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ARM手機晶片優勢 英特爾鎖定行動運算市場
CNET 新聞專區:Tom Krazit 27/09/2007
在上周的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DF)上,英特爾清楚闡明了未來5年的策略。
在這次IDF上,英特爾沒有發佈太多的新聞,但該公司向其生產ARM架構產品的合作夥伴傳遞了一個資訊:我們來了。
德州儀器、Qualcomm、三星、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等生產手機晶片的廠商對此並不感到震驚,他們過去一直預期英特爾會這樣做,這也是英特爾的生產能力擴大和PC市場日前飽和的必然後果過去,英特爾曾經做過這樣的嘗試,投入數十億美元開發手機晶片,但最終鎩羽而歸。
ARM的開發者將於下周齊聚加州Santa Clara(也是英特爾總部所在),參加每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討論能夠最大程度挖掘ARM晶片性能潛力的新應用和新技術。兩大陣營發功將刺激針對普通用戶的手機設備市場。
在兩家廠商的對決中,英特爾是挑戰者。ARM在高科技產業中大名鼎鼎,但是,由於沒有類似「ARM Inside」的行銷活動,因此幾乎沒有手機用戶知道這家擁有1700名員工的晶片設計廠商。
幾乎所有手機都採用ARM晶片。德州儀器、三星等晶片廠商授權使用ARM的技術,生產用於手機和智慧手機的晶片。
儘管在早期曾經遭遇過挫折,但英特爾認為,藉由開發新型晶片,它能夠極大地改進行動體驗。這裡討論的是功能比智慧手機強大,在尺寸和電池壽命方面勝過迷你行動平板的行動設備。這將是晶片產業的一個新市場。
ARM及其合作夥伴針對店池續航力這方面有著長期合作經歷,它們還有著先發優勢。英特爾則在開發先進計算產品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在節能技術方面也取得長足進展。
數年前,英特爾曾試圖靠一款名為Manitoba的晶片打進手機市場。這一專案計畫在一個晶片封裝中整合XScale應用處理器、通訊處理器、快閃記憶體。但是,這一計畫最後失敗了,英特爾沒有能夠說服任何一家手機廠商冒險使用其晶片。英特爾在去年6月份以6億美元將該業務部門出售給Marvell。
然而英特爾對手機市場依然十分感興趣。在美國和西歐,PC銷售的成長速度正在放慢,但在新興市場上,PC的銷售依然相當強勁,只是新興市場上PC銷售成長速度滑落到10%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另一方面,智慧手機則迅速發展。作為一個產品類別,手機每年的銷售量超過了10億台,Gartner預測,智慧手機的銷售量將由今年的1.02億台成長到明年的1.56億台,成長幅度為52%。
在打進手機市場的努力失敗後,英特爾現在通過發明一種全新的產品進入行動運算世界。這一產品名為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明年,英特爾計畫推出一款名為Silverthorne的晶片。Silverthorne的設計目標是,與2003年推出的Banias Pentium M晶片相比,耗電降低10倍。
英特爾Ultra Mobility Group副總經理Gadi Singer表示,「我們必須推出一款耗電可以與ARM相媲美的產品。許多ARM晶片在運行時的耗電都不足1瓦,這是Silverthorne的目標。在 Silverthorne之後,英特爾希望其Moorestown晶片的耗電能夠再降低10倍。」
在追求低耗電的同時,英特爾還將x86指令集作為其新款行動晶片的一個賣點。有許多有著豐富x86軟體設計經驗的開發人員希望進入新的市場,x86軟體發展人員在改進目前手機體驗方面最有優勢。
上週三,英特爾的Anand Chandrasekher在一次演講中對ARM發起首輪攻擊。
英特爾的觀點是,ARM設備只適合最簡單的手機網頁,若碰上網際網路網頁就不行了,原因是網際網路網頁是相當複雜的,想購買手機的用戶或開發手機的廠商應當選擇英特爾的技術,才能夠獲得最好的體驗。
許多智慧手機上的瀏覽器都無法正常瀏覽針對PC瀏覽器的網站,英特爾認為這是它終有一天會獲得優勢的原因之一。ARM手機上的許多瀏覽器並不支援Flash等Web標準。
x86軟體的普及性是無可置疑的。但ARM認為,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對於諸如智慧手機這樣對耗電有嚴格要求的設備而言,x86軟體的塊頭太大了。ARM 行銷副總裁Ian Drew就表示,「儲存容量決定哪些軟體可以運行。難道在智慧手機上運行的作業系統還必須有硬碟支援嗎?記憶體越多,消耗的電力就越多。」
Forward Concepts分析師Will Strauss表示,英特爾的立場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它才剛剛開始關注超低耗電市場,必須重點宣傳自己既有的優勢。ARM在低耗電設備市場上有優勢。
ARM清楚,它需要採取措施,反擊英特爾帶來的挑戰,尤其是在越來越多的應用軟體都是透過網際網路存取的情況下。ARM行動計算部門負責策略聯盟的主管 Kerry McGuire指出,諾基亞的N800 Internet Tablet已經能夠下載並運行Firefox,但這基本上還算是特例。
「我認為用戶總是需要更好的網際網路體驗,在這一領域外掛就變得相當重要,」Drew說,「這也是我認為我們需要啟動軟體專案的原因。」
考慮到大量的Windows和Linux軟體,英特爾認為自己在軟體方面有優勢。英特爾當初第一批UMPC(超級行動電腦)選擇與微軟合作,計畫採用 Windows XP與Vista,但從春季北京的IDF舉行過後,英特爾逐漸不談微軟,反而推起Linux-based的MID。
上週,該公司還請來Canonical 執行長Mark Shuttleworth與Chandrasekher同台演說,討論在未來的MID中採用Ubuntu Linux。Chandrasekher後來又補充說,微軟在行動領域依然是個重要的合作夥伴。
「只是目前市場對Linux的需求非常清楚,耗電低、尺寸也較小。」Chandrasekher表示。
兩家公司各有優勢。英特爾有雄厚的資金和大量的工程師,而且不會輕言失敗。ARM也有自己的優勢,而且有業界巨頭的支援,它們希望將英特爾排擠在手機市場之外。
「這不是我們,或者英特爾所能決定的。」Drew表示,「這最終將由消費者來決定勝負。」