監控系統缺乏彈性,並且無法利用IP網路基礎設施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由於範圍有限,類比無線網路不加中繼器就無法覆蓋較寬的範圍。數位網路則解決了這個問題,捕捉到的影像可放置在IP封包裏,在IP網路覆蓋的區域內傳輸。
由於WiFi成本較低,目前多數無線IP視訊監控系統多數採用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802.11標準。802.11解決方案覆蓋距離限制在100公尺,所以只適用於室內應用,兒童照護和小企業的監控。而其基於競爭 (contention-based)通訊協定的媒體接取控制(MAC) 晶片,也難以提供視訊監控系統所需的流量和服務品質(QoS)。
對於監控系統這樣的應用,WiFi不夠可靠的安全功能也會帶來不確定性。有部分製造商提供採用專有的無線解決方案,由於其生產量過低且採用專門設計的元件,使得這類設備的成本居高不下。
現在下一代的無線IP視訊監控系統已走上舞臺。由於IEEE 802.11標準的成功,業者已接受了可攜性和彈性的好處。IEEE推出了802.16標準,強化無線都會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MAN)的性能。
WiMAX的優點
與WiFi 和其他專有解決方案相比,WiMAX極具成本/性能優勢,像是更高的吞吐量和更長的傳輸距離。WiMAX資料吞吐量的理想值可達72Mbps,幾乎是 IEEE 802.11b的7倍,比IEEE 802.11a/g高50%。而許多有線載體的解決方案傳輸率仍然不超過1Mbps。WiMAX網路可達到數十公里的距離,而WiFi最大只有100公尺。
WiMAX基於經過檢驗的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Modulation, OFDM)技術,在非視距(Non Line Of Sight, NLOS)環境下能比WiFi具備更好的變化處理能力。NLOS是採用多路徑環境的主要原因,其有可能導致訊號延遲,通常戶外訊號要比室內訊號經過較長時間才能到達。因此,為了支援NLOS營運,WiMAX使用了更多的載波。WiFi使用了64個子載波,而WiMAX則使用了256個。在WiMAX中,循環字首率(Ratio of cyclic prefix)即用於克服NLOS,不攜帶資料的子載波與總的子載波數量的比值,要比WiFi小得多。因此WiMAX具有較高的效率和較好的NLOS性能。
此外,WiMAX的調度演算法可為對時間敏感的音訊和視訊流量提供足夠的服務品質(QoS)。流量和分為四種服務類型—非請求的頻寬分配(Unsolicited Grant Service, UGS)、即時輪詢服務(Real-Time Polling Service, rtPS)、非即時輪詢服務(Non-Real-Time Polling Service, nrtPS)和最大速率(Best Effort, BE)服務。表1顯示了WiMAX的服務類型。與之對比,802.11採用具碰撞避免功能的載波感測多重存取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 CSMA/CA)的競爭存取機制。較近的WiFi用戶站比較遠的站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存取,因而使視訊這樣的應用中QoS變得毫無意義。

WiMAX 具有內建的資料加密功能用來防止竊聽,與其他無線技術不同,WiMAX對資料採用資料加密標準(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DES),對密鑰則採用三重DES加密。高級加密系統(Advanced Encryption System, AES)則是WiMAX的另一可選功能,可用於對安全要求更高的應用。
高整合的WiMAX晶片,如系統單晶片 (System on Chip, SoC)和射頻晶片(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RFIC),可顯著減少板上元件數和減小板卡尺寸,降低材料成本。該開放標準有助於降低製造WiMAX產品的成本、提高市場適應速度,刺激市場需求。
除了802.16-2004標準外,還有其他WiMAX晶片的革新,以進一步提高效能優勢,包括:
‧支援用戶站和基地台的TDD或FDD應用
‧高效能轉換能力,以達到完全的多訊號規格能力
‧採用64QAM、16QAM、QPSK和BPSK轉換的256 OFDM PHY
‧上行子通道劃分,最多可有16個子通道
‧高效能ADC和DAC,作為靈活的基頻介面
‧具整合DAC的自動頻率控制(AFC)
‧具整合DAC的動態頻率選擇(DFS)
‧發送和接收功率測量的整合ADC
‧整合週邊設備和射頻(RF)控制
‧可程式自動增益控制(AGC),用來支援大範圍的RF衰減器
‧基於DES和AES/CCM加密/解密的安全措施
‧雙RISC處理器,用來實現高層和低層MAC
‧整合記憶體控制器和DMA控制器
‧整合乙太網路引擎,作為網路介面
‧高度緊湊的封裝
‧對軟體和無線解決提供完備的設計參考。
基於WiMAX的無線IP視訊參考設計

無線攝影機設計可分為兩種邏輯模組,視訊攝影機和WiMAX無線數據機。這兩者間最合理的介面是乙太網路介面,這是因為市場上多數視訊處理器(如Texas Instruments的TMS320DM64x族DSP)都具有乙太網路(多媒體接取控制)介面。低頻寬的應用也可獲益於WiMAX SoC內建的串列週邊介面(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SPI),將它作為通訊介面使用。
視訊攝影機模組中,視訊攝影機捕捉影像並輸入給影像感測器陣列,一般是先經過放大器。該陣列將資料傳送給類比數位轉換器(ADC)。轉換成數位格式後,資料送給解碼器,將數位視訊訊號轉換為數平行的數位化資料流程。然後視訊處理器將從視訊解碼器的輸入數位訊號以期望的格式(如JPEG、MPEG2、 MPEG4和H.264),接著將其發送到內建的乙太網路介面。有些視訊處理器還提供了智慧影像分析功能,而有些則提供了語音功能。
然後,IP 視訊影像透過乙太網路介面發送給WiMAX 無線數據機模組。SoC將乙太網路封包為WiMAX資料幅,然後再透過RF模組發送到大氣。RF模組將WiMAX數位訊號轉換為使用工作頻率帶上的類比訊號,並將此RF送給天線。WiMAX無線數據機還可接受相反方向的訊號,使控制訊號(如平移、傾斜、拉近)能操縱連接的視訊攝影機。
WiMAX SoC有一個介面,可讓設計師使用外部處理器來繞過內部的ARM處理器。如果高解析度應用需要更高的資料速率,該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彈性,可使用比ARM處理器更強大的處理器。而且,這種設計可使設計師有更多的通訊介面可選。但代價是額外的外部處理器的成本。
WiMax擴充監控系統應用範圍
對於下一代無線 IP 視訊監控系統,WiMAX 新技術可提供優異的性能和可承受的價格。無線技術不斷地發展,使高功能價格比的商業監控系統,能適用於過去無法使用或不適合的環境。(如欲瞭解關於 IEEE 802.16標準寬頻無線接入的更多資訊和參與WiMAX論壇,可連結www.wimaxforum.org 和 www.ieee802.org/16)
作者簡介
Haoming (Ming) Huang是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America Inc.產品經理,負責該公司WiMAX系列產品的市場行銷。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